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昭武欲耀世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我不是戏神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赵刚秦兰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伪装学渣
三嫁咸鱼
铁血残明
玄鉴仙族
江医生他怀了死对头的崽
李实退下,张介宾进宫上班。
张介宾的“值房”就在朱慈炅对面。
为啥叫值房呢?
因为天启的木工房,朱慈炅的天工院,有朝军机处发展的倾向,而张介宾就是外人眼里的军机大臣。
内阁都不能随便进的地方,这个张介宾却天天在里面上班。
小皇帝虽然还没有过多针对朝堂的旨意,但司礼监、东厂、锦衣卫得到的命令都是从这个天工院传出来的。
所以张介宾低调有用吗?没有用的!
像他这样拉风的老男人,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像漆黑中的萤火虫一样,那样的鲜明,那样的出众。
但实际上,张老先生的工作不过是随时给小皇帝检查身体,写写医书,偶尔帮小皇帝做点文书工作。
张介宾给小皇帝见礼后开始整理自己昨日书稿,却听到方正化的声音:
“总分第一,南直隶宁国府宣城县,沈寿崇。
总分第二,南直隶应天府上元县,解学熊。
总分第三,广东广州府顺德县,朱可贞。
步射第一,云南临安府嶍峨县,温如孔。
火铳第一,南直隶宁国府宣城县,沈寿崇。山东辽东都司宁远卫,汪起龙。此二人同为百发96中靶心。
御船第一,南直隶应天府江宁县,张名振。
御马第一,山西行都司宣府右卫,李化梧。
体力第一,北直隶顺天府大兴县,李若琏。”
小皇帝听完犹豫了,久久无语。
怎么前三都是南方人?不是说,北方出将吗。
又仔细看了看策对,呵,43名武进士居然没有人选答第三题。
朱可贞文笔最好,难怪是会试第一。沈寿崇也不错,选择答第一题,很有点大局观的意思。解学熊的策对也很漂亮,就是官话套话不少,冲标准答案去的,可是小皇帝这里没有标准答案。
小皇帝又仔细查了兵部资料。
啊!沈寿崇居然是名将沈有容之子,前天有份奏折好像就是报沈有容病逝,而这位抗倭名将的儿子还在考朕的武殿试。前天,他应该被关在御马监培训礼仪吧?
沈老将军七十寿终,在宣镇打过蒙古,在台湾打过荷兰,在朝鲜打过日本,怎么能一个都督同知就打发了,追回来,加昭武将军,加谥号“武统”。
不过沈老将军是真厉害,还有个这么年轻的儿子。
唉,小沈也是可怜人,和朕一样没了父亲。
大明第一个真正的武状元就给他吧。毕竟是将门虎子,希望他不坠父名。
解学熊也是世袭武官,难怪行文一堆大明官场的毛病。不能两个南直的,名次得压下去。
第二名要选个北方的。李化梧,综合差了点,年纪也大了点。
汪起龙,这小子居然是宁远的,算你出生地点选得好,还擅长火铳,给个榜眼吧。
探花郎选谁?朕好为难。
朱有贞要是没有这次殿试,说不定被人叫武状元,综合能力都在前列,相当优秀可以培养。
可是,张名振这个名字好吸睛。南明抗清名将啊——呸,不会有南明了。
还有个李若琏,这小子也是和高文采一样的大明忠臣,不过,没必要再去锦衣卫了吧。
朱慈炅在小御书房内走来走去,终于下定决心。
朕要发展海军,张名振,就你了,莫负朕望!
“卢九德,去内阁。看看黄先生和来先生谁在?请他们过来下。”
“方伴伴,朕要的仪剑都打造好了吗?”
******
黄立极和来宗道都在,皇帝虽小,二人却是都愿意见的。
来到天工院门口,黄立极很感叹。
第一次来这地方,天启帝和魏忠贤都在,如今都不在了。上次来的时候,还和一堆小官坐一起,转头同坐之人就有三个进了内阁。不知道改名后,这里又会怎样。
来宗道是第一次来,看着倪元璐的手书,“天工院”三字有些刺眼,不过比木工房好点。老朱家一脉相传的不务正业,让人很是心累。
朱慈炅已经坐在会议室内等待二人,手上一堆笔墨未干的宣纸。
“叩见陛下。”
“不必多礼,两位先生请先入座。”朱慈炅在加了软垫的御座上站起,虚抬小手。对外朝先生,国之重臣,绝不能失了礼数。
黄立极垂手立于雕龙立柱旁,来宗道正对着墙角的“天启车船”模型皱眉,二人都没有立即入座。
方正化抱着一罐“御制九真养生茶”,在长形会议桌的另一侧轻轻打开,手中的茶匙,小小勾了一点倒入茶碗中。
黄立极内心吐槽,这小方公公越来越扣了,一点茶料,多放点怎么了?老夫家里都缺货两天了。
来宗道没有关注小太监,直接说事,“陛下召见臣等所谓何事?”
朱慈炅再次邀请入座,“二位先生,朕年幼,还请入座说话。”从方正化手中接过沏好的青瓷茶碗,递给黄立极。
老黄不知道是不是担心小朱打坏茶碗烫伤,赶紧上前接住,顺势坐了下来。“不敢,谢陛下。”
来宗道见黄立极都不坚持礼仪,也没有再争,接过小皇帝递来的第二碗,在黄立极下首入座。
朱慈炅又递过手中宣纸,“这是朕刚刚朱批的武殿试结果,请二位先生过目。”
黄立极和来宗道对所谓“武殿试”都不太在意,不是前阁老李国普私心作死想请慈禧太后参政,都不会有这次武殿试。
“嗯,陛下放心。臣等会根据陛下朱批放榜。”黄立极都没有多看一眼。
“黄先生,来先生,朕欲仿翰林院例,设昭武院安置武进士,二卿以为如何?”
来宗道猛然起身,袖摆差点带翻茶盏。
“陛下!臣昨日与陛下讲的《武宗实录》,陛下是一点没听进去吗?”
那当然,朕已经练成分心大法。你讲你的,朕想朕的,互不打扰,不是挺好?
朱慈炅小脸带着讨好的笑容,嘴上却道,“当然,朕听懂了。不过,朕与武庙爷终是不同。
眼下国入艰难,辽东,贵州,陕西都有兵事。
钦天监资料,北方是越来越冷了。二位先生,不要小看这气候变化,这将导致北方农事越来越难。
活不下去,难道等死?陈涉吴广之事必然遍地都是。
国家需要重视武人武事了,这是时,也是势。”
来宗道一时沉默,略有颓然之意,缓缓坐下,陷入沉思。
黄立极把目光往张介宾的值房瞟了一眼,冷静劝谏道:“陛下,这只是一家之言。需知武者乱国之害,五代之祸要以史为鉴啊。”
小皇帝无语死了,你个阉党头子,居然跟朕谈以史为鉴。朕的结论,也有史书为证,只不过你们没读过罢了。
朱慈炅准备耍无赖,“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朝堂就不是个讲理的地方,再坏的决策也比没有决策强。朕不希望朝堂天天吵个不休,而决策一个没有。朕决心已下,武事必须重视,朕相信有备才能无患。”
黄立极与来宗道对视一眼,小皇帝比天启强。
但现在是主少国疑,你大了想怎么办怎么办,我们都到地下见先帝了。这时节,稳定压倒一切,内阁绝对不会为虎作伥。
小祖宗,别折腾,安安稳稳的长大再亲政吧,我们这帮老头会看好家的。
来宗道也劝道,“陛下所言是正理。但陛下忘了先帝临终所言了吗?别着急,国事急不来的。
臣看陛下喜欢车船,就给陛下讲个造船的道理吧。
陛下知道,船借桅帆风力而行,想要船速更快,看起来多加些桅帆就行了,但是为何没人肆意加桅呢?因为,桅多船也易倾啊。
对朝堂而言,也是如此。陛下,不能轻易加桅啊。
陛下知道桅字怎么写吗?桅字里面有个危字,就是提醒世人,要小心。”
黄立极喝了口养生茶,忍不住给来宗道点了个赞,这来老头有点东西啊。不过你提先帝遗言干啥?显示你才是先帝托孤重臣?你不过是运气好罢了。
朱慈炅无语了,气势小了,道,“没那么严重吧?朕不过加个小小武事部门。”
黄立极赶紧补刀,“陛下,没你想的那么简单,朝中事情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陛下看来,只不过加了一个小部门,可边军将领怎么看?他们很多人也是武进士出身,这是要导致上下失和的事。
再说待遇怎么定?现在国家财税困难,不裁撤部门就不错了,怎么有能力新增部门呢。
若再建衙署、定俸禄——请陛下恕老臣无能。”
朱慈炅瞬间头大,总感觉有什么地方不对,但知道自己说服不了内阁这两人了。
这昭武院,朕还想叫黄埔呢,怎么第一步就卡死。
看着眼前两张讨厌的老脸,一肚子不爽。皇帝好难做啊!
https://vvadz.cc/book/68180502/1861626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