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司宫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我不是戏神
江医生他怀了死对头的崽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赵刚秦兰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三嫁咸鱼
铁血残明
伪装学渣
野狗骨头
至于信倌的事,诸侯各国惯例,他们只是负责送信!
各国不成文的惯例,负责部分情报输送,他们只负责送和收,其他一概不管!
但是久而久之,倒成了打探消息之所在!
这事其实也不是什么大秘密,大家心照不宣而已。
不然大家相隔那么远,又如何知道对手信息呢?
说句直接点的话,乌鸦别笑猪长的黑。
想通过后世所谓的强行拷问!
你只要敢开这个头,哪以后就自己养信倌,满世界建立驿站去吧。
这个世界的信倌,表面只属于天子,但是各诸侯国,都是要花粮食养着的。
名副其实的共享移动通信!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无论是周室天子,还是诸侯各国。够忙碌着收获粮食,士卿大夫忙碌着计算着上交国君的粮食。
而国君则算计着上交天子的粮食。
此等琐事,九儿已经安排祭足妥善处理。
祭足经验老道,自是处理得当。
九儿则亲自四处发送收秋神器碌碡去了。
原来左穆打仗回来,知道要收秋,第一件事便是安排制作碌碡。
当左穆把数千只“碌碡”交给九儿,九儿得知用处后,高兴的抱着左穆转了好几圈。
虽然左穆暗叹,他喵的这哪有一丝国君的样子,但他确实越来越喜欢这个国君!
九儿其实更知道对左穆而言,封赏已经无法留住其人。
唯独把左穆当成朋友、知己、兄弟。
即便是太司宫眼珠子掉一地,也无法理解自家主子的心思!
九儿朴素的用人观,透出一个深刻的道理:用人先要识人,识人不光是识人之才能,还要知道他的喜好、信仰、观念、行为、品德、智慧!
识人的根本是让双方发自内心,由衷的欣赏彼此。
忠,是相互的!
九儿似乎已经做到,因为他很短的时间,获得左穆如此多宝贝——碌碡、石磨、竹筛、木扬铲、簸箕、大水缸、各种商器无计其数。
尤其是这碌碡,一发下去,郑国的老百姓都沐浴斋戒、磕头祷告感谢九儿功德。
谷场中用了碌碡之后,老百姓脱粒效率提高的不是一点半点。
那是跨世纪的提升!
这也是左穆当年看到有桥氏收粮拿着“打子”,一天下来还脱不了两车麦粒,便制作了碌碡。
没想无意的一个行为,如今倒变成了郑国富民的手段。
更没想到会有就此改变了这个世界!
往年一个秋收,老百姓的忙上两个月不止,如今半个月都用不了。
收完家中粮食,闲下来的农人,还四处揽活干,临近宋国的郑国农人,拉着碌碡去人家地盘上去做买卖。
收五天换一车麦子。
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宋国的很多大夫都拉着粮食来郑国请碌碡。
一时间奔碡相告,都惊动了阵国。
闲暇的农人,九儿便按着左穆的想法,开始人类历史上真正的沟渠灌溉工作。
深秋的土地还未冰冻,所以引水拓沟是一年中最佳时节。
河水引流成渠水,渠水灌溉井田,田地更加肥沃。
待春季来临时,种子入土后便会很快长出嫩芽,产量也会大大增加。
所以水是农业永恒的话题!
左穆让秋收效率提升,解放出的劳动力,九儿马上投入灌溉渠道建设当中。
左穆名声更是如日中天,都到了开口必言子美的地步。
一战成名,足以立足朝堂。
这农具的空前盛世;商贾之物、商庄在大夫原繁更是刚刚开张,便在郑国出现了一售而空的景象。子美成了众人嘴里的神!
九儿这半年见证着左穆创造的奇迹,看着自己粮仓溢满的粮食,百姓对他的认可。
就连自己母亲都赞许不已。一切的一切已经让九儿脱离了崇拜敬仰之心。
忙里偷闲的九儿,把众位大夫齐聚一堂,商议为左穆立个功德碑呢!
提议居然大家的态度高度的一致,立!不仅要立碑,还要修庙。
一个个兴奋的都和给自己祖宗立碑盖庙一般。
几天之后左穆才知道这么一回事,赶紧从贾村赶回,拿出一副公于天下之心的态度拒绝着九儿离谱的想法。
左穆知道,九儿已经无法表达对自己的认可,只能把自己推到神位上去,才能让他心安。
起初左穆还真动了心,尤其是幻想着全郑国的老百姓,没事就给自己烧香磕头!没准后世都会把自己说成神呢?
结果被花巾臭骂一顿,说:“那是你的发明吗?要不是我在梦里教你,你懂个屁?不是我,你还在山里放马呢!”
左穆被花巾一番批评之后,虚心接受。一个劲的花哥花哥道着歉!当然,花巾也不是小肚鸡肠的人。只要左穆不过分,咱们还是好梦友!
沟渠、材料、砖瓦、陶罐、石磨、粉面、粉面加工品,一下子在郑国各大城邑蜂涌而出。
不出一旬,陈国给九儿送来三十余车麦子。没几天宋国大夫子向亲自赶着五十两牛车,其中十辆装满了盐块,言语中都是一句话:感谢郑国百姓帮忙秋收。
其实,左穆作为超级未来的人还不太明白,作为农业为主的社会,深刻知道秋收时间意味着什么。搞不好一场秋雨,所有农作物都得泡汤。
所以陈国、宋国才如此感激。
十月底九儿又收到卫国国君告罪文书!
书文如下:孤寡无知者——卫氏,姬完!误信滑言,以为上君杀弟囚母,亡叔弟子侄于郑,以拜师兴伐。今得王告,卫所幡然,备知共叔之逆焉。今寡人悔莫及焉,倘蒙上国鉴察,当缚滑以献上国,复修旧好。吾以此告,布于天下。唯贤侯图之。
九儿看到看过了卫国的致歉书,分析利弊的情况下,便原谅了卫国愚蠢行为。
至于自己的弟弟和侄子公孙滑,给予了原谅,希望回郑生活!
然叔段父子二人无颜见兄,就此定居卫国。
如此一来,郑卫之战于公元前721元春,正式落幕!
但也说明了一个消息,卫国知道了某些情报。
不敢打了,实力差距越来越大。
周天子也派来了太子,向郑国学习!
后世却说“交质于郑”,当成人质的原因是战国策等秦汉语言变迁导致。
质在春秋时期是验证、讨论、学习、求证的意思。
其实仔细想想,这会周平王和九儿的关系还是直属领导的关系,作为一个明君怎么可能收留天子的儿子当人质呢?
大家又无冤无仇!收留了人质又有何用?
为何千年误解?
只有一个原因,就是集体让九儿背锅!
认为春秋礼乱始于庄公!
喜讯一个接着一个,九儿的朝堂从未如此热闹过。
这些大夫也从未如此团结过,尤其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长,对自己态度好的都没边了。
甚至忘记了君礼,动不动就跪坐到九儿的身边说长论短。
看的九儿惆怅的无限欢喜!二十多年的国君,如今第一次体验到,这个位置上的快乐。
之前不是平衡大家的利益,就是惆怅着仓库的粮食。
还得时不时的担忧着自己的那个弟弟,如今上下一心。
不管是谁,说起话来都是头头是道,有时候九儿话语说的不当,那些个大夫们,直接给怼回去。九儿的国君尊严荡然无存,就是这种荡然无存,让九儿开心至极。
诸事效率高的有点离谱,就说建设宗庙、修葺君城,一个个主动请缨。
有的还大包大揽的出粮出力,搞得郑国国君是自己一般。
你说这样的大夫,那个国君不喜欢?
九儿似乎也明白了左穆的高明之处,那就是让所有人都粮仓满满,让所有人都受益。
而九儿因为商庄刚开不久,便收益颇丰,更是大气的把各封地上交粮食直接减半。
就算这样,九儿的粮仓都重建了十几所了。
发财是各有各的道,郑国国民,因为拉着碌碡四处揽活,也没少得好处。
每个城邑的国民居然自发的十户出一车粮食,浩浩荡荡的向新郑运来。
哪一路上源源不断的车辆,让哪些通往各国的商车惊诧不已。
随便一问,都是给郑国国君上交粮食。
起初都以为郑国国君出了新的苛捐;不想仔细一打听,才知道人家都是自愿,甚至国君都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
那些人对郑国国君言语稍有微词,哪拉着粮食国民、农人都和说了自己亲爹妈一样,和人家急眼。这一壮观景象正在以不同的方式,向诸侯各国传递着。
而左穆,哪管这些,早就回了昌邑,与美人相会去了。
本章完。
https://vvadz.cc/book/46329072/73678810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