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朕的大明朕做主 > 第588章 云南巴不得朝廷开矿

第588章 云南巴不得朝廷开矿


第588章  云南巴不得朝廷开矿

“臣,献前户部尚书李汝华遗奏。”

听到皇帝问起,毕自严从袖中拿出一道奏本,跪在地上,举过头顶道。

“李,李汝华。”

听到毕自严的话,朱由校的表情瞬间凝固。

“启奏陛下,今岁三月初六,李汝华病逝河南睢州家中,其家人送李汝华奏章至山东道黜置使袁可立之手。”

“袁可立代呈京师。”

见到皇帝的样子,礼部尚书孙如游低下头,声音低沉的道。

“礼部已拟定谥号,恭敏。”

闻言,朱由校怔了许久之后,才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

虽然登基之时的朝廷高官,已经让他换了个七七八八,杀了好些个。

但这头一个自然去世的,还是让他的内心有些难以平静。

因为,李汝华,是员干吏。

“追赠少保,荫其一后人入国子监。”

“臣替李汝华谢陛下隆恩。”

听到皇帝的话,毕自严叹了口气,代李汝华谢了皇帝的恩荫。

【吾皇在上,臣李汝华顿首。】

从刘时敏的手中接过李汝华的遗奏,朱由校翻开看了起来。

【陛下聪慧,以银币法惠天下百姓,然臣居家良久,思虑再三,始觉其中疏漏。】

。。。

【臣衷以入告,举其大都则有六焉:一曰经理,一曰节省,一曰清查,一曰权宜,一曰更定,一曰责成。】

【经理之事二:一专官督理屯粮。。。一专官鼓铸制钱,应差户部司属,于四川泸州买铜铸造。】

。。。

“呼。。。”

看完李汝华的奏本,朱由校长长的呼出一口气,看向毕自严。

“所以,毕师就觉得李汝华所说的,在四川泸州买铜铸钱可行?”

“启奏陛下,臣觉的,铸钱之事,只能在京师铸,否则必致君上失其权柄,朝廷失其威严。”

闻言,毕自严当即摇头道。

“臣以为,当在泸州设官,收买铜料,并云南额铜,由转运司输送入京。”

来到皇帝的沙盘前看了一眼后,毕自严就从自己的袖中拿出一份舆图,铺开放在了沙盘上。

“云南所产铜料运输,有两条路。”

“第一条,滇黔古道,此路为昔年太祖高皇帝征讨云南,大军云集之所在。”

手指在地图上滑过,毕自严开口给在场众人解释道。

“镇远,滇货所出,水陆之会。滇产如铜、锡,斤止值钱三十文,外省乃二、三倍其值者。由滇运至镇远共二十余站,皆肩挑与马骡之负。镇远则从舟下沅江,其至武陵又二十站。起镇远至武陵,下水半月,上水非一月不至。”

毕自严说的这第一条路,是当年大明打云南的东路。

洪武十三年,在自己派去的使臣屡次被杀后,朱元璋深知和平解决云南的前元残余势力是不行了。

洪武十四年九月,颍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永昌侯蓝玉为左副将军,西平侯沐英为右副将军,三十万大军抵达湖广(主要是湖南),兵分两路,从东、北两方面进攻云南。

北路为偏师,由都督郭英、胡海洋、陈桓等率兵5万人,由永宁趋乌撒,打进了黔、贵、滇三省交界。

东路为主力,则由傅友德亲自率领,从辰州(湖南沅陵)、沅州(湖南芷江)兵进贵州,连克普定、普安。

当年十二月十六,明军主力一路抵进云南曲靖东北的白石江。

面对据河而守的蒙古梁王,傅友德领兵正面佯攻,另遣奇兵暗从下游渡江,绕至敌军阵后,在山谷间树旗帜、鸣金鼓,直接吓乱了蒙古军队。

见状,沐英领兵乘势渡江,大破蒙古残部,光是俘虏就捉了两万多。

攻克曲靖后,云南门户大开。

明军乘势分兵,蓝玉、沐英两人领兵直趋昆明。

而傅友德则率军北上乌撒,接应郭英。

十二月二十三日,蓝玉、沐英率师进逼云南板桥,元右丞观甫保出降。

二十四日,蓝玉、沐英整军入昆明。

洪武十五年闰二月,经过修整的明军攻克大理,段氏就擒。

继而鹤庆、丽江等地投降。

这条当年大军前进留下的路,从洪武年间一直使用到了后世。

《大明风华》中,朱胖胖小舅子想要贩铜要走的就是这条路,而且那事还不是瞎说。

因为云南盛产铜矿,利润巨大,是边关走私重地。

就比如成化二十年,令云南宁州等处军民客商,有偷采铜矿私煎,及潜行贩卖出境者,照路南州例究治。

而毕自严所说的第二条路,就是最为常见的那条。

云南产铜后,经滇黔古道用马帮陆运至贵州镇远,再从沅江水路船运至湖南武陵(常德)、湖北荆州,这样就进长江了。

“云南那边乐意开铜吗?”

听完了毕自严对运输路途的规划,朱由校摸着自己的下巴沉思了起来。

“陛下一道圣旨即可。”

闻言,毕自严当即开口道。

“云南太穷了,或者说太过于闭塞了。”

“据年前王三善军报所言,不止是川中缺银,贵州、云南那边也缺银,都用海蚆作为货币了。”

看着皇帝,毕自严稍微思索了一下后道。

“臣用陛下所言的货币论,云南、贵州、四川三地进行了一个分析,也不知道对与不对。”

“臣查阅元史,前元至元十三年春正月,云南行省赛典赤,以改定云南诸路名号至上都,也就是北京。言云南贸易与中州不同,钞法实所未谙,莫若以交会、蚆子公私通行,庶为民便。并从之。”

“至元十九年九月,定云南税赋用金为则,以贝子折纳,每金一钱直贝子二十索。”

“太祖高皇帝平定云南后,洪武十七年十二月,云南左布政使张紞奏:今后秋租,请以金银、海贝、布漆、朱砂、水银之属折纳,太祖诏许之。”

“正统十四年六月,重定云南文武官俸粮例。旧米一石,折海蚆一百索,揆以时直,有损于官,今宜折六十索。从之。”

“成化十七年十二月,定云南户口商税等课钞法。时,所司奏:云南乏钞,请折收海蚆,户部定拟十分为率,三分仍征本色,其七分以海蚆,一索折钞一贯至三贯有差。从之。”

“臣去岁代陛下南巡,南京户部依旧支给云南海蚆。”

“而海蚆,乃至于前元的宝钞在云南能作为货币使用的原因,臣以为,是因为无法伪造。”

“而铜在云南,真的不值钱。”

ps:一章了,心拔凉拔凉的

(本章完)


  https://vvadz.cc/book/40885904/8488409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