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殿下万岁!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我不是戏神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江医生他怀了死对头的崽
赵刚秦兰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三嫁咸鱼
铁血残明
伪装学渣
玄鉴仙族
第64章 殿下万岁!
招安令前期的内容让孙传庭很是震惊,而后期的部分就让他非常的困惑。
永不加赋?摊丁入地?
这真的能行嘛?
孙传庭虽然是武将,可是读的书也不少,处理内政也没有什么问题,此刻,他认真的思索着朱慈烺所提出的两个政策,在思考是否能行。
这两项政策的出发点都是好的,出发点都是要减轻百姓的负担,增加户籍。可是具体实行起来,真的能起到作用嘛?
看到孙传庭有些迟疑,朱慈烺解释道:“目前地方混乱,为地方官吏豪强撑腰的大臣们刚刚又被处死,是执行这项政策最好的时候。”“臣知道,只不过,臣担心这会影响朝廷的税赋,让国库变得空虚啊。”
朱慈烺大笑了起来,他说道:“就是没有这些政策,国库难道不空虚嘛?税赋交到朝廷手里了嘛?还不都是在地方官吏的私囊里?”
“何况,你也看到了,龙行商行才成立了一年,国库里的银子粮食便堆积如山,你不必担心国库,只要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情况越来越好,国库就永远不空。”
孙传庭自认在经济方面不是朱慈烺的对手,便答应了这份招安令。
只是,孙传庭有些不明白,这样的政策,难道不该在朝中颁发嘛?为什么要通过招安令的方式颁布呢?
朱慈烺眯着双眼,说道:“因为你是的我的人,通过招安令来颁发,就可以避开很多麻烦,直接从兵部下令。”对此,孙传庭只能说,太子想的真周全,每一步都算的如此精准。
要下达对贼寇的招安令,就得通过内阁和兵部共同商议,可现在的内阁嘛,连首辅都被砍了,还商议个屁啊,只能是由兵部来决定。
而兵部都是朱慈烺的人,对朱慈烺所书写的招安令,还能有什么意见呢?
就这样,招安令直接颁发了出去,发往各地,让所有人都能知道。
在兵部的运作下,招安令的传播速度极快。
地方官吏因为整顿的事情害怕的不行,此刻听到这是太子的命令,都是拼了命的去执行,只是希望能做出点事,保住自己的性命。
北直隶,山东这一块的百姓是最先看到招安令的。
招安的事情,他们并不陌生,朝廷每年都会招安一些贼寇,可是,如此特殊的招安令,他们还是第一次看到。
在贴着招安令的城墙前,百姓们正在听着秀才为他们读出内容。
“连年大灾,百姓颗粒无收,周延儒为首的大臣们,克扣救济粮食,强占百姓土地,官吏行贿成风,欺压良民,无恶不作……”
秀才激动的读着,周围的百姓们也是瞪大了双眼。
“难怪我们这么苦,原来都是周狗那些人作祟!”
“太子已经将他杀掉了!”
众人纷纷言语了起来,当秀才读起了朱慈烺要向天下赔罪的内容时,百姓们再次激动了起来,活了这么久,什么时候听说过太子跟百姓们道歉的!
“这怎么能怪殿下呢?都是周延儒这些人做坏事啊!”“是啊,我听说太子还不过十五岁,怎么能让他赔罪呢?”
“殿下仁慈啊……吾等之幸啊!”
百姓们热泪盈眶,纷纷为太子发声,认为这对太子不公平,那几个秀才也是皱着眉头,认真的说道:“我们要上书!”
“殿下无过,这些年里,殿下击退皇太极,治理北直隶,消灭贼党,救济灾民,怎么能怪罪殿下呢?”
正如朱慈烺所想的,这份招安令并没有成为他的污点,所有看到招安令的百姓都在说着他的好话,也是他这些年里做了不少的好事,让百姓记住了他的好。
而招安令后头所提到的两个政策,就是让百姓们直接沸腾了。
“苍天啊,永不加赋?废除了人头税?!”
“这是真的吗?”“是真的吗??”
百姓们完全不敢相信,人头税在华夏已经持续了数千年,忽然就这样被废除,众人一时间激动的不知所言。
秀才们仔细的看了几次,然后肯定的说道:“这是太子所说的,肯定是真的,今年开始就要施行了,不用交人头税了,也废除了民户制度,你们可以随意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不再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
“太子万岁!!!”
“太子英明!!!”
在那一天,大明所有的百姓都在高呼太子,朱慈烺在大明之中的声望猛涨,几乎超过了崇祯皇帝,成为了百姓们心里的神灵。
众人朝着京城的方向跪拜,擦拭着泪水,高呼万岁。
朱慈烺自己大概都没有想到,这两项政策居然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随着招安令的扩散,这影响力还在不断的发酵,愈来愈猛烈。
百姓们是最激动的,此刻,朱慈烺在民间的支持力度,是谁都比不上的,除了百姓,那些真正心怀天下的读书人,也对这两项政策非常的认可。
儒家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轻徭薄赋,朱慈烺减免了这么多的税赋,也算是降低了自己原先因为取缔恩惠而出现的恶劣名声。
唯一的反对者,就是一些大臣们,这些大臣之所以反对,还是出于对国家财政的担心,不是故意要与朱慈烺作对。
敢跟朱慈烺作对的人,已经都被杀死了,这些人持不同意见,朱慈烺倒也没有生气,这些人不是坏,只是有些担心这样的制度会让大明失去对百姓的控制力而已。
从秦开始,华夏就开始了严格的户籍制度,明更是如此,朱慈烺如今要取缔这些,允许百姓们自由从事职业,可以随意迁徙。
他们当然会担心,大明还能不能控制得住各地的百姓,要是百姓们都不耕作了,去搞什么手工业,那将来会不会出现粮荒呢?
他们的担心,也不能说都是错误的,毕竟他们不知道世界市场这个概念,粮食和耕作又一直都是国家最重要的事情。
为了安抚他们的不安,朱慈烺让范复粹出面,公开了今年与上一年的税收情况。
让他们看清楚,自从开始对外贸易,与葡萄牙建立贸易关系后,大明的税收是爆炸性的上涨的,完全不用担心国库会出现问题。
至于粮食,那就更简单了,只是治理一个北直隶,就让当地的粮产增加了数倍,若是能将治理范围扩展到全国,还担心个锤子的粮食问题?
而且,朱慈烺已经让葡萄牙人准备一些来自美洲和欧洲的特产粮食了,等这些东西到了,全国的税收都能提升好几倍。
招安令在经过一段时间后,终于扩散到了起义军这里。
起义军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命令,说实话,起义军也不都是些真正的盗贼,大多数人,真的就是因为走投无路而造反的。
在后来,东虏入侵中原的时候,这些起义军里有很多人都开始拥戴原先敌对的明王朝,一同来抵抗东虏的入侵,其中不乏很多的民族英雄。
也正是因为这些人的存在,朱慈烺才选择了攻心之策。
https://vvadz.cc/book/84233034/4092662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