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我的客户李云龙 > 第125章 丁伟:旅长‘们’好!

第125章 丁伟:旅长‘们’好!


第125章  丁伟:旅长‘们’好!

        “老夏。”

        总部,新华社。

        报社编辑,兼任印刷技术员许林向走进来的摄影老夏打着招呼。

        “许林。”

        老夏招了招手,算是回应,手上却在收拾东西。

        一台老旧的照相机,胶卷。

        “你这是打算去冀南根据地?”

        许林问道。

        不久前,冀南根据地在鬼子的经济进攻中吃了大亏,让部队意识到,根据地的金融力量十分弱小,特意召开了会议总结这次失败的经验教训。

        并且还从各根据地组织人员前往实地考察。

        新华社也准备派两个人一起过去。

        “对,去冀南根据地看一看,咱们报社准备出一期各根据地特刊,我要拍摄各根据地的照片。”

        老夏回答,但眉宇间却是眉头皱起。

        计划是好计划。

        让全根据地的战士,老百姓,看一看其他根据地的风土人情,开阔视界。

        但问题是。

        他胶卷不多了。

        而这个计划,需要至少千余张胶卷,甚至数千张,乃至万张也不嫌多。

        太原那边倒是能买到胶卷,但是太贵。

        申请虽然那已经提交了。

        但报社估计也没有足够的资金。

        “照片。”

        听到这里,许林也是眉头皱起。

        作为印刷技术,上次报道太岳山区歼灭鬼子山岛联队的战役,让许林深刻的体会到,新华社的印刷设备太老了。

        刻印出来的照片,质量差,画面模糊。

        完全无法满足目前根据地的宣传的需求。

        但问题是,

        目前别说引进新的照片刻印设备,报业转轮印刷机也是照片模糊的主要原因之一,随便一套购买下来,也需要七八千大洋。

        根据地目前财政穷的叮当响。

        要不是五月份李云龙搞来一批粮食,恐怕会更加困难。

        况且,

        就算有资金购买印刷机,也没有渠道购买。

        这玩意,只有进口渠道。

        太原都没有。

        只有北评,或者上海可以买到,但那边运输过来,也需要三千大洋起步。

        “要是我们能搞到国外最先进的报业转轮印刷机就好了。”

        许林叹了一口气:

        “这个印刷出来的报纸图片,不比照片差多少。”

        “甚至连不识字的老百姓也能看清楚。”

        “国外最先进的报业转轮印刷机?”

        老夏忍不住摇了摇头:

        “还真敢想。”

        “这个机器一台要五万五千大洋,这还是上海的报价,不包括运费,而且要使用专门的50克新闻纸和专用彩色油墨。”

        “上级能拨款七八万大洋给我们购买一台最新的报业转轮印刷机?”

        “想想还不行么?”

        许林不屑的撇了撇嘴:

        “我还想,要是能进口到美国最新研制的彩色报纸印刷技术,发表彩色印刷报纸呢。”

        “让根据地老百姓,和八路军战士,还有游击区、占领区的老百姓看一看色彩鲜活的世界。”

        “色彩鲜活的世界。”

        几个字直接让老夏陷入遐想。

        什么是对一个人改变最大的?

        答案众所周知。

        知识和眼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这也是为何那些从雪山草地走出来的老红军们,个个都是顶尖人才的原因。

        虽然长征一路上辛苦,危机重重,但他们是真正的行走了万里路,见识到了广袤祖国的大好河山,开阔了眼界,加上知识水平不差,自然个个都是人才。

        根据地普及教育,暂时是不可能了。

        行万里路也不现实。

        受限于交通,中国大地上百分之九五以上的人,一辈子都没出过县城,大多数人都是在自家一亩三分地转悠。

        但这就是报纸和照相的意义啊!

        让人们足不出户,了解万里之外的新闻实事,看到万里之外的人和风景。

        如果能出版一份新华报,使用还在研究中的彩色印刷技术,将一张张照片印刷在上面,让哪怕不识字的老百姓也能看一看,那该多好。

        还有电台。

        不识字没关系,听总是听的懂,照片用报纸,文字知识就用广播电台传播,让老百姓用收音机听。

        只是···

        “你也想太多了。”

        老夏摇了摇头。

        别说广播电台,收音机,彩色报纸印刷技术,就算是国外市面上能买到的最新报业转轮印刷机,也是遥遥无期啊!

        “能买到一台好的报业印刷机,照相刻板机,还有足够的油墨,新闻纸就不错了。”

        老夏苦笑一声。

        如今新华社,不仅仅印刷技术差,甚至连油墨和新闻纸都严重不足。

        “老夏。”

        一旁,北方局新华社主编全程听着两人讨论,并没有插话。

        虽然他知道,北评的同志已经找到渠道购买更先进的报业转轮印刷机,上好的油墨,上好的新闻纸。

        并且谈好了价格。

        但目前资金都还没运输到北评。

        货物也没有到手。

        更别说运输到根据地。

        期间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导致物资丢失,金钱浪费,而且出问题的风险极大。

        现在没必要说。

        等两人说完,主编才说道:

        “胶卷,我已经派人给你买过来了!”

        说着,将一大箱胶卷交给了老夏。

        总部已经明示,今后有任何资金需求,可以向总后勤部申请,只要申请合理,都予以通过拨款,主编当即向总后勤申请一批资金用于购买胶卷。

        然后,

        上级就给了他一千大洋。

        这笔钱,在太原都足够买几万张高质量胶卷了。

        把主编惊讶的目瞪口呆。

        “这么多!”

        老夏看着眼前的胶卷,同样目瞪口呆。

        “哈哈·”

        “好好记录咱们根据地风土人情。”

        “不够我再去买。”

        主编大手一挥,豪气满满。

        ···

        在摄影老夏收拾装备,准备去冀南根据地的时候。

        丁伟带着新一团的运输队,兴高采烈的向杨村开去。

        “这次不会出什么问题吧。”

        随行的一营长有些紧张。

        四次了!

        都已经四次了!

        自家团就从来没有拿到过独立团每个夜月末换下来的装备。

        不过上个月,因为有总部一个加强炮兵营的关系,团长根本就没去。

        “这次还能有什么问题?”

        丁伟信誓旦旦,兴高采烈:

        “过了今天,我们新一团,就有装备六门82迫击炮团属炮兵连,一千匹新式骡马,步话机普及到连的主力营。”

        “除了有财神爷的李云龙独立团,我们将是最强主力团。”

        <div  class="contentadv">        丁伟语气嘚瑟的不行。

        这次拿到李云龙的装备,肯定不可能全部吞下来。

        独立团总兵力五千人,据他所知,就有超过一百八十台步话机,都足够新一团普及到班了。有超过五十门八二迫击炮,每个营都有六门。

        但留下六门82迫击炮,十二台步话机绝对没问题。

        新式骡马独立团也有三千匹,他留下一千匹肯定也没问题。

        “最强主力团?”

        听到这个名号,一营长精神顿时一振。

        最强主力团啊!

        “嘿嘿··”

        丁伟继续画饼:

        “说不定,还能给每个营都配属两门82迫击炮。”

        和独立团一样,每个营六门82迫击炮不可能,但留下十二门,给每个营直属两门说不定有戏。

        到时候看旅长态度。

        “营属82迫击炮?”

        一营长吞了吞喉咙,表情既是难以置信,又饱含期待。

        在一行人期待的眼神中,运输队快马加鞭向杨村赶去。

        ···

        而也是与此同时。

        杨村。

        “旅长们好。”

        李云龙微笑着接应每一个旅长。

        随着部队的扩大,旅长数量也开始增多,从一开始的六个,到现在的两只手都数不过来。

        而此时,甚至连五台山根据地的负责人都赶到了杨村。

        “听说伱李云龙缺军官?”

        流程大家都已经非常熟悉,规则也深谙,旅长们纷纷拿出自己的价码:

        “我这里有十个老红军。”

        “不过嘛,优秀军官干部哪里都缺,得按老规矩来,有本事的部队,才能拿到上级的···”

        “对头!”

        “我也有八个··”

        宛如菜市场,大家纷纷开价。

        “这个好说。”

        “两门82迫击炮,每一门火炮配备两套备用零件,除了底板,炮管支架损坏了都能更换维修,每一门火炮还有两千发炮弹,再加上一台步话机,五万发子弹,···”

        “换一个老红军连长。”

        李云龙直接开价。

        “好!”

        “行!”

        “可以!”

        众旅长纷纷点头。

        但心里却是震惊的难以言喻。

        来之前,就有心里准备,毕竟歼灭山岛联队战斗结束后,总部那边就搞到了六十门82迫击炮,以及,十二万发82迫击炮炮弹。

        一百台新式步话机。

        见识到新装备的精良后,旅长们纷纷拿出自己的压箱底好军官干部,来杨村。

        但没想到,李云龙的开价,依旧让他们所有人难以置信。

        单单那个步话机,就让所有人眼红不已。

        重量单兵可以使用,续航时间二十四小时,可更换电池,使用鞭状天线通信距离都高达二十公里,加强天线可以翻一倍。

        鬼子的师团级电台,以及炮兵指挥电台,在架设好大天线后,在良好天气情况下,通讯距离也最高只有十公里。

        在一堆旅长眼里,这东西威力堪比一个满炮弹基数的炮兵连。

        最终,经过一个小时的讨价还价,包括三千五百匹骡马在内,独立团多出来的武器被瓜分,而李云龙则是获得了五十个有文化水平高,信仰过硬的军官干部和技术士兵。

        “你最近在搞什么好东西?”

        旅长们心满意足后,纷纷和李云龙拉近关系。

        毕竟,新式远程82迫击炮,新式远程60迫击炮,大家也都见识到了。

        那才是真正的好东西。

        大家眼红的不行。

        而且,今后给李云龙的军官,半年或者大半年后,是可以调回原来部队的。

        一众旅长又是递烟又是递酒,让李云龙心里嘚瑟的不行。

        期间,一同过来的旅部副总参忍不住问道。

        其余旅长也纷纷看过来。

        近期,李云龙在梨县的动作,人尽皆知。

        “有没有能对付鬼子据点的武器?”

        没等李云龙回答,副总参忍不住问道。

        进攻计划已经初步拟定,作为计划的拟定者之一,副总参很清楚,如今部队急需各种攻坚武器。

        “对付鬼子据点?”

        李云龙想起了资料中关于120重型迫击炮的介绍。

        使用高强度合金钢制造,战斗重量220公斤,最大射程7700米,榴弹重量16公斤,装药奥克托今高能炸药三公斤。

        命中可直接摧毁全部三层木质掩体。

        “有。”

        李云龙直接回答。

        120迫击炮平射不现实,后坐力太大。

        但新式120重型远程迫击炮,一公里以内精度极高,对付鬼子炮楼,指哪打哪,大不了,多发射几发炮弹。

        鬼子缺少材料,即便是号称使用了水泥的据点,防御力也就等于三层木质掩体。

        三公斤奥克托今炸药,等于四点五公斤黄色炸药,只要命中,足以摧毁任何据点主题,什么机枪碉堡,都统统一炮解决。

        实在不行,新式120迫击炮还有白磷燃烧弹。

        这玩意,可是对付据点的大杀器。

        就是有点残忍。

        不过对面是鬼子,就不残忍了。

        “好!”

        副总参不再问了。

        “好!”

        旅长们也纷纷叫好。

        他们自然都知道,即将展开的大动作。

        毕竟,总部已经命令各根据地情报力量开始行动了。

        就在这个时候,外面传来了丁伟的大嗓门:

        “李云龙,我来给你帮忙了!”

        “他娘的,终于轮到劳资了。”‘’

        “这回没人和我抢····”

        推开团部大门,丁伟的宛如被卡住脖子,声音陡然停滞。

        但丁伟毕竟是丁伟,他眼珠子一转,当即立正敬礼:

        “旅长们好!”

        “新一团团长,丁伟前来报告。”

        “你来干什么?”

        有旅长顿时问道。

        “我带来了新一团运输队,帮各位旅长忙运输。”

        丁伟昂头挺胸的回答。

        但他身后,一营长却听出了自家团长那扎心般的心痛,以及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吞的无奈。

        “不错,有觉悟。”

        “····”

        旅长们自然知道是什么事情,不过丁伟既然反应过来了,他们自然不会拆穿,纷纷表扬丁伟。

        “噗···”

        李云龙更是笑的差点破音,最后为了掩饰自己的笑声,他也加入了夸奖丁伟的队伍:

        “还是丁团长有觉悟啊!”


  https://vvadz.cc/book/61059923/8546331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