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 第134章 麻烦大了

第134章 麻烦大了


杨芳确实是猛将了,别人二十多岁的年纪,都还在科举路上苦熬。这家伙一次考不上,就直接跑去从军,一年就升到了守备官,纯靠打仗不要命,外加足够能打。

    不过,这也是杨芳的缺点,除了恩师杨遇春,还有提携的福康安福大帅,压根没人被他放在眼里。

    这不奇怪,就像玩游戏,开局就五杀了,后面对抗路打野来抓你,你怕是都敢一对二,上去碰一碰。

    杨芳仓皇逃回辰龙关,左肩、后背各插了一支弩箭,后背那支是汉兵不信邪,远距离补的一箭,只是穿透了铠甲,入肉不深。

    左肩上插着的才叫致命,这可是商城出品的弩枪,说是民用,可基本都是用来打鱼,动能很强,近距离下威力堪比手枪。

    得亏不是子弹,而是铁制箭头,不然能把杨芳的左肩都打烂了不可。

    没打烂,但弩箭也入肉极深,还刺穿了肩胛骨,再加上长时间骑马,辰龙关里的半吊子军医,面对这复杂伤势,压根束手无策。

    杨芳出关追八旗兵,结果被汉兵埋伏,身受重伤逃回,这堪称离谱的战报消息,快马加鞭送回了辰州府。

    姜晟人都快听傻了:“杨守备怎么会弃关不守,主动带兵出击的?”

    报信清兵回答:“当时,关外来了几个八旗兵,杨守备一开始不知情况,后来那几个八旗兵,突然开始对咱们劝降,说咱们打不赢,早降晚降都得降,还不如现在就……”

    刘君辅抬手打断,咳嗽了两声说道:“说具体内容,杨守备怎么就出关了?”

    那清兵连忙说:“那几个八旗兵骂杨守备,问杨守备有几个脑袋够砍的,敢对八旗兵射箭,还说杨守备是要叛出我大清,杨守备才是反贼。杨守备一时气不过,便带着自己的亲兵队,出城追击那些八旗兵,后面的事情我们也不知道了。杨守备没带着我们一起,只是回来的时候,杨守备的亲兵都没了,还身负重伤,连军中大夫都没办法救治。”

    姜晟这下差不多理清了,不是那杨芳太蠢太年轻,而是汉军用的计策太毒辣。

    用八旗兵来劝降,还反向污蔑杨芳这个没啥身份背景的汉将,说他敢袭击八旗,这是在谋叛大清啊!

    别说杨芳了,换成姜晟来守辰龙关,遇到这情况也得抓瞎。

    他是湖南巡抚,官居正二品不假(实际从二品,正二品为惯例加衔),可官衔再大,事情扯上了八旗,还是最高级的满洲八旗,全都是扯淡。

    满汉一家亲,那是哄老百姓们听得,真正入朝为官,或者但凡有些见识,都晓得这话就是在放屁。

    先皇雍正在的时候还好些,因为雍正是真想做中国的皇帝,而不只是满洲的八旗大酋长,就连地方督抚大员,也清一色改用汉官,还许了张廷玉遗诏入太庙的资格。

    就这事,还差点被乾隆这好儿子给废了,因为乾隆觉得张廷玉是汉官,没资格入满洲人的太庙。

    可以说,你做乾隆朝的官员,要是不入旗籍,那你真是给皇上他老人家做奴才的资格都没有,满朝汉官面对八旗满官,都得夹着尾巴做人。

    姜晟沉思半晌,问道:“那些真的都是满洲八旗?”

    “不清楚,”清兵摇头说道,“但杨守备提前回来的两个亲兵,带回了一个八旗俘虏,说的一口八旗话(不标准满语),还说是什么镶白旗……”

    知道八旗的具体旗号,能说八旗的满语,看来确实是真八旗了,还是真的满洲八旗,汉八旗可不会满话。

    这下麻烦了呀!

    随手让那清兵退下,姜晟与刘君辅两个人,就这么枯坐辰州府衙。

    憋了半天,刘君辅还是搞不清楚:“满洲八旗,怎么会投降汉贼的?”

    姜晟摇头:“这谁能知道?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汉贼手里绝对握有一支满洲旗兵,虽然不知道具体有多少,但不管有多少,这都是八旗。稍微处置不当,就算我们能挡住汉贼,也没法与朝廷,与万岁爷和满朝的满洲部堂们交代。”

    “那就不做理会?”刘君辅试探性问道。

    姜晟再摇头:“那太消极了,朝廷要是知道,便以万岁的态度,你我丢官罢职都算轻的。”

    刘君辅皱眉说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我们能怎么办?”

    “……”

    姜晟不说话了,因为他同样没什么好的办法。

    和琳战死的消息,在辰州府的他们也才刚刚知道,知道的也远不如汉军详细。汉军可是知道和琳是战死,连具体细节都晓得,而姜晟他们只晓得含糊其辞的“病逝”,依靠猜测和经验主义,觉得可能没那么简单。

    刘君辅沉默片刻,忽然怒骂道:“都怪这杨芳,身为台拱营守备官,又是辰龙关守关主将,三军中枢,居然因为受不住挑衅,就自己带着亲兵,出关与敌浪战,还中敌埋伏,身负重伤,损我士气。”

    姜晟没有多言,只是微微叹息一声,算是也默认了刘君辅的埋怨。

    这个杨芳,还是太年轻了,换成他来坐镇辰龙关,哪会出这么大的幺蛾子,死守不出你都不会吗?

    幸好杨芳此刻不在辰州,听不到这俩埋怨的话,真要是知道了,怕是都得当场骂娘。

    这两个混蛋,说的好轻松啊!

    自己惜命不敢守辰龙关,摇人摇来了倒霉的杨芳,关键杨芳还是外省来的将官,跟本地的清兵方言不通,指挥麻烦就算了,那些辰州清军也都不怎么信任他,不怎么愿听他的号令。

    这让他怎么淡定守关?

    关外甚至还有八旗,拿着个大喇叭扰乱军心,要是不亲自出手驱赶,岂不是真得出大事?

    刘君辅问道:“我们现在还有多少兵马?”

    他跟姜晟,一个是湖南巡抚,一个是湖广提督,生气归生气,真要啥事不管,那真不好跟朝廷交差。

    姜晟说道:“可战之兵不足两千,都是新募乡勇,至于骑兵,姑且还有二百多骑,另有二十多条小船,三条大船……”

    说到最后,连姜晟也不好说下去了,实在太穷了,穷的叮当响。

    堂堂一省巡抚,手里才两千可战之兵,还都是新募的乡勇,骑兵更是才二百不到,其中有半数都骑的驴子。

    实在是湘西的十多万大军,负担太大了,全有湖南省都撑不住,现在湖南大半都没了,就湘西几个府的地盘,姜晟这巡抚都快成光杆司令了。

    “才两千可战之兵?”刘君辅也被震惊得不知道该怎么说。

    他是湖广提督,官秩从一品,而湖南巡抚实际官秩从二品,加侍郎衔才到正二品,按照文贵武贱的原则,他跟姜晟这巡抚也应该算平级。

    可实际不是这么论的,若是清初刚开国那会儿,提督确实权力很大,对全省军队有直接的指挥权和管辖权,而巡抚只有节制权力,节制通常就是监督,具体能不能干预指挥,全看皇帝要不要授予巡抚更大权力。

    真正能越过提督,管辖军队和行政,还得总督才有这么大的权力。

    可这种提督、巡抚互相牵制的情况,一直到乾隆终于变了,因为乾隆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制,搞出了“年终密考”制度。

    说人话,就是让各地督抚每三年大考核以外,可以额外的给皇帝上折子打小报告,汇报省内官员,包括提督这最高军事长官在内,一切不法违规事项。

    好家伙,巡抚拿到了这个权力,那还得了?

    自此开始,提督名存实亡,只能沦为巡抚的傀儡,省内军政大权,也被巡抚完全掌控,只有总督能节制巡抚,而无提督牵制巡抚。

    乾隆真是天才啊!

    “两千战兵,恐怕无济于事啊!”刘君辅说道。

    姜晟说:“汉贼大军迫近辰龙关,杨守备又身负重伤,必须尽快请求湘西大军北上。”

    刘君辅说道:“可和帅刚刚病故,湘西大军没有挂帅主将,谁来主持大局?”

    姜晟摇头:“不知道,先发信书,还有,辰龙关不是抓到一个八旗俘虏吗?让他们把人送回辰州。”

    刘君辅无奈点头:“只能如此了!”

    二人私下商定,没人提出要派兵去救辰龙关。

    (本章完)


  https://vvadz.cc/book/52451955/6785224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