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华夏之光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我不是戏神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江医生他怀了死对头的崽
赵刚秦兰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三嫁咸鱼
铁血残明
伪装学渣
玄鉴仙族
第132章 华夏之光
“卖报啦!最新的《大明报》!”
“朝廷要施行新的吏选制度啦!”
当一群孩子手持报纸冲上街头的时候,众人都很是惊讶,他们好奇的看着这些孩子,指指点点的,也有人好奇的交谈着什么,可没有人上前购买。
直到一群国子监的年轻人路过的时候,好奇的将那个报童给叫了过来,他们从报童手里接过了报纸,好奇的看了起来,邸报他们是知道的,可这报纸又是个什么东西?
他们最先看到了大明报上关于崇祯皇帝的那第一篇文章,看了片刻,又看到了后方那几个在各个领域内的报道,终于,他们问起了价格。“一封十钱……”
报童笑着回道。
这钱对读书人而言,算不了什么,在他们将这种新奇的报纸带进了国子监后,报纸很快就在年轻学子们之间流行了起来。在全国各地,报纸最先是被这些年轻的学子们所接受。
在各地,都能看到年轻的读书人聚集在一起,谈论着国家大事,而他们的身边,放着一叠厚厚的报纸。
“报纸上讲的这几年商业上所取得的重要成就,我认为就是如今直隶如此繁华的原因!”
“不,大明近期内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你看报纸上这几个篇,就是从各个方面来说的。”
“大明要设立外交部门了,据说是要正式跟洋人打交道……”
“朝廷要施行新的吏选制度了,我看啊,早就该这样了,地方上的豪强把持吏治的位置,县令对他们都是无能为力,如今县令可以决定考核,也就代表着县令可以正式脱离地方豪强的把控……”
在读书人的影响下,购买报纸的第二大团体就变成了官吏,无论是尚书这个等级,还是底层的那些小吏,都开始购买大明报,他们买大明报的原因就很简单了。
报纸上透露出了很多最新的消息,而这些消息是关于他们未来前程的,谁会对自己的前程不感兴趣呢?大明报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酵之后,终于开始大卖特卖。
通政司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钱,不过,通政司要用钱的地方也很多。
县衙内,县令看着手里的报纸,抚摸着胡须,不由得大笑着,吏选考核由县令负责,好事啊,这是哪个大人物想出来的妙计,一下就让县令真正开始掌控政务,不再受到地方豪强乡绅的束缚了!当然,有人欢喜也有人忧,如今的小吏们就觉得很苦恼,可是在看到新制度后小吏的地位将得到提升,甚至可以不限制得到升迁后,一些小吏也是勉强可以接受。
大明的读书人,是最喜欢谈论国家大事的,而年轻的读书人接受能力又是最强的。在固有印象里,大明的读书人似乎都很固执,固步自封,不愿意进步。
实际上,这样顽固的读书人大多都是上了年纪的大臣和名士,大明年轻人是很喜欢时髦的,就拿江南地区来说,这里的很多年轻读书人都被其他人谩骂,说他们是异类,妖孽。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们全力追赶时尚,甚至发明出了很多稀奇古怪的衣服,有纸做的衣服,有树皮做的衣服……其中也有不少年轻人厌恶理学,偶尔聚在一起批判孔子,推崇一下墨子什么的。
可以说,因为文字狱尚且不存在,年轻读书人心里的探索欲和叛逆感并没有消失,他们还是积极向上的,是愿意改变的,更是愿意追求新奇事务的。
这就是为什么报纸能在短时间内成为他们的必需品的原因,他们可以通过报纸来获取更多的关于国家的事情。积极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朱慈烺还没有吩咐,可是钱谦益已经做好出下一版报纸的准备了。自从第一版报纸发行之后,钱谦益的名声又大了很多,甚至有不少人来拜访他,跟他请教。
这让钱谦益无比的开心,朱慈烺也直接安排他成为了大明报的主编,并且给了他一些年轻人,让他带着这些年轻人来进行发表,他想要培养出一些年轻的记者。
钱谦益即刻开始准备第二期,可第二期的文献,朱慈烺没有再插手,他让钱谦益自己发掘,就用那些年轻人来进行发掘。
于是乎,大明最早的记者就这样出现了,他们借着通政司的名义,前往各地进行调查,寻找新闻素材,而各地都没有人敢阻止他们,因为大家都知道通政司背后是谁。
不是所有人都喜欢报纸的,朝中就有人上言,批判这报纸,说这东西会教坏年轻人,让年轻人不再安心的研究学问。
结果,崇祯皇帝大怒,报纸第一篇的文章,就是夸赞皇帝文治武功的,你居然说这东西会教坏年轻人?怎么,难道忠君是不对的吗?还是说你看不起朕的功绩啊?
于是乎,这位大臣很快就被丢进了牢狱里,然后,就再也没有人敢来抨击了,不得不说,这就是朱慈烺的高明之处,他特意在第一篇大费功夫的赞美崇祯,去拍崇祯皇帝的马屁,就是为了这一点。
崇祯皇帝的性格,吃软不吃硬,只要给他拍舒服了,以后要是有人敢来找通政司的麻烦,皇帝就不会饶了他们。在众人的期待下,第二版的《大明报》终于发行了。
第二版的内容,比起第一版要少了一些,不过,也还是将朝中所发生的大事都给写了出来。从内阁的一些决定,到地方的大事。
如今的大明报的受众就只有读书人和官吏,其余人虽然好奇,却不会特意去购买,他们更多还是从别人口中得知,不过,朱慈烺并不在意,针对不同阶级,他可是推出了不同的报纸。
在第二版大明报发行的同时,讲述大明商业情报的《大明商报》也开始发行了,大明商报是通政司通过周成来编写的,朱慈烺也帮了很大的忙。
其中包括物价信息,商品信息,乃至一些小广告什么的,显然,大明商报的受众就是大明内的商人,手工业者。
同时,朱慈烺也是在忙着编写大明环球报,这是讲述全世界内大事的,也是朱慈烺让大明放眼看世界的第二步,至于最后的大明文刊,这作为学术文刊,是要从民间征稿的。
崇祯十七年,大明卷起了报纸热,大明各地,不同阶级的人都开始看报纸,不同的报纸足以满足所有的受众,报纸成为了天下人了解世界最新动向的一个最重要途径。
大明瞬间就不同了,当朱慈烺走在路上,看到报童们沿街叫卖,看到几个车夫聚在一起谈论着大明最近的政策,朱慈烺脸上便不由得出现了一抹笑容。
大明从太祖皇帝以来的每一个皇帝,都在想法设法的让天下人放弃思考,放弃对世界的注视,想要将所有人都锁住,让他们无法参与任何大事。
可是,朱慈烺却打开了一个口子,将一个被铁链所锁住的世界松开了一个缝隙,众人都可以从这个缝隙里窥探到外面的世界,他们可以大声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历代的统治者都想要愚民,为的是巩固自己的统治,可是朱慈烺不同,他就是要打开这样的枷锁,他要让所有人都能说话,因为,他要振兴华夏,华夏之光不灭,他这个太子,就是被人民推翻了又如何呢?
https://vvadz.cc/book/84233034/4092655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