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庶吉士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江医生他怀了死对头的崽
我不是戏神
野狗骨头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赵刚秦兰
三嫁咸鱼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铁血残明
伪装学渣
朱由校其实最开始是福王派人叫回来的。
侯平把袁崇焕打成那德性,福王自然要派人调查他的根底。
结果就查到了他是董其昌的徒弟。
福王知道这事自己可能扛不下来,只能派人紧急通知朱由校回来擦屁股。
结果朱由校刚进京没多久,就被朱常洛传进宫去。
都是维护自己的恩师,父子两人互不相让,最终闹了个不欢而散。
侯平显然还不知道朱由校那边发生的事情。
在洗漱之后,他才慢慢的回想着醉酒以后发生的事情。
人在醉酒的状态下,的确会干一些平时不敢干的事情,但是要说完全断片一点记忆没有了,那就有些瞎扯蛋了。
所以此时侯平努力的回想了一下,他还是能回忆起很多事情来的。
包括当时他为什么要动手,以混乱中如何打斗,都有印象。
只不过他其实打到一半就睡着了,后面都是被李抱忠、张庆臻等人架着他的身体在打。
至于再后面的事,他是真不知道了。
想通了前因后果,侯平不禁苦笑了一下。
这一下闹得,怕是佟玉要恨死自己了。
侯平叹了口气,然后整理了一下身上的庶吉士服,出了太孙府,缓缓往长安街方向走去。
他暂时被安进了翰林院,授庶吉士的头衔。
今天,就是要去翰林院报到的日子。
明太祖洪武初年,选进士于六部诸司及翰林院之下观政。
翰林院之下者称庶吉士,六部之下者称观政进士。
翰林院,唐代初置,宫廷供奉机构,安置文学、经术、卜、医、僧道、书画、弈棋人才,陪侍皇帝游宴娱乐,统称翰林院,并非正式官署。
晚唐以后,翰林学士院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有“天子私人”之称。
在院任职与曾经任职者,被称为翰林官,简称翰林。
宋朝后成为正式官职,并与科举接轨。
大明立朝以后宰辅被内阁等代替,翰林院成为养才储望之所,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举考官等。
庶吉士制度,最早在洪武十八年(1385年)的时候出现。
太祖制定的庶吉士制度,是为了“让进士在各个部门去见习”。
差不多就是让这些刚考上的人当见习生,借着看看学学,攒攒经验,给以后当官做铺垫。
这一时期的庶吉士并不仅局限于翰林院,基本上各个部门都有。
到了永乐二年,庶吉士被统一划归到了翰林院,人才培养的方式也从洪武那时候的自由观政,变成了教学,庶吉士制度慢慢就有了“教养储才”这么个内涵。
从此庶吉士专隶于翰林院,由科举进士中排名前列,有潜质者被授予庶吉士的身份,让他们先在翰林院内学习,之后再授各种官职。
庶吉士就相当于后世大学的博士后,是给予再深造学习的重要地方。
能成为庶吉士的人都是经过千挑万选,其中最主要的一步就是背景审查。
基本上会查清进士祖上八代的记录,如果有任何一处说不清道不明的地方,都不可能充任庶吉士。
由此便可知道庶吉士对大明朝廷有多么的重要。
明英宗以后有了新规定,科举进士一甲者授予翰林院修撰、编修。
另外从二甲、三甲中,选择年轻而才华出众者入翰林院任庶吉士,称为“选馆”。
在此之后,大明朝廷就有了惯例: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故此庶吉士又号称“储相”,也就是说,能成为庶吉士的就有机会平步青云。
正德至天顺那二十一个阁臣里,有十八个是从翰林院出来的。
正统至天顺的十三个翰林阁臣呢,有六个是庶吉士出身。
翰林学士是内阁阁臣的关键来源,而庶吉士又是翰林学士的重要来头。
张居正当年,就是从庶吉士起步,后经步步高升,最终做到宰辅天下。
现任首辅方从哲也同样是从庶吉士起步。
万历朝的时候,针对庶吉士制度做了改革,规定每科不超过三十个进士被进庶吉士。
侯平被选中庶吉士,说明尽管他的考试排名不高,但是也同样进入了大明官场的核心培养层。
这种待遇,袁崇焕和孙传庭都没有机会得到。
庶吉士进了翰林院后,教他们的官儿通常叫“馆师”。
最开始是台阁大臣来当,到宣德年间变成学士当。
到了万历朝,就变成了吏部和礼部侍郎来当了。
庶吉士管理非常严格,考核也很多,平常有馆课,每个月还得有两次阁试呢。
馆课就是平常要做的课业,馆师每天都会检查和催促。
阁试就跟月考差不多,题目是内阁大学士出的,成绩得登记起来。
过了三年,庶吉士学完就算毕业,叫“散馆”。
庶吉士毕业以后,会依照历次阁试成绩分等安排职位。
表现好的就能留在翰林院干活,剩下的还能在京城当给事和御史之类的科道官。
除了科道官,也有庶吉士还会到六部衙门当部署官。
可是这些官比起翰林官和科道官就差远了。
至于一般进士得使劲争取才能得到的州县官职,但是对于庶吉士来讲,那就是被贬官了。
留在翰林院的通常会干编修和检讨的事情,这些官儿算是翰林的本职工作。
能做这些事的人,未来都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和高级官员的后备力量,能帮着皇帝做决策,所以这些人的升官转职都得听皇帝的安排。
庶吉士一毕业就能当官,而且还是中央的重要职务。
这些职位对普通进士而言,竞争压力极大,而且还有资历方面的限制,得有三年当官的经历才有资格去争。
也就是说,成为庶吉士,相当于起点就比别人最少高了三年的资历。
只是近些年来,由于万历皇帝,不让庶吉士进补官缺,导致留馆的人变得越来越多。
就有了一些庶吉士实践本事不行,业务水平不够的状况。
万历皇帝就又新增了规定,留馆的只能有七八人,其他的都授官为科道、部署官,还要求以后得一直照着这个规定来。
然而,这规定就只被遵守了三年,之后庶吉士留馆的人数照样在日渐增多。
其实庶吉士制度发展到现在,已经快要崩溃了。
早在嘉靖朝时,就有过两次,等庶吉士散馆完了后,一个庶吉士都没留馆的情况。
到了万历朝时期,连馆师都不能按时任命,散馆完了也不给授职的情况也很多。
尽管如此,成为庶吉士,依旧是踏上通天路的起点。
https://vvadz.cc/book/73750431/6785189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