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我不是戏神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赵刚秦兰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三嫁咸鱼
伪装学渣
铁血残明
玄鉴仙族
江医生他怀了死对头的崽
第三十章
南广县到了, 一下火车,穆清看着身边来来往往的人,他们身上穿的衣裳比芒山县的人鲜艳多了, 很多一看就是少数民族的穿着。
穆清扯着娘亲袖子, “我也想要那个蓝色的裙子。”
林玉看了一眼, 笑道, “我知道这个,这是西南这边传统的扎染,我以前见过, 这种扎染的布做裙子挺好看。”
“咱们先找地方住下, 再去找房子,等安顿妥当了妈就给你买。”
“嗯嗯。”
她们从芒山县出发的时候,那个车厢里只有她们母女俩, 穆清就把行李都收起来,只留了一个小包裹在外面。
林玉左肩背着包裹,右手牵着闺女出车站。
穆清好奇地打量,“妈, 这个地方的房子跟芒山县好不一样。”
这里的房子房顶好陡峭。
“可能是这里夏天多雨水, 房顶才修得特别斜。”
穆清也觉得这里不错,就是这里的房子太差。
拿着介绍信, 在军区大院附近的招待所住下,母女俩在房间里吃了东西, 又洗澡换了衣裳, 就出去找房子。
“大娘,我家级别不够,住不进去,这才想租房。”
“可以,买了下来,把房子推倒重新修。”
“你觉得行?”林玉皱眉。
“这样啊。”大娘说,“那你去城里面看看,我们这边每家每户都住了不少人,估计没有空房出租。”
大娘笑着说,“他们寨子里经常有人下山来卖菜、卖药材,一会儿我叫人帮你带个话。”
那媳妇儿打量她们母女俩,“他们母女俩也住不了多宽房子,那套房子大,总有几间房子是好的,找人修一修,加固一下,照样能住。”
“这……他们家房子没人看管,去年夏天暴雨都给淋废了。”
“行,你也别急,他们如果想卖,明天肯定会来县里。”
大娘的媳妇儿出来,看那模样刚才在洗衣裳,袖子挽得高高的,手都被冷水刺红了。
从张大娘家出去,母女俩又去看看那套房子。院子的门锁着,进不去人。前面院子光秃秃的,绕到后面,后院杂草丛生,看来以前后头开了一块菜地。
“妈,这里房子能买卖吗?别花了钱,人家后头找由头说不能卖。”
“这个院子破是破了点,还是挺大,感觉跟咱们家的院子差不多,估计有三四百平。”
林玉笑着点点头,“我叫林玉,这是我闺女,叫穆清。”
看到一户人家的院门是打开的,林玉走进去打听。
“这里离对面的军区大院隔着一条大街,走路过去都没有一百米。”
到时候自己不住了,房子拿去卖了也行。
“哎哟,刚才你们进来我就想说了,你闺女看着真水灵。”
穆清眯眼笑,“谢谢张奶奶夸奖。”
穆清拉了拉娘亲的袖子,“我觉得这位阿姨说得,先把房子买下来。”
母女俩觉得军区大院斜对面那片房子位置不错,就是实在太破了,要么是泥瓦房要么是茅草房,有一户的房子估计没人住,半边泥墙都给淋坏了。
南广县真是小,出了火车站,在街上转悠几圈就能找到大概方向,不会迷路。
“多谢大娘。”
那老大娘听说她们母女俩是来随军的,想租房子,十分热情道,“我们附近的房子都是老房子,你们肯定住不惯,要我说还是住对面军区大院里好。”
林玉想说那还是算了,危房住着心里不安生。
“娘,最西边那家去年不是回寨子里了吗?他们家租不租?”
“这里靠着城门口,出城进山捡点野果子也近。”在乡下住惯了,林玉现在也习惯住在靠山的地方。
“听说今年要来好多人,军区大院里头又建了一栋崭新的筒子楼起来。你们来得早,肯定能分到新房子。”
穆清问,“这院子买下来,找人把老房子扒了,再修一栋楼房起来,要多久?”
军区大院在城西, 部队也驻扎在城西郊外, 林玉就在这一片找房子。
穆清的意思,反正他们家有钱,钱就是拿来花的,该花的时候别节省。
“真是个好孩子。”
林玉告诉张大娘自己暂时住在前头招待所,有消息随时可以去通知她。
“不用客气,我娘家和夫家都姓张,你叫我张大娘就好。我媳妇木翠香,你叫她翠香嫂,这样喊亲近些,以后咱们说不定还能当邻居。”
这些年娘亲放在她这儿的钱有小几万了,修一栋砖瓦房还用不了一千块钱,干嘛不修?
“旁边就是菜市场和学校,以后你读书也方便。”
“买呀,估计那边肯定会同意。我看他们家房子放那儿不管,估计都没想以后能住人。茅草房子一两年不管就没用了。”
两人寒暄了几句,穆清打听了下南广县的情况,就告辞了。
林玉一想,也是这个道理,“大娘,我们不租,我们想买这个房子,问他们卖不卖。”
“肯花钱,多请人,也就几天的工夫。”
林玉停下脚步,“你说对,咱们明天要问清楚,房契什么的都得准备齐全才能买。咱们人生地不熟的,被人坑了糟了。”
她转念一想,“对面就是军区大院,应该不大可能坑我们。”
林玉叹息一声,“你爸来了就好了,有他在,家里的事都是他在处理,我也不懂这些。”
穆清笑了起来,“妈你要不想管,我来就是了。”
“你?一个六岁多的小丫头,你说话人家信不信你?”
穆清也学她娘亲叹气,她要是快点长大就好了。每次想干点什么,都被她娘亲用年龄攻击她。
“别叹气了,妈带你去逛逛,我们去买些布回来给你做裙子。这边的棉布的花色肯定跟咱们那边不一样。”
那可不,这边的布料花色更加多,颜色也更加鲜艳,特别是放在供销社卖的土布,穆清尤其喜欢。
林玉手里有布票,都是部队发的,售货员见了这种票都没多问一声,想来是见过不少。
除了布料,这里卖的点心种类和芒山县那边也不一样,林玉挑选着买了一些。把东西送回招待所后,母女俩去吃饭。
一走进人民饭店,穆清就发现大家都在吃一种米线,空气中漂浮着臭臭的味道,大家还越吃越来劲儿。
林玉好奇,点了一碗米线,又要了一个空碗一双筷子,母女俩分着吃。
酸笋米线上来,穆清试探着尝了一口汤,味道还行,酸爽开胃。
林玉也觉得挺好吃,吃完之后觉得不过瘾,再要一碗又怕吃不完,只能明天再来。
“等我们住下来,也去城外挖笋子回来自己做酸笋。”
“嗯嗯。”
来到一个新鲜的地方,母女俩都特别有探索的热情。
第二天一早,母女俩正想出来,张大娘的媳妇儿来了。
木翠香站在楼下喊她们,“快下来,卖房子的人来了。”
“麻烦翠香嫂等等,我们这就来。”
三人去张家,卖房子的那家人来了,一个年轻男人陪着两个老人。
“是你们想买我家房子?”
“是呢。”
“我家房子的模样你们也看见了,破烂得很,今年夏天再淋一场雨,只怕就要彻底垮了。你们买了怎么住?”
“多谢您关心,我们买你家的房子,是想拆了重建。”
“哦,是这样啊,那倒还行。”
南广的房子卖的不贵,加上这个位置偏僻,房子又破烂,就算院子还算宽敞,也卖不出什么价钱。
林玉跟他们商量,让他们自己报个价。
“八十块钱吧!我家房子虽然不能住了,里头的房梁拆下来还能用。我家后头打了口井,是口甜水井,这个就值不少钱。”
林玉还了价,七十八块钱成交。
今天说是买房子,不如说是买宅基地和那口井。
“你们的房子能买卖吗?”
“有,好多年前县委把咱们县城的房子都登记了,重新给咱们发了个什么证。”
房主的儿子明白林玉的担心,连忙道,“你放心,这是我们自己家的房子,不是那些什么单位分的房子不能买卖,我家的房子能转让。”
张大娘连忙帮腔,“对,去年我家有个亲戚还买了一套院子呢。”
“那就好办了,咱们这会儿就去把房子交割了。”
林玉不知道地方,他们知道,带着林玉母女俩去管房子的办公室重新换了证件,把钱给了,这事儿才算了。
回去城西,修房子的事儿还要跟张大娘打听。
“修房子呀,你要放心,交给我儿子干行不行?我儿子带着手下的人干的就是修房子的活儿,什么泥瓦房、砖瓦房都能修。”
“我们两家以后就是邻居了,肯定不能坑你们,以后住着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你们随时来找我。”
林玉惊喜道,“那行啊,叫您儿子出来咱们商量商量。”
张大娘兴高采烈地冲屋里喊,“儿子,快出来,来活儿了。”
“哎,娘,这就来。”
张大娘知道林玉有心修房子,热心帮她找房主,就是想给儿子揽活。
张达早就等着了,听他娘叫他,赶紧从屋里出来。
张达跟他娘一个性子,都是善谈的人,林玉把家里建房子的图拿出来跟他聊,她想建一个跟家里房子一样的。
张达看完图说,“房子没问题,我能建,院子里要不要铺砖石?种不种果树?”
“这个你也管?”
张达笑着说,“这个又不费事,顺带手的事情。”
“都要,都要,院子要铺石板,后院铺一半,留一半做菜地。果木也要,我才来南广,不知道这边什么果木好种,你帮我推荐推荐。”
“好,没问题。”
娘亲跟张达商量的时候,穆清也在打量他,看他说话,像是靠得住的人。
说完建房的细节,林玉又说,“房子我着急住,我想尽快建起来,钱不是问题。”
张达收起图纸,按照他的经验估摸着说,“把旧房子扒了,房子只要把地基打稳了,后头码墙一天就能干完,加上种果树,给院子铺石板,最快也要五六天吧。”
木翠香笑着端了两碗糖水过来,“这会儿还在过年,家里闲散的男人多,多叫些人来,兴许四五天就能修完。”
这个时间林玉很满意,两家说好了,签了契约,付了钱,就等房子建好。
谈好事情已经中午了,张家热情地留她们母女吃饭,林玉找借口推脱了。
从张家出来,走在大街上,不用商量,母女俩直接去吃昨天那个酸汤米粉。
后头几天,林玉时常带着闺女去看他们家的房子。
头一天把旧房子扒了,墙土运到城外倒了,已经干脆了的茅草拢一起,一把火烧了,紧接着又是挖地基。
等第二天再来看,地基都打好了,院子里堆放着砖块、水泥和石板。等第三天过来,一楼的墙已经码起来了,张达找的果木也运来了。
第四天下午再来,房子已经建好,院墙按照她的要求垒了三米高,果木也种下了,就差院子里铺石板,装上门窗。
林玉笑着跟闺女说,“这张达干事挺利索。”
穆清点点头,“妈,叫他帮忙烘屋子吧,咱们多给点钱。”
“你说的对,烘屋子还要有人来守着,咱们懒得跑。”
又过了几天,房子彻底弄好了,林玉买了崭新的钥匙和锁头去收房子,还要给张达结账。
张达收了钱,笑着说,“我看你们家还差家具,我认识做家具的木匠,要不我给你们介绍介绍?”
“行呀,我正愁着呢。”
两人正说着呢,张大娘过来,给林玉送了一碗米,“咱们这里的规矩,住新房子要给送碗米,米缸不空,人旺财生!”
“谢谢张大娘。”
张大娘笑眯了眼,“不谢不谢,该我谢谢你家才是。行了,你们先说话,我回去了。”
“哎。”
母女俩跟着张达去老木匠家,老木匠住城外村里,走了半个小时才到。
木匠家有现成的家具,林玉选了一套卧室用的,包括床、柜子、箱子等等,还选了一套大的桌椅,又选了一套小的,夏天的时候可以放院子里。
“清清,你用的自己选。”
穆清看好了几样,“我要这个,这个,还有这个。”
他们买的多,又是张达这个熟人介绍的生意,老木匠给便宜了不少,还叫人把家具给她们送家里去。
下午母女俩去招待所把行李搬到新家,都是他们这几日借着出门的机会,把穆清那儿藏的东西慢慢拿回招待所。
这会儿从招待所搬出来,一点都不显眼。
“你们母女俩真能花钱,这才多少天,就买了这么多东西。”招待所前台的姑娘看她们搬的辛苦,帮了把手。
林玉舍不得闺女辛苦,自己也实在有些吃力,她拍拍小姑娘的肩膀,“妹子,帮姐找两个人,我给工钱。”
张达和木翠香过来了,“刚才我娘看到你在搬东西,我们过来帮把手。有事儿你叫我们一声就行了,哪里用得着请人。”
林玉笑道,“这不是不好意思麻烦你们嘛。”
“以后都是邻居,随手帮帮忙罢了,哪用得着这么客气。”
“那就先谢谢你们夫妻俩了。”
忙活了一两个多小时,零零碎碎的行李才全部搬过来。东西放好他们要走,穆清去屋里把大白兔拿出来,林玉分给三人。
“今儿多谢了,糖你们拿着吃,有空过来坐坐。”
木翠香有些不好意思,“顺手的事情,你看你……”
“你拿着,拿回家给孩子吃。”
林玉态度热情,两人推拉了好一会儿,木翠香才把大白兔揣兜里。
总算把人都送走了,林玉也累了。
穆清拿了一锅芋儿烧鸡出来,“妈,快来吃饭。”
“来了。”
吃饭的时候,林玉难得抱怨一声,“你爸比我们还早走,这都多少号了,还没过来。”
“什么时候过来他说了也不算,还不是得听领导的。”
林玉也知道,唉,就是这几天实在太累了。
“快吃,吃完饭烧水洗澡,咱们今天早点休息,家里明天再收拾。”
说是烧水洗澡,家里虽然锅灶齐全,今天既没有买柴火,又没有买煤炭。
“我这里有。”
林玉一拍脑袋想起来,“对了,你爸当时怕万一遇到事儿了没柴火煮饭,专门叫你藏了几捆柴火。”
林玉去后院打水,嘟囔了一句,“你爸也是,既然想到叫你藏柴火,怎么不知道叫你藏几桶热水?我们今天这么累了还要忙活烧水洗澡。”
穆清笑了起来,她娘亲今天对她爹怨念有点深呀!
穆继东也发愁,在他的打算里,他应该跟媳妇儿闺女差不多时间到南广,谁知道回部队后,等了好多天才出发,等他们到南广线之后,都出正月了,这都三月初了。
三个师的兵力有多少人穆清不知道,她在二楼阁楼上看,排列整齐的士兵一队队从火车站往城西外驻地去。
他们有节奏的跑步声特别有气势,她上辈子没见过这种精兵。
穆继东也到了。
团长说了,他们的驻地就在西城外,军区大院也在这附近。穆继东跟着大部队移动,他远远看到城门口,下意识左右打量。
他和媳妇儿商量好了,到时候就在军区大院附近租房住。
穆继东看到出城的左边有一栋新修建的砖瓦房,一楼看不见,二楼的阁楼,跟他家一模一样啊。
穆继东一边跑一边扭头看阁楼,越来越近,他看到了他闺女。
穆清也看到了她爹,激动的跳起来,“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呀?”
<div class="contentadv"> “明天!”
穆继东大吼一声,后面和左右两边的人都拿余光瞟他,这小子喊什么喊?
跑到院子外面,穆清喊,“爸爸快点回家,妈妈给你炖鸡汤喝。”
五团的人这才反应过来,这是穆继东闺女呀。
穆继东只顾着傻笑,还没回闺女话,他们就跑出城了。
听到闺女的喊爸爸的声音,林玉连忙爬上阁楼,“你刚才叫你爸了?”
“嗯,我一眼就看到我爸了!”穆清有点小得意,“我爸说明天回家哦。”
林玉开心起来,故做不满道,“家里都安顿好了,要他干什么?”
过了会儿她又说,“咱们去菜市场逛逛,看看有没有什么新鲜菜吃。”
“哦。”
“昨天听张大娘说,每逢三六九,城外的小镇上有人摆摊儿卖药材,今天正好是三号,咱们去看看,买些回来炖汤。”
南广县偏远有偏远的好处,家里养鸡养鸭管的不像芒山县那么严格,乡下地方还有以物换物的集市。
要是没有东西换,给钱也行,这都成为城里人去镇上集市买东西心照不宣的规矩。
穆清不搭理口是心非的娘亲,只说,“城外哪个镇?有多远?我们走路去?”
“不知道呀,张大娘又没说。”
穆清默默出门,去前头张家问,问清楚大概有十公里路,穆清觉得她们不能走路去,太远了。
“那怎么办,家里的自行车咱们又没有带来。”
穆清往椅子上一躺,舒服地伸腰,“不去了呗,家里有补身体的药材,随便炖给我爸吃。”
“鸡汤都喝腻味了,不兴你爸换个口味?你这漏风的小棉袄,亏你爸还把你放在心尖上。”
林玉提了个篮子,“不去集市,咱们去药材公司,药材公司那边有人卖新鲜药材,我们去看看。”
母女俩去到药材公司的时候时间不早不晚,穿着各种民族服饰的男男女女拿着药材在那儿排队。
药材公司旁边有个小市场,里面卖一些家常用的补药,还有一些山货,毕竟很多食物都是药食同源,拿来这里卖也行。
当然,比如竹笋、野山药这些药材公司肯定是不收的,只能卖给县城里的普通人。
这里也算是个另类的菜市场吧。
她们母女俩,本来是来买药材的,结果买了一堆竹笋和野山药,还有一小把香椿,冬瓜买了一个,没想到还有卖新鲜的香菇的,也买了两斤。
这么多东西,母女俩带走有些吃力,她们正想找个没人的地方把东西收进去,突然过来一个十来岁的小少年。
“需要我帮忙吗?”
林玉谢过他的好心,笑着说,“不用,我们慢慢搬,能拿回去。”
“我看你们买的有点多,妹妹还小,阿姨一个人恐怕搬不走。”
“我家住的远,和你不顺路。”
“顺路!”他自我介绍,“我叫张钦,我住在你家对面的军区大院。”
张钦他爸是南广驻军的司令员,调来的兵这几天陆续才到,他跟着爸妈去年底就来了,因为他爸要跟上一任交接。
张钦笑着说,“前段时间,我每天出门都能看到你们。”
“这样啊!”林玉不在推脱,“那麻烦你帮我拿一下竹笋?”
“嗯,可以。阿姨,山药也给我拿吧。”
“那谢谢了。”
林玉抱着一个大冬瓜,张钦拿着竹笋和山药,穆清挎包里背着香菇和香椿。
路上林玉问他什么时候来的?
张钦没有透露他爸的身份,只说年前来的。
“我妈说,提早来能选个好房子。”
林玉哈哈大笑,“听人说大院里修了一栋新的筒子楼,你们来得早肯定能住新房子。”
张钦笑了笑,“阿姨您也是随军吧,怎么带着妹妹住在外面?”
“清清她爸才当兵,不够级别,住不了。再说,筒子楼房间小的跟鸽子笼一样,我们乡下人住惯了院子,不习惯,还不如在外面住。”
到了穆家,张钦把东西放在她家桌子上,“阿姨,我就先回去了。”
“你等等。”
林玉进屋装了一袋炒松子给他,“拿着吃,有空来家里玩。”
“谢谢阿姨,我会的。”张钦挠挠头,“我哥我嫂子都在老家,就我跟着我爸妈来,这一两个月我也没处去。”
“没处去就来我家,我家清清也没人玩儿。”
“好呀!”
张钦眼睫毛长,笑起来的时候眼睫毛一眨一眨的,就像小扇子一般。
穆清偷看了他一眼,又默默扭过头。
第二天早上,林玉起床后把屋子和院子打扫了一番,就去厨房忙活开了,又是杀鸡又是炖汤的。
穆清啧了声,是谁说鸡汤喝腻味了?
“清清呀,快给我拿个配好的养生汤药包。”
“哦。”
等到十点多,厨房里养生汤的香味渐浓,她爸也回来了。
穆继东一进门就嚷嚷开了,“媳妇儿,闺女,我回来了!”
穆清冲出去,穆继东一把抱起闺女,直呼好家伙,“真是跟咱们家一模一样啊!”
“那可不,就是按照家里图纸修的。”
林玉开心地拉着他房前屋后地看,“这里不能接山泉水,不过有口水井也很不错。”
穆继东连连点头,“建的挺好。”
“不仅建的挺好,也建的很快,这套房子比咱们在家修的那套房子还便宜了几十块钱。隔壁张大娘的儿子帮忙建的。”
“那我一会儿要去一趟张家谢谢他们。”
“该去,该去!”
穆继东上门感谢人家,空手去不太好,给鸡汤又有些舍不得,穆继东看向闺女。
穆清掏呀掏,掏出几样点心,穆继东问她喜欢吃哪一样?
“绿豆饼和板栗饼,这是我妈做的。”
“那把一口酥送给他们。”
十一点钟,夫妻俩牵着闺女去张家,好话说了一堆,张大娘乐的哈哈大笑。
“我还在想,林玉这么好的人才,什么样的人才配得上。今儿看到你,你们夫妻俩站在一起真是太登对了。”
张达和木翠香夫妻也在家,都出来见了一面,算是认个脸。
寒暄了几句,大家就先散了,后头有事情再聊。
张大娘是个交友广的,下午跟左邻右舍扯了几句闲话,大家都知道新来那户有钱的母女,家里男人回来了。
还有人闲着没事儿去人家门外转悠,穆继东被打发去前头菜市场买菜,让这些人碰见了,回去就说,那个当兵的长得可高可壮了。
穆清也跟着她爸出门,等她回来,看到张钦在她家院子里。
“这是谁?”穆继东问。
穆清说,“军区大院的,叫张钦,昨天我和我妈去药材公司那边市场买东西,买的太多拿不动,他给我们帮了忙。”
“哦,张钦是吧,快进来坐,我是穆清的爸爸。”
张钦叫了声叔叔好。
大人和小屁孩儿有什么好说的,穆继东叫闺女好好招待客人,他提着菜去后院找媳妇儿。、
穆清也不是个话多的人,张钦也不算特别擅长找话题,于是乎,一个十岁一个六岁多的小孩儿沉默了一会儿。
穆清率先打破沉默,“我带你去我书房。”
“书房?”张钦怀疑自己没听清楚,小孩儿还能有书房?她上学了吗?
“嗯。”
穆清淡定地带他去西厢房。这套房子完全按照家里建的,她的书房也几乎原样布置的,她的古琴、她的字画,她的围棋等等,都摆在该在的地方。
穆清看了一圈屋子,扭头问他,“你喜欢看书,还是喜欢画画、写字、下棋、弹琴?”
“下棋?”
“要我陪你下棋?”
“你会的话。”
“我会。”
两个人坐下,穆清把她的棋盘拿出来,两人真的一个执黑一个执白下了起来。
张钦开始还以为小丫头乱下,下了几手后,他认真起来。
可惜他认真的太晚了,一手落后,步步落后,他苦心经营的一盘棋被吃了,剩下的棋子成不了气候,无力挽救,他认输。
张钦提出,“再来一盘。”
“好呀!”
下棋嘛,下的就是脑子,穆清从不认为她脑子不如人,就连跟容爷爷下棋,她都略占上风,不过为了容爷爷开心,下三盘她最多赢他一盘。
张钦肯定和容爷爷比不了,下了十盘,他输了十盘,穆清可是一点都没让他。
张钦有些崩溃,接受不了自己不如小四岁的小姑娘。
林玉留他吃饭,张钦摇了摇头,“林阿姨,我妈等我回家吃饭。我明天下午再来玩儿。”
“好。”
送张钦出门,林玉去书房找闺女,“张钦怎么了?来的时候还好好的,这会儿怎么垂头丧气的?”
穆清慢条斯理地捡棋子儿,“我怎么知道?”
“你可别欺负他。”
“妈,他十岁,我六岁,我怎么欺负他了?”
林玉轻哼一声,自己生的闺女自己知道,“快点收拾好,准备吃饭了。”
“哦。”
晚上吃了饭,穆继东要回驻地。
林玉一边给他装东西一边问,“以后多久能回家一趟?”
“这个说不准,要看后头的安排。”
团长跟他说了,以后三个师的人会以团为单位安排去边境巡逻,如果不巡逻,没有训练安排的时候,回家住也没问题。
“我们昨天才来,今天让我们放松一天,明天就要正式干活了。等我回去巡逻的名单应该出来了。”
穆继东背起行李,“媳妇儿,闺女,等我有空了就回来,你们在家好好的。”
“你在外注意安全。”
“我知道。”
穆清叫住她爸,“红烧肉。”
“哦,这个我差点忘了。”
红烧肉是给战友带的,他回来看老婆孩子还吃香的喝辣的,不能把可怜巴巴的战友们忘了。
经过检查后,穆继东进驻地,好几个人在门口等着他。
“穆哥,嫂子做啥好吃的?”
“嘿嘿,能跟你们说吗?拿去,这是专门给你们带的红烧肉。”
“哈哈哈,还是穆哥仗义,兄弟们谢谢了。”
“你小子别都贪了,给其他兄弟留点儿。”
“嘿,我在你心里是这样的人吗?”
穆继东冷笑,“你说呢?”
其他几个人嘻嘻哈哈地闹,“放心,有我们在,肯定不能让他多吃占。”
张家,张钦他妈汪露,见儿子脸色臭臭的,“怎么了?不是出去玩儿了吗?叫人欺负了?”
张钦嗯了一声,“叫一个六岁的小姑娘欺负了。”
汪露惊讶,“六岁的小姑娘?”
汪露来了兴趣,“快跟我说说。”
张钦不愿意说,他妈一直问,他扭捏了一下,随后放开了,就把下午下棋连输十盘的事情告诉他妈,“您说正常吗?现在小姑娘这般厉害?她识字了吗?”
汪露哈哈大笑,笑的太大声了,笑岔了气还咳嗽了几声,“我看你以前自傲的很,觉得同龄人都不如你,现在好了,叫个小姑娘压制住了。现在知道什么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了吧。”
张钦捏紧拳头,“我明天还去,我吃了午饭就去找她下棋。”
汪露兴致勃勃,“你去,我给你准备些礼物你给带去。”
当妈的看到亲儿子吃瘪,第一反应不是替儿子出气,而是看儿子热闹,真的是亲妈!
自己看笑话不够,晚上等丈夫回来了,汪露饶有兴趣地把儿子输给六岁小姑娘的事情告诉丈夫。
“你是没看到他当时那个表情,可有意思了。”
张玉才笑道,“还挺难得,张钦从小被他外公外婆教养,下棋是跟他外公学的,我都不一定下的赢他。”
“哪家的小姑娘这么厉害?大院里的军属来的还不多吧。”
“不是大院的军属,军区大院外面,斜对面那家。前几天新修的砖瓦房,修了两层那家。”
“那是谁?”
“不知道,明天我叫勤务兵去打听打听。”
三个师的人马刚到齐整,张玉才作为司令员忙的很,最近每天都是忙到半夜才回家。
汪露这个司令员太太闲得很。老大早已经结婚生子留在北京,她带着小儿子随军来了这里,平日里除了照顾一家吃穿,其他时间要么是看看书,要么是去县里逛一逛。
第二天下午,儿子出门了,过了会儿汪露也悄悄跟着去。
她没过街,看着那家的院门打开,给她儿子开门的是个小姑娘,哟,长得挺可爱的,就是脸上的表情不像是一般小姑娘。
汪露偷笑,一般的小姑娘也打击不到她心高气傲的小儿子。
在那儿站了会儿,见她儿子进门,院子的大门关上,汪露也回去了。
军区大院今天有好几家在搬家,大家都没见过汪露,不知道她是谁,不过看她的打扮就知道,一定是军官的夫人。
以后都在一个大院里生活,有些嘴巴里说的,已经和她聊上了。
聊了会儿,汪露要回去了,和大家告别,几个妇女见她没有上楼,而是往东边的小洋楼去,就知道这不是一般的身份。她男人应该至少是师长级别的吧!
团长、副团和营长级别的家属都住在筒子楼,住下来后跟邻居打招呼串门儿,很快就知道这个汪露的真实身份。
有些个胆子大的,借着送土特产的名义上门拜访,被汪露家的亲戚挡了回去,说她在养病,不见外人。
识趣的人说了几句好话就走了,不管别人是不是真的在养病,拒绝她们的意思到了。
“住小洋楼的就是不一样哈,都用上帮佣了。”
“别乱说话,人家那是远房亲戚过来帮忙。”
“呵,这话说出来你们信吗?”
有明理的人说道,“我们信不信不重要。再说了,以她男人的级别,勤务兵都能用,家里多个做家务的算什么。”
哼!换她们有这个机会,肯定也会用。不过,她们现在还挤在筒子楼,只能说几句酸话罢了。
汪露确实身子有些虚,生小儿子的时候遭了罪,小儿子都十岁了,落下的病根还没好。睡醒午觉起来,儿子还没回来。
汪露想知道今天谁胜谁负,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汪露亲自出门去接儿子。
她时间掐得好,到了穆家门口,大门从里面打开,站在门外的汪露第一时间看到儿子那张生无可恋的脸。
无良老母亲,噗嗤一声笑了。
张钦脸色黑如锅底!
https://vvadz.cc/book/53199452/8511325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