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大明最强太子爷 > 第127章 大明的抽签官选制度

第127章 大明的抽签官选制度


第127章  大明的抽签官选制度

这几天,顾炎武显得有些不太开心,整日垂头丧气。

朱慈烺询问了缘由,才得知,顾炎武是因为那些学府出身的嫡系学子们的归宿而烦恼,原来他们只是在各地开学堂传授新知识,自从吴甡正式投到朱慈烺这边后,他们之中不少人都开始当官。

明朝的官选制度,大概是有三种途径,科举、荐举、吏士。其中最受重视的当然就是科举,很多人都看不起县令之类的官,认为这都是小官,实际上,能做县令的,基本都是从科举里闯出来的,不能小看。

除科举之外,吏部有着很大的权力,那就是举荐的权力。顾炎武之所以不开心,是因为那些学府子弟都抽中了下下签,要前往非常贫苦的地方做官,朱慈烺还有些惊讶,吴甡是自己的人,怎么会让他们去寒苦之地呢?

经过顾炎武的解释,朱慈烺终于明白了,大明每年都会出现大量的官职空缺,待官员们就要去争这些位置,因为这个人数庞大,无法明确的进行安排,所以大明选择了一个很坑爹的办法。

那就是抽签,没错,大明的官是抽签抽出来的,这制度是太祖皇帝所设立的,一直沿用到现在,基本上,你要去哪里做官,全看运气,有些时候也可以通过贿赂的方式来运作一下,可这并不多。

对于这个办法,朱慈烺真的是欲哭无泪,一个国家的人事任命,居然要靠抽签?当然,抽签抽的都是中下层的官员,上层官员,那是要吏部共同拟定,再由皇帝来下令的。

不过,在朱慈烺看来,这些中下层的官员,反而是最重要的,无论上层的制度多么完美,真正去执行的,生活在百姓身边的,还是这些中下层的官员。

何况,如今这八股科举,问题也很大,这些人做文章是一流,可真正去治国的时候,往往被弄得晕头转向,不知所措。

大明需要改变的东西太多了,光是这个官选制度,就应该改掉了,八股选出来的“人才”,实在是算不上什么人才,真正有能耐的人反而都没有考过。

不过,朱慈烺却不能直接取缔科举,那会在大明引起地震,任何的变革,都应该缓步进行,等到大明百姓足够开放,等到那些读书人能接受更多新鲜的东西,才能去做这样彻底的变革。

目前,朱慈烺发现,自己所能做出的变革,就是针对中下层官员这一点。尤其是对基层官吏这一点,若是朱慈烺率先对高层的选官制度动刀,只怕会引起很多人的抵抗。朱慈烺倒也不怕他们抵抗,只是如今很多事情都在同步进行,朱慈烺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等到一切办妥之后,他就可以随心所欲的做事了。

在这样的条件下,朱慈烺开始思索着对基层官吏制度的变革办法,大明的基层官吏,尤其是最底层的吏,地位也是很低的,别看他们在地方上作威作福的,实际上,他们没有太大的上升渠道。

因为他们并非是科举出身的,故而没有做官的可能,混到头也不过是一个大号的吏而已,并且,在职场上,对他们的歧视是常见的,而他们的选拔也很简单。

通常都是地方自己来决定,都不需要经过庙堂。

在这些最重要的位置上,却都是一些没有经过考察的庸人。那最适合如今大明的选官制度是什么呢?朱慈烺认为,是专项考试。这是借鉴了后世的公务员考试,在专门的职务上,设立专门的考试,通过考试的人可以担任这个官职。可以说,这是一个小型的科举,也是未来大明的基本方向。

朱慈烺决定推广这个公务员考试的制度,从基层开始,慢慢衍升到高层,从而取代已经腐朽的八股取士。公务员考试与科举最大的不同,就是考试内容上的区别。

你想要在哪里做官,就得具备相应的技能,不能说你读了几篇孔圣的文章,就可以去抓贼寇,可以去修水利,这完全就是驴唇不对马嘴,怎么能忽视专业技能呢?

另外,这样的考试,是没有等级区别的,不会弄出秀才,举人,进士这样,将读书人绑死在考试的道路上,大明的八股取士,实际上就是对读书人的一个限制。

朱慈烺很理解他们的想法,在统治阶层看来,读书人是最能闹事的,他们不怕农民起义,却害怕这些读书人搞事,因此,最好将读书人都绑死在科举上,让他们无力去做其他事情。

可是这在朱慈烺看来,是非常不对的。最初的科举,是为了给国家选出足够的人才,是为了打破世家的垄断,可如今这些,是什么玩意啊?

为什么要把读书人绑死呢?是因为害怕读书人进行反抗,那读书人为什么要反抗呢?是因为当下的制度不好,是因为社会存在问题。

朱慈烺是站在大明的角度,而不是站在统治者的角度,若是大明足够强大,就是要废除皇帝制度,他也绝对不会多说什么。他来到这里,不是为了当一个千秋万载的皇帝,他是为了挽救大明,是为了挽救华夏。

只要华夏能站在世界之巅,其他又能算什么呢?

这就是朱慈烺与其他统治阶层最大的不同,他们的立场是不一样的。崇祯皇帝认为大明是他的,而朱慈烺认为他是大明的。端本宫内,朱慈烺端着手里的茶杯,看着面前的吏部尚书郑三俊。

郑三俊满脸的肃穆,皱着眉头,看起来很是认真。

“郑尚书,怎么?这茶不合口味?”

郑三俊摇着头,认真的说道:“多事之秋,多处官吏空缺,尚未解决,故而没有心思在这里饮茶。”

这还真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非常的严肃,朱慈烺也就直接说起了正事,他说道:“我想要在大明推行一种新的官选,不,是吏选制度,想要请你看看,是否合适。”

郑三俊点了点头,说道:“好。”

“我想要在地方吏之中推行一种小型的科举,说科举也不太合适,就是一种考试,在相应的位置上,就用相应的考试题来进行考试,通过的人就可以担任那个位置。”朱慈烺认真的解释着自己的想法,在这过程中,郑三俊一言不发,很认真的听着,等到朱慈烺说完,郑三俊方才说道:“殿下的想法很好,只是,大明所需要的小吏太多,若都这么来,只怕难以完成。”

“到时候,就会出现大量的空缺,很多事情都无法完成。”


  https://vvadz.cc/book/84233034/4092655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