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生了,是个儿子!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江医生他怀了死对头的崽
我不是戏神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野狗骨头
赵刚秦兰
三嫁咸鱼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铁血残明
伪装学渣
“才认了几天的字,你就学着人家看报纸,看的懂嘛你,就不担心浪费了那几枚大钱?”
阜成门外的大街上,一处茶馆前,几个人正在这里喝茶看报。
“全都是俗语,有什么看不懂的。”
闻言,拿着个小茶杯一口一口小品的年轻人笑着摇了摇头。
“茴字有四种写法,你知道吗?”
“我又不是那被吊着打的孔老爷,我需要知道个什么。”
听到年轻人的话,那胖乎乎的商人笑着摇了摇头。
“穷秀才,穷讲究。”
“就算是会那茴字四种写法,不还是要被人吊着打的命。”
说着,胖商人伸手拍了拍年轻人的肩膀,又开口道。
“你老子在我手底下干事供你读书,你可别学那孔乙己,满嘴的之乎者也。”
“黄老爷教训的是。”
听到黄胖子的话,年轻人笑着点头答应一声。
却是他爹是这胖子手下的一个管事,就指望他这个儿子读书能读出个明堂。
对于这个读书苗子,这黄老爷平日里也算照顾。
毕竟这年头,光是供养出来一个举人,日后的回报就很多了。
如这胖商人和年轻人的一幕,在京中各处时有发生。
随着皇帝不遗余力的宣传,《孔乙己》这篇小故事,迅速的风靡了整个京城。
像什么“窃不是偷啊”“排除几枚大钱”“吊着打”的话语,总是被京城的百姓们挂在嘴上。
“这文章到底是谁写的!”
国子监之中,桌面上放着【邸报】【京报】【万天怪事录】三份报纸。
这三份报纸上面,都刊印着那个【周树人】写的那篇《孔乙己》。
“陛下呗,还能是谁。”
见到公鼎这个样子,他身边的礼部尚书孙如游无奈的道。
“那日我们在南苑,亲自看着陛下写出的这篇文章。”
“睁着眼睛说瞎话。”
听到孙如游的话,公鼎不由的瞪着眼睛道。
“《子罕篇》第六章。”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
“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太宰问子贡,说孔子是个圣人吧?他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技能?
作为孔子的学生,子贡对自己的老师自然很是尊重,故此说,天意要让老师成为一个圣人,所以多才多艺。
然而,孔子在听到这话后却说,太宰知道我吗?我小时候穷苦卑贱,所以学到了不少的卑贱的技艺。
这段话的意思,分明是孔子说自己是君子技不压身。
但皇帝的那篇文章中怎么说的。
居然成了孔乙己给孩子茴香豆,舍不得多给的话了。
这是曲解圣人意思!
这种行为,在教了一辈子书的公鼎心目中,是狂妄,要出重拳矫正。
“孙公也是擅学之人,为何当日不规劝陛下进学?”
看着眼前面色尴尬的孙如游,公鼎悲忿的问到。
“如此曲解圣人之意,我等还有何面目自诩圣人门徒?”
皇帝书读的杂,读的不精。
这是源于在慈庆宫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
登基当了皇帝后,作为帝师的毕自严等人平日里也不给皇帝上课,看看现在皇帝这长歪到什么程度了。
“你可拉倒吧。”
听到公鼎的话,孙如游不由的撇了撇嘴。
“皇帝不读礼记,只读史书,礼部送到南苑的实录,都不知道被皇帝空闲之时翻了多少遍了。”
“皇帝讨厌那些之乎者也的话,你又不是不知道,还劝皇帝进学?”
“皇帝的这篇文章啊,你就应该好好的读上一读,看看你是不是那孔乙己。”
伸手在公鼎身前的几份报纸上点了点,孙如游抬脚向着门外走去。
方走到门口,孙如游又忍不住回头道。
“让国子监的学生们,好好的将这片文章读一读,写一份观后感送上来。”
说完,孙如游就出了国子监,回了礼部。
他到这里来,也是在给一些人施压。
南苑的皇后马上就要分娩了,这个时候可不能让某些被皇帝写文章骂了的腐儒跳出来给皇帝添堵。
回了礼部衙门之后,孙如游处理了半天的公务后,就将自己一个人关在班房之中,写起了贺表、奏章。
这件事情,其实早在过年之前,西苑被烧之前朝廷各部就已经在准备了。
大典需要的奏文,祭天告祖的青词,生儿生女的贺表,这些东西都要提前准备。
皇后怀孕,这对天下人,对京城,对文武百官都是个大事儿。
万历国本之争,闹的差点儿翻了天。
现在,好不容易有可能出一个嫡长子,那自然是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甚至于,纵火烧西苑,都是皇后怀孕闹出来的。
因为皇帝一旦有了嫡长子,那可就真的意味着皇位坐稳了。
次日一早,刚刚睁开双眼,推开了自己的卧房门,孙如游就看到了已经等候在门外的仆人。
“老爷,缇骑传来消息,皇后娘娘生了个皇子。”
“生了?昨夜生的?”
听到仆从的话,孙如游当即高兴的眉毛都跳了起来。
“快快快,准备朝服。”
转头对仆从吩咐了一句,当即就有人捧出了孙如游的朝服往他的身上套。
“还有,将本官的笏板拿来。”
检查了一下自己袖中的奏本,确定带的是生儿子的那道后,孙如游就上了等候在府门外的马车。
而与孙如游有相同动作的,还有朝中的其他的大小官员们。
皇后生产在即,除了六部高官外,其他人不能随便去南苑,但他们能到紫禁城外啊。
为此,当朱由校一个人回到紫禁城时,就在承天门前见到了密密麻麻,聚集在承天门外的官员们。
当然,这一次是来祝贺的,不是来朝天阙的。
这种然京中文武为他一人恭贺的感受,还是很让朱由校享受。
不过,此时不是享受的时候,而是要回到乾清宫,向祖宗给儿子请名。
这个也是大明的老传统了。
跪在乾清宫中,奉着的万历牌位前,朱由校手中拿着个木筒,摇动的哗啦哗啦响。
ps:只有一章了。(本章完)
https://vvadz.cc/book/40885904/8488411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