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大明最强太子爷 > 第31章 编写教材

第31章 编写教材


第31章  编写教材

学府的事情,是唯一出乎朱慈烺预料的事情。

他本以为,像这样占领思想高峰的事情,一定会无比的困难,谁知道,那些人听说他要搞诗词的说法,居然直接就答应了。

在三天之后,林欲楫就找好了一处京城南城的大宅院,将这里改造成了朱慈烺的学府,就等着朱慈烺来取名。

朱慈烺亲自前来查看,对这非常的满意,并亲自取名为“鸿儒门学”,听到这个名字,林欲楫更是激动,太子好儒,好事,这是好事啊!

“好贤纳士,乃是明君之风,太子取的名字,有召集天下鸿儒之愿,臣佩服!”林欲楫身边的几个人也是纷纷送上了各种马屁,朱慈烺只是微笑着,等你们知道我要培养什么样的儒生的时候,怕是就笑不出来了。

就这样,在所有大臣们的赞同下,鸿儒门学诞生了,朱慈烺连忙将黄宗羲叫了过来。

“十天之内,我会从各地给你找来最合适的年轻人,你所要做的,就是替我去培养他们!”

黄宗羲脸色肃穆,认真的问道:“我需要培养他们什么呢?”

“你要教他们历史,地理,天文,经济,农耕,物理,生物,化学……”

朱慈烺说了一长串,黄宗羲却是一头雾水,太子说的这些课,他怎么都一知半解的呢?

黄宗羲自幼聪慧,这些年来,也是读了不少的书,可是太子说的一些东西他怎么从来都没有听说过呢?

“那……我要找哪些书来教呢?”看到一脸茫然的黄宗羲,朱慈烺笑着回答道:“别急,等你的学生们到齐了,你的书也就完成了,给我几天时间。”

“您该不会是要??”

黄宗羲瞪大了双眼,他急忙说道:“殿下,这书籍不是轻易就能撰写的呀!能教贤育才的书籍就更是如此,您不能草率啊!”

“你是觉得我写不出来?”

朱慈烺笑了笑,说道:“这样吧,等书籍完成之后,你可以拿来看一看,要是你觉得不行呢,那就你自己找别的书来教,如果可以,就按我的思路走。”

“你觉得怎么样?”

“好!”

黄宗羲算是松了一口气,他根本不相信朱慈烺能在十天之内拿出那么多的教材,就是拿出来了,也未必能达到教科书的标准。他将事业看的比命都重要,他不希望太子胡闹,从而破坏了这项大业。

朱慈烺回到端本宫,就让刘禾给他叫来几个小太监,随即开始编书。

他编的第一本教材就是历史,除却他本身对历史熟悉,还有一点,历史是最能影响人身心的,是最能改造思想的。

朱慈烺就在一旁口述,小太监们迅速书写了起来。作为曾经的历史研究生,编写适合初学者的历史,完全不是难事。

如今的史书,尚且还是记录性的,最后加几句点评,而朱慈烺,就要将后世那种简单易懂的风格带进来。

朱慈烺所口述的历史书,与后来的初中历史教材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唯一的不同,就是它不是用白话文所书写的。

朱慈烺觉得,白话文肯定是要推广的,想要完成文化普及,白话文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可如今还不到那个时候。

朱慈烺在历史,地理,天文这些科目还能讲述的比较深,可是在物理化学生物这些方面,就只能讲一讲中学的知识了。

好在朱慈烺可以说的东西很多,哪怕自己不是那么熟悉,可是基础的万有引力,小孔成像,以及一些非常简单的化学方程式还是知道的。

天文方面,就讲一讲地球的形状,天体运动之类的,地理就讲一讲各大洲,地理概念,当然,还有一些机械学上的内容。

数学是他唯一没有编写教材的,不是因为数学困难,而是因为中国的数学在古代就非常的发达。

在秦朝,就已经出现了九九乘法表,而在魏晋就出现了圆周率,哪怕是在如今,依旧有很多活跃的数学大家,用不着朱慈烺多此一举。那些以为古人数学只懂得加减乘除的,大多是些无知之辈。

几个小太监同时开写,书写速度还是非常快的,朱慈烺在这个时候又想到了开一节时政课,专门用来探讨如今的国事,讲一讲如今的处境。

当来到第九天的时候,顾炎武派人送来了名单。

原来,早在朱慈烺准备开设学府的时候,就写信给顾炎武,让顾炎武给他选一批不错的年轻人。

顾炎武曾在国学里学习,认识不少求学的年轻人,而顾炎武本人为人正直,推崇改革,这样的人举荐过来的年轻人,绝对是可以任用的。

让最适合的人去做最合适的事情,这向来都是朱慈烺最在意的。

拿到名单之后,朱慈烺草草看了几眼,上头只有五十多个人,他将名单递给刘禾,让他将这些年轻人们叫到鸿儒门学之中。

黄宗羲在门学里焦急的等待着,太子说十天之内就能给他送来合适的学生,送来最好的教材,可是已经过去了九天,这些事都没有完成。

好在黄宗羲也并非常人,强忍着去找太子的冲动,坚守在门学之中,终于,在第十天的早上,他被门外的喧哗声所吵醒了。

当黄宗羲让人打开了大门的时候,他看到门外那熙熙攘攘的年轻士子们,这些人并不是很多,可是看他们的言谈举止,却都还不错。

这些人便与黄宗羲相见,在问清这些人就是来求学的士子后,黄宗羲开心的将他们领进了门学中。

为了哄好太子殿下,那几个大臣选择的这学府建筑是非常豪华的,占地面积很广,阁楼华丽,池水荷花,士子们打量着这一切,都有些激动。他们大多都是原先的国学学子,就在几天前,他们忽然接到太子之令,太子要求他们来自己的鸿儒门学进学,他们也无法拒绝。

虽然他们不知道这个门学是干什么的,也不知道在这里能不能学到什么东西。

看得出,他们似乎都不太乐意。

可是黄宗羲却很开心,鸿儒门学是太子的私人机构,进了这里,那就是妥妥的太子门生,以后的从龙之臣。

但凡是想要升官发财的人,都不会拒绝,这对他们来说求之不得,只有那些真正想要学到东西,想要造福一方,施展才华的人,才会对这里有抵触。

毕竟,这里没有名气,没有大儒,只有一个空壳。

从他们的抵触能看到,太子绝对不是随意弄了一些人过来,这些人都是他精挑细选出来的。不过,挑选学生对当朝太子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毕竟他的权势在这里。

可是编写教材这件事,黄宗羲实在是不看好,十天之内编写出那么多教材,就是孔夫子再世也做不到吧!

好在,他已经提前准备好了书籍,他已经在想到时候怎么回绝才能不激怒太子了。


  https://vvadz.cc/book/84233034/4092665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