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秦良玉到了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江医生他怀了死对头的崽
我不是戏神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野狗骨头
赵刚秦兰
三嫁咸鱼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铁血残明
伪装学渣
第105章 秦良玉到了
南海子,旧衙门大堂上,朱由校正捧着一本《大学衍义补》读的津津有味。
在他的下方,则坐着一个昏昏欲睡的教书先生。
这位是詹事府少詹事钱象坤。
看的出来,神宗虽然对光宗这个太子不待见,但给太子留的预备班底却是很有水平。
詹事府少詹事钱象坤,左春坊左庶子孙承宗,右春坊右谕德周炳谟、魏广微,右中允李光元,右赞善李标。
这套领导班子,基本都是中立派人士。
可惜的是,光宗个沙雕,和朝臣走的太近,稀里糊涂的提拔了一堆东林回来。
而等到天启上位,这群人里,也就孙承宗是个熟人,其他的根本不熟,没提的起来。
如今的朱由校,属于是隔着锅台上炕,就没想着用这些没什么执政经验的人。
而这经筵之事,虽然朱由校点了几人,但都派出去了,但经筵却是不能停,于是就让詹士府的人来讲了。
明朝的皇家储君教育之争问题,在嘉靖时期,到了巅峰。
为此,嘉靖搭进去了好几个儿子。
乃至于阴暗的讲,国本之争,未必不是万历用福王做靶,对自己这个皇长子的保护。
嘉靖十一年,嘉靖长子朱载基出生,从名字就能看出嘉靖对长子的期望。
然而,不到三月,长子夭折。
嘉靖十五年到嘉靖十六年,是嘉靖的生育高峰,连续生下五个儿子,但到嘉靖二十八年,只活下来三个。
此时,嘉靖将几个儿子都放在身边养着,亲自教导。
老二庄敬太子朱载壡,皇三子明穆宗朱载垕,皇四子景王朱载圳。
在这期间,儿子的连续夭折,让不识人间险恶的嘉靖怀疑人生,于是去问一个叫陶仲文的道士,得到的答案是:二龙不相见。
起初,对这个问题嘉靖还抱以怀疑,但嘉靖二十八年,朱载壑受册太子,然仅仅三日,二子朱载壑暴毙。
对于如此邪门的事情,嘉靖最终选择了妥协,采纳了道士的建议,将储君的教育问题交给了外廷。
自此,二龙不相见。
如今,朱由校虽然已经登基为帝,但到底是没有受到过正式教育,虽然私下里没少受到孙承宗的教育,但在外廷的眼里,就是个文盲。
或者说,没有受到传统儒家经典洗脑。
不过,朱由校明显对詹士府的送上来的教材不感兴趣,都是些什么玩意儿,朱熹批注的四书五经,哪是他这个皇帝该看的?
你咋不给老子讲朱元璋亲自批注的《道德经》呢。
他要看的书都是他自己定下的。
大明律、三经新义、大学衍义补,三本书。
对于放在自己眼前的三摞书,钱象坤是一个脑袋两个大。
大明律这玩意儿,讲不来。
三经新义,王安石带头为变法编写的,没看过。
大学衍义补,这个是大明朝正德年间丘濬写成的,但这位爷段位太高,写出的书,别说是他了,当时能看懂的就没几个。
这也就造成了钱象坤现在这个尴尬的局面,他讲不出来。
没办法,只能皇帝搁上面自己看自己的,他在下面打着瞌睡。
能咋办,总不能硬着头皮乱讲啊。
现在皇帝在群臣中已经留下了一个博览群书的形象,这要是乱讲,让皇帝给指出来,怕不是也得落得个和邹元标一样,被致仕了。
外面那些个大臣问的时候,就说给皇帝讲过了呗。
那些人难不成还敢让皇帝写听课笔记不成。
手中拿着个小笔,时不时在书上圈注一下。
明朝的能人真的不少,丘濬写的《大学衍义补》,全书一百六十卷﹐分《正朝廷》、《正百官》、《固邦本》、《制国用》、《明礼乐》、《秩祭祀》、《崇教化》、《备规制》、《慎刑宪》、《严武备》、《驭夷狄》、《成功化》十二章。
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司法、军事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div class="contentadv"> 给朱由校对于如何重新构建朝廷权力机构提供非常好的思路。
正勾画的起劲,却见刘时敏来到皇帝耳边道。
“陛下,秦良玉到了。”
“哦?如此之快?”
“回陛下,信使八百里加急,在开封碰上的秦将军,她是星夜进京的。”
“快请。”
将手中的书放下,朱由校连忙站起道,而后又觉得不妥,连忙道。
“朕亲自去迎。”
“陛下,这。。。”
闻言,刘时敏犹豫道。
“秦将军是个武将,代其夫职,又是个女人,陛下亲迎,若是传出去,对秦将军,对陛下恐怕都不是好事。”
这时,刘时敏谨慎的说道。
“你懂什么。”
甩开刘时敏,朱由校向外走去,临路过时,还不忘对钱象坤道。
“钱爱卿,今日就到此了,且先回去吧。”
“臣告退。”
被刘时敏的脚步声惊醒,又看到皇帝站了起来,听到后面的话,钱象坤连忙躬身道。
天可怜见,皇帝有客人,他可算是能走了。
一出旧衙门,朱由校就看到了正在门外候着的秦良玉。
“好高的女人。”
看到秦良玉,这是朱由校的第一印象。
如今的他,身高是一米六五,而这秦良玉比他还高了一个头,目测最少一米八。
看到衙门内走出一个身穿团龙服的少年,秦良玉顿时愣住,但随即旁边的小太监就小声道。
“这是皇爷。”
“命妇秦良玉,恭请圣安。”
闻言,秦良玉连忙跪下道。
“将军快快请起。”
快步上前,要扶秦良玉,不过扶着之后,朱由校就发现,扶不动。
秦良玉虽是女子,今年已经四十六岁,正值壮年,力气奇大,又是性格刚毅之人,朱由校根本扶不住。
“命妇秦良玉,叩见皇上,吾皇万岁!”
看着这位倔强的秦将军,朱由校心下却是无奈,待其行完礼后道。
“将军不必如此,且平身吧。”
打量着秦良玉,一身软胄,虽经数日奔波,却不减英气,浑身散发着军人特有的浓烈刚硬。
“朕读昔年奏报,万历二十八年,秦将军随从李化龙大破贼酋杨应龙,令朕心向往之啊。”
“唐有李平阳,宋有梁红玉,大明有将军,幸甚至哉。”
秦良玉,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以王朝名将而记载入正史将相列传的女人。
明末的文武君臣,论功论过,没有一个人身上没争议,但唯独这位女将军,几乎是齐刷刷的两个字:崇敬。
大明川蜀之地,以秦马两家位代表,川人,从未负国。
https://vvadz.cc/book/40885904/8555080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