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朕的大明朕做主 > 第624章 徐光启:既然精度不够就用笨办法来做

第624章 徐光启:既然精度不够就用笨办法来做


“这群人还真的是人敢说你敢信。”

看完自己儿子送回来的信件,近些日子处于一个火大尿黄状态的骆思恭是一脸无奈的摇了摇头。

他的这个儿子。

你要说有能力吧,也没多大的能力。

你要说他没能力吧,怎么着也是大户人家出身,从小跟在他身边也是有些见识的。

这次他让儿子跟在勋贵的身后,给传递有关颜思齐的消息这事儿,他本来都没指望,主要目的就一个,跟勋贵集团打好关系,跟着捞些钱。

皇帝将锦衣卫拆分为饕餮、正廉、谍报、从龙四部份,意思已经表达的很明确了,从嘉靖年间开始,他们骆家世代任职锦衣卫高管的时代算是过去了。

虽然也没几代人。

对于这个局面,骆思恭是乐于见到的。

原因无他,他们老骆家,根本就不是玩政治的料。

无论是跟着嘉靖入关的骆安,还是万历时期,骆思恭的老丈杆子赵梦佑和亲爹骆秉良,那都是看似任职锦衣卫指挥使风光无限,但背地里在官场上吃了老大的亏,若不是皇帝还念当年骆胜的那一丢丢情份,早就不知道埋在那个阴沟里了。

现在皇帝对锦衣卫职责进行拆分,他骆思恭只负责海外谍报探查,这对于骆思恭来说,可不知道是卸下了多少的担子。

然而,在出了个天津水师搞错目标的情报错误后,朝廷上到皇帝,下到六部,可是狠狠的丢了一个面子。

而身为谍报司正卿的骆思恭,虽然明面上是被皇帝下令,将消息压制在了南海子里,但背地里谍报司对海外消息探查不利的消息,早就传遍了京城的大小官员的耳朵。

而此刻,倭国那个颜思齐,正是骆思恭找回面子的第一步。

小心的将儿子的书信折叠起来后夹入一封空的奏章封面中,又在上面贴上了“绝密”的封条,骆思恭看向身边的人问道。

“泉州月港那边的人,都联络好了吗?”

“回指挥,派去联络的人还没回来。”

闻言,那贴身长随当即开口汇报道。

“泉州那边的商人,多久都没联络了,陆川现在亲自南下去寻,脚程再快,估摸着也得两三个月才能给回报。”

“他就不能走海路坐船吗?”

虽然知道长随的话在理,但骆思恭还是有些不爽。

主要原因还是现在朝堂上对此事的热度没下去,他有压力。

“杨嗣昌卸任辽东转运使的消息已经传了出去,现在天津港的海船大多数都在往辽东跑,想要和辽东那边的衙门谈货运的事情,没多少船愿意南下啊。”

那长随笑着将他探听到的消息说了出来。

“也是,都忙着赚钱去了。”

闻言,骆思恭点了点头。

现在的大明,到处都是赚钱的机会,尤其是辽东那边。

因为有龙兴银号的支持,辽东巡抚衙门每季度可以拿到比别的省份多一倍的银币份额。

在这一政策的支持下,辽东衙门和不少的民间商号都谈拢了协议,只要他们能够平价将物资从天津港运到营口港,物资款能用三成银币支付,这对于很多走南闯北的商人可是个不小的刺激。

“朝鲜的事情,还得再想办法拖一拖。”

将手中的奏章交给长随,示意他拿去归档,骆思恭从椅子上站起来,走出了自己的大班房。

上了令人准别好的马车后,随着马蹄的一阵滴答,骆思恭来到【临时地理测量衙门】。

名字起的很随意,但权力却是不小。

别看这衙门连个正经的官印都没有,是钦天监监正李之藻挂印,但参与其中的人,在如今的大明却都属于是重量级。

要么,是像李之藻、徐光启、邢云路这样的科技上的巨人。

要么,就是骆思恭、孙如游这种官场上的大拿。

经历了一个月时间,两百余人短时间的验证之后,新式的测量坐标法已经得到了验证,如今正在大明的四处铺开。

当骆思恭进了大院,就在本来是花园的地方,看到了从辽东回来,黑了不止一度的工部尚书徐光启,正踩在一个梯子上,手持一把长尺,一个放大镜,在一个巨大的圆球上研究着什么。

“徐尚书,忙呢。”

对着徐光启拱手算作是行礼,不待文书帮忙,骆思恭就自顾自的搬起一把椅子,就在圆球的下方做了下来。

提问:当技术难以达到精度要求时,要如何尽可能的降低误差?

答案:尽可能的往大了造。

和皇帝让人送给钦天监的那个木球不一样,现在徐光启身旁的这个木球,在当今的这个时代,也算的上是一件奇观了。

这是一个光直径,就足有三丈的木球。

虽然一群人倒腾出坐标系统时,徐光启不在现场,但当他回到京城,仔细的学习过后,一眼就看出了精度的问题,而后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放大。

既然以现在的算学功底难以做到精确定位到地球仪上的一个点,那么就将底图做的无比之大,然后用大明丰富的人力物力去一步一步的验证,去核实。

现在徐光启身前的这个木球,在当今的世界上,是真正的超脱时代。

“骆思恭?”

见到了来人,徐光启在身边文书的搀扶下,从椅子上走了下来。

在旁人搬来的椅子上坐下,徐光启感慨的出声道。

“时至今日,方才明白昔年秦皇车同轨,书同文的用意,也才明白李贽为何敢言,秦皇乃是千古一帝了。”

“他还说太祖高皇帝是千万古一帝呢。”

听到徐光启的话,骆思恭轻笑一声道。

他可是知道,徐光启和李贽的关系,这两人都是泰州学派,李贽算是徐光启的师叔。

谁敢说大明文人深受理学毒害,就往死里打。

大明的文人,尤其是万历中后期的文人,面对着已经走入歧路的儒学,那是相当的狂妄。

先有提出“无父无君非弑父弑君”这种暴论的何心隐,后有反对理学空谈,提倡功利主义的李贽。

“驱逐鞑靼,再造中华,敢言不是千万古一帝?”

斜着眼瞟了眼骆思恭,徐光启问出一个诛心的问题。

“。。。”

听到徐光启的问题,骆思恭尬笑着挥了挥手。

这徐老官儿,也忒坏了。

居然用送命题来问他。(本章完)


  https://vvadz.cc/book/40885904/8488406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