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烽烟乱 > 87三路进发

87三路进发


三路进发

码头芦苇茂盛,在清风的吹拂下微微晃动,无数船只停泊在岸边等待着。

一个方脸大汉站在夹板上,一挥手,向着正在装卸货物的大汉催促道;“快点,今天还有三船货物啊,干完了就给你们加肉食。”

他的催促果然管用,几十个赤裸上身,本已气喘的大汉闻言都精神一振,纷纷使出吃奶的力气装卸货物,有的脸色都憋得通红。

“嘿嘿,这帮人真好糊弄,就凭你们想写从我朱老四的手里掏肉吃!”方脸大汉撵着厚唇的胡须,阴恻恻的笑道。

“老板,中午咱们准备的是面饼子,可没准备肉啊!”

身后的伙计闻言一愣,连忙上前提醒道。

“我说你怎么跟着他们傻啊?给老子干活有他们口吃的就不错了,还敢挑肥拣瘦?”方脸男子扭过头,瞪了他一言,怒目说道。

“可是中午都要吃饭了!”

“等他们把三船的粮食卸了,恐怕已经过了正午时分,到时候不跟着咱们干活,可就要白白浪费了一个下午的功夫了。”方脸眼中闪过狡黠之色,说道。

“老板果然高明!”伙计闻言一愣,虽眼底闪过不忍,还是连忙竖起拇指恭维道。

“老板不好了!”一个青衣伙计喘着粗气,从远处跌跌撞撞的跑过来说道。

“什么事,有话快说!”方脸大汉急忙上前几步,揪住其领子喝问道。

“那三船粮食不回来了,买家直接连船带粮食都给买下来了啊。”青衣伙计抓着他的手,急忙说道。

“啊……”方脸大汉大叫一声,满脸的横肉都在抽搐,只觉得两眼都在冒小金星。

不远处的芦苇荡中,两艘大肚粮船静静的停泊着,船上的夹板不断有士兵来回走动着,做着起航前最后的准备。

在距离他们百步之外,有一艘同样形状的粮船已经将船帆升起,向着西北方向形式了过去。

在那艘船首部位正站立着几道身影,激动的交谈着,不时还会在手中的地图上指点解释几句。

他们正是徐贵和张大锤,两人选择的路线是前两条,所以在到达符桥之前到是顺路的,所以徐贵当即就决定搭个顺风车,让手下的骑兵都在岸边跟随前进就是了。

沈心站在两人身边,无奈的看了两人一眼,在他的心中自然还是跟随宋哲等大部队才是最安全的打算。

只是徐贵选择的路线有段很长的陆路,显然是需要他这位掌管粮车的营主配合,而另外两条路线全程都是水路。

他也只有无奈的配徐贵走一趟了。

徐贵选择的路线太过冒险,在分配粮食的时候,仅仅带走三百石头粮食,对此他到是不在乎。

只要能将手里的粮食顺利卖出去,赚到手的银子未必就比其他两路少。

而张大锤选择的第一条路线最安全,愿意跟随他前去的士兵足足有一百多人,带走了五百石的粮食前去。

徐贵走向夹板边缘,向着远处一挥手,几十名驻足而立的骑兵连忙拨专马头,紧随着岸边跟着前行而去了。

“将军,我们也可以出发了!”陈黑脸走过来,看了他一眼,小声提醒道。

“出发!”宋哲点了点头,转过身来,向着整齐站在夹板上的士兵大喝一声,猛然将手中令旗指向远处。

“升锚!”

“转帆!”

平整的船板上立刻忙碌起来,身穿新式军装的士兵将庞大的船身调转过来,船肚下七八根数丈长的船桨齐齐划动起来。

两艘粮船向着远处缓缓驶去,庞大的船腹在水面撞起来阵阵波浪,将漂浮在水面的水藻切割开来。

这种大腹粮船底部光滑,吃水较浅,可以在许多浅水的区域活动,在大风大浪的海上就特别容易倾覆了。

岸边仅剩的十几个骑兵见到船队起航,连忙在一个小队长的命令下跟随了上去,肩负着路上探查消息的任务。

两艘大船上不但拉了将尽千石的粮食,还有许多赵庄自己生产出来的货物,贩卖的沿途的庄子也能赚上一笔。

宋哲看着粮船顺利的起航后,就向着船舱走了过去,船舱内空间不大,只有数十丈大小的房间内光线有些昏暗。

这种粮船为了节省空间,用最大的限度装载货物,就将船舱临时搭建在了甲板上上面,从这里可以清楚的看到船腹内的货物,和奋力滑动船桨的士兵。

“这次要走的路程,是去亳州的三倍还多,但是路上却比上次轻松不少啊!”陈黑脸走过来,看着他笑道。

“怪不得江南繁华,就是这纵横交错的水路,也能节省不少的力气啊。”宋哲点头笑道。

“我们装的这些粗布和箭矢,都可以沿途卖给那些急需要庄子,他们可以自保也许不会缺少粮食,但是这两种东西肯定也是有多少要多少。”陈黑脸指着下方,堆放在船腹左侧的成堆布匹说道。

他们为了走着唐商路,可是将庄子里都搜刮了一遍,能卖出的东西都搬到了船上来了。

拿着一张标记有路线的地图,宋哲疑惑的问道;“我们沿途要经过的庄子都有十多处,为什么还会显得这么荒凉?这种情况可是比去亳州时候要好多了。”

“沿路虽然庄子多,但是盗匪也是要多出不少的,没听说有句话叫乱匪如毛吗?三四个人的匪徒可遍地都是。”陈黑脸做到椅子上,手扶额头的说道;“这些人对于大军是够不成任何威胁的,对于那些村庄却是天大的麻烦,足以将他们画地成牢了。”

宋哲恍然的点了点头,天下中渐渐闹起来的匪乱如同无数的小刀子,虽然给各地带来了沉重的剧痛,但是这种伤势也是持续的,想要恢复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行。

两日过后,天气阴沉,北风呼啸。

他们的船只借助风势,庞大的船身就在快速的移动着,几乎不需要船桨的力量,短短两天的就走了五分之一的路程,如此顺利下去,恐怕用不了多久便能感到徐州了。

这天的温度很低,每个站在夹板的士兵都缩着脖子,脸色发青的瑟瑟发抖着,将手中的兵器抱在怀中,原地顿着步子。

此时的湖面上升起了浓浓的雾气,只能听到每过一株香的时间,就有清兵在河边对发他们发出铜锣声音。

铜锣响起三声,就表明河岸都很平静,如果是五声就代表发现有人靠近,如果有警讯,则会按照危险的程度提高铜锣的敲击次数。


  https://vvadz.cc/book/70199623/6785229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