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我养成的前夫才不是病娇 > 第17章 第17章

第17章 第17章


京辞没搭理我,就那么死死缠着不松手。

        “嗯?”我顺顺他的发顶,又问了一遍。

        这次他倒是大大方方地坦白了:“你关心他,不关心我!”

        我听完仔细思考了一下,觉得他说的很没道理,遂反驳道:“我哪里不关心你了?”

        京辞狠狠地掰着手指数起来:“你送他小鸟,没送过我小鸟。”

        “你给他的糕点有那么多,那么多!”

        “还有毕罗!”

        “还有!”

        我看着他,脑中飞快判断着这孩子到底是占有欲强还是自私自利。

        大魔头的占有欲我见识过,但京辞呢?

        他会把铜板递给乞丐,会把桃花酥送给郎中时向他道谢,吃东西前会让我一口,平日里我拿他的宝贝笔墨记账,他也毫无怨言……

        我走神了,直到小爪子在我脸上拍了拍,我才回过神来。

        他这个年纪正是“自我中心”意识强的时候,占有欲强些也正常,我还得再细心观察观察。

        “京辞看看这房子,”我抓住他的小手,“这是李琢延借给我们的庇护,没有这个房子,我们可能像那个老乞丐一样,风餐露宿,连基本的安全都没有保证。”

        “京辞今天得以坐在这里,也是李琢延冒了生命危险才促成的。”

        他的绿眸垂着,书房的光亮透过窗纸,给他的睫毛渡上一层光泽。

        “他帮了我们,京辞能还他什么呢?京辞是小男子汉,难道要白白受人恩惠?”

        京辞捏了捏我的手,耷拉着脑袋不说话。

        我亲亲他额头,“多关心他好不好?”

        京辞成功被我感化,终于松口:“我跟阿蘅一起去。”

        我抱起团子,又在他脸上亲了亲:“乖宝,真懂事。”

        李琢延看到小团子颤颤巍巍地端着一碗热粥给他放到案前时,手里的笔停了下来。

        “小孩,你怎么还不睡?”

        小团子声调平平,听不出情绪:“阿蘅说,李叔叔血值不够,让我多关心。”

        我立马转身捂脸,这孩子也太诚实了吧,什么话都往外说?

        李琢延同团子说了两句什么,室内响起纸张翻动的声音。

        白日李大人当值,我便和京辞在书房的画台上写字画画,与他不共用一个书案,此刻他哗啦啦翻看的,正是我俩的字画。

        我轻手轻脚地进了书房,踮脚看见他手里拿着一副小人像,是我画的舞女图。

        因为是西域舞蹈,衣服较中原的汉装稍微暴露了一点,但也没必要看得这么认真吧?

        我觉得那张纸都快被他盯出一个骷颅来。

        “你画的?”他捏着那张纸,转身问我。

        我脑袋尚且没转过弯来,木然点点头:“对啊,怎么了?”

        “我时常听见你和京辞说楼兰话,西域多国共用同一语系,你可会于阗语?”他一脸正色,似乎兹事体大。

        我点头。

        “为什么会西域的语言,你去过塞外?”他表情复又渡上一层狐疑。

        “何止去过,我周游过二十国,直到安息国。”谈及这番经历,我自然是无限高傲。

        李琢延并不理会我的高傲,又问:“可曾去过大宛?”

        我意气风发:“阿赖山上捉过鸟,贵山城下抽过鳖,为爱跳过喀什噶尔河,等两个哥哥抚平我的伤,别问为什么两个——重伤。”

        这经典段子被我一改,登时熠熠生辉,可李大人却不买账,丝毫不搭理我的口嗨,继续问话:“见过大宛汗血吗?”

        我脚下一滑,一些羞耻的记忆突然钻进脑海,到底有多羞耻呢?

        答案就是:要多羞耻有多羞耻。

        现在想来还有些气息不顺:“见过。”

        “你怎么了?”李琢延放下画像,颇有礼貌地问候了一句:“怎么脸红了?”

        我:“……”

        仔细回想,大宛汗血出现在长安已经是我十几岁的时候了,这时候中原边境见不到大宛马也实属正常,但李琢延怎么突然问我这个?

        “你不会想让我画马吧?”我朝他抬抬眉毛。

        李琢延朝我温柔一笑:“阿蘅……”

        呃!

        你不要过来啊!不要突然变脸啊!

        我简直语塞。

        京辞走到我身边,牵住我的手,摇了摇,“阿蘅,我好困。”

        我抱起团子,同李琢延说:“百合杏仁粥记得喝,马的事明天再说。”

        终于又躺回了舒适的被窝。

        团子机警地凑过来,趴在我耳边说:“不能帮他画。”

        我纳闷:“为什么?”

        团子说:“他找到马,西域就会灭国。”

        我周身一颤,这是一个五岁孩子说出的话?

        京辞揪住我耳朵,继续和我悄悄话:“用大宛汗血提升中原马的血统,骑兵战斗力强了,必然要向西控制我们,汉人的商路已经刺透沙漠,何况铁骑?”

        我震惊许久,“大宛为什么要送马过来?”

        问完我就后悔了,这马明摆不是正道送来的。

        前世有段时间,我同大魔头去了大宛,他灭了大宛,就是为了拿到汗血的种子。

        同为西域国家都不肯分享,何况中原?

        可我也是北燕人,我们的铁骑战斗力提升,与我而言,实为好事。

        京辞说完这话,打了了哈欠,“古兰朵的酒肆里,西域人,哪国的都有,你要小心啊。”

        我又是震惊好久。

        皮亚杰,你在欺骗我?我的发展心理学呢?这是五岁小毛孩该有的悟性吗?或者是我五岁的时候太傻了?

        这一晚上,我也不敢翻来覆去,可就是怎么也睡不着。

        救命啊,早知道就低调做人了。

        如今我是帮还是不帮啊?

        我可是北燕人呐。

        为自己国家谋福利又有什么错?

        但……西域三十国,在我这里不仅仅是几个拗口的文字名称,而是我真正走过的人文地理,淳朴热烈,又生机勃勃。

        我想了一夜,第二日天还没亮,就点亮画台前的烛火,铺纸,研磨。

        后来那个女孩学习了素描,在上一世质量拙劣的宣纸上,一笔一划,勾勒出她有生以来最屈辱的记忆。

        大宛的草场那样广阔,汗血奔腾起来就没有尽头,异族的纱巾与裙衫在空中划过旖旎的弧线,不加鞍的马背,鬃毛的刺痛,腿间的湿滑,颤抖颠簸的天地……年轻的征服者把玩着他的玩具。

        她很害怕,就像山崩地裂,激流之中抓不住一根稻草。

        嗓子哭喊到嘶哑,但却没人救她。

        北燕遗弃了她。

        西域也不是她的归所。

        她一无所有,犹如孤岛。

        泪水滴在纸上,晕开一朵泪花,我看着纸上骏马,那些往事,过往云烟,又随着心底那股绝望清晰起来。

        京辞不是大魔头,倘若我还能从他身上看到些许残暴阴冷的影子,也不至于无处安放这满腔恨意。

        身后传来门轴的转动声。

        我把画往桌上一搁,匆忙与李琢延擦肩而过,小声掩盖哭泣后的鼻音:“我去生火。”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饭桌上,李琢延又逮住我,此时我心绪已经平静许多,快乐地嚼着烧麦。

        “今日这忙,可是为难你了?”他这话让人摸不着头脑。

        我说:“李大人何出此言?”

        李琢延轻咳一声,没说话。

        我抬眸瞧了他一眼,复又专心对付烧麦,想了半天才平声道:“大宛马实属鹤立鸡群,一眼就能挑出来,我画与不画,影响不大,主要还是靠大人断案水平。”

        我不是历史英雄主义,没把自己看得有秦皇汉武那样影响深远。

        他应了一声:“多谢。”

        我牵出一抹笑:“不必。”

        历史节点是上天注定。

        如果命中注定大宛马不该此时引进,就算我做了什么,它也不会在中原发扬光大。

        他把画纸叠好放在衣袖之中,临走前突然问我:“我给你的伤药可有按时煎服?”

        我才不吃那么苦的东西。

        “有。”我一脸真诚地看向他。

        李琢延无语两秒。

        耳边传来两声清脆的鸟啼,小鸟站在我肩膀上,用喙蹭了蹭我脸颊。

        我被它蹭得痒痒的,忍不住地傻笑,摊开手心露出小撮粟米。

        小鸟便跳到我掌心,一颗一颗地啄食起来。

        李琢延凑上来盯着那青鸟左瞧右瞧,“这鸟吃素?”

        我郑重宣布小鸟大名:“它叫啾啾!”

        ===

        马上就要中秋节了,我和阿朵疯狂赶进度条,忙起来就是不可开交。

        好在团子又乖又暖,平日乖乖待在我身边,饭点就喊我恰饭。

        也因为我分身乏术,李琢延逐渐成为了我的小跑腿。

        自从有了啾啾,李琢延每日回家都是黑着脸,手里提着打包小包,都是我托他买的。

        什么萝卜白菜啊、米面调料啊,有时还有竹简话本,皂荚围裙……无一不重要,无一不精致!

        购物本是令人享受的乐事,怎么他买次买个东西,回来都绷着个脸?

        奇怪。

        我又不是不给钱。

        这日歌舞排练大功告成,阿朵给我放了半天家。

        我带着小团子去集市买了一只小鸡,回去做猪肚鸡。

        不是我吹,这道菜得我阿婆真传,简直完美复制。

        我阿婆做的猪肚鸡,天下第一好吃!

        就在我快乐煲汤的这个下午,一个衣着华丽的妇人敲开我的门,莫名其妙地问我愿不愿去玉门关做掌厨。

        我一脸疑惑:“哈?”


  https://vvadz.cc/book/53085851/6309158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