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带着嫁妆穿六零 > 第六十六章

第六十六章


第六十六章

        穆继东去廖家打听,  知道媳妇儿和闺女上山了,他也不管这会儿天色不早了,抓紧时间把后院的鸡鸭鹅喂了,  关好门也上山去。

        穆继东一个人走路很快,  他到的时候,  娘俩正在吃晚饭。

        “妈,  我还是喜欢吃藕馅儿的饺子。”

        林玉给闺女又添了两个香菇肉馅儿的饺子,“这地方也不产藕。”

        穆清喝了一口饺子汤,“怪我当时囤菜的时候没想起来。”

        穆清脑子转悠起来,  是不是趁暑假有空,  去南方走一圈?好几年前就说要去绍兴和上海,都几年过去了,现在还没去。

        穆继东从黑暗中走出来,  “哟,有得吃就不错了,还挑嘴呢。”

        林玉笑意涌上眼底,一下站起来,  “什么时候回来的?”

        “哼,  下午就回来了,谁知道你们娘俩招呼都不打一声,就跑到这儿来了。”

        “哎!”

        穆清配合地拿出两大碗,  多得是,  随便吃。

        “你这话说的,我们想打招呼也找不到你呀。别说这些没用的,  想吃点什么?”

        “红烧上火,咱们今天吃清炖。”

        穆清不紧不慢,把洗脸盆、洗脸帕、牙刷这些收起来,脚尖踢了踢招财的肥屁股,“趴着干啥?起来走了。”

        穆继东端起碗,“我去送!”

        王婶子笑了起来,“你既然这么说,那我就收下,家里也好长时间没吃兔子了。”

        穆继东背着背篼,进宝肉嘟嘟的身子一跳,窜进了背篼。

        “喵呜~”

        “汪!”

        穆继东觉得山上只有一间卧室住着不方便,第二天吃了早饭就催促闺女动作麻利点,收拾好赶紧回去。

        “人家能碰到,也是人家的运气。”

        “还行吧,都习惯了,比冬天可好多了。”

        后院,穆继东已经利索地把两只肥兔子收拾出来,穆清负责烧火,今天中午吃红清炖兔子。

        林玉房前屋后检查了一遍,照原样把大门用根树枝插上。

        林玉拿了张湿帕子给他擦脖子上的汗,“这次出去累不累?”

        吃完饭,放下碗,穆继东舒服地长叹一口气,“舒服。”

        怕闺女闹,孙艳也不在家里待,带着闺女去周家。

        对外面碰上的难事,穆继东也不爱提,拉着媳妇儿的手说话。

        家属区又来了一位军嫂,一个人带着三个闺女,愣是一个儿子都没有。昨天吴凤藻代表家属区的军嫂们去周家,周营长的媳妇儿江爱华说的遮遮掩掩,她一听就是怎么回事。

        “嗯,确实该回去了。咱们也不能空手,明天回去的时候给廖家送两只肥兔子吧。”

        今天做饭的时间长了点,十二点半才做好午饭,林玉用一个大碗装好清炖兔子,“给秦家送去。”

        穆继东扫了一眼桌上的饺子,“来个韭菜鸡蛋馅儿的。”

        “进宝过来。”

        “您就收着吧,您要是不收,下次我都不好意思麻烦您了。”

        林玉说起这些天家里的事情,收到老家还有南广那边寄来的包裹,她带着闺女去白水县买了许多罐头和肉肠给寄回去。

        “汪汪汪!”

        回到驻地,林玉带着两只肥兔子上门,谢过王婶子这些天帮忙照看家里牲畜。

        顺手的事情,一次用不了几分钟,王婶子哪里好意思收这么厚的礼。

        穆家人回来了,隔壁孙艳耳朵又竖起来了,什么话都没听到,倒是又闻到了肉香,不由得撇嘴。

        “走吧!”

        林玉和王婶子又聊了几句山上的事情,这才转身进屋。

        爹娘亲热地靠在一起说话,穆清捡起碗去厨房洗了,一切收拾完,又自己去洗漱睡觉。

        “你们上来也好几天了,我看该回去了,总是麻烦王婶子帮忙喂鸡不太好。”

        有招财跟着跑,穆继东几乎都没有出手,看到只兔子,和招财两边围堵,一路上抓了三四只肥兔子。

        说到人参,穆继东有些心痒痒,“什么时候方便请假了,咱们回村里一趟,我总担心穆国柱他们几个找到我的人参窝,那我可要心疼死。”

        在南广的时候做清炖兔子一般要放冬笋,冬笋家里还有,就是不方便放,那就放点笋干吧,反正上次泡好的没用完。

        林玉对闺女说,“把香料都找出来配个香料包,去味儿弄不好,清炖兔子可不好吃。”

        晚上她睡得早,连爹娘什么时候回屋都不知道。

        “送兔子我看行,她家喜欢吃老母鸡,送野鸡估计他们也不爱。”

        穆继东也不将就,  随便拉了一张椅子过来,  坐下端起碗就吃,一阵稀里呼噜,连饺子带汤,一点没剩下。

        周家几个妯娌嫌弃她不会生儿子,欺负她三个闺女,公婆还偏帮,江爱华一咬牙,带着三个闺女就来随军了。

        江爱华最小的那个闺女,名字叫周胜男,今年才两岁。

        两岁的小姑娘,被家里的堂哥堂姐欺负,就很知道看人眼色了。

        孙艳一到,还没走进院子,在院子里玩儿的周胜男就喊妈妈。

        听到前院的动静,带着大女儿和二女儿在后院拾掇菜地的江爱华连忙走出来,笑着迎出来,“哟,黄嫂子,你怎么有空过来。”

        江爱华这个态度,让孙艳心里一阵舒坦。

        自从她和李红丽那个女人撕破脸后,林玉也不怎么和她说话了,李红丽那个女人更是直呼她的名字,好久没听到人叫她黄嫂子了。

        “我在家没事儿,想着你才来,肯定忙不过来,就想过来帮帮忙。”

        “那怎么好意思。”

        “有什么不好意思,以后都是一个家属区的姐妹,咱们可要互相扶持着。”

        送完菜的穆继东大步过来,那高高壮壮又不苟言笑的模样,一看就像是大领导,江爱华不着痕迹地看了好几眼。

        等人过去后,孙艳才说,“知道那是谁吗?”

        “那是谁?”

        “住我家隔壁,刚才那个是穆继东,职位是团长,他家随军的家属是他的媳妇儿林玉和闺女穆清。”

        “只带了闺女来?真够疼闺女的。”

        孙艳幸灾乐祸地笑,“不疼不行,两口子三十来岁的人了,只有一根独苗。”

        “一个闺女?”江爱华有些吃惊。

        “那可不,别说儿子,连闺女都没多的。你至少还生了三个姑娘。”

        要换在老家,孙艳这话妥妥就是骂人的话,不过放在这里,不是骂江爱华,而是针对穆家两口子。

        江爱华心里有些不高兴,淡淡笑了一下,看在孙艳男人职位比她男人高的份上,没有说出来。

        说起生儿子的事情孙艳就来劲儿了,“我不是说你哈,我就说林玉,啧啧,你是没看到,整天吃好的穿好的,花钱如流水,前段时间还买了好多酒回来了,就跟不要钱似的。”

        “我跟你说,也就是咱们青松岭没几家人,上面的人也不爱管这事儿,要换在其他地方,林玉买酒这事儿,一告一个准,说不定还会被拉去游街,贴大字报。”

        孙艳面露鄙夷,“生不出儿子,只能在这些吃的喝的上面找点面子回来。平日里只知道巴结领导,也就这点本事。”

        听到这里,江爱华连笑都不想笑了,在她面前骂林玉生不出儿子,这不是指着和尚骂秃子吗?

        “黄嫂子,你坐下歇歇,我先去后院把活儿干了。”

        “你去吧,我帮你看着孩子。”

        说到孩子,江爱华生怕孙艳把自己的闺女教坏了,抱起小女儿,一边往后院走一边说,“我们乡下人没那么讲究,我家胜男别看才两岁,也能帮着干点活儿。”

        周家的大女儿和二女儿也跟娘妈去后院,孙艳带着闺女站在别人家院子里,也挺没意思的,悻悻地拉着闺女走了。

        穆家在屋里吃饭,厨房清炖兔子的香味被风吹散了,没什么味道,回到家里闺女也不闹了,孙艳瞥了一眼隔壁的院子,脚下一转,回去了。

        家属区来了新人,林玉很快也知道了,下午去后院摘了一篮子蔬菜去周家拜访,江爱华刚忙完,赶忙请她进去。

        江爱华是个有心人,和林玉说了一会儿话,就知道孙艳为什么说林玉的坏话,就是嫉妒呗。

        江爱华不是个喜欢背后说人不好的人,但是不说吧,心里又憋得慌,犹豫了一下才说,“黄嫂子,和你关系不太好?”

        “这个从何说起?”

        “哈哈,我也才来,不懂这些,就是随口一问。”

        林玉笑了笑,“她说我坏话了?一群人聚在一起说人闲话,一般是谁不在说谁。是不是?”

        江爱华有些后悔刚才说的话,不过都说到这儿了,她说,“也没有一群人,黄嫂子找过来,就跟我说了两句。”

        林玉毫不在意,“你才来不知道,咱们家属区,加上你一共才六家人,黄嫂子那个性子吧,和家属区的每家关系都一般。”

        江爱华很快明白了林玉的意思,笑了笑,没再说这个,转头问起孩子学习的事情。

        “我去年冬天就在考虑要不要来,我家老大今年七岁了,也该读书了,就是怕来这里读书不方便才一直犹豫。”

        要不是被逼的没办法,就算是为了孩子读书,江爱华也不会这个时候带着孩子来这里。

        江爱华自己是小学毕业,她知道读书的重要性,肯定要让三个闺女去读书。

        林玉问清楚江爱华的情况后,才说道,“我家闺女今年读初中,在石磨县初中报了名,平时不去上课,等期末考试去参加考试就行。”

        “书都不去读?怎么参加考试?”

        林玉谦虚道,“我家闺女挺爱学习,平时在家全靠她自学。”

        “你们家闺女秋天读一年级,一年级学的也不难,你自己也是读过书的,你先自己教,要是不行,咱们再想办法,部队里面有文凭的人不少。”

        江爱华羡慕道,“你家闺女都读初中了,你看着还这么年轻。”

        林玉哈哈大笑,“你别想多了,我家闺女六零年出生,也没多大。”

        江爱华这才明白,刚才林玉太谦虚了,满打满算也才九岁的孩子,今年已经读初中了,哪里只是爱学习,这就是个聪明孩子呀!

        江爱华起了心思,想请穆清教她闺女读书。

        林玉连忙摇头,“不是我不肯定帮忙,我家清清不是个适合当老师的人,教不好你姑娘,我怕你到时候怪我。而且我姑娘自己还在上补习课,也没那个时间。”

        “补习什么?咱们这儿有补习班?”江爱华眼睛一下亮了。

        “补习外语。”

        外语?江爱华刚高兴没有十秒钟,一下又开始唉声叹气。

        算了,另外想办法吧,她家姑娘和人家的掌上明珠不在一条起跑线上。

        林玉走后,江爱华的大闺女周莹抱着小妹妹对妈妈说,“好像见见林阿姨的闺女,好像很厉害的样子。”

        江爱华爱怜地摸摸女儿的头,“以后你好好读书,你也会变得很厉害?”

        “真的吗?我变厉害了,堂哥堂姐就不会欺负我?奶奶会给我糖吃?”

        “会的。”江爱华目光坚定,一定要送闺女去读书。

        从这天开始,周家母女对穆清的好奇心越来越重,傍晚闲着没事儿的周莹,还故意拉着小妹妹去溜达,经过穆家的门口。

        可惜,穆家的房门虚掩着,她看不到屋里的人。

        “姐姐。”

        周胜男小姑娘往前走了一步,姐姐一动不动,她好奇地回头看。

        周莹哦了一声,拉着妹妹往前溜达。

        过了十几分钟,她拉着妹妹溜达回来,又故意看了眼穆家的院子,什么都没看着。

        周莹有些沮丧。穆家的那个姐姐,究竟长什么样?

        穆清倒是不知道有人想认识她,她这一下午,看看闲书,听听收音机,练毛笔字,画画,忙着呢。

        周莹盼望着能见穆家的姐姐一面,第二天早上起来,照顾着小妹妹吃了早饭,她拉着小妹妹又要出门溜达。

        周胜男小姑娘不愿意,蹲在院子里就是不走,不管周莹怎么哄都没用。

        正在这个时候,她一抬头,看到一个穿着一条蓝白碎花长裙的姑娘走过来,她手里拿着一本书,迎着阳光,一张干净的脸蛋,白白净净的,特别好看。

        甚至,周莹觉得,她身后的影子都是好看的。

        感受到别人注视的目光,穆清扭头看了一眼,这姐俩眼睛圆溜溜的,特别是看人的时候,还瞪眼,真可爱。

        穆清嘴角微微翘起,继续往秦家去。

        待穆清走过后,周莹跑进屋里大声叫起来,“妈,我刚才看到一个特别好看的小姐姐。”

        “你说谁?”

        “不知道,我猜肯定是林阿姨的闺女!”周莹兴奋地跳起来。

        江爱华觉得有些好笑,至于这么高兴吗?

        她用洗碗帕擦干净灶台,“你这么跑进来,你妹妹呢?”

        “在外面。”周莹连忙跑出去,只见小妹妹已经颤颤巍巍地走出去了,连忙给抱回来。

        打扫干净厨房,江爱华摘下围裙,对三个闺女说,“你们在家别乱跑,我有事儿出去一趟。”

        “好。”

        江爱华去后勤部找胡平,问问孩子读书的事情。

        胡平其实也在考虑家属院孩子们读书的问题。

        <div  class="contentadv">        原来没考虑,是因为孩子少,现在家属区的孩子有好几个了。

        黄勋家的小儿子,还不会走路这个不算。穆团长家的闺女,那是个聪明孩子不用老师也无所谓。

        但是,廖师长家的小孙子今年也五岁了,黄柏家的闺女五岁,周立家三个闺女,最大的七岁了,老二明年估计也要开始读书,这几个孩子都要考虑起来。

        年纪相近,差个一两岁问题不大,都送到一个班,读一年级,叫一个老师上课也方便。

        “你说的事情我们也在考虑,你先回去,等我们讨论出结果了再通知你。”

        江爱华连忙点头,“我看家属区的空房子还挺多,这么空着也是浪费,不如收拾一间出来给孩子们读书。”

        “放心,如果要请老师过来,肯定是在家属区办学校。”

        说完正事,江爱华高兴地回去,路过廖师长家,她还专门去找廖师长爱人说读书的事情。

        吴凤藻觉得这个提议挺好,“他们后勤部会读书的人多,随便拉一个过来上课,也能省下咱们好多事情。”

        廖卓皱眉,“上课?我不上课,清清姐姐都不上课,我也不去。”

        吴凤藻淡淡瞥了孙子一眼,“你那小脑袋有穆清一半聪明,我也不用愁你读书的事情。”

        江爱华好奇道,“那闺女有多聪明?”

        吴凤藻笑着道,“我也说不好,以后你自己慢慢看吧。”

        见师长夫人忙着哄孙子,江爱华没再打扰,自觉告辞离开。

        出门路过穆家门前,她也跟她闺女似的,特地看了一眼穆家的院子。

        孙艳叫住她,“你看什么呢?”

        江爱华客气地笑了笑,“没看什么,想事情呢。”

        “你去干嘛去了?”

        “去后勤部转了转。”江爱华不愿多聊,“黄嫂子,你先忙着,我有事儿回去了。”

        江爱华走后,李红丽抱着小儿子在门口乐开了花,孙艳瞧江爱华是乡下来的,上赶着去拉拢,现在来看,人家江爱华,好像不太看得上她孙艳。

        真是笑死个人!

        胡平是个办事利落的人,过了两天,把廖家对面的空房子收拾出来,摆上几套桌椅,放上黑板,就等着九月开学。

        “老师从县里学校请吗?”

        胡平大手一挥,“不用从学校请,我们后勤部就有当过老师的人,语文数学都能教。”

        “那咱们还去县城报名吗?”

        “要去报名,上课在咱们驻地上,考试去县里考。这个事情穆团长家有经验,你想知道就去穆团长家问问。”

        那江爱华就放心了。

        知道她们读书的地方定下后,周莹经常带着小妹妹去看教室,还在教室里玩儿。一来二去的,和廖卓关系好了起来。

        家属院玩闹的孩子多起来,安安静静地家属区也变得热闹了。

        孙艳最喜欢这样,廖师长家的小孙子肯出来玩,她闺女也能跟他们一起玩儿,这情分慢慢的不就有了么。

        穆清不参与小孩儿的活动,即使廖卓他们经常过来找她,穆清塞给他们一颗大白兔把人送出去。

        如果大白兔还送不走,那就把进宝塞过去,保证把人送走,还她一个清净。

        林玉又开始发愁,原来闺女在村里的时候就不和小孩儿玩,她以为是性格原因。去了南广之后吧,交了好几个朋友,她以为都好了。现在嘛,又变得独来独往起来。

        穆清不跟小孩儿玩,她每天都乐趣多着呢,研究方子、研究棋谱、弹琴、画画,做点什么不好。

        知道她会弹琴,秦老太太专门请她弹过一次,从此之后,秦老太太变成了她的听众和夸夸机,在她眼里,穆清弹什么都是好的。

        穆清也开心,去秦家去的更加勤,以至于穆清的外语能力快速增长,八月底,开学前一天,还用俄语给霍容时他们写了一封信,不知道他们看不看得懂。

        霍容时没有穆清的好日子过,生日那天还在山里扑腾,后面的教官追的死紧,偏偏他一直甩不开。

        为什么甩不开,因为张钦这个懒货跟在他屁股后面求保护。

        “不想被你爸抓着教训,就跑快点。”

        “你以为我不想?我是不能!”从早上被追赶到晚上,中午都没吃上东西,一直被撵着逃命。

        张钦觉得,支撑他逃跑的不是腿,而是意志力。

        他就是个意志力巨强大的人呀!

        霍容时冷笑一声,“我提醒你一句,你还记不记得被抓到的惩罚是什么?”

        张钦咬牙,“在水里抱着木头跑十圈。”

        想到在水里训练的痛苦,张钦觉得自己又行了。

        今天明明是休息日,他爸,霍容时他爸,还有彭丰年的爸,这些人闲着没事儿,硬说要检验检验他们的山林生存能力。

        就因为他们一时兴起,他跟没头苍蝇一样,饿着肚子在树林里跑了一天。

        勉强又坚持了一个小时,天都快黑了,张钦简直快要哭了。

        天啊,还是穆清的东北好,荒山野岭还有肉肠吃,有肉罐头吃,怎么着也比他被追得连滚带摔强。

        穆清哼着小调装好信封,明天去县里报名就给寄出去。

        “清清,面煮好了,出来吃饭。”

        “哎。”

        穆清吃了晚饭,和娘亲在屋里说话逗猫,南边的张钦靠着抱大腿,总算逃出生天了。

        最后逃过的三个人,其中两个是靠自己的本事,只有张钦是靠着抱大腿。

        张玉才狠狠瞪了儿子一眼,没出息。

        陈师长笑道,“小霍带着一个拖后腿的还撑到了最后,又长本事了。”

        霍锦年笑道,“还过得去吧,张司令也没有尽全力追吧?”

        张玉才笑了笑,“不管怎么说,小霍确实厉害,你有个好儿子呀。”

        霍容时站的板正,双手自然垂在身侧,昂头挺胸,夜色把他眼中的倔傲隐藏了八分,留了两分少年人的血性,让看惯了兵王的老家伙们也觉得惊才绝艳。

        张玉才思索着,这小子可要好好培养。

        穆清寄给霍容时他们的信,她们十月才收到,张钦看不太懂穆清写的什么意思,找霍容时翻译,叫霍老爷子看到了,训了张钦一顿。

        “瞧瞧穆清,都能洋洋洒洒地写好几封信了,你学了这么久,不说写,你读都读不通顺?以后每天下午早点来上课,成绩差就多努力努力。”

        陈静和沈园在门外,听到霍老师生气,把手里的信往兜里一塞,悄悄地溜了。

        霍容时回房间给穆清回信,写完信他看了一眼窗外,北方该下雪了吧,不知道她还收不收得到。

        收得到,怎么收到不到,走后勤部的路子寄信,人在哪里都收得到。

        穆清的外语到了一定水平后,穆清似乎爱上了这种用外语写信的感觉,还切换着语言写,后来,多写了几次,张钦、沈园和陈静都不搭理她了,只有霍容时,还一封一封地给她回信。

        时间就如同山间的溪水一样流过,汇入江河,不知所终。

        又是一年冬去春来,从频繁来往的信件中,穆清知道霍容时细碎的生活和工作。

        七零年的夏天,穆清初中毕业,霍容时高中毕业。她在家瞎玩儿,霍容时入伍当兵。

        后来经常几个月没有消息,然后一连给她写十几封信寄来。她知道他受伤了,知道他立功了,不过一年的时间,靠着军功当上了营长。

        而莉姐姐,当了这么多年兵,也才当上副营长。有一次,她从穆清这里知道霍容时,可羡慕了。

        穆清笑着看信,拆开最后一封,看着看着,她脸上的笑意淡了。

        霍容时自身能力突出,又有前线作战的经验,还会两门外语。南边的和谈没有起到作用,又开始轰炸,霍容时被选为特别行动队的副指挥,出国了。

        穆清有些慌,可惜这次她不能像爸爸去南边那次一样,去木家寨,去八王山。只能在远方祈求他平安。

        林玉知道霍容时的消息也很担心,“他们家就他一个孩子,他爷爷奶奶和爸妈怎么能放的下心?”

        “霍老师不知道。”

        林玉严肃地摇了摇头,“不要小看霍老爷子,孙子一走就是那么长时间,他不可能不知道。不过是为了不让小辈担心,不说破罢了。”

        从七一年的这个夏天开始,穆清四年两个月没收到霍容时的来信。偶尔她会收到张钦和陈静他们的来信。

        张钦高中毕业,如他所愿进了后勤工作,他说他每天忙活的全是居委会大妈的工作,都是些琐碎的小事,大家把他当个打杂的指使。

        他说,还是读书好,读书多快乐呀!

        陈静和沈园高中毕业后,陈静去医院当护士,沈园去干了采购物资的工作,经常跟着汽车队到处跑,都忙忙碌碌的。

        而穆清,几年的时间,让她从小姑娘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只要是她走过,对她熟悉的邻居也要多看她一眼。

        即将满十五岁的穆清,身高已经和妈妈差不多了,已经是个一米六五的少女。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不想多看她一眼?

        “清清姐,你去秦奶奶家吗?”周胜男小姑娘小跑着过来。

        “是呀,你别跟着我,快去教室上课。”

        “还早啦,不会迟到的。”

        时间过的真快,当初第一次见才两岁的小姑娘,今年也到了读书的年纪了。

        可惜,这些年青松岭驻地的军嫂,统共没有超过十家,她两个姐姐还能和小伙伴们一起读书。

        到她这儿,只有和李红丽家的小儿子两个人读一个班级,那可真是,打个哈欠都要被老师叫起来读一段课文。

        穆清心里啧了一声,她妈给她取名周胜男,这姑娘不爱学习的模样,让她妈妈操了不少心,生怕对不起这个名字。

        “周胜男,你个兔崽子给我回来!”

        听到她妈叫她大名,小姑娘吓得一哆嗦,连忙跑回去,拉着妈妈撒娇。

        周胜男来的时候年纪最小,她和她两个姐姐不一样,没有被堂哥堂姐欺负过得记忆,从小长在有爱的环境里,胆子也比两个姐姐大。

        肯定的,也更加调皮。

        穆清笑了笑,不知不觉就到了秦家。

        “来了,今天咱们干点什么呢?”

        秦老太太的头发全白了,坐在那儿笑着看她,又慈祥又温柔。

        穆清温声道,“都听您的。”

        “哈哈哈,我就猜到你要这么说。咱们今天上山去摘点松枝儿吧,你上次给我的松香用完了。”

        穆清无奈,“您当是熏蚊子的东西吗?”

        老太太笑着道,“味道好闻嘛,我给床上的枕头、床单、毯子都撒上。反正你这个味道不重,怎么着都好闻。”

        “秦爷爷不生气?”

        “哈哈哈,他生气也没办法。”

        老头子以前总跟他抱怨,他当兵的人,整天身上弄得香香的,叫人知道了脸上挂不住。

        老太太可不听他的,只当他的话是耳旁风,渐渐的,秦老爷子也不说这个事情了。只能安慰自己,这味道别人应该闻不出来吧。

        等老太太锁好门,一老一少,慢悠悠地走出家属院。

        几年的时间过去,家属院的小孩儿长大了,大人也长年纪了。吴凤藻鬓角有些灰白,她也不隐藏,大大方方地露出来。

        “清清,上山打猎去?”

        “吴奶奶好,今天不打猎,陪秦奶奶去走走。”

        吴凤藻笑着道,“前些天你带着招财上山打猎,是不是把招财累着了。”

        “可不,今天还在家休息呢。”

        吴凤藻哈哈大笑。

        人老了,狗也老了,招财也不像以前那么爱动了。

        看着一老一小走远,吴凤藻叹息一声,“不知道初一现在怎么样了。”

        初一是吴凤藻的大孙女,五五年出生,跟着爹妈一走就是这么多年,今年也二十了,已经到该结婚的年纪了。

        “小姐您别担心,儿孙自有儿孙福。”

        吴凤藻心里发愁,在想着,老不叫老廖想想办法,即使儿子媳妇回不来,至少把孙女弄回来,给找个好人家。

        带着秦老太太穆清没有上山,就在山脚下找了一棵长的低矮的松树,摘了两把松枝带回去。

        老太太有些遗憾,“我家老头子现在都不准我去山上了。”

        “秦爷爷也是担心您安全。”

        “哼,他一天天的,该他操心的不操心,不该他操心的白操心。”

        穆清淡淡一笑,没接话。

        老太太又提起其他的话,穆清应了一声,两人慢慢地走回去。

        “穆清,有你的信。”

        “这么早送来?”

        胡平擦了一下汗,“我们昨晚在石磨县办事,一早从石磨县过来,肯定快。”

        穆清以为是张钦他们寄来的信。一看到信封上那笔沉稳中透露着锋芒的笔迹,这是,霍容时回来了!

        穆清送秦老太太回家后,迫不及待地跑回家看信。

        好几年不通信了,从他的字里行间,穆清从未如此明显地觉察出,他再不是那个故作大人,却始终有些青涩的少年了。

        他真的成年了!


  https://vvadz.cc/book/53199452/8511318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