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南洋风云1864 > 第131章 船的问题

第131章 船的问题


码头方向传来敲锣打鼓的热闹声音,夹杂着一阵又一阵的鞭炮响起,惊动了位于土城里的郑国辉,他神色有些期待的走出议事厅。

    “禀报大人,是庚字号船队回来了,听说在海上遭遇了风浪。一艘船失踪,还有两艘破损的船留在澎湖列岛修理,能顺利回来的只有九艘船。”

    “哦……去看看。”

    郑国辉心中骤然一紧,便加快脚步向外行去。

    亲兵队长郑生立刻招呼手下跟随,带着三个小队四五十名士卒,随着将军大人快步前行。

    码头边

    远航归来的船队停泊在2号和3号栈桥边,很多码头边的力工已经上船,开始有序的搬运货物,船员在整理船帆和船缆,船帆上果然有很多狂风恶浪撕破的痕迹。

    有部分的船身也受到了损毁,需要卸完货后,上河滩检修一翻。

    崇明岛地处海口位置,自然也会遭受到潮汐的影响。

    潮水退去,会裸露出大片江滩。

    而当天文大潮来临时,高涨的海潮顶着下泻的江水,会将大大小小的河道,河汊水位抬的很高。

    利用潮汐原理

    在大潮水时将船开到浅滩上,用条石架起来,等到潮水落去,船体就完全显露在外。

    大船上滩,用于清除船底攀附的牡蛎贝壳,修理更换撞击破损的位置,重新涂刷上桐油,填满船缝位置,好好的保养一番。

    很快,“庚”字号船队的领队聂同生就被带到了近前,当即单膝下跪,抱拳行李说道;“庚字号领队聂同生参见将军大人,恭祝将军大人万福金安!”

    “免礼,平身,说说看这趟怎么回事儿?”郑国辉虚抬了下手,问道。

    聂同生答道;

    “禀报将军大人,此次船队北返,刚离开巴拉望海峡便遇到了海面强风,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卑职心知不妙,便指挥船队向东靠近吕宋群岛沿岸行驶,期望躲避风浪。

    仅半日后

    海面风浪越来越大,浪高超过八米,狂风肆虐,海况极为恶劣。

    我船队只能顶着狂风恶浪,沿着海岸艰难前行,由于风浪过大导致几船相撞,有两艘船严重漏水,船体倾覆在即。

    幸运的是,此时发现一处海湾。

    我船队立刻进入海湾避风,两艘受损严重的货船冲摊成功,避免了翻沉的命运,实属侥幸之至。

    避入海湾中后

    船队即发动木工进行抢修,对受损的船体实施堵塞和部分更换,有效的控制了损失。

    经过三天的紧张修复,在修补了在风暴中受损的船帆,排除积水后,这两艘船已经能够恢复航行。

    原地等待多日,依然有一艘货船不知所踪,可能在风暴中倾覆,亦可能流落某座岛屿,具体情况尚需探查。

    考虑到货船食物和水储备有限,难以继续停留,而此时海面上风平浪静,正适宜远航。

    卑职命令船队重新起航,行经澎湖列岛进入海湾补给时,重新检查受损严重的两艘船,发现有不同程度的进水,已经危及航行安全。

    不得已之下,只能暂留在澎湖进行修理。

    预计迟至5~7日,这两艘船修复后将继续北上,抵达崇明岛。”

    “嗯……海上风暴莫测,此非人力可为。尔等举措有度,处置得宜,当有功而无过。且下去休息吧,上峰赏罚自有道理。”郑国辉脸色缓和了些,随口说道。

    “卑职遵命,这就告退了。”聂同生抱拳再行一礼,便退下了。

    郑国辉看着眼前的“庚”字号船队,这9艘货船都有程度不同的损失,卸完货以后,将会安排全部沙滩检修。

    该换的换,该修的修,该堵的堵,所有的船底都需要铲除藤壶贝壳,重新刷上几遍桐油和油漆。

    既然劳力费心的上摊了,这些都是程序内的工作,正好仔细保养一番,约摸要花个2~3周时间。

    郑国辉对身边的幕僚李经会吩咐说道;“安排人,和其他的船长都谈一谈,将此次航行的详尽调查报告拿出来。若与此人所说一致,则记二等功勋一次,今后列入可提拔名单中。”

    “学生明白,马上就安排人分头去做。”李经会抱拳应道。

    郑国辉又招来幕僚郑国泰,问道;“购置西洋帆船事宜,如今进展的如何?”

    “回将军大人的话,进展则不甚顺利,有意向售卖的几艘帆船一拖再拖,在沪海港这边,恐不易购得。最好派员前往香港或新加坡,据说那里西洋帆船甚多,有不少出售意向。”

    “那你安排人去吧,拿着本将军的手令,当地会有人接洽。”

    “学生明白,即刻就会安排。”

    郑国辉交代了这些事宜,转过头出神的看着码头上停泊着几艘货船,略有些不满意的摇摇头。

    国内的大货船还是很多,可都是江船河船的平底形制,抗击风浪的能力远逊于西洋帆船,让人不免担心不已。

    仅在沪海一地

    开埠以来

    1865年,沪海厘金局黄浦江验卡登记:

    进口厘金船有8730余艘次,出口厘金船有12560余艘次。

    当年向海关报送的航行薄,行驶至两江武汉的长途木船多达4918艘次,运量达二十七万余吨。

    沪海港帆樯林立,黄浦江沿线一带,常泊木船二三千艘以上。

    木船船工,每船少则二三十人、多则五六十人。黄浦江一带形成十几条街市,从年头到年尾热闹异常。

    木船修造厂多达七十余家,水木工匠有五千七百余人。每年新造30余吨至100余吨级的木船二百多艘,修理大小木船数千艘,规模相当之大。

    郑氐船队想要添加千石大船,只要出银子,无论沪海,金陵,维扬,乃至于长江中游长沙,三镇等地可以挑选多多,压根不成问题。

    每个月都有新的千石福船进入船队,或三五艘,或七八艘不等,用于淘汰一些在远航中损毁严重的船,并且增加远航力量。

    但这些船都差强人意,郑国辉并不是很满意,主要是远航抗击风浪的能力差,容易折损。

    仅三个月时间,便先后折损了7条船,或是重创,或是失踪,沉没。

    这三个月也是推行小船队常态化远航的时间,大团队分解为10个小船队,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大天干”命名,每个船队12~15艘船,能够运载4千~5千左右移民,“庚”字号船队就是其中之一。

    这三个月时间,共计运载移民八万六千余人,可谓成绩显赫,极大的促进了棉兰老岛殖民拓展进程。

    这一个时段

    也是南海风浪较少,有利于运输的时段。

    而到了五六月份以后,直到10月份,南海频繁生成的台风一轮接着一轮,那才是对运输团队最严峻的考验,需要适时的降低运输频次,躲避风浪侵袭。

    在郑国辉的计划中

    他期望从美利坚国购买的大帆船能够如期抵达,平行替换掉船况不佳的一些千石货船,用于崇明岛和棉兰老岛之间的人口物资运输。

    在与万国通宝洋行已经敲定的交易中,含有800~1000吨三桅大帆船9艘,500~800吨双桅大帆船13艘,另外还有10多艘四五百吨的双桅帆船,这是一股强大的海上运输力量。

    800~1000吨的三桅大帆船,一艘几乎就能抵得上一个船队的运量,所谓的千石福船载运量也不过就100多吨。

    在跨海运输时,能装个七八十吨就顶天了,必须要留下较高的安全余量,免得被一个大浪就打沉了。

    运输人口是没多大问题,一条船运输个300人,也就不到10吨,同船还可以装一些压仓的货物,充其量算是半载。

    回程时,装运那些大理石板,铜锭,菠萝果这些货物可就不同了,又重又压仓,千石福船的短板就展现了出来。

    郑国辉更倾向于用西洋大帆船替代千石福船,这些西洋大帆船经历数百年的大航海时代考验,被证明适宜于跨海远航,速度快,运量大,能够承受惊涛骇浪的洗礼,而且经久耐用。

    若非身上的银子所限,郑国辉还想买一大批风帆大船,多多益善。

    现在他把目光主要投向了美利坚,美利坚海军从去年的5000余艘战舰,一下子削减到800多艘,等于4000多艘船推向了市场。

    再加上因为战争结束,很多的风帆货船丢失了大笔运输业务,也处于挂牌代售的状态。

    在整个世界

    从今年往后的5~10年内,北美洲是世界帆船市场的洼地,需得多筹些钱来,到北美洲去大买特买。

    这些船买的比造船还划算,年份不高,价格又低,等于是大便宜啊。

    郑国辉揣着心思走回了土城,他心中挂念着即将于5月抵达的美利坚船队,这些船队也将分批抵达。

    运气好的话,那4艘铁甲舰也在内。

    一想到这件事儿,郑国辉内心火热,巴不得早早启航南下,亲自一睹大批风帆货船抵达的盛况,还有那数量众多的机器设备和钢铁厂高炉设备,简直一波肥呀!

    这事儿和李鹤章商量过,郑国辉计划6月中旬的某个时间再度下南洋。

    今天是元宵节,已经是3月2日了,距离6月中旬也就三个多月时间,没多少日子了。

    (本章完)


  https://vvadz.cc/book/84062902/6785224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