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大朝会(1)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我不是戏神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赵刚秦兰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伪装学渣
三嫁咸鱼
铁血残明
玄鉴仙族
江医生他怀了死对头的崽
这一日是朱慈炅御极以来第二次常朝,但所谓常朝,却是半月一次,所以礼部是按大朝会的规格来办的。
朱慈炅上御辇的时候跟任太后对视了一眼,任太后点点头。
昨晚睡觉前儿子要求她不要再去奉天殿,她虽然不懂,但同意了。
所以大明的慈祥朝会今天只有两慈了,慈安和慈炅。
御辇缓缓前行,与慈安太后的凤辇汇合,周围是护卫的锦衣卫大汉将军。
朱慈炅今天没有穿衮冕,穿的衮龙袍,戴的是那顶特制小翼善冠。
天气渐热,他最近不喜欢戴帽子,因为小,也没有人管他,还好这会天还没亮,温度还不高。
朱慈炅听到三通鼓响,《飞龙引》乐声传来,闹哄哄中被王体乾和方正化扶下御辇。
慈安太后伸手来牵他,朱慈炅微愣了一下,还是把小手给了她。
“你圣母怎么了?”张嫣小声的问朱慈炅。
“说是有点不舒服,朕让她休息了。”
朱慈炅回话的时候居然有点小紧张,但张嫣并没有多想,点点头,将朱慈炅扶上御座,转身去了屏风后。
朱慈炅的小小身体端坐在巨大的宝座上,特别不协调。
殿下文武群臣早已经集结,殿门外都是。朱慈炅默默心中计算,天,估计得有上千人,远处那些人看得清朕吗?
王体乾牛鞭甩得响,尖锐的嗓音唱得更响:“皇上升座。”
殿下跪倒一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慈炅暗暗吐槽,一点都不整齐,殿内都完了,殿外还在“万”,比菜市场还吵。
终于无声,朱慈炅开口,“平身。”
群臣起身,殿外的可以摸鱼了,奏事的都在殿内。
朱慈炅看到不少人都蠢蠢欲动,难道今天还有议程外的事?你们这样乱来很不好,小心朕学神庙爷爷,不来了。
不过御史捧着书册和笔墨,目光镇压着所有乱动的倾向。
“内阁奏事。”王体乾开口。
黄立极刚站出了,在他前方的刘一燝先出了,不由止住脚步。你大爷的,你木工房的,你算内阁吗?让你站前面是礼遇,礼遇知道吗?
“臣皇极殿大学士刘一燝有奏。”刘一燝板着脸,一脸严肃,有种视死如归的慷慨。
黄立极一愣,草,皇极殿大学士,这是他主场。奉天殿就是皇极殿,道爷早已经改名了,不过习惯依然叫奉天殿。
“先生请讲。”
刘一燝不知道从哪拿出本《皇明祖训》,高声道:“臣依《皇明祖训》,恭请太后撤帘回宫!”
一瞬间,整个奉天殿落针可闻,久久沉默。
张嫣也懵了,不知道该如何回答。看着殿中站立的刘一燝,又看向御座上面无表情的小皇帝,笑了。哀家不说话,皇帝你来答吧。
刘一燝第二次出声,依然是那几个字:“臣依《皇明祖训》,恭请太后撤帘回宫!”
张嫣瞳孔微缩,眉头一皱,小皇帝居然闭上了双眼。
礼部尚书周登道开口,“刘阁老。”
刘一燝转头盯着他,压迫感瞬间袭来,周登道立马闭嘴。
其身后礼部侍郎温体仁站了出来,然后是新任吏部侍郎刘宇亮,户部郎中周延儒,通政使傅冠第一波站出来,站到刘一燝身后。
“臣等恭请太后撤帘回宫!”
再然后是吏部尚书文震孟、户部尚书郭允厚,甚至左都御史曹思诚这个上了天启遗诏的人站了出来。他们一出后面的东林小官几乎清巢出动,跪在下面。
孙承宗目恣,狠很的盯着刘一燝,但他也知道自己阻止不了了。
黄立极很慌,见到方正化一直看着他,终于也动了,内阁不只他一人,徐光启也动了。
勋贵这边,排在第三的朱纯臣第一个走出来,他身后便跟出了两个侯爵。
四王也在殿,看到站出来人越来越多,他们也集体出列了。
定国公徐希皋碰了碰英国公张维贤,张维贤苦笑了一下,也走到了殿中,然后勋贵中便只剩下了孤独的太康伯。
他的身影在宽大的奉天殿角落,身侧就是盘龙柱,还有墙边挂着的宫灯。
最后六部九卿皆动了,还在班位上的人聊聊无几。
刘一燝跪下,身后立即跟着跪了一片,“臣依《皇明祖训》,恭请太后撤帘回宫!”
“恭请太后撤帘回宫!”
张嫣愣住了,心中有种说不出的委屈。她狠狠的看着刘一燝,又看了眼小皇帝,最后目光扫视着勋贵集团。咬牙开口:“撤帘,回宫。”
张嫣出了奉天殿,她的指尖深深掐入凤辇的鎏金扶栏,晨露沾湿的翟衣下摆拖过青砖,留下一道蜿蜒水痕,像极了乾清宫那夜天启帝咯出的血痕。
奉天殿内的山呼声仍在耳畔轰鸣,她忽然想起八年前——也是这般跪满一地的绯袍,只不过那时他们喊的是“恭请贵妃移宫”。
群臣送走张太后后,脸上都有些喜色,大有“移宫案”后众正盈朝的爽感,却忘了御座上坐的那个人曾经叫魏忠贤爷爷。
众臣归位,大部分人都感觉自己参与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情绪爆棚。唯有真正的大佬全部眉头紧皱,目光不时向御座上的小皇帝瞥,这注定是一起严重的政治事件。
王体乾并不知道刘一燝会来这一出,他也有些兴奋,但又有莫名的恐惧,小皇帝真的能把控局势吗?他面向群臣,继续朝会,“继续奏事。”
刘一燝已经退回原位,闭目养神了,仿佛自己只是干了一件微不足道的事。
黄立极却很慌,他严重低估了这个前首辅的力量,这一呼百应的架势,是他不具备的。他更是对政治平衡打破带来的后续充满恐惧,这场风暴中,他这个首辅更像路人甲。
但朝会还得继续,黄立极本来以为自己苦心孤诣的奏事才是这次朝会的重点,没有想到会有这一出。
他快速平息内心的波澜,有些颤颤巍巍的出列:“臣内阁首辅、中极殿大学士黄立极有奏。”
有人嗤笑,强调内阁首辅有什么用?孙阁老,来阁老鸟不鸟你,没看到刚刚刘阁老的威风霸气。
朱慈炅很清醒,刘一燝告诉他这个打算的时候,他沉默了下便点头了。他很清楚这样也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太后摄政的局面,最多是动摇。
但意义也是有的,他不知道张太后会不会变成吕、武,但刘一燝的这个行动清楚的表明,在大明,她做不到,临朝都不许。
更重要的,他能更清楚的看到了朝臣的立场。谁出列了他不知道,但谁没有出列,他记得很清楚。孙承宗,来宗道,张瑞图,周登道和张国纪,这个多出来的周登道倒是很亮眼。
刘一燝跟他讲过两宫设置的区别,张嫣居慈宁宫不合传统,看来就是这个礼部尚书搞的鬼。看来魏忠贤死后,所谓的“阉党”都很快有了新出路,有了新靠山。
没有清算阉党,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朱慈炅有些分不清了。有崔呈秀这样的,有周登道这样的,更有黄立极这样的。
但朱慈炅不后悔,他迅速睁开眼,身体前倾,正襟危坐,给与了他的大明大管家最大的尊重,使用了一个非主流的称呼:
“首辅先生请讲。”
有人震惊,有人叹息,有人疑惑,有人苦笑。黄立极有那么好吗?
黄立极昂首挺胸,朗声开口:“北方九边缺粮严重,臣提议:南方秋税改征本色三成,折银比例由七成降为五成,所征粮食经漕运直输宣大、蓟辽。”
内阁成员都已经讨论过黄立极的政策了,所以他们都没动。但朝中的南方官员却几乎集体炸锅,尤其是东林党人更是几乎睚眦俱裂。
这是什么鬼政策,这是倒反天纲。这是对张居正“一条鞭法”的否定,朝廷不是在酝酿将他配享太庙吗?
黄立极的意思很明显了,南方要改为直接收粮了。
他喵的这是“改桑为稻”!
他喵的黄立极你怎么敢?
商帮没有把你喂饱是吧?
https://vvadz.cc/book/68180502/1857974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