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助农令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我不是戏神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江医生他怀了死对头的崽
赵刚秦兰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三嫁咸鱼
铁血残明
伪装学渣
玄鉴仙族
第234章 助农令
第一舰队成立之后,所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巡航,巡航范围当然就是围绕着大明的海域,同时,朱慈烺下令,活动在这个范围内的所有海盗,都必须要消灭干净。
孙可望足足等待了数年,方才等到了这么一个可以施展才能的机会,他自然是不会错过的,他原先是没有太多海军经验的,可是这些年里,总是与海军打交道的他,也成为了半个海军老手。
这次出航,他是信心满满的,大明第一舰队缓缓朝着南方行驶而去,快船在前方进行侦察,孙可望倒是挺想要遇到一些海寇的,这些海盗对他而言那都是军功,军功嘛,当然是越多越好。
很可惜,在大明与西洋各国加强了贸易关系之后,在大明周围海域上的海盗已经不多见了,要不是被西洋舰队的护卫舰消灭,要么就是弃暗投明,一转身成为了合法的商人。
海军正式成立,朱慈烺心里念念不忘的大事终于也是解决了。
目前的大明,短期内都不需要再为国防之事而担心,无论敌人来自陆地还是海面,大明都拥有足够的实力来击溃他们,朱慈烺也可以安心的去搞国内的建设了。
这些时日里,朱慈烺的建设目标其实一直都是在农业和经济这两个领域上。至于大明本身最需要的产业,当然就是农业,大明原先过了一段非常艰难的岁月。
在那段时日里,大明百姓能通过自己的劳作来填饱肚子的人还不到五成,大面积的饥荒,在西北,中原,以及部分的南方,每年都有大量的百姓饿死。
在崇祯七年到十五年的时间里,大明的粮仓都是空荡荡的,粮食都堆放在了乡绅们的家里,乡绅的奢侈是令人痛恨的,他们一天所享受的美食,就能顶得上穷苦人家数个月的口粮。
为什么会这么夸张呢?因为这些乡绅们追求奢侈的生活追过头了,他们在吃肉的时候,都会特意选择牲畜身上最好吃的某个部分,而其他部分是不吃的。
不吃也不会送给其他穷人,吃不完就喂给自家的狗,明末时乡绅家中几乎都养着狗,而他们所养的狗,吃的比百姓还好,肥肥胖胖的,他们养狗不是为了看家护院,只是单纯的为了玩。
严重的土地兼并与民间乡绅豪强们的奢靡之风,使得大明的粮产不断的降低,甚至突破了大明历史最低的底线,崇祯十三年的粮产,是大明有史以来最低的粮食产出,根本养不活大明的一亿百姓。
这种情况,在朱慈烺整治地方,限制豪强,引进新作物之后开始有些好转,可也只能说是有些好转,百姓们可以养活肚子,更多还是因为经济发展起来了,百姓家里的妇女可以通过纺织机来增加收入。
而大明的产粮虽然不断的提升,可并不能算是前无古人的那种地步,只能说是恢复了不少,勉强达到了原先的巅峰。
朱慈烺对这个结果并不是很满意的,因为他心里清楚,大明的粮产忽然提升,不是因为民间百姓有足够的耕地了,主要还是因为朱慈烺开启了屯田,大明目前有六十多万将士全职耕作,屯田产粮。
这六十万屯田将士,才是大明产粮率提升的原因,若是没有这些人,大明只怕又会回到缺粮的地步。
因此,朱慈烺决定,在接下来的时日里,正确早些实现粮产的再突破,起码,要让地方的粮仓都充实起来,有抵抗灾难的能力。
小冰河期并没有过去,这也就是说,大明的粮荒其实并没有彻底结束,各种灾害还是非常的频繁,为了以后的五十年,朱慈烺也必须要做好这方面的准备。
在当初从葡萄牙人手里弄来了玉米番薯土豆等物品后,朱慈烺一直都在进行培育和推广,目前来说,大明各地的屯田,都用了这些新的外来作物,但是这些作物却暂时还没有能推广到全国各地去。
部分推广是完成了,可是全面推广还是得要等一段时间的。
为了加快新作物的推广,朱慈烺再次召集了内阁,开始商谈新的制度,也就是《助农令》。这个制度并非是对地方上的命令,而是一种对农民非常有利的制度。
其中包括了对农民进行粮食种子和农具上的援助,朱慈烺用周成所发展成的商业机构,重新开设了一个新的银行,这种银行与原先给商人和小型手工业主借贷存取款的银行是不同的。新银行,或者说是农行,就是专门来给农民借物资的,无论是农具,还是粮食种子,乃至是耕牛,都可以借,而且是没有利息的。这纯粹就是为了帮助农民而已。
另外,除却这些援助,还有就是平衡市场上的粮价,出台了禁止囤积粮食的法案,就是避免乡绅们囤积粮食,在收获之时开仓,降低粮价,低价收购百姓们手里的粮食。
朱慈烺怎么说也是见识过未来的那些黑心资本家的,就如今这些乡绅,他们的坏主意在朱慈烺面前还真的算不了什么。
在物价,农具等方面之外,朱慈烺还特意制定律法,在农忙和秋收时节,地方不许随意征召徭役,不能说为了修建道路或者城池,就在农忙的时候去抽调人手,不许耽误农桑。
另外,就是鼓励那些用新作物的百姓,对耕作新作物的百姓施行第一年免税。
另外,对西北和中原部分的灾害频繁地区,实行为期两年的免税。
朱慈烺的这些制度,在这一两年内可能会减少大明国库的粮食储备,可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却是刺激农业发展的一个长期计划。
朱慈烺召集内阁的成员们进行商议之后,众人对朱慈烺的助农令是没有任何异议的,宁愿暂时出现一些亏损,也要将各地的农业发展上去,这是大家的共同想法。
华夏向来重农,太子这些年总是围绕着商业来制定各种政策,大臣们早就想要让太子早点将目光从经济投向农业了。
九月,助农令正式颁发,天下大喜。
报纸上多次登出了关于助农令的内容,而各地的官吏也是急着给境内的百姓们进行宣传,自从吏员制度改制之后,如今的小吏们也有了出头之日,只要有政绩,一切都好说。
他们为了得到政绩,做事也是比原先要努力很多,原先他们做的再多,也没有什么盼头,最后也只能想着如何敛财,可现在他们有了出路,那他们肯定都是想要试一试的。
https://vvadz.cc/book/84233034/4092645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