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崇祯盛世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我不是戏神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江医生他怀了死对头的崽
赵刚秦兰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三嫁咸鱼
铁血残明
伪装学渣
玄鉴仙族
第209章 崇祯盛世
不过,像最后的强行移民正常,现在还是不能直接施行的,这方案要一步一步的来。
朱慈烺先是颁发了第一条,也就是正常的鼓励迁徙政策,对自愿迁往边疆的百姓们进行补贴,给与他们更多特权之类的,想要借此来有效的开发边疆的土地。
这政策,算是这么些年里在大臣们之中唯一没有什么异议的。大概是因为这条计策对群臣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不会伤害到这些人的利益,同时,这样的行为对大明也的确有很大的好处。
大明中原的土地不够这么多人来分配,适当的开发边疆的土地,当然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大明的人口主要聚集在中原和江南的几个城市内,反而像甘陕,四川,山西,辽东等地是空空荡荡的。
这里的人口比起中原来说,实在是太少了,而河南,山东,两湖等地区的人口,临近爆炸,如今的生产力不是很发达,土地开发效益低下,同样的土地,在四百年后所能出产的粮食跟现在出产的粮食那是截然不同的。
未来的同样面积的土地,能养活数千万人,可现在还真不行,无论是农业技术,还是机械开采,此刻都跟后世没法比,要是大明想要养活这么多人,只能开发周围的土地,增加耕地面积。
光通过军队的屯田,那是不行的,军队屯田可以增加国家的农业收入,可是缓解不了民间的粮食危机,除非大明愿意开国库,不断的进行救济,可是这样始终不是治本之策。
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
很快,报纸上也登出了关于鼓励移民的新政策,新政策明确的告诉百姓,边疆地区土地多,开发率少,能容纳大量的人口,若是自愿前往,可以随意开垦。
若是换个别的朝代,这样的政策未必能正常施行,华夏有一种别样的故土情怀,这是其他民族很少拥有的,哪怕是死,也要死在自己的家乡,除非灾荒,不然很少有人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
可是在大明,这政策就有施行的通道了,大明的人口很多,多的超过了过去的任何一个朝代,土地所承受的压力极大。余子占据中原户口的三四成。
什么是余子呢?大明的农民所拥有的土地,在他们逝世之后将会交给他们的长子来继承,其他儿子当然也会分到一些,可是数量非常稀少,不足以存活,到了下一代,那土地就更没办法去分了,只能全部交给长子。
除却长子之外的其他儿子,就被称为余子,这些余子们没有继承耕地,没有办法生活,大多会选择给大户人家当佃户,或者干脆就是游手好闲,有一顿没下顿的混日子。
在明末大起义里,这些余子们占据的数量是最多的,反正他们也是一无所有,还担心什么呢?
而此刻的鼓励迁徙,就是这些余子们为数不多的一条出路,他们可以前往边疆,在那里获取属于自己的耕地,他们的儿子也不必遭受成为余子这样的悲惨结果。
因此,在新政策出台之后,很多没有土地,只能从事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情而勉强糊口的余子们,即刻来到了县衙里,想要具体的询问这件事。
不得不说,报纸的出现,真的是改变了大明,这么一个小小的进步,却是带动了太多的事情,事实证明,当初朱慈烺花费心思来举办各个报纸,绝对是非常英明的决定。
此刻大明除了四大官报,还有很多的地方报纸,地方通政司相继了发布了地方报,民间也有不少人想要开设报馆,分的一杯羹,不过,报纸的发展也就到这个地步了。
大明的读书人还是不多,想看懂报纸的人就更少了,或许要等到教育体系成型之后,报纸的销量才能得到更多的提升。
地方县衙早就接到了命令,若是有人自愿前往边疆,就必须要对他们负责,这将成为他们的政绩,同时,为了避免地方官员为了政绩而逼迫百姓无辜迁徙,朱慈烺也是做出了限制。
这件事只能是自愿,若是发现有逼迫行为,整个府县都要问责,不放过一个人。只有这样的连坐制度,才能确保地方不会出大问题,不然,大明官场就是人人只顾着自己,即使发现了其他人的不轨行为,也毫不在意。
朱慈烺只能通过严厉的手段来管束这些人,就在移民令颁发后不久,各地相继都出现了不少人,愿意前往边疆,当然,这其中更多的也是官吏们的功劳。因为这件事与他们的政绩相关,各地都是非常的重视,甚至派出官吏们在底层宣传,采取说服的方式来让更多没有土地的人自愿前往边疆,在这些人的口中,仿佛边疆就是一座没有被开发的金矿,去了一定发财。
朱慈烺的这个计策还是非常不错的,在颁发之后的两个月里,大明的甘陕,云南,晋并,辽东等地区都有大规模的百姓迁入,光是辽东,在一个月内迁移进来的百姓数量就达到了十万人。
十万人并不算多,尤其是对辽东这么大的土地来说,这只能算是杯水车薪,可是在朱慈烺这里,凡事只要是有了一个开头,那接下来肯定就会有更大的进步。
果然,正如朱慈烺所想的那样,接下来的迁徙数量开始逐渐提升,越来越多的人都选择前往边疆,这些前往边疆的都是些没有土地的余子或者干杂事的劳工,对土地的渴望他们暂时放弃了家乡。朱慈烺趁热打铁,即刻颁发了第二条命令,强制让各地服长刑的犯人前往边疆进行劳动改造。至于为什么是长刑呢?朱慈烺总不可能让一个因为偷了面包被判几个月的人直接强制去边疆劳动吧。
因此只能是对长期的犯人,同时,朱慈烺也是赦免了一大堆的死刑犯,他们将用一生的时间在边疆劳作,偿还自己从前犯下的大错。
先前的迁徙令是自愿的,可这次就是强制了,朱慈烺一声令下,各地都开始运输这些罪犯,这些罪犯将会分别安置在边疆各地,在这里劳动到他们的刑期结束为止。
朱慈烺的这些策略,在短期内都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各地的发展工作还在进行,国内不少省份都建立了合作的关系,加上新成立的工商衙门,各地都在兴建工厂。
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大明的工厂基本是在全国开花,在遥远的甘肃金城,都出现了第一所纺织工厂。整个大明正在逐步朝着工业大国出发,国内工人的数量不断的增加,虽然远不如农民的数量,可也成为了一个不容小视的力量。
工业革命尚未到来,可大明的工厂数量却一跃而上,在崇祯十八年,正式超过了英国,成为了世界上工厂数量最多的国家。
商业与工业的同时开展,新作物的大量推广,让大明的发展产生了一种飞跃,众人都不敢相信,这是殿下在短短几年内所完成的。
在几年前,各地贼寇兴起,地方犹如废墟,各地发展停滞,百姓民不聊生,而在此刻,到处都是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群臣们很是激动,他们心知肚明,此刻完全是可以算作一个盛世。
崇祯盛世,不过,这个盛世来的太过突然,就在几年前,他们还以为自己要亡国了,如今这个盛世,是自古不曾拥有过的,无论是人口,土地,还是在其他方面,根本就没有一个朝代可以相提并论。想到他们也成为了这盛世的缔造者,这些大臣们是笑开了花,若是可以,谁不乐意在青史留名呢?
既然朱慈烺给了这么一个好机会,他们当然也要想办法在这盛世的缔造过程中留下更多的痕迹,于是乎,崇祯皇帝惊讶的发现,国内的大臣们变得勤勉了很多。
他们办事效率大大提升,再也不推脱,就连范复粹这个老狐狸,都变得积极了起来。
https://vvadz.cc/book/84233034/4092647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