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7章


“继而,每隔五里设“品字形”战台,可屯兵三十,内置“地听瓮”,若匈奴万骑奔腾,骑兵未至,声震已传百里!

高天龙眸子闪烁,拳心不自觉攥紧。

“这长城绵延,贯穿河西要道,匈奴人可翻过,但战马却过不来!”

“换而言之,这道河西之脊,防的就是匈奴战马!”

“若匈奴舍弃战马,强行翻过,前来劫掠,那便丧失了匈奴人最大的优势,机动性!”

“没了速度,如何劫掠?并且每隔五里,便可设烽燧,囤五千斤柴草!一旦发现匈奴行踪,届时烽火台上,狼烟滚滚,我大乾铁骑自雁门关杀入河西之地,只需三日!”

“匈奴人,如何逃?”

高阳轻笑道,那声音虽极为淡然,却在众人心头,掀起一阵惊愕。

匈奴人以往劫掠大乾,所凭借的就是骑兵的灵活性。

他们悄无声息自边郡杀入大乾,劫掠一番,等消息传到朝廷,各郡动兵前来,匈奴人早就满载而归,回了王庭。

骑兵与速度,是匈奴最强的优势!

但若修筑长城,以蒸土法垒起一条贯穿河西要道的长城。

匈奴人可翻过,但战马如何是好?

其实修筑长城,以防匈奴,这也不是没人提过。

但整个大乾,边疆太过辽阔,要耗费天大的成本,可行性太低。

但河西地势特殊,这独特的地势,注定了成本在可控范围之内!

“妙!”

“这令居至玉门关段,每五里设烽燧,每十里建屯堡,可行性极大!”

上官婉儿看向高阳,随后问道,“可若匈奴绕开主长城杀入河西,那该如何是好?”

高阳笑着道,“绕路?他们敢绕,就必死无疑。”

“高卿,你还有手段?”武曌发问,声音响起。

高阳开口道,“陛下只需在长城外三十里,掘“天田”,植“刺柳”,这天田便是一片细沙带、刺柳便是带刺红灌木!”

“河西之地的风速,臣以三角函数侧过,其风并不大,人的脚印可轻易掩盖,但马蹄印在细沙带的深度可达三寸到五寸!”

高阳呵呵一笑,继续道,“呵……要想抹平这个深度的马蹄印,除非十二级大风,否则绝无可能!”

“只需每日命将士辰时、申时两巡,马蹄印深则人多,蹄印浅则马疲,甚至以此能算出匈奴是否携辎重!”

武曌瞳孔微缩:“你是说,匈奴动向尽在我军掌握?”

“不仅我军可掌握匈奴行踪,臣还要让匈奴人自投罗网!”

高阳看向一脸震惊的武曌,继续出声道,“陛下有所不知,河西本地有一红柳,其根深达五米,枝条密布尖刺,极为锋利!”

“臣试过,战马全速冲刺时撞上刺柳,前蹄必断,减速绕行,则暴露于长城烽燧视野!

“如此一来,匈奴马蹄过天田,必留痕迹,我军知晓其动向,碰刺柳,必伤马腿——如此,百里防线,只需十人瞭望,便可控匈奴万骑!”

此话一出。

众人神色震撼。

武曌拳心不自觉攥紧。

上官婉儿美眸闪动,没想到这竟是环环相扣。

高天龙则人都麻了。

他这孙子,够歹毒啊!

如此一来,匈奴人要绕过长城,杀入里面的屯田区,可谓是难如登天!

“陛下,还可每隔两丈,设陷马坑,坑底插鹿角木,坑间铺设铁蒺藜!”高天龙补充道。

武曌:“……”

“祖父好手段,这的确不错!”

高阳以一种惺惺相惜的目光看向高天龙。

高天龙则捋着胡须,一脸傲然之色。

这还没完。

高阳继续指着地图道,“陛下且看,河西之地,我大乾完全可在沧澜山,镇岳王城,居延泽,以及连通西域的黑水河,设立四郡!”


  https://vvadz.cc/book/73625540/3864467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