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惊!丫鬟揣娃回家,走出康庄大道 > 第211章 离得远

第211章 离得远


宁虎给柳宅送礼其实也挺犯难的。

从义父那里得知,王伯他们好似什么都不缺。

不仅如此,主宅那边的人非常大方,给义父从吃到穿几乎都照顾上了。

义父说他好久都没去买过柴米油盐,厨房里的横梁上挂满了腊鱼腊肉腊肠。

几个粗瓷坛子里也密封上了风干腊肉。

徐婶子给一家人置办新衣的时候,给义父也买了一身,说是对义父的感激。

义父受之有愧,便认真的教授月娥小姑娘读书认字。

这一来二去的,交往就越来越多。

宁虎作为老管家的义子,又受了王伯他们那么大的恩惠。

恰逢过年,怎能不有所表示,可这送什么礼物真是为难死他了。

老管家也没个提议,宁虎只得找那几个相熟的船商,问问他们那可有适合送礼的东西。

最后从一个船商手里买来一整套上等瓷器的餐具。

他瞧见瓷器商的库存里那些花瓶好看,又给挑了三只。

想着送给主宅那边的三位姑娘。

女孩子们应该都喜爱鲜花吧?鲜花不得用花瓶插着?难道插到牛粪上?

其实也是宁虎想多了。

年礼不过是个心意,或淡若清风、或浓似醇酒,哪有什么明确的标准可论?

至少柳宅这边的人,没一个会计较礼品贵重与否。

宁虎和老管家在主宅这边用过饭,感受到这一家人的相亲相爱、其乐融融。

走的时候,柳树林还热情的邀请他们过年时一起吃团圆饭,帮着一起贴春联挂灯笼。

【啊这,不太合适吧?】

宁虎还在犹豫,老管家就一口应下了。

原因无它,就他和虎子父子两人过年太孤单,以前不觉得,现在觉得了。

回去码头的路上,宁虎就在想,那套餐具是十人份的。

有餐盘、大盘、  中盘、小盘、汤碗、饭碗、筷子架、汤勺、茶杯、酱料碟。

整整装了一大盒子,挺沉手的,还是常胜兄弟帮着搬去了主宅那边的厨房。

主宅那边加上常胜兄弟共有九人,再加上自己和义父,岂不是多了一人?

下午柳树林和徐氏、柳月初依旧在厨房里,忙碌着过年时吃食。

卤猪头、猪肝、蒸肉、蒸排骨、蒸牛、羊肉、烧肉....

小狗在柳宅里吃了一顿心满意足的饱饭。

马上就融入了这个新家庭,一蹦一蹦的跟着小月娥到处跑。

小月娥给它起了个很接地气的名字。

花花。

月红和暗香姐妹俩在那说说笑笑的给小狗花花缝着衣服。

王伯总算逮着机会问老太太了。

“老太太,这过年前后都有什么习俗,您说给我听听呗,省得到时我啥都不知道准备。”

老太太坐在炭盆边,手里拿着一把火钳,笑眯眯的说。

“这过年的习俗啊,那可多了去了,但也只是个说法。

不一定真要那样做,多少还是要看一下自家条件做得到不。

腊月初八得喝腊八粥,腊月二十三要祭灶王爷,扫房子,把家里的晦气都扫出去。”

老太太顿了顿,用火钳拨了拨炭盆里的炭火。

瞧见月红和暗香也竖着耳朵听着,她慈爱的笑了笑。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可这就不是谁家都做的,总不可能每户人家都会磨豆腐吧?

腊月二十八出嫁闺女回娘家送礼,订了亲的男方给女方送礼。

大年三十那天,一家人要聚在一起吃团圆饭。

吃完团圆饭就忙着贴对联挂灯笼,在天黑之前去给祖先上坟。

回来后就洗大澡换上新衣服,晚上大家一起守岁。”

王伯在听到二十八出嫁女回娘家送礼,没成亲的男方给女方送礼时愣了一下。

但很快他就回过神来,给老太太递来一杯茶水。

“老太太,今日就是腊月二十八,弟妹怎么没回娘家送礼?

莫不是因为要在家给一家子做饭,才没法回去?”

月红听到这话,停下手里的针线活轻声说道。

“阿娘她没有娘家人可走,我和月初、月娥从小就没走过外祖家。

阿娘说她在怀着我的时候,她娘家村子闹了瘟疫,人都没了。”

王伯....

啊这,好像问了不该问的。

他讪笑着点点头,回头看向老太太。

“老太太,您接着说。”

被他俩这一打岔,老太太险些忘了说到哪了。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

“大年初一,早早起来给长辈拜年。

长辈要是手头宽松,最好给孩子们准备一点压岁钱,图个吉利。”

王伯点点头。

这个他得记住了,需得提前准备好给孩子们的压岁钱。

“这一天啊,不能动用扫帚,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说是会扫走运气、破财。

初二开始走亲戚,出嫁女回娘家。初三初四也是拜年的日子。

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赏花灯、吃元宵,这年啊,才算过得圆满。”

暗香也听了好一会,这时接话道。

“老太太,我听您说的大致上跟京城那边差不多,就正月十五赏花灯这一点尤为一样。

在京城,宵禁也并非日日皆禁。

朝廷允许正月十五、十六这两晚不施行宵禁,以便百姓们张灯纵乐、彻夜欢娱。”

暗香双眼亮晶晶,她今年十五很快就要年满十六。

之前的每个元宵节,阿娘都会带她去看花灯。

京城的元宵节花灯展人潮涌动,繁华似锦。

阿娘总是牵着她的手,生怕她走丢了,指着那些花灯一一告诉她。

“囡囡你看,这个是荷花灯、  这个是金鱼灯、那个是宫灯、  这个是葫芦灯,  那个是帆船灯  ....”

哪怕什么不都买,她依然觉得很快乐,那是她和阿娘为数不多的欢乐时光。

想到远在京城的阿娘独自一人,应该不会去看花灯展了吧?暗香悄然低下了头。

月红拍了拍她的手,声音轻软柔和。

“妹妹别遗憾,等正月十五元宵节那晚,我陪你一起去看花灯啊。”

老太太嘴巴动了动。

想说大丫头你六个多月的身孕了,还是别去看花灯,没准到时人多。

但她也很喜欢暗香的,从中阻拦总是不好。

小月娥听到月红的话跑了过来。

“姐姐、暗香姐姐,你们要去看花灯带上我啊,之前你们出去看风景都没带着我去。”

说着还委屈上了,靠在暗香身边垂着脑袋扮可怜。

这下连王伯看的,心里都不落忍。

“行吧,到时咱们都去看,有月初、常护院在一旁跟着,出不了意外。”

小月娥开心的笑着。

“王伯伯,您说真的吗?我还没看过花灯呢!听说可好看了。”

这就让暗香不能理解了,她帮小月娥整理好头上的绒花,笑着问。

“月娥,你也有十二岁了,元宵节都没去看过花灯?”

小月娥连连摇头。

“真没看过呢!”

老太太接话道。

“不怕你们笑话,不说月娥月初了,婆子我也没去看过花灯展。

咱们家住在乡下,这花灯展只有在城里才能看到,离得远,村里人都嫌麻烦....”

老太太越说越小声,心里跟明镜似的。

哪里是离得远?

有银子去哪都不远,没银子去哪都没底气。

就算他们不怕冷不怕累,背着孩子们走路来城里看花灯展。

孩子们看到糖人儿想吃,他们囊中羞涩。

孩子们看到花灯好看想要,他们买不起。

让孩子们从小就跟他们一样,因为贫穷而无法昂首挺胸吗?

何苦来哉....

还不如在家烤烤火,不花一个子儿。


  https://vvadz.cc/book/84148802/4010979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