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姜梨花封爵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我不是戏神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赵刚秦兰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三嫁咸鱼
伪装学渣
铁血残明
玄鉴仙族
江医生他怀了死对头的崽
如今见面,只觉得,也就这样的气度、气质和性子的人,才当得起异星两字。
“是姜大人过谦了,姜大人可知王爷与咱家此次前来为何,恐怕过了今日,便只有咱家给姜大人行礼的份儿。”
姜梨花闻言心下一动,大概明白此次他们前来的目的。
上次菌菇封官只是打掩护,也给她一个真正插手农桑的借口。
如今土地恢复的事宣告天下,自然不能少得对她这个主导人的封赏。
就是不知道这次又封什么。
听伍成说过,当年北朝帝曾立下誓言,谁能解决土地的事,就赐予加官晋爵。
如今她官身有了,就差晋爵吧。
她多少也了解了下北朝国的勋贵和官僚体系。
心想估摸是县主爵位。
无论如何她毕竟只是平民百姓,县主爵位刚刚好。
算是给予她一个平民一步登天的殊荣,也不会太高,让朝臣又来反一波。
旁边的苟县令虽然早猜到可能又是来赏赐的。
但这会听曹公公的话,不是升官就是赐爵,顿时也高兴不已。
虽然封的不是他,但他们小小一个潼阳县如果能出一位县主,也是无上荣光。
而且如果姜梨花成了潼阳县县主的话,不是与他们就更加紧密相连么。
和姜梨花一样,苟县令也下意识认为姜梨花即便被赐爵,最多也就是县主职位。
毕竟县主以上就是郡主。
郡主可一般只有皇亲贵族女子可封。
若陛下真封姜梨花为郡主,少不得又得被朝臣攻歼不遵礼法,任性妄为。
蕙王道:“听说姜娘子这边最近正忙着,便不耽误时间了,曹公公,宣旨吧。”
曹公公看着姜梨花这一身装扮,显然正忙着呢。
便含笑点头,“对对。”
说完走回中间。
崔公公忙打开长盒,躬身捧上。
曹公公从盒中拿过一卷碧玉轴圣旨,展开念。
“姜梨花听旨。”
瞬间,室内众人,除蕙王垂首听旨外,其余人纷纷跪下。
外面的人也都纷纷躬身垂首。
张妈和张管家夫妇,还有全子都惊得直接跪地上。
她们也是第一次见到这等场面,这会脑子还是一团糨糊。
很快,高亢的声音便有韵律地念起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自康硕二十九年登基,勤恳事务,只愿政通人和,然……幸我北朝得天道庇护,于绝中求生,姜卿所行所举,救万民于水火,更力挽我北朝颓势……朕将不负先皇所托,祖宗宏远,振兴北朝,愿卿能辅北朝社稷永年,今赐封姜梨花为北昌侯,赐封地罗州,赏……钦此。”
当听到赐爵头衔时,姜梨花便忍不住露出惊诧表情。
不过她最多觉得意外些而已。
毕竟她对这些东西并没有什么太大概念。
苟县令却惊得猛地抬起头。
然后反应过来,才又赶紧低头,只是瞪大的眼睛表明,他此时的惊骇和懵然。
自古以来,按礼法,女子爵位以主、君为主,男子才能真正封公侯。
可现在他听到什么了,姜梨花竟然被封侯了?
虽然不知道到底是几等侯,可那也是侯啊?
自古多少男儿拼尽一切,无非为封侯拜相。
谁能想到如今一名女子就能得此殊荣。
由此可见陛下对姜梨花到底有多重视啊。
惊讶之后,苟县令就又松口气。
好在姜大人的封地是罗州。
潼阳县也是罗州属地,四舍五入姜大人还是跟潼阳县绑一起。
就是以后恐怕要有更多的地方来‘争宠’了。
苟县令想到这里,眉毛就开始打结。
曹公公笑吟吟,“北昌侯,接旨吧。”
姜梨花收敛情绪,抬手接过圣旨,“臣领旨谢恩。”
说着便要起来。
曹公公却笑眯眯,“侯爷莫急。”
说着又重新拿起一卷圣旨展开,“北昌侯姜梨花听旨。”
姜梨花压下惊讶,只能继续垂首听旨。
这次的旨意依然是封赏。
只是之前是赐爵,这次是升官。
因为修复东南土地、改良农具、捐辎修路、为民请命等诸多功劳。
姜梨花当得为民为国父母官。
所以擢升她为正三品劝农寺司农副监使。
从八品一跃到三品,可谓是坐火箭的速度。
别说苟县令了,姜梨花都觉得老皇帝是不是真的老糊涂了。
这两道圣旨,不得让百官把朝堂地皮都掀了。
倒还真让她想中了。
虽然北朝帝并非老糊涂。
但拟这两道旨意时,文武百官却都炸了。
你说应誓,已经给姜梨花个女子封了官就罢了。
就算绝对还不够,那就再多赏赐些东西就是。
可你一定要给一个平民乡野女子封爵。
封爵也就罢,随便封个无封地无实权的县主,也足够让她光耀祖宗十八代了。
结果你竟然给封了侯。
竟然还是二等侯,还是有封地有实权那种。
一个州的封地啊。
哪怕罗州经过这十几年的折腾已经穷得不像样。
但那好歹也是一个州啊。
更别提以后东南土地恢复。
以东南的气候,估计不用多久又能成为北朝国粮仓。
这么重要的地方,竟然封出去了,还是给一个乡野女子。
更荒唐的是,你封侯就封侯,竟然还封北昌侯。
北昌北昌,多么重的两个字,那是几乎与国运连起来。
陛下莫不是真糊涂到要把北朝国的未来交到一个女子手中吧。
以至于后面的封官他们都气不起来。
因为光前面的封侯就让不少老臣闹着不收回成命就要撞柱。
可有一就有二。
北朝帝这次非常光棍,都没有被气病,反而还有闲心舌战群儒。
对有问题的臣子,直接来一套甩证据,剥官服,当殿拖入地牢调查。
对没有问题,单纯就是思想僵腐不化,比如想要试图死谏的谏议大臣。
北朝帝一句就秒杀全体。
“姜梨花修复东南土地,续接北朝气运,定会千古留名,远传后世,尔等仅因礼法便试图抹灭功臣之劳,寒功臣之心,若她因此弃北朝而去,尔等也只会遗臭万年,为北朝千古罪人也。”
大家死谏是冲着千古好名声去的。
可不是为了当千古罪人。
姜梨花功劳的确摆在那里。
修复北朝国半数荒土,拯救万民于灾厄,的确也当得上续接北朝国运。
这样的功劳,就算有心,谁也抹不了。
所以她的名字的确注定
要在史书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这种情况下,他们无论如何,只要反对似乎都会站在对立面。
或许他们还能捏着礼法说事。
可每国礼法都有不同。
谁知后世的人又会如何看待这些。
万一他们真被评为罪人怎么办。
火力最猛的谏臣消音一般,剩下的也慢慢被北朝帝的强硬手段和‘胡搅蛮缠’言论给折腾得死去活来。
就在这种热闹中,曹公公和蕙王亲自带着圣旨离城了。
眼看事已成定局,又有半数人明智放弃反抗。
剩下的小部分人,不是触及利益的,就是脑子实在太过僵腐不化。
对这些人,前者该查查,后者就一句‘卿身体似有抱恙,卿年事已高,允归家休养。’
就是一句话,再闹就都滚回去。
这一击也直中要害。
如果他们真因此被夺官倒也罢。
就怕子弟后辈也会受到影响,不被重用。
他们就算不考虑自己,也得考虑家族。
最后这一撮人,就也只能在不甘不愿中熄火了。
姜梨花不知道这因这两道圣旨,朝堂闹得有多热闹。
她现在是有些头疼。
一来封侯了,她得去京城亲自同皇帝谢恩。
二来三品官,还是劝农寺副位,她是不是还得去京城上班。
好像三品还得上朝?
好在经蕙王解释,因她情况特殊,陛下许她不需上朝点卯,有足够理由时,也可申请不上京城上值,但必须按照规定每半年述职。
不过上京城谢恩这个免不了。
好在考虑到她现在手头要忙的事情很多。
所以陛下许她忙完再去。
多少让姜梨花松口气。
接着便是封官赐爵后续了。
这次姜梨花没有再大办什么宴礼,只是给蕙王和两位公公准备了一桌接风洗尘宴。
村里就直接让村长帮忙,弄了为数三天的流水席。
桌子从村头摆到村尾。
肉菜匮乏,就跟周边百姓或者去府城买。
而她则又关工间里忙碌去,着实时间太紧。
她能预感到,接下来时间恐怕会越来越紧。
蕙王和曹公公都能理解她的忙碌,让她自个忙去,便自发帮她处理封爵后续。
封爵并非因为没时间,就可以草草了事。
这次北朝帝真是一次赏赐到底。
不止封官赐爵,还赐了不少东西。
和上次赐的什么珍贵布匹、药材等不同。
这次的御赐之物中,最高规格的有两件东西。
分别是两张牌匾。
都是北朝帝名人打造,亲笔书写题名。
一张是《北昌侯府》,一张是《神农荣第》。
这两张牌匾可不能一直放着落灰。
按照姜梨花现在时间匮乏程度,让她自个来估计最后都会被遗忘在角落。
蕙王问了她意见。
原本蕙王是想帮忙派人去罗州主城,通知当地官员尽快选择个好地方,修建北昌侯府邸。
不过姜梨花并不打算搬走。
她也不想修建府邸。
可惜这是规矩,便决定把府邸修建在潼阳县算了。
这可把苟县令高兴坏了,不过也哭得更惨。
因为苟县令这次也蹭了一把功劳,同样升官了。
虽然没有姜梨花那么夸张,但也升为广阳郡知府,从七品跃升五品,也算跨级大升。
本该是一件快乐的事,可惜广阳郡非罗州管辖之地,离得还很远。
苟县令六月后就必须去赴任,致辞就要离开潼阳县,离开姜大人,不,姜侯爷了。
可皇命难违,苟县令痛并快乐着,只能一把鼻涕一把泪接下建造侯府的众人。
秉承为姜大人做最后一件事,报她提拔之恩。
不只要给她建侯府,还打算建一座大牌坊,把《神农荣第》四个字刻上去。
至于得到消息,陆续从罗州各处往潼阳县来拜见姜梨花的各路官员,则由蕙王帮忙处理。
反正姜梨花只需继续待在工间里。
很快消息就传遍全北朝国。
因为北朝帝朝各地官府都发去了公文。
关于姜梨花的功绩和封官拜爵的事都张贴在各个公告栏上。
北朝帝此举很简单, 便是要用软手段,把姜梨花牢牢绑在北朝国这艘大船上。
从这段时间对姜梨花的了解,知道她是一个仁善之人。
想来即便不为功名利禄,只为这些嗷嗷待哺,身处苦难的百姓,她应该也会留步吧。
反正只要能把姜梨花这颗对北朝国极为重要的异星留下,北朝帝是豁出去了。
后代没一个能扶得起来,外患又不休,北朝帝愁得日夜睡不着。
如今有了姜梨花这个能解决内患的人。
只要内患解决,外患也就不是什么大问题。
等北朝国粮足马壮,国力强起来,就算位上坐着个中庸傀儡皇帝都不是多大问题。
北朝帝已经暗中托付蕙王以及几名阁老。
下一任皇帝不管是谁,必须盯紧。
只要他乖乖干活就继续让他做皇帝,然后抓紧时间培养下一代。
如果他想弄什么幺蛾子,也不需要手软。
为北朝国的未来,北朝帝是操碎了心。
当然,这些姜梨花是没法感同身受。
荣誉加身的同时,也代表麻烦不断。
第一个麻烦还不是来自内部。
封爵宣告天下后,姜梨花也彻底暴露出来。
别所羌部坐不住,金国第一个就坐不住。
金国这十几年来因北朝国缺粮,不知道从中刮了多少油水。
他们都掰着手指在算,北朝国的油水应该也刮得差不多。
恐怕不用等两年就会乖乖臣服归属金国了。
他们只需要坐等一个中州大国归顺,就能获得无数肥沃的土地和钱财、资源。
谁知道临门拐了一脚。
如果东南土地真能被修复,不用一年,北朝国就能缓过气来。
届时肯定就会变得不好对付。
所以金国第一时间就下了密令。
一道是刺杀北朝帝,势必要让北朝国再度乱起来。
https://vvadz.cc/book/77356828/4855847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