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红楼:在下神策将军神武侯 > 第417章 衣锦还乡3(二合一)

第417章 衣锦还乡3(二合一)


贾玌见贾宝玉这副神游天外的模样,也不在意,只是微微摇了摇头,便移步走向下一位族人。

这一举动,却让站在一旁的贾政脸色铁黑!

——这个逆子!竟敢在国公归来的大日子这般怠慢!

贾政胸腔起伏,只觉得一股火气往脑门直窜,几乎要压制不住;阴沉的目光死死钉在宝玉身上,心里暗骂道:

"痴傻的东西,不知天高地厚!"

国公爷亲自过问,这是多大的体面?可这逆子竟敢如此怠慢!

贾政闭了闭眼,强压下心头怒火。

今日是贾玌荣归的大喜日子,他不能当众发作。但心底对宝玉的最后一丝期望,也在此刻彻底熄灭。

"罢了...罢了..."贾政在心中长叹,"朽木不可雕也..."

就在他万念俱灰之际,忽然注意到贾玌走向的方向——那是站在角落里的贾环!

只见贾环一身素净儒衫,虽站在不起眼的位置,却腰背挺直,目光火热,清明!

与贾宝玉的萎靡不振形成鲜明对比。

贾政心头猛地一跳,心中涌现出一个想法,仿佛坠崖前抓住的最后一根草......

贾玌的目光掠过宝玉,落在角落里的贾环身上。

那一刻,空气似乎微微一滞。

贾环站在人群边缘,本不必如何显眼,但他却与往常大不相同——一袭素色儒衫,袖口微卷,眉眼间再不见曾几何时的畏缩之态,反而透着一种锋锐的清正!

他眼中带着灼热的光,胸腔里的心跳快得几乎要冲出来。

——二哥回来了!

那个逼他读书、助他成才的玌二哥,那个在信中与他倾吐肺腑、为他铺路的兄长......终于回来了——!

贾环眼眶一热,攥紧手指,几乎控制不住自己的脚步。

贾玌注意到贾环的变化,眼中闪过一抹意外,随即嘴角微微勾起一抹欣慰的笑容。

他迈步走去。

贾环呼吸一滞,只觉得喉咙瞬间干涩无比,双腿、双手不受控制地颤抖着,眼眶瞬间通红。

他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发不出声音,喉咙像是被什么堵住了一般。

"环弟。"贾玌先开口,声音温和中带着几分欣慰,"长高了!"

贾玌开口,嗓音比对待宝玉时要温和许多。

长高了...

这短短几个字,如同雷霆一般炸在贾环耳中,让他浑身一震!

他猛地抬头,对上贾玌那双依旧锐利却又带笑的眼睛,几乎是在一瞬间——

"咚!"

他直接跪倒在地,朝着贾玌重重磕了个头!

"国公爷!"他的声音带着哽咽,又充满了虔诚的崇敬,"环......环弟没辜负您!"

一时间,满堂寂静。

贾政瞪大了眼,完全没料到贾环竟会如此失态!

"傻小子。"贾玌笑着拍了拍他的手臂,眼底带着罕见的欣慰,"谁让你跪的?你如今已是国子监的监生,再过一些年便要参加乡试,还用得着这些俗礼?"

这番话落在众人耳中,无不震动!

贾环更是眼眶通红,强压住喉咙里那股汹涌的哽意道:"国、国公爷......环弟,不敢忘恩!"

——没有贾玌,他贾环如今或许仍是那个躲在角落里的庶子!

那个遭人轻视、连府中下人都能随意踩上一脚的小少爷,哪有今日的光景!

贾玌眯了眯眼,仔细看了看他,忽然道:"县试、府试案首......"

每说一个字,贾环的背脊便挺得更直一分。

"——国子监月考,两次名列榜首!"贾玌最后笑骂一句,"还敢说不辜负我?你这哪里是没辜负,分明是狠狠打了我的脸!"

贾环浑身一颤,原本压在心里的千言万语,此刻竟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这些......远在千里的贾玌居然能一清二楚......

他只能死死咬着牙,不让眼泪掉下来。

贾玌却猛地握住他的手,重重一摇,低声道:"好,很好!比我想的还要好!"

仅仅这一句话,贾环便觉得——

值了!

所有挑灯夜战的苦累,所有被人质疑的煎熬,甚至连当初对贾玌的那些恨意,现在回想起来,竟全成了淬炼他的火焰!

如果不是贾玌,他哪能有今天!

"族长......"

他哑着嗓子,千言万语最终只化作了一句承诺。

"三年后......乡试,环弟一定......给您拿个解元回来!"

——解元!

这可是举人第一!

何等狂妄之言!

贾玌脸上掠过一丝错愕,随即放声大笑:"好!好一个狂妄的小子!"

他抬手按在贾环肩上,眼神里笑意还未散去,却已经渐渐沉淀成一种严肃:

"若是别人说这话,我定当他是年少轻狂,不知天高地厚。但既然是你说的......"

贾玌盯着贾环的眼睛,一字一顿道:"那我便信你能做到。"

四周一片哗然!

那可是国子监的大考,三年之内拿解元?!

这已经不止是自信——简直是狂傲至极了!

可贾环的眼瞳却仿佛燃着火,死死咬着牙关,毫不退缩地与贾玌对视——他没有半点退缩的意思!

“不过,你还年轻...”贾玌收敛笑意,目光变得深邃:"三年太急,不必给自己这般压力。"

贾环急切地想要辩解,却被贾玌抬手制止。

"读书如种树,急不得。"贾玌语重心长道,"根基不牢,纵使一时开花结果,终究难成栋梁之材。"

他略一沉吟,伸出五根手指:"五年。五年后的乡试,我等你金榜题名。"

“昔日我于朝堂之上许下‘五年复辽’的誓言,彼时众人皆笑我痴,道我狂。终是皇天不负,五年期满,辽地光复,我也得以得胜归来,获封国公。

今日见你,如同看到当年的自己,同样的年少热血,同样的壮志满怀。

我希望你能继承我的这份信念与勇气,以五年为期,潜心苦读。

这五年,不仅仅是为了那乡试的功名,更是为了沉淀自己,筑牢学识根基。”

贾玌目光灼灼,凝视着贾环,双手重重地按在他的双肩之上:

“五年后,你定要以满腹经纶,傲然站于乡试考场,让天下人见识你的才学,如同我当年收复辽地一般,震惊朝野。

我相信,你定能如我一般,不负韶华,成就一番大业。届时,我在这国公府,静候你佳音传来。”

贾环听着贾玌这番言语,只觉热血沸腾,心中那团火焰烧得更旺。

“国公爷放心!环儿定不负您所望,五年之后,必以解元之名,光耀门楣!”

四周众人原本的惊愕此时化作了惊叹,对贾环这股子决然的气势,不禁暗暗称奇。

贾玌满意地点头,突然从腰间解下一块通体莹白的玉佩,递给贾环:

"这是皇上御赐的'文心佩',今日赠你。望你牢记'文以载道'四字真言。"

玉佩在烛光下流转着温润的光泽,正面刻着"文心"二字,背面则是御笔亲题的"文以载道"。

贾环双手接过,如获至宝,指尖都在微微颤抖:"这...这太贵重了..."

"拿着。"贾玌不容拒绝地说,"你配得上。"

四个字,重若千钧。

贾环再也控制不住,泪水夺眶而出。

他珍而重之地将玉佩贴身收好,再次深深一揖:"环弟定当勤学苦读,绝不辜负二哥厚望!"

这一幕落在众人眼中,反应各异。

贾政则怔怔地望着两个儿子,眼中神色复杂难明;

而缩在角落的贾宝玉,望着贾环与贾玌亲密无间的样子,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不知是羡慕,还是释然!?

......

贾玌满意地点点头,目光扫过厅内一众贾府子弟,脸上笑意更浓。

他大步走向站在一旁的贾琮、贾蓉和贾蔷三人,在他们每人肩上重重捶了一拳。

"好样的,小子们!"贾玌的声音洪亮有力,"你们在军中表现不俗,没给贾家丢脸!"

贾琮挺直腰板,眼中闪着激动的光芒:"全靠国公爷栽培!"

贾蓉则笑嘻嘻地摸了摸被捶的肩膀:"国公爷这一拳,可比边关的箭矢还重三分!"

众人闻言哄笑起来,气氛顿时轻松不少。

贾玌笑骂一句:"贫嘴!"随即转向站在最后的贾蔷,"蔷哥儿,你这随军主簿做得不错,深得我心!"

贾蔷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不过是些微末功劳,跟三叔、大哥比,不值一提..."

贾玌摆了摆手,神色认真:

“功劳不论大小,只要尽心尽力,便是值得称赞。你在军中负责主簿一职,文书往来、粮草调度等事务繁杂琐碎,却被你打理得井井有条,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况且,行军打仗,后方的稳定至关重要,你这功劳,丝毫不比冲锋陷阵的将士们小。”

贾蔷听了,心中满是感动,眼眶微微泛红,抱拳恭敬道:

“多谢国公爷夸赞,蔷哥儿铭记于心。日后定当更加努力,为贾家效力!”

说完,他的目光落在站在最边上、年纪最小的贾兰身上。

这孩子才十一岁的年纪,却已经显露出不凡的气质。

一身国子监监生的装束,腰背挺得笔直,眼神清亮有神,与当年那个怯生生的孩童判若两人。

"兰哥儿。"贾玌的声音带着几分欣慰,"过来。"

贾兰闻声上前,规规矩矩地行了个礼:"见过国公爷。"

贾玌仔细打量着这个侄子,眼中流露出赞赏:"听说你在国子监月考中,连续三次名列前茅?"

"回国公爷的话,"贾兰声音沉稳,"都是托您的福,若非您举荐,兰儿哪有这般进学的机会。"

贾玌赞许地点头:"好一个虎父无犬子!你父亲当年在世,也是这般出类拔萃。"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郑重,"你要记住,你身上流着珠大哥的血,莫要辜负了他的威名。"

贾兰听到提及亡父,眼圈微微一红,但很快又挺直了腰板:"兰儿定不负父亲威名,更不负国公爷栽培。"

贾玌笑着拍了拍贾兰的肩膀,示意他放宽心:"说起来有意思,此前兰哥儿还是环弟的榜样呢。"

贾环不好意思地挠头:"二哥,这事就别提了..."

贾玌转向贾兰:"现在倒过来了。兰哥儿,你得跟你三叔好好学学了。他这一年多来进步神速,从当初的垫底到现在国子监的优等生,这份努力你要记住。"

贾玌倒不怕贾环与贾兰二人会重蹈贾珠的步履,此时的他已然封公,大概率是不会有什么事情需要他外出京城处理了;

那就代表着,此后的他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留在京城,全心全意地照拂贾家。

贾玌十七岁封国公,这般功绩在大庆朝的历史上亦是独一份的。

如今边关战事平定,他手握兵权却并无拥兵自重之意,但即便庆帝对他信任有加,也着实没有理由再派他远赴边关。

贾兰认真点头:"三哥现在真的很厉害。上月月考他的策论得了头名,祭酒大人还当众表扬了呢。"

贾环连忙摆手:"兰哥儿别这么说,你的经义注解才是真功夫。"

贾玌看着两个小家伙互相谦虚,笑着说:"好了,你们俩都别推让了。环哥儿要继续保持,兰哥儿要多向三哥请教。记住,天赋重要,但勤奋更重要。"

贾兰挺直腰板:"我一定加倍努力,不辜负二哥的期望!"

贾环也郑重地说:"我会继续用功,也会好好帮兰弟的。"

贾玌满意地点头:"这才像话。记住,你们是贾家的希望,要互相扶持,共同进步。"

……

宁国府内院,一众女眷早已安排大妆,在垂花门内等候多时。

贾梁氏身着御赐的七翟冠服,金线绣制的翟鸟纹样在烛光下熠熠生辉。

头戴七翟冠,冠上珠翠环绕,正中一颗东珠足有龙眼大小,彰显着超品诰命夫人的尊贵身份。

因着辈分,她端坐在贾母下首的太师椅上,腰背挺直,仪态端庄,与当年那个谨小慎微的姨娘判若两人。

"太太,哥哥什么时候来呀?"

惜春依偎在贾梁氏身旁,小手轻轻抚摸着贾梁氏华服上精致的翟鸟纹样。

贾梁氏温柔地为惜春整理鬓角:

"快了,不必如此着急!"

声音不疾不徐,带着超品诰命护国太夫人特有的从容气度。

王夫人站在一旁,目光不时瞥向贾梁氏那身华贵的冠服,露出艳羡之色,忍不住低声问周瑞家的:

"前头可散了?"

"回太太,"周瑞家的同意压低声音,"方才琥珀来说,国公爷正在正堂考校环三爷和兰哥儿的功课呢。"

邢夫人闻言撇了撇嘴,内心十分不屑:"一个庶子,也值得这般..."

"大太太慎言。"尤氏急忙打断,指了指站在最前方的贾母,"老祖宗听着呢。"

贾母拄着拐杖,看似闭目养神,实则耳朵竖得老高。

鸳鸯附耳道:"老太太,国公爷怕是还要些时候才过来,您要不要先..."

"急什么。"贾母眼睛都不睁,"我这把老骨头还等得起。"

三春姐妹站在廊下,探春不住地往月洞门张望。

惜春扯了扯她的袖子:"三姐姐,你脖子都要伸长了。"

探春笑着白了惜春一眼,刚要开口……

外头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原是在外头一直侯着的琥珀回来了!

“来了、来了,国公爷现在已经进了二门了——!”

【明天有时间加更了!】


  https://vvadz.cc/book/58422991/3924284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