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忠义亭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我不是戏神
江医生他怀了死对头的崽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赵刚秦兰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野狗骨头
三嫁咸鱼
铁血残明
伪装学渣
熙平七年冬
寒风凛冽,瑞雪纷飞,江山如画,银装素裹……
玉京凤凰山白雪皑皑,松柏傲立,甲士如林,旌旗招展。
忠义亭,矗立于凤凰山中,虽名曰“忠义”,实际却是权谋交易的场所。
亭外,寒梅点点,暗香浮动,亭内,暖炉生烟,美酒佳肴摆满案几,曹鲲端坐主位,身着华贵貂裘,头戴紫金冠,渊渟岳峙,王者风范。
大儒陈钧、纪昌明、贾三思、黄鹤鸣、伏询等名士正襟危坐。
陈钧,一袭青衫,头戴方巾,手持折扇,虽白发苍苍,却满面红光,神采奕奕,可见权力多么养人。
纪昌明,身材高大,声音洪亮,满脸敬重道:“丞相,今日能受邀至此,欣赏雪景,品茶作赋,实乃我等之幸!”
贾三思,尖嘴猴腮,身形似鹤,神采飞扬道:“瑞雪兆丰年,自丞相主政以来,大乾风调雨顺,四海承平,可见丞相仁德感动天地,泽被苍生。”
黄鹤鸣,须发皆白,精神矍铄,一脸敬佩道:“丞相新政,革除弊端,一扫朝堂颓废,吏治清明,万民安宁,功在千秋,老夫佩服之至。”
伏询,面容清瘦,气质儒雅道:“有丞相力挽狂澜,江山社稷,必然繁荣昌盛。”
曹鲲微微抬手,笑道:“诸位高贤过奖了,今日邀诸位来此凤凰山忠义亭,行这修禊之礼,实乃雅事一桩,在这寒冬腊月,我等齐聚于此,观山赏雪,饮酒赋诗,当为一段佳话。”
陈钧奉承道:“丞相所言极是,修禊之礼,文人雅士之乐事,今日有丞相牵头,更是名留千古,丞相心怀天下,德高望重,我等能追随丞相,实乃三生有幸。”
曹鲲哈哈大笑,道:“陈公过誉了。本相不过是为朝廷尽一份心力,为百姓谋一份福祉罢了。”
此时,侍从们早已将盛满美酒的酒杯放入山间溪流之中,溪水潺潺,酒杯随波逐流,众人目光紧紧跟随,待酒杯停在谁面前,谁便要饮酒赋诗。
酒杯缓缓停在了纪昌明面前,纪昌明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抹了抹嘴,大声吟道:“曹公威名震四方,山河叩首颂贤良,功高日月千秋照,德配乾坤万古扬。”
众人纷纷鼓掌叫好。曹鲲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夸道:“纪公好诗,将本相之功德颂扬得淋漓尽致啊。”
纪昌明连忙拱手道:“丞相功在社稷,利在千秋,在下不过如实道来罢了。”
酒杯继续流转,停在了贾三思面前。
贾三思眼珠一转,端起酒杯,清了清嗓子,吟道:“丞相执掌乾坤手,四海归心八方宁,仁政施行民乐业,贤名远播史长留。”
曹鲲抚掌大笑:“贾公妙笔生花,这诗深得我心啊。”
贾三思谄媚地笑道:“丞相英明神武,在下不过借诗言志,表达对丞相的敬仰之情。”
黄鹤鸣看着众人纷纷献诗,心中也有些按捺不住,待酒杯停在他面前,缓缓起身,手持拐杖,吟道:“丞相贤德如北斗,指引苍生破雾走,朝堂肃清奸佞遁,人间从此乐无忧。”
曹鲲开怀大笑:“哈哈哈……黄公之诗,寓意深远,将本相比作北斗,实在是过誉了,不过,这朝堂肃清奸佞,倒也是本相之愿。”
伏询见众人都已赋诗,也不甘示弱,端起酒杯,沉思片刻,吟道:“明公胸中有丘壑,治国安邦策略多,天下归心同庆贺,千秋伟业共吟诵。”
曹鲲看着一众大儒名士,心中得意无比。
这些大儒名士,饱读诗书,贤名远播,素来自命清高,如今在功名利禄面前,还不是低头折腰。
他清了清嗓子,高声道:“诸位高贤之诗,皆是对本相的赞誉,本相感激不尽,不过,这天下之事,非一人之力可为,还需诸位高贤多多辅佐。”
陈钧连忙道:“明公放心,我等定当为明公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明公对我等有知遇之恩,我等自然不负明公,襄助明公重整河山,名垂千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纪昌明道:“丞相如此厚待,我等若不竭尽全力,岂非忘恩负义之徒?”
贾三思满脸感激道:“明公就是我们的再生父母,我等的一切都是明公给的。以后,明公所愿,就是我等所求。”
黄鹤鸣捋了捋胡须,高声道:“我等虽为文人,但也知恩图报。丞相之恩,我等没齿难忘,定当为丞相出谋划策,成就千秋伟业。”
伏询笑道:“丞相胸怀大志,我等愿随丞相一同,扫平乱世,开创千古盛世。”
果然,利益是人类行动的一切动力。
曹鲲听着众人的表态,心中大悦。
他站起身来,走到亭边,望着远处连绵的山脉,意气风发道:“如今这天下,暗流涌动,反贼猖獗,烽烟四起,妖族蛮夷虎视眈眈,百姓生活也不尽人意,孤欲整顿朝纲,富国强兵,让这天下百姓都能安居乐业,诸位高贤皆为当世大儒,学识渊博,还望诸位能助孤一臂之力。”
贾三思连忙道:“明公心系百姓,实乃天下之福,我等定当全力辅佐明公。”
曹鲲转过身来,看着贾三思:“不知贾公可有良策?”
贾三思道:“如今朝堂之上,官员腐败,多有勾结反贼,居心不良者,当务之急,应是整顿吏治,扫除奸佞,选拔贤能,广纳天下英才,充实官场。”
曹鲲点头道:“贾公此言有理,只是如今选官之法多有弊端,世家专权,相互勾结,蒙蔽视听,垄断官位,致使世间许多像诸位高贤一样的能人志士有志难伸,富有才华绝无处施展,故而孤有意对选官之法尽心改革。”
纪昌明道:“明公所言极是,选官之法,不知堵塞了多少能人志士的报国之路,早就应该改一改了。”
陈钧道:“选官之法传承日久,若要改革恐引起世家贵族的不满,引发不必要的麻烦,还需谨慎行事,寻得一个两全其美之策。”
寒风如鬼魅般在山间呼啸穿梭,裹挟着纷纷扬扬的雪花,曹鲲胸有成竹道:“诸位,朝廷选材,以往多倚仗世家举荐,然此法弊端明显,寒门俊才难有出头之日,朝廷亦失诸多良才,故而,本相欲推行科举,面向天下士子选材。”
贾三思问道:“敢问明公何为科举?”
曹鲲端起桌上的酒,一饮而尽,朗声道:“科举之制面向天下士子,不论出身贵贱、贫富,只要你有真才实学,皆可报名应试,朝廷出题,士子考试,以成绩取材,如此一来,天下英才皆报国有门。”
黄鹤鸣听后大吃一惊:“明公真是雄韬伟略,才智无双,这科举之制,既给了寒门士子机会,又能为朝廷选拔出真正的人才,实乃千古未有之良策啊!丞相圣明,我大乾有丞相,实乃万民之福啊!”
陈钧担忧道:“明公,科举之制面向天下选材,恐会引起世家不满,于朝廷稳定不利啊。”
曹鲲笑道:“陈公此言差矣,世家大族子弟,自幼受家族熏陶,饱读诗书,此乃世家之优势,科举之制,乃是以才华论英雄,只要世家子弟真有才华,又岂会被埋没?寒门士子虽然出身寒微,但其中亦不乏聪慧勤奋之辈,孤只是给他们一个入仕为官的机会。”
纪昌明捋了捋胡须,若有所思地说道:“明公所言极是,但寒门士子一旦入仕,是否会打破朝廷现有的格局,对世家大族造成冲击?”
曹鲲大义凛然道:“诸位高贤,这世间万物,皆在变化之中,世家大族若想长久发展传承,岂能固步自封?寒门士子入仕,并非是要取代世家大族,而是世家大族子弟与寒门士子相互竞争,相互促进,如此一来,朝廷人才辈出,江山社稷方能稳固,对世家、对寒门、对百姓皆大有裨益。”
曹鲲心中所图,乃是谋权篡位,取而代之,一统天下,并非心怀天下苍生。
什么寒门士子的出路,与他又有何干系?
他怎会为了百姓与天下世家为敌,将世家大族一股脑儿全推到自己的对立面去?
他要的是天下之人尽归己用,而非举世皆敌。
眼下的这些大儒名士,大多出身世家,他自然会阐明科举制对世家的益处,以此消解世家的敌意,进而收买世家之心。
贾三思豁然开朗,满脸谄媚的称赞道:“明公高瞻远瞩,此策实在是妙啊!世家大族子弟与寒门士子共同为朝廷效力,既能发挥世家之底蕴,又能借助寒门之锐气,真可谓一举两得。”
黄鹤鸣称赞道:“明公所言,让老夫豁然开朗,这科举之制,看似对世家大族有所挑战,实则是一个机遇,世家大族可借此机会,督促子弟更加勤奋读书,勤学不辍,诗书传家,方能长盛不衰。”
伏询拱手道:“丞相圣明!如今听丞相大人一席话,如拨云见日,科举之制,既能让寒门士子有出头之日,又能促进世家大族的传承,实乃利国利民之良策,我等定当全力支持丞相。”
曹鲲欣慰道:“诸位高贤能如此想,孤甚感欣慰,这科举之制,乃是为了朝廷的长治久安,为了天下百姓的福祉,世家大族与寒门士子,携手共进,为朝廷效力,江山社稷方能永享太平。”
https://vvadz.cc/book/82594126/6785170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