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人生大赢家 > 第三十四章简直是幸福的

第三十四章简直是幸福的


这次同去的还有二妹,她和小凤的关系非常好,是从小玩到大的发小.

这次去广东的乘车路线也改了,不再去漯河转乘京九线,而是去了安徽的埠阳,再从埠阳转乘刚建好通车的京九线.,乘京九线,过湖北后不再进入湖南,而是进入江西了,也不再经过广州市.

这年去南方打工的时间比往年延后了一些,是在二月底去的,时序还在早春.这次去因同伴比较多,小秋心中就没了初去南方时的那种紧张和精神压力,可以悠然地欣赏车窗外的风景了,因多了一个路线的分流,车上也没有原来那么挤了,人们不再像原来那样前心贴后背,总算有了可以自由转身的空间和余地,也利于欣赏车窗外的风景.

列车一进入南阳地界,就看到一片片老家很少见的油绿绿的油菜,间杂着一些嫩黄的初放的油菜花瓣,而进入江西后,更看到田里一片金黄,这是盛开的油菜花,这里气候又稍暖,致油菜花开得更盛,那一片怒放的金黄竟似整个遮住了绿色的植株,犹如翡翠被上盖上了一层金黄色的鹅绒毯,煞是好看.沿途偶尔还能看到远处的稻田里飞出一两只翩然的大鸟,形态倒很象是画中的鹭,映衬着远处的青山,不由得让人想起古人优美的词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让人不由地神往古人的闲适.有时还看到一座座长满松树的山,从车窗外飞速后掠,因不知其山名,无从展开联想,又不得窥其全貌,脑海中就只留下那一丛丛的绿、一簇簇的松针了.

车出江西进广东,可此时小秋的眼皮却打起架来,等头脑再清醒时车已到了广东的惠州了.在惠州下了火车转乘汽车去惠东县的吉隆镇。

当一行人到达吉隆时正是天色说亮未亮的凌晨,于是就在路边等到天亮,再向路人询问所记的厂名,几经辗转,终于来到了村里小女孩小凤所在的鞋厂———裕鸿鞋厂的门前.等红日东升,厂方开了厂门,有人出来买早餐时就让他们帮忙转告一下小凤,说她同村老乡来了.

稍后,小凤就笑吟吟貌似很激动地跑到厂门口来迎接了:一见之下还真让人惊艳:白白的洁净的皮肤,崭新的天蓝色牛仔裤和米黄色外套,浅红色的套头毛衣衬着红苹果似的圆脸蛋,一头乌黑的秀发在肩后飘逸地披着,秀发下的金耳环不甘被掩没似地在闪着金光,个子长高了,身材均称了,连眉目都显得清秀了,真的和原来的那个穿着旧布衣,挺着石包肚,扎着羊角辫,光着脏脚丫穿着破布鞋,嘟着小嘴蹙眉儿窥人的怯生生的乡下土小丫判若两人了!

小凤上来和大家都打了招呼,当她看到小秋时就诧异地说了一声:“咦,你怎么也来了?”诧异的同时眼里还闪过一丝不屑一顾,在小秋想来:那一丝不屑一顾分明就是在说:你不是咱村上声名远扬的学习最好最用功的人吗,现在还不得来求我打工?小秋只好强掩尴尬地笑笑,并在心里告诫自己不要太敏感不要太小心眼,可接下来偏又小心眼地感觉到了小凤的冷落,连对原来和她关系较铁的二妹也不太热情,一直在和村里另外的几个女孩热情地说笑,而对小秋根本就没再搭理过,对二妹也明显不如对另外几个女孩热情.

小凤把她们领到宿舍里坐下歇了会儿,然后大家又去外面吃了早餐,再回到宿舍里.

小凤就去找老板娘说来了几个老乡,想在这厂里打工。厂里正赶活儿,也缺人手,老板娘就答应让她们都在这里上班.小凤就领着村里两个比较体面的女孩在二楼做折面——-这在鞋厂算是技术活,计件算钱,熟手每个月都能领到二千甚至更多的工资,小秋三姐妹就被分在了一楼的流水线上.

再后来,在紧急赶活的日子里二妹也被抽调去做折面了,但后来据二妹讲,二妹到二楼后先是给熟手折面做帮工,村里的那个小凤并不愿带她教她,后来时间长了,二妹也就熟悉了折面的工作,也就做了折面工,但她说从那时起她算是看透小凤了,和小凤也没了以前的亲密.

二妹是个看起来非常善良老实的女孩儿,但骨子里也有一股要强不服输的拗劲儿,做了折面后,非常努力,常常别人还在外面玩耍,她就已经坐下来干活了,早上一醒来就往二楼跑,就去干活,所以二妹每到领工薪时,也比小凤少不了多少.二妹凭着这股拗劲儿,在这家厂也着实挣到了一笔钱,那时她一年往家寄的钱都有一万多,在九十年代初期的农村,已是笔不小的数目了.二妹很善良,挣到的钱除了买衣服和日常用品外都寄回家帮补家用了,并没留私房钱,那两年,是对家里贡献最大的人.

小秋被一楼的管工分到了流水线的最前端,把一块白色的化纤性的硬片片沾了一种化工药水后放入鞋面后跟处的夹层里,是一种没任何技术含量的轻松活儿,大妹被分在流水线的的给鞋底刷胶的位置上.在流水线上,各个岗位的工钱是不一样的,有的岗位是一双鞋几分钱,有的岗位是一双鞋几角钱,还有的关键性岗位则能达到一双鞋一块多钱.小秋的工作虽轻松,但报酬却低,一双鞋却只有几分钱,比大妹的还低,但初来乍到,就姑且干着吧.就这样,小秋和妹妹们开始了在裕鸿鞋厂的打工生活.

小秋和两个妹妹被分在了同一个宿舍里,大妹的床位在西边靠窗处的上铺,小秋的床位在东边靠窗处的下铺,

小秋的上面是二妹的床位.三姐妹同在一个宿舍里,而且在这里还有别的老家邻村的女孩子可以接触,大大减轻了小秋的孤独感,比第一次去广东东莞打工时的精神轻松了好多.

每到晚上下班后,宿舍里的女孩子就会像一群麻雀叽叽喳喳,嘻笑打闹,有时也会交头接耳地嘀咕一些小秘密;而到厂里赶完了一批活放假小休时,这些女孩子更是个个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花蝴蝶一样地成群结队地去逛街,或去商场或去超市或去邮局,返回后宿舍里各人的床铺上就堆满了衣服和零食,还有随手丢在床铺上的汇款单.

但这些女孩子就是不去逛富丽堂皇、充满魅惑意味的夜总会和歌舞厅,这些农家出身的女孩子对那些娱乐场所有一种出自本能的害怕和拒绝,如老乡中没有出格的人诱带她们去,她们是不会去的,最多也就是到露天的、脚下长着长长野草的、随便圈出来的、只摆放有麦克风和音响的、便民式的卡拉OK去学着歌星吼两嗓子,以发泄青春的活力和自恋式地自赏.这些纯真纯朴善良的女孩子连录像厅也不敢去,因为她们怕那里放映色情的影像而使自己学坏,也怕那里有毛手毛脚的浪氓使自己难堪和尴尬.这些活泼的女孩子有时也会无聊地站在厂门边茫然地观望过路客,茫然的表情如她们茫然的前程.

厂里的打工生活在有钱的富贵人家看来近似于地狱,但在出身贫穷农家的小秋看来打工生活还是不错的:

各人有各人的床位,想当年可是三姐妹挤在一张不大的床上,大妹睡梦里一画地图,自己的脚就得陪她侵泡在尿里;每天定时有热水可以洗澡(虽然每次洗澡都要排半天队),想当年儿时在老家一年里也洗不了几次澡,成年后知道烧热水给自己洗澡,但那也只是在燥热的夏天;每天去外边的饭堂吃饭还有荤有素菜样繁多,虽然干干的米饭有点不习惯,但在老家是不会顿顿都有炒菜吃的,甚至几天都没炒菜可吃,如没客人来,就是家中炒菜也只是放上几滴油和一撮盐巴,那味道远没有这边饭堂里的好吃;这儿冬天不太冷,连雪都不下,而在老家的隆冬,冷风挟着雪花,寒冷入骨,又没有暖气,又没有壁炉,连个煤炭炉都没有,最多也就点几把禾稼桔杆,围着暖一会,而后背依然冰凉,火熄后更觉寒冷。想当年虹绽上中小学时,每年的冬天不是冻肿了手就是肿了脚,而鼻孔里也每天拉风车一样地吸溜着或稀或稠的鼻涕;在厂里干活就不必天天自己做饭和洗锅碗,而在老家的冬天,做饭时伸出已冻得僵硬的手,却是摸哪儿都是冰凉的,连水桶里的水都结上了冰,只能费劲地从出水口都已上冻的压水井中抽出地下温水来做饭,说是温水,那水温也是凉的,只是相对于地面的低温让人觉得温热了一点而已,等吃完饭要用水刷锅洗碗时,水桶里的水又已经结上了一层薄冰,只好连水带冰舀入锅里,烧把柴把水变热再洗刷,最倒霉的莫过于雨雪后的连阴天气,原来预备的干柴已经烧完,太阳又躲在乌黑的云幕后不肯出来,做饭时只好把那些潮潮的柴禾往灶膛里塞,逼出满屋浓烟,一顿饭都要灭火几次;厂里的夏天是热不着的,不但干活的车间里有风扇,且宿舍里也安有吊顶大风扇,整夜地吹着,睡在上铺风扇边上的人都会被吹得腿抽筋,而当年在老家的酷暑,当风扇还没被普及时,白天热了只有去村头的林边找一丝风,那风还裹着热浪,夜里只好睡在庭院里,却又有蚊虫来吸血,一把芭蕉扇扑来扑去地扇风兼赶蚊虫,折腾得手酸还是热得不行,只好起身找水洗脸擦身.

如果不是厂里常常要加班赶活至午夜,小秋都觉得这样的打工日子是幸福的.


  https://vvadz.cc/book/53451746/6785234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