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谈以训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我不是戏神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江医生他怀了死对头的崽
赵刚秦兰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三嫁咸鱼
铁血残明
伪装学渣
玄鉴仙族
第229章 谈以训
看着面前的庞然大物,朱慈烺心里也是有些激动的。
此刻摆放在海军船坞仓库里的这个庞然大物,就是大明即将诞生的主力舰种,也算是翻版的大明宝船。这个战船前后身长足足有一百六十三米,排水近万吨。
要知道,如今的西班牙巨无霸战列舰,也不过是六十多米的身长,排水两千吨而已,宝船的体格在目前的巨无霸战舰里,也算得上是最为庞大的。
这新式战船采用纵帆型布局、硬帆式结构,帆篷面上带着撑条相当于筋的加固作用,宝船的远洋船型上采取“底尖上阔”的结构,船头昂船尾高。船体结构上设了多道横舱壁,把一整个舱按功能分割成多个小舱,多的二十八舱,少的也有二十三舱,这不仅有加强结构和分舱水密抗沉的作用,而且增加了货物储备能力。
远远的就能看到几个造船大师正在丈量着船体的各项指标,周围也有很多的工人,他们搬运着泥土,木料等物品,之所以搬运泥土这些,是那位西班牙造船专家的主意。
他认为要实现重火力,就要给船体足够的重量,防止侧翻,能够抵挡敌人的炮击,同时也能承受火炮齐发带来的严重后坐力,因为他才想用石土压舱的方式来增加船体的稳定性。
当众人发现朱慈烺来到这里之后,很快就放下了手里的事情,最顶尖的几位专家急忙来到了朱慈烺的身边,这四位当中,两位来自西班牙,是西班牙的皇室造船专家,另外两位都是大明人。
他们原先就在大明的造船机构,他们的祖先都曾参与过宝船的设计与制作,大明的手艺行业,大多都是父子相传,不断的进行继承,还有个行业话叫不传外姓。
说实话,这样的继承方式有优点也有缺点,而最大的缺点就是容易失传。不过,这毕竟是人家的事情,朱慈烺也不能强求人家将技术交出来。
其中年长一些的那位造船专家叫陈远临,目前造船司就是由他来负责,他浑身都是瘦巴巴的,因为长期被海风吹着,黝黑无比,可这个小老头说起话来那是中气十足,能轻松压过那些小伙子们。
“殿下,您看,这宝船算是成型了,当初大明的宝船也不过四十四丈,如今我们这宝船,足足有六十丈,能载火炮一百五十三门……能载士卒八百多人。”
“这样的主舰,按着葛尔伦克说的,放在西洋海上,能直接将敌人给吓死!”葛尔伦克就是那两位西班牙专家的一个,他也曾说过西洋舰队的情况,因此这些造船专家们对世界各地的战舰都是有一定了解的。
朱慈烺看着这庞然大物,笑了笑,说道:“它什么时候可以下海?”
“若是殿下需要,今年就可以……现在只是在进行外部的雕饰,具体的结构和构造是早已完成了的,另外,殿下,这艘宝船还没有名字呢……”
朱慈烺眯着双眼,认真的思索了起来,随即说道:“就叫它骠骑将军号吧。”
陈远临又说道:“虽然宝船是做出来了,可是粮船、水船、马船、坐船,战船等还没有研发出来……”
随后,陈远临又认真的为朱慈烺解释了这些船种的区别,这些船只全部组合起来,才能称得上是一个舰队,不然,光有一个宝船,根本不可能拿去迎敌或者远航。这些船只的种类各不相同,大小也不一样,作用更是千奇百怪的,朱慈烺在这方面没有太多的想法,就完全交给这些专家们来制作。
在大明还没有研发出先进的其他种类船只的时候,就只能“勉强”用西班牙的战列舰来充当一下辅佐角色了。
朱慈烺在接下来的时日里,全心全意的在为西班牙战船的到来而做准备,他还亲自前往飞云港,扩展这里的军用码头,他想要将这里的军用码头能够收容即将前来的西班牙战舰们。
为了达到这一点,朱慈烺征用了飞云港周围的下海口,在这里大张旗鼓的建造船坞。
张谷要从西班牙回来,那也要耗费很长的一段时间。在这些时间里,朱慈烺刚好可以操练出更多的水军,将码头和船坞给建好,等张谷将舰队带回来。
就在朱慈烺等待着舰队到来的时候,国内又发生了一件大事。一位叫谈以训的史学家,写成了一部史书《国榷》,谈以训是浙江海宁人,从小就喜欢历史,一直都想要编写一部可信的史书,他采百家之长,耗费了二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这一本国榷。
这本来是好事,也是值得庆祝的事情,史学对大明而言也是一个重要的学科,可问题是,这本国榷的手稿竟然被人偷走了。
耗费了二十年的时间,终于写出来的著作,就这样被偷走,谈以训几乎被击溃,四处寻找那本丢失的手稿。这件事很快就在京城之中传开,传的沸沸扬扬。
同样是读书人,很多人却是幸灾乐祸,将这件事当作京城中的一个趣闻来对待。而得知这件事的朱慈烺,却是一点都笑不出来。
朱慈烺当然也知道这件事,作为历史学的研究生,他也曾研究过谈以训的国榷,这是研究明史所不能缺少的一本奇书。谈以训是一个很杰出的史学家。在明朝灭亡之后,他改名为谈迁,自称江左遗民,终生不仕,奋发图强,终于写成了国榷,不过,国榷的手稿却被偷走,无奈之下,谈迁再次重写,用了四年的时间,终于又写了一本。
可惜,这第二本的质量大概是不如第一本原创本的,因为很多曾告诉他史料的人,在那时都已经不在了,而谈迁自己记住了多少,这就不为外人所知晓了。
朱慈烺听到茶馆提到这件事后,即刻下令,要求地方官吏即刻去查案,帮助谈以训找回那本手抄本,同时,他发动了茶馆组织,要求众人严查,一定要将这件事查出个水落石出!
在原先的历史上,谈以训的著作丢了之后,没有人来理会他,因为那时大明已经灭亡了,没有人会关心一本书的去向,而谈以训也只能作罢。
可这一次,事情却没有按着历史上的那样发展,在朱慈烺下令之后,地方非常的重视这件事,茶馆也是全力出动,仅用了一周的时间,这件事就被查清了。
盗贼不是别人,正是谈以训的第二个儿子谈祺,至于这个孩子为什么偷书,则是因为他担心全家人的安危,谈以训这个人,实在是太耿了,他写史书,是什么都敢说。
在原本历史上,满清已经入关了,他还敢在史书里大骂满清,如今他的这本国榷里,也是有诸多的批判内容,包括对明朝历代君王的一些评价和对很多大臣们的批判……
谈以训的儿子也是担心,父亲这样的行为会给全家人都惹来麻烦,这才在父亲准备出版的时候偷走了这本书。
https://vvadz.cc/book/84233034/4092645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