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我的客户李云龙 > 第149章 李云龙:哈哈,我他娘的真的想

第149章 李云龙:哈哈,我他娘的真的想


第149章  李云龙:哈哈,我他娘的真的想好好谢谢小鬼子!

        “鬼子进来了!”

        杨村。

        通讯员向赵刚和李云龙汇报了前线侦查的情况。

        “各村坚壁清野都完成了么?”

        李云龙再次问道。

        “包括杨村在内,全部都已经完成。”

        团部参谋回答。

        随后,这位参谋问道:

        “团长,司务长问您要不要把杨村后面的仓库炸掉。”

        李云龙来了之后,为了储存大量物资,避免因为鬼子轰炸造成巨大物资损失,独立团在杨村周围建设了大量仓库。

        那时候,周边也没有多少木材,所以主要都是窑洞式仓库结构。

        最大的一个仓库,就是杨村后方悬崖上的仓库,经过数个月的扩展,能够容纳近三千吨各种物资。

        当然,现在已经空空如野。

        “没必要浪费炸药。”

        “说不定,鬼子会帮我们炸的。”

        李云龙摆了摆手。

        窑洞式仓库虽然安全,但容量有限,地形限制严重,无法大量扩大规模,储存和取用物资效率低,以及,还有容易受潮等坏处。

        虽然陆老弟出品的弹药武器,包装良好,不容易受潮,但粮食总是没办法免潮的。

        所以今后他打算建造钢筋混凝土仓库。

        特殊物资清单中,是有钢筋混混凝土的。

        厚实钢筋混凝土建造的仓库,直接盖一米厚的,然后铺上一层土,既防水防潮,又可以无视鬼子的轰炸,管理取用物资还方便。

        不比,地窖式仓库好多了?

        这玩意,就算是摆在空地上,也不怕鬼子轰炸。

        “是。”

        参谋当即去传达消息。

        ···

        “这是打算干什么?”

        杨村后方。

        一处空地上。

        从新华社过来的,负责太岳根据地印刷社组建的技术员许林,看着眼前独立团战士站在掩埋他们淘汰的打印设备,有些不明白。

        鬼子要来扫荡了,掩埋设备是正常流程。

        但这个位置,是不是有些不合理?

        怎么可以埋在平地训练场上,这里没有草皮,地形平坦,难以隐蔽新土痕迹,很容易被鬼子找到。

        道理是有个道理。

        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但鬼子一个师团来扫荡,必然会对杨村周边进行详细搜查,鬼子也知道,部队习惯埋藏设备,必然会掘地三尺。

        但这种平坦开阔地形,小鬼子绝对不会放过。

        甚至还埋了一部分老式新闻纸,劣质纸张,和大量兑水油墨。

        后面更加离谱,更让许林感觉难以理解。

        “这是团长的命令。”

        “他让埋在这里的。”

        负责掩埋的战士,一句话,让许林没有表达疑惑。

        既然是李大团长亲口命令,那么,自然有一定道理。

        但这个疑惑始终挥之不去,并且下意识的去推测。

        其实从一开始,李团长要这一台印刷机,就让他感觉很奇怪。

        这台设备很老很老了,经常出故障,运行效率也低,太行根据地的新印刷设备,其实完全可以满足太岳太行根据地的需求。

        为何还要运过来?

        而且这么急着运过来,明明鬼子扫荡已经逼近根据地,而且只让他一个技术员过来,也从来没开机过。

        但心里再疑惑,许林也只能自己闷头不解。

        ····

        与此同时。

        “报告。”

        “侦查中队已经抵达下庄据点。”

        “他们一路未有敌袭扰,包括地雷袭击,未发现土八路埋伏阵地。”

        当收到这份电报,三道真夫眉头深深皱起。

        在‘攻下’辽县和榆县后,他让第一军司令部派飞机侦查一天,未发现明显异常。

        第二天,眼见天气良好,他才带着部队,兵分两路,一路顺着公路向杨村进发,经过下庄据点,途径上村,然后抵达杨村。

        一路则是从榆县出发,顺着白晋铁路,深入腹地,清剿周边参与八路军势力,最后在杨粗汇合,然后开展深入扫荡。

        但无论是哪一路,都是途径密集山区,地形复杂,而土八路装备大量迫击炮,机动性高,射程远,非常适合发起小规模袭击。

        炮弹也非常充足。

        完全是防不胜防。

        但山区又不得不进。

        三道真夫和参谋部制定了详细的侦查和应对计划,并且把整个骑兵联队分散开来,作为快速机动部队,随时清剿驱赶土八路的小股袭击部队。

        但出乎预料的,整整一天下来,无论是前置侦查部队,还是后方大部队,都没有遭到任何袭击。

        甚至,

        连地雷都没有发现一颗。

        “土八路想干嘛?”

        三道真夫百思不得其解。

        拥有超轻,射程远,精度好的迫击炮,居然不发起袭扰性袭击。

        他其实都做好,接受因为源源不断的小规模袭击,造成的巨大伤亡了。

        结果土八路居然不来。

        他们在想什么?

        三道真夫可不认为,是八路军没有炮弹了!

        辽县和榆县挡住他进攻部队的那五天,土八路炮弹可是吐出一个充足。

        “周边村子呢?”

        三道真夫继续问道。

        “没有发现任何人,所有的只拿人都被转移了,包括粮食和财产、牲口,只有空荡荡的房屋和田地。”

        “命令侦查部队。”

        “继续向上村前进。”

        眯了眯眼睛,三道真夫吐出命令:

        “缓慢行军,注意加强警戒,摧毁周边一切村子的房屋,还有全部···田地。”

        “田地?”

        参谋一愣。

        根据第一军司令部的资料,排除辽县和榆县周边地区后,太岳山区,土八路控制下的可种植土地面积大约有两百三十万亩。

        全部破坏的话,工作量可不低。

        “对,田地!”

        “全部破坏掉。”

        三道真夫语气阴森。

        虽然他不知道,土八路有什么阴谋诡计,但现在是七月份,距离秋收还有四个月,现在地里几乎全是新苗。

        只要将全部田地粮食破坏掉,不会有时间补救,没了整整两百多万亩粮食,他倒要看一看,土八路怎么解决饥饿问题。

        看一看,这一支所谓的老百姓的部队,怎么应付老百姓的饥荒!

        “让那些皇协军,警备队也参加对田地的破坏。”

        “务必将所有田地破坏掉。”

        “一颗麦苗,一粒粮食也不能留给土八路。”

        “一栋房屋,也不能留下。”

        三道真夫知道,这项破坏需要大量人力,所以带上了足足六千多人的伪军和警备队。

        加上他师团的蝗军,总兵力超过三万人,后勤辎重充足,足以支持他在太岳山区活动半个月时间,这也是他敢下达如此命令的原因。

        “嗨!”

        <div  class="contentadv">        参谋立刻去执行。

        ···

        “他娘的。”

        “小鬼子这是不给人活路啊!”

        上村。

        原辽县贾队长挽着袖子,扛着锄头,在一块地上扒拉着,嘴里更是骂骂咧咧个不停。

        在辽县北井大队前往山区扫荡之际,贾队长就预感到事情不妙,果断找理由推脱,后续山岛联队扫荡,他也没有参加。

        于是顺利活了下来。

        但他一堆手下就没有那么好运了。

        死了一大半。

        一部分跟着北井大队进山被干掉,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跟着山岛联队进入根据地,然后被干掉的。

        实力大幅度降低。

        但这也带来一个非常意外的好处。

        剩下的手下,都十分听话,基本上,他说啥就是啥。

        此时贾队长倒不是感慨,鬼子的破坏根据地全部田地的计策狠毒,会害死很多人,这和他又没关系,死再多的人管他屁事。

        只要死的不是他就行。

        只是很不甘,鬼子给他手下仅仅二十几号人,安排了一千多亩田地的破坏任务。

        简直是要他命。

        “队长。”

        “这可说不得啊!”

        有人当即提醒队长。

        他们敢说鬼子,蝗军第二天就能要了他们的命。

        “怕什么?”

        “你以为蝗军会盯着我们?”

        贾队长虽然嘴里不妥协,依旧嗤笑一声,但称呼还是悄无声息的换成了蝗军,手上的动作也不停。

        依旧在兢兢业业的破坏田地。

        “蝗军这么一搞,土八路估计没活路了。”

        手下虽然也不爽,但语气却是轻松。

        能参加警备队的,基本上都是铁杆汉奸,铁了心的跟着鬼子,或者是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都希望蝗军能消灭土八路,这个悬在他们头上的刀。

        “那可不一定!”

        贾队长眯了眯眼睛。

        破坏两百多万亩田地,哪怕是能按照鬼子的计划,全部彻底的破坏,但近期八路军可是大量向市场投入粮食的。

        “这···”

        手下不信,但两次蝗军吃瘪,队长都似乎推测出来了,让这位手下也不敢怀疑。

        “管这些事干嘛?”

        “老老实实干活!”

        看到远处一队鬼子过来,贾队长连忙叮嘱手下。

        ···

        “什么?”

        “你说什么?”

        “鬼子在干嘛?”

        杨村。

        民兵小队长牛立安抖了抖耳朵,心里十分焦躁。

        作为牛万林的弟弟,牛家老二。

        在牛万林干掉了鬼子第一军参谋长,和参谋次长之后,牛家一家五口,在根据地同志的安排下,搬迁至根据地。

        一家五口人,分到了三亩地,以及,一头骡子耕地,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还上学去了。

        牛立安本来想参军。

        毕竟,算上父亲和大哥的补贴,家里每个月有两百斤粮食。

        还全部都是细粮,还有猪板油。

        别说一家五口人,就是再多几人也足够吃。

        但苦于家里三亩地需要种植,母亲腿脚不好,他年纪也轻,只有十八岁,只能听从政工干部的安排,一边在家里干农活,一边参加了民兵队。

        一个月的训练,牛立安迅速脱颖而出,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成为一名优秀的民兵战士,晋升为小队长,负责上村周边的侦查。

        这次,他和几个民兵警戒组第一个发现鬼子开始大规模破坏田地。

        把幼苗挖出来,把田地压实,放掉水浇地里的水源——给鬼子这么一遭,意味着今年大部分田地都会颗粒无收。

        全根据地的粮食产量,会降低一半。

        问题大了。

        但··

        “小鬼子破坏田地?”

        “派人把全部田地幼苗都破坏了?”

        门外的牛立安顿时愣住了。

        听声音,这是李大团长的声音。

        他经常来民兵部队中讲话,李团长的声音,牛立安很熟悉。

        但这语气,怎么听上去很高兴?

        鬼子破坏田地,把根据地全部田地的幼苗都破坏掉,让根据地今年粮食产量降低一半以上,李团长为何会高兴?

        牛立安百思不得其解。

        如果是别人,那肯定是汉奸。

        但这可是李大团长!

        手里鬼子的性命,没有一千,也有好几百,还有坂田大佐,鬼子参谋长这种大官。

        门口的牛立安带着疑惑,慢慢离开。

        但团部内,不仅仅是李云龙,甚至连政委赵刚,都忍不住开心的喜笑颜开起来。

        小鬼子居然耗费大量人力,打算将全根据地几百万亩土地全部破坏掉——这可是大好事啊!

        全太岳根据地,合计可种植土地,包括各种山旮旯的田地,一共两百三十万亩,如果鬼子能够将这些全部破坏掉。

        那么,根据合同,陆老弟就要给根据地报销这么多土地一年收获的粮食。

        以及!

        提供足够的农业技术,包括先进种子,化肥等等,并且排除农业专家来,负责恢复农业生产。

        “命令部队。”

        李云龙当即下令:

        “没有团部命令,严禁袭扰鬼子。”

        “还有通知旅部,让旅部也配合。”

        破坏两百万十万亩粮食!

        这可是大工程。

        别说区区小鬼子自己,就算是太岳根据地自己来,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需要动员全部民兵战士奋战半个月时间。

        所以一定要在这段时间,不和鬼子发生冲突。

        让鬼子安安心心,认认真真的干活。

        “让政工干部告诉所有老百姓,鬼子扫荡结束后,我们会赔偿所有损失的粮食。”

        赵刚也补充说道。

        他们知道,这件事稳赚不赔,但老百姓可不清楚,而且也不能宣传。

        需要稳定住老百姓的心。

        “是。”

        独立团团部参谋们当即开始安排执行。

        最后,李云龙看着桌子上的太岳根据地地图,然后看了看,这一次,他猖獗的笑容中,带着浓浓的阴森语气:“哼哼,这次让我好好感谢感谢小鬼子”


  https://vvadz.cc/book/61059923/8546328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