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人生大赢家 > 第十章乐趣

第十章乐趣


考场上的得意使小秋在校内也很得意,一得意也就难免比别人敢说话敢做事点,可这竟又被学校的老师们认为是大胆有才,于是又一项挑战性的任务落在了小秋身上:去镇上参加郎诵比赛!而且一所学校只有一个名额。那时小秋正在读三年级,四、五年级的男孩子都没有被挑中,小秋当时的心情是又兴奋又紧张的,兴奋的是自己竟被挑中了,紧张的是这样的比赛是头一次参加,心里没底,又没有同学们的陪伴,没个助威的,到时要面对全场人睽睽的目光,这和低头写答卷毕竟是不一样的,学校派去带队的偏偏又是位表情严肃、不苟言笑的高年级的数学老师陈老师,小秋基本没和他有过什么接触。

得到通知的第二天早上,小秋匆匆忙忙地吃了点早饭,就跑去南边大路上和那位老师会合。跑出家门时就听见唢呐震天,又看到村上人们都往后边巧巧奶奶家走,原来这天是巧巧的二姑姑出嫁的日子。小秋强压下心头的好奇,赶紧去和老师会合。

到了南边大路上就见那位老师已经扶着自行车在那儿等她了,坐上老师自行车的后座,老师就载着她直奔镇上而去。

到了镇教研室大院,只见许多别校的师生已在那儿等候开赛了,因为这次比赛名额一个学校只有一个,所以院内师生数量相当,都是一位老师带一位学生来的。

稍等了一会,室内走出几个人,想来是镇上主持这次比赛的领导,接着又抬出来两张桌子并排放在一起,等桌子后面坐上主持人后,比赛也就开始了,先讲比赛规则,这规则就是自己从课本中找一篇文章出来给大家朗诵一遍,再自己找一篇文章或是诗歌给大家背一下,朗诵时必须得声音响亮,吐字清楚,感情丰富,不得有错别字,背诵相同,主持人念到哪个学校的名字哪个学校的学生就站出来表演。

所幸的是前几名所念的都是别校的名字,这让小秋有机会镇静情绪,也有机会观摩别人的表演以便等自己上前时好比芦葫画瓢。

前面这几个表演者中有两个让小秋记忆深刻,一个是女孩,小秋之所以对她印象深刻是因为她竟然也**霞,和小秋学名相同,至于她朗诵和背诵的是什么和表现怎样小秋事后倒记不清了,一个是男孩,他朗诵的是《少年闰土》,真的是达到了声音响亮、吐字清楚、感情丰富的标准,至于有没有错别字小秋倒没搞清,而且这个男生朗诵时使用的还是相当标准的普通话,多年后小秋一想起那次的比赛,那个男孩声情并茂的朗诵还会在耳边响起:“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小秋当时很是佩服这个男生的沉着冷静,不慌不忙,朗诵的又那么好,声音就象收音机里播放出来的那样悦耳动听,不过由此小秋也明白了,这次比赛自己是胜不了的,因为自己是不会用普通话朗诵的。

当念到小秋学校的名字时,小秋连忙走上前,也学着前面几位学生的样子先鞠躬,再报自己所要朗诵和背诵的课文,分别是《八角楼上的灯光》和《江上渔者》,当时小秋心里慌慌地想,我不会用普通话来读,只好声音响亮点,读得流畅点了,她稳了一下心神,就亮开嗓门读了起来,为了证明自己阅读的能力,小秋还稍稍加快了一点语速,朗读完《八角楼上的灯光》,又合上课本背古诗,背诗的时候小秋的眼睛是看着远方的,因为远方无人,而近处却都是眼睛在盯着她呢。诗一背完,小秋就赶紧走到一边去,胸口却还在因紧张而乱跳。小秋站在人群中继续看接下来的比赛,下面的朗诵中有的学生很大方,朗诵得也比较好,有的学生比小秋还紧张,只顾紧张呢,朗诵效果肯定是好不了了。

朗诵比赛结束后小秋就又坐那位陈老师的自行车回家了,小秋转眼就把这事儿忘了,也没想到得奖会有自己的份,但三天之后,老师就把从镇上领回来的奖状和奖品给了她,一个胶皮笔记本,一枝英雄牌钢笔,得了第五名。后来小秋每想及此事就感到可笑,就自己当时那朗诵水平竟能得奖!真真是“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小秋在小学时代学习还是很认真的,凡是老师布置下来的作业都非常认真地完成,老师让读就读让背就背让写就写,因为自己成绩优秀又是班干部啊,老师每天在盯着你,同学们也在盯着你,既不能辜负了老师的期望也得为同学们作榜样啊。

那时小秋不仅学习认真,而且还很懂得节约,一个作业本正面用完了,又用反面,两面都是密密麻麻的字和数学题,两面都不能用钢笔写字了,就用来练毛笔字,于是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上面又添上了端端正正的或楷体或宋体或隶书的毛笔字。

从三年级的时候开设了美术课程,书法被归于其中,刚开始当然是描红,稍后再临摹,当时农村小学校园里哪有称职的书法和美术教师啊,就是镇上的初中,书法和美术也是一种可有可无的边缘课程,连专业的教师都没有。每到美术课,老师就随便给学生布置点学习任务,指定点必完成的作业就拉倒了,被指定的作业最多的就是比照字贴练习写毛笔字。

这样的课是最自由的课,许多学生随便画画应付了作业就开小差去了,但小秋还是非常认真地对字贴进行临摹。在几种不同的字体中,小秋最喜欢的是楷体,觉得这种字体很雅正。由于小秋的认真和一丝不苟,过了一段时间,竟也模仿得很像了,当然也只是很像而已,还绝算不上书法艺术,由于写得很端正,竟也不难看,于是过春节时父亲就买了红纸让小秋写春联自家用,小秋也就很认真地一笔一划地去写,当然真正的书法艺术大多都有连笔,并不是一笔一划的。写完往门框上一贴,嘿,还蛮像那么回事!

于是以后年年写春联的任务就又交给小秋了,从此小秋又开始留意别人家春联是怎么写的,写的都是些什么语句,以便以后写春联时抄来用,经过对多家门框上春联的比对,小秋发现,在村上各家的春联中,“爆竹声声辞旧岁,梅花朵朵迎新花”是最普遍的句子了,此外最常见的还有“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春回大地百花艳,春暖神州万物辉”“福禄寿三星高照,天地人一体同春”等等,门楣上多是“欢度新春”、“吉星高照”、“春回大地”、“国泰民安”、“财源广进”等,大门朝东的人家门框上多写的是“紫气东来”。

多年后小秋还清楚地记得有两次是在刚挨了骂脸上泪水未干的情况下写的春联,父亲脾气一上来,就是在大年三十也是要揍人骂人的,对于父亲有时显得很乖戾的脾气,小秋是既无奈又痛恨的。

在美术课上,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写字任务后,小秋也会像别的小学生那样比着课本上的或是什么书上的画面进行临摹,这就纯粹是一种自娱自乐的画画游戏了,也就是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所说的用纸蒙在小说上描绣像,当然小秋不仅仅是蒙在上面描,有时还把画像放在一边比对着画,这就要充分掌握好画面中各部位的比例,否则画出的就和原图因出入太大而成四不象了。或许小秋天生就是个细腻的人,她竟然对这比例把握得很好,画出的人物或风景虽比原图或大些或小些,但整体上竟是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的,她一画出什么东西,同学们都要啊地惊叹着争相观赏,有时你争我夺的竟把一张费了不少心神的素描给撕坏了。

那时小秋用来描的多是些连环画上的人物和风景,描下来的多是些英雄和美人,有眉如卧蚕三缕美髯手握青龙偃月刀的关云长,有环眼虬髯手拿丈八蛇矛的张翼德,有长坂坡上骑马冲锋的勇赵云,有凤仪亭上迷恋美色的俊吕布,有风波亭上含怨怒目的岳武穆,有零丁洋上仰天悲啸的文天祥,有月下祭拜的貂蝉,有怀抱琵琶的昭君,有溪边浣纱的病西施,有华清池上淋浴的胖杨妃,………那些风景画多是些飞燕剪细柳,彩蝶穿花丛,清水绕青山,鸿雁过峰头。这些画有些送了人,有些夹在书中,后来都渐渐地散失了,竟没能保留下来一张作纪念。


  https://vvadz.cc/book/53451746/6785236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