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扶明 > 第178章太子使者

第178章太子使者


赵铭在舟山转了一圈,回到金塘岛,不久陈明遇就给他统计出了一份详细清单。
        赵铭在房间里,仔细查阅了一遍,金塘岛上消耗的大头,还是军饷这一块。
        两万战兵,按着九级发饷,最低等级的下等辎兵七钱银子每月,最高等级上等锐士一两六钱银子每月,在加上各级军官的饷银,一月耗饷银三万余两。
        除此之外,岛上三百余名工匠,还有郎中、幕僚以及书吏,每月要耗银二千余两。
        这么算来,每个月固定支出饷银,大概三万二千两,一年需要耗银三十八万四千多两。
        在固定支出之外,还有其它需要一次性的消耗,士卒抚恤两万两,军功奖赏六万两,购买精铁、火药、皮革、布匹大概花去七万余两,筑造堡垒预算六万两,修筑船台,购买木材大概要三万两。
        另外,还有采购耕牛、农具、猪仔、鸡、鸭,预算花费两万两。
        据陈明遇的统计,除去一次性消耗,加上目前为止发放的军饷后,都指挥使司库房内尚有白银三十八万两左右。
        如此,若只发军饷的话,足够一年之用。
        目前看来,在兼并舟山后,赵铭确实富裕了。
        黄斌卿在舟山经营多年,靠着走私积攒了几十万两白银,可以说帮了赵铭的大忙。
        同银钱充足相比,粮食则相对短缺。
        两万名士卒,每人一天要吃半斤米,一个月下来就要耗费两千多石粮食。
        赵铭治下六十余万人,百姓比士卒要吃得少一些,算下来一个月最少也得吃掉四万石粮食。
        此前赵铭的八万石粮食,已经吃掉一大半,现在加上舟山的存粮,都指挥使司的仓库内,只有七万石粮食,不够六十万人吃上两月。
        当然,舟山本地百姓手里或许有一些存粮,但是岛上整体缺粮的情况,却不容乐观。
        舟山群岛和崇明沙洲,一年两季稻子,大概能收粮二十万石,而六十万人一年消耗粮食,至少需要五十万石,便还存在三十万石的缺口需要解决。
        而除了粮食外,军队和百姓还需要吃菜,虽有渔船捕鱼,但缺口依旧很大。
        为了解决这个缺口,赵铭眼下只有两个办法,一是疏散百姓去别的岛屿拓殖、屯垦,二是准备趁着夏收,去江浙抢粮。
        岑港和烈港,是舟山群岛上,两个最主要的港口。
        随着陈明遇对舟山之民,进行整编,纳入军户,疏散工作已经开始。
        这时码头边上,水手们正装运粮食、工具上船,大批军户则等着点名上船。
        为了减少疏散的压力,迁走的军户并非有产的舟山本地居民,而是逃来舟山的义军。
        他们在舟山什么也没有,每天吃救济,对于迁往他处,并不那么排斥。
        这些人大部分都将乘船南下,沿海进至温州后,进行最后一次补给,便将冒险登陆台湾北部,并在那里屯田拓殖。
        另一小部分,则会乘船北上,于崇明补给后,前往两淮之东和山东沿海的岛屿。
        他们将分别驻守于淮江口的开山岛,海州湾的竹岛、鸭岛、东西连岛,山东沿海的灵山岛、平山岛、苏门岛等岛屿。
        南北两个方向,往南去台湾,是主要疏散方向,赵铭准备先悄悄运点人上去,等建立一个据点后,便持续往琉球输送人口,设立一个卫。
        以后赵铭水师袭扰沿海,获得的人口,都会陆续送往台湾。
        往北疏散的军户,主要的任务并非屯田,而是袭扰沿海收集情报。
        这些岛屿大多很小,每个岛屿上,都不会派遣太多人,看岛上情况而定,以百户所和墩堡为主。
        赵铭会给岛上士卒,定期送来给养,并给岛上配船,他们将会把岛屿经营成为一个个前进基地,修建仓库,便于劫掠船队获得陆地消息,以及临时停泊于此。
        海港内,船只穿梭,不时有军户被运出海港。
        岛上,赵铭则站在两队,特殊的士卒面前。
        这两队兵,一队是雇佣来的倭兵,一队是俘获的荷兰人。
        倭兵作战勇猛,一根筋,不怕死,而且对雇主比较忠诚,赵铭手下有近百来海上讨生活的倭兵。
        他们最主要的任务是保护前往倭国的商船,不过最近贸易没得做,便留在了岛上,被编为鬼兵队。
        金塘岛上俘虏的荷兰人,已经有三百多人,赵铭将会打造器械,会操控帆船,懂得火炮射击的人挑出来,剩下还有一百来人,没什么特长,便编了一队白藩兵。
        现在距离夏收还有十多天,赵铭准备抓紧时间训练,然后司机登陆,抢收夏粮,给洪承畴一个惊喜。
        这时校场上,白藩兵与鬼兵队正接受明军各对士卒的挑战,双方激烈的搏斗。
        阮美注视着校场,一脸牙疼的表情,“大帅,那红毛鬼人高马大,弟兄们干不过还好说,怎么连一群矮子都打不过”
        赵铭身旁众多明军将领,一个个都沉着脸,脸色不太好看。
        赵铭撇了阮美一眼,然后道“你问本帅,本帅问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本帅让你们写的战后总结,都写出来没”
        阮美等人闻语,忙低下头去,“大帅,卑职们还在琢磨”
        赵铭冷哼一声,注视着校场,而正在这时,马士鳌匆匆赶来校场,走到赵铭身边,便附耳一阵低语。
        赵铭眉头一挑,问道“人呢”
        马士鳌道“刚到码头”
        赵铭立刻转身,对众人道“太子殿下派人过来,你们随本帅去迎接”
        一行人匆忙来到码头,一名身穿四品绯袍,胸前绣云雁,头戴乌沙的官员正好下船。
        来人不到三十,身高体瘦,颇有威严,正是右佥都御史张煌言。
        赵铭见他下来,当即拱手笑道“玄著兄”
        张煌言看见赵铭,作揖道“平虏伯”
        赵铭问道“玄著兄来岛,不知何事”
        张煌言神情有些凝重,叹息道,“说来话长”
        赵铭见此,连忙侧身,“那就去官厅说吧”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求加书单
        。


  https://vvadz.cc/book/4013/290660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