新笔趣阁 > 不是,哥们?我咋救了德皇 > 第209章 稳步推进(美军除外)

第209章 稳步推进(美军除外)


几日之后。

以罗莎·卢森堡为首的斯巴达克同盟的审判正式开庭。

判决结果,毫无悬念——死刑。

刑罚在宣判的第二天便被执行。

“还有什么遗言要留下吗?”

“这不是终结,革命永不消亡,马克思主义绝不会崩塌。全世界的劳动者们,联合起来!”

“真是惊人的遗言啊。执行。”

唰!

随着断头台的利刃落下,罗莎·卢森堡的头颅与身体分离。

“罗莎,能与你并肩作战,是我的荣耀!”

唰!

卡尔·李卜克内西等其他斯巴达克同盟成员也紧随其后,纷纷被斩首。

“我错了!求你们饶我一命!”

“闭嘴!执行!”

唰!

其中也有一开始挺直了腰杆、临死前却开始哀求求饶的人,但断头台的寒刃却丝毫不留情面。

【以罗莎·卢森堡为首的斯巴达克同盟成员全员处决】

“这才是真正的正义。”

“活该!呸!”

德国民众与协约国公民对他们毫无同情可言。

他们不过是些令人作呕的叛徒,是该被清除的红色害虫,对于正义得以伸张,众人纷纷拍手称快。

【苏维埃人民委员会强烈谴责对斯巴达克同盟的草率审判!】

倒是以弗拉基米尔·列宁为首的苏维埃俄国方面,出于安全考量刚刚将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往莫斯科,并发表了谴责声明。

但并没有人将这放在心上。

连列宁自己也明白,这番发言毫无意义。

本就名不正言不顺,何况现在布尔什维克自身都焦头烂额。

但他又无法不出面,毕竟作为“红色领袖”,党内已有人质疑,为什么他放任罗莎·卢森堡死在皇帝的断头台上,为了平息内部声音,也只能做个样子。

如今,不要说远在西伯利亚还试图拉拢旧沙俄军官重整旗鼓的科尔尼洛夫,连与苏维埃政权敌对的临时政府残党与孟什维克都仍在活跃,在这种情形下,内部的分裂绝不能发生。

“同志们,就这样放任列宁同志吗?”

“托洛茨基同志,可是......”

“列宁同志玷污了我们的理想。他不仅没有援救革命同志,反而坐视他们被砍头。这种事不能再继续了,总要有人站出来阻止。”

“斯大林同志,你也认同托洛茨基同志的看法吗?”

“我同意列宁同志的做法对苏维埃毫无益处。布哈林同志,列宁同志是革命的象征。但如今他已经在自毁其名,那还不如在他堕落之前,将他永远定格在‘神话’之中,这对红色主义与苏维埃人民而言,才是最好的结局。”

可惜,列宁还未察觉,裂痕已经在党内悄然扩散。

自《条约》签订后便对列宁心存不满的托洛茨基,如今眼见罗莎也丧命,终于彻底与列宁分道扬镳。

而托洛茨基目前的得力助手斯大林,虽然表面支持托洛茨基,却显然另有盘算。

不过这一点尚未被任何人察觉。

“这群蠢红毛,连舞台都给他们搭好了,结果还是杀不掉他?”

与此同时,在德国某处的暗影中,几道夹杂着愤怒与焦躁的低语传来,仿佛在暗示事件还未真正结束。

“如今事情变成了这样,普鲁士秘密警察恐怕要被调查了。若是亚戈走投无路,把一切都供出来......”

“那种事不会发生,不必担心。亚戈早就清除了所有相关证据,还严密封口了属下的嘴。他能坐稳柏林警察厅长的位子,可不是靠运气。”

况且,如今尚处战争期间,对方也不敢轻举妄动,以免引发内部混乱。

而一如既往,只要时间流逝,这桩旧事也会慢慢被人遗忘。

当然,短时间内最好还是不要再和亚戈接触了。

“总之,真是遗憾啊。本来是个能不沾血就除掉汉斯·冯·乔的好机会。”

“无可奈何的事便是如此。以后还有机会。无论是汉斯·冯·乔,还是贝特曼-霍尔维格,那些胆敢妄图铲除我们的家伙,终究都得一个个消失。”

话音落下,那些声音的主人咬牙切齿,目光落在一份文件上。

《关于战后帝国重组与改革的计划草案》

正是这份文书,最终让他们决定不再袖手旁观。

......

“这样一来,那些红党分子也该消停一阵了。”

“是啊。如果事情能就此收尾就好了。”

“我也这么想。话说回来,这里除了兑水的咖啡就没点别的东西吗?”

“没有。顺便问一下,副总理阁下,对亚戈警察厅长的调查进行得如何了?”

“目前还没发现什么可疑之处。毕竟调查才刚刚开始,也只能慢慢来了。”

由于此时的汉斯被迫处于居家办公状态,因此贝特曼-霍尔维格只能亲自赶来新宫,与比洛总理及数位部长一同开会。他一边啜着掺水的咖啡,一边开口说道。

“不过,只要继续深挖他身边的人和秘密警察的关系,迟早能揪出些什么。就算封住了某几张嘴,也不可能把所有人的嘴都堵上。”

“明白了。那这部分就拜托您了,副总理阁下。我其实也很想亲自盯着这事,但可惜手头实在抽不出人手。”

战争尚未结束,而自美军抵达以来,汉斯要处理的事务也在不断增多。

‘说起来,作为补充人手的手段,也许是时候把康拉德·阿登纳(Konrad  Hermann  Joseph  Adenauer)拉过来了。’

在政治中,大人物从不轻易亲自下场。

如果为了揪出亚戈的把柄,甚至挖出其背后的势力,而让他或他的岳父,乃至比洛总理和贝特曼-霍尔维格副总理亲自出面,恐怕到最后事情的规模会远远超出想象。

正因如此,他们需要一个能替他们出面狙击容克集团的人。而最适合扮演这一角色的,非康拉德·阿登纳莫属。

他对整顿容克可谓充满热情。

此时的他虽然还未成为科隆市长(那是1917年的事),但作为市议员,他已经相当活跃,现在的状态正好可以派上用场。

“话说回来,美军那边的训练进展得怎么样了?听说副司令官潘兴还向我们德军求助来着。”

汉斯正打算趁热向贝特曼-霍尔维格推荐阿登纳,他却先开了口。

唔,美军啊......

“听说我方军官快要吐血了吧。”

......

“你们是我带过最糟糕的一届士兵!!”

在奥斯卡王子前往波罗的海王国后晋升为上尉的瓦尔特·莫德尔,望着倒在汉斯冲锋枪模拟演习场上一片哀嚎的美军士兵们,无奈地摇着头,大声怒吼。

此时二十世纪已然过去十三年,但美军的现代化依旧还停留在十九世纪的水平。

莫德尔是为了协助美军组建类似突击队这类冲锋部队而来,结果眼前这些洋基,别说合格的军人,他们连普通士兵都称不上,不过是一群握着枪械的菜鸟,简直堪称战场废物。

“冲锋部队需要的是强健的体魄、敏捷的双腿,还有在枪林弹雨中不动如山的勇气!可你们看看现在的模样,我敢打赌,就凭你们那蛆虫般的体力,别说攻入法军战壕了,怕是冲到一半就倒下了!”

美军军官们听着莫德尔冷酷的毒舌,脸色难看至极。

可更让他们难堪的是,他说的全是实话。

无论是担任示范教官的德军、英军,甚至是比利时士兵,表现都远胜美军。

美军士兵跑个十圈操场就喘成狗,其他人却能轻松跑上三十圈面不改色。

在数百名美军中,能达到莫德尔标准的,竟只有一人。

田纳西州出身的士兵,艾文·科伦·约克(Alvin  Cullum  York)。

只是他虔诚的信仰令他对“杀人”这件事抱有强烈的抗拒。

可若想活下去,这种天真的态度必须丢掉。

因为西线战场,是一个连道德与信仰都被丢进垃圾桶的地狱。

想在地狱里活下来,就得适应地狱的规则。

“想放弃的就放弃,想回家的我亲自送你去码头。但不想认输的,就立刻给我站起来!”

“呃呃呃......”

被莫德尔刺激到不甘被视为懦夫的美军士兵们发出呻吟,挣扎着站起身来。

没有人选择逃跑或放弃。

“起码还有点骨气。”

虽然依旧是废物,但好歹还有点斗志。

只可惜,训练时间太短,若能多些时间,也许还能把这帮人训练成个人样。

可美军远征军司令答应的时间实在是太短了。

虽然美国自有其难处,但西线战场可不会理会这些理由。

“还在等什么!跑啊,跑起来!”

莫德尔能做的,就只有一个,把这些人逼成真正的士兵。

他自己曾因体弱差点被劝退军队,但靠着苦练与意志挺了过来,因此比谁都清楚,汗水和努力,从不背叛人。

不过步兵靠操练还能硬逼成材,可要训练那些需要专业知识的军官、坦克兵、炮兵,就没那么简单了。

“也就是说,二号坦克的最高时速是每小时10公里......”

“10公里是多少英里?”

“???”

哪怕是在21世纪也依旧顽固不化的美式英制单位,如今毫不留情地摧残着德国的军官和工程师们。

其实英国人也用英制,但他们大多采用本国装备或自己买授权生产,德国人基本不用管。

可美军呢?除了春田步枪,几乎什么都没有(并且随着增援部队抵达,连步枪都开始不够用了),战场现在急需坦克和火炮,而唯一能支援他们的,偏偏只有德国。

至于英国人,连自家士兵的武器都勉强凑齐,哪还有能力支援别人。

“把那该死的英制单位忘了吧!给我记住公制单位!公——制——!”

“可公制是敌国法国的度量单位,我们怎能使用?”

“......我操你妈的......”

德国军官们几欲吐血,美军则是一脸懵懂,仍旧一头雾水。

“这就是‘钢铁汉斯’吗?这家伙可真结实啊!”

“哟,看起来你还真是个懂坦克的家伙嘛?”

与此同时,巴顿正一脸兴奋地和古德里安一起围着汉斯坦克研究个不停。

至于代替那个目前仍在病房里悠哉的吃着水果的芬斯顿承担这一切的,则是潘兴。

此时他脸上明显比离开美国前多出了几道皱纹,甚至发际线也略微后移了稍许。

他也知道,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

可国内却一再催促,说连一个月都嫌太久。

“喂,马歇尔上尉,你说在芬斯顿司令肩膀上多打几枪怎么样?也许就能多点时间了。”

“......您这是认真的?您果然是认真的吧。求您了,潘兴将军,一定要忍住啊。”

“将军,联合军总司令部来电。”

马歇尔一边冷汗直流地劝住正摩挲着手枪的潘兴,一边听着副官走上前行礼报告。

“刚刚传来消息,德意志非洲军团与英军已成功登陆西西里岛。”

那是前往意大利半岛的跳板,北非战场向前推进的重要一步。

如今,联军终于在那里踏出了第一步。

“看来又得听威尔逊总统唠叨了。”

潘兴几乎能想象白宫那边变得无比焦急、催促如雷的模样。

......

“投降!我们投降!求你饶我们一命!”

在布满铁丝网和沙袋的海滩上,望着那些高举双手的意大利军官与士兵,隆美尔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是一次大捷。

与加里波利那种失败的战役不同,从英属马耳他发起的非洲军团与英军对西西里岛的登陆战,堪称完美无缺的胜利。

原本意大利军队以为非洲军团会先攻打法属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结果被狠狠地打了个措手不及,根本来不及应对,非洲军团的突然登陆便已展开。

至于意大利海军?

那些家伙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就像海面上升起的缕缕黑烟一样,被海因里希王子率领的德意志帝国地中海舰队、英国地中海舰队、奥匈帝国海军与希腊海军联手围攻,彻底击沉,沉入了大海之中。

至于守护非洲军团的出发地利比亚,靠少数守备队与柏柏尔雇佣兵就足够了。至于美国?谁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才会参战?如今他们连西线战场都应付不过来,想再往北非派兵,只怕也有心无力。

“隆美尔中尉!别在那儿发呆了,快去继续你最擅长的推进!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明白了,司令官阁下!”

听到莱托·福尔贝克大步踏上沙滩时的呼唤,隆美尔笑容满面地敬了个礼,随行的还有其他军官与试图记录这一历史瞬间的随军记者们。

与那些令人讨厌的贵族军官不同,非洲军团的司令不仅是杰出的名将,对他自己这个出身平民的下属也毫无架子。

莱托·福尔贝克确实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将军,也正因为如此,隆美尔只觉得全身都充满了力量。他望向那些坐在沙滩上,一边抽烟一边休息的阿斯卡里士兵与德国士兵们,高声喊道:

“司令官都发话了,我们还能坐着不动吗?走吧,兄弟们!要在其他部队之前,彻底征服这座西西里岛!”

当然,以意大利军队的战斗力来看,这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榛子是黑褐色的,我也是黑褐色的,我也是啊!(Schwarzbraun  ist  die  Haselnuss,  Schwarzbraun  bin  auch  ich,  ja  bin  auch  ich)!”

很快,伴随着这首与他们晒黑的皮肤相映衬的《黑褐色是榛子》军歌,隆美尔部队以及非洲军团、英军开始向马尔萨拉、锡拉库萨、卡塔尼亚、墨西拿,还有巴勒莫进发,整个西西里海岸线一时间变得热闹非凡。

“霍尔德里奥,尤比尤比迪,哈哈哈!霍尔德里奥,尤比尤比迪,哈哈哈!”

而西西里的意大利军队,已经无力阻挡这一切。

不到一周的时间,整座西西里岛便落入联军之手。

继俄国退出战争、尼维尔攻势惨败之后,这一消息也清晰无误地传到了本就已几近崩溃的意大利政府耳中。

——————

感谢雾草溪的大神认证,感谢其他书友的打赏,这周尽量加一更,如果加不了就下周......


  https://vvadz.cc/book/39165576/4067905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