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最强阵容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我不是戏神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赵刚秦兰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三嫁咸鱼
伪装学渣
铁血残明
玄鉴仙族
江医生他怀了死对头的崽
皇宫,早朝。
杨国公发现,今日的早朝很不对劲儿。
他代表的是世家和文臣,每天都要上早朝,进行文武之争。
但谁也没想到。
今天身兼尚书令、中书令等要职的首辅大臣严世蕃突然上朝。
还有身兼侍中、太子太师、中书令、中书监的宰相赵如风也在。
这两人最不喜欢文武之争,
才全都告病休假。
原本两人大概率是文武之争结束后,才会依次回来。
却提前回来了。
而且武将方面。
薛老将军翼国公。
马老将军郑国公。
也全都来了。
其中翼国公是武将里面少有的智囊,所以担任尚书右仆射,主管兵部、工部、刑部。
可郑国公的突然出现,是有什么事?
就连其它大大小小的文臣武将都在。
似乎收到什么消息,无论他们在做什么,今日都要上朝。
可以说,朝堂上好多年都没出现过如此豪华的阵容,说是最高阵容也不为过。
此时。
杨国公、严世蕃和赵如风并列站在文臣第一排。
“赵丞相,可否透露一些具体情况?”严世蕃小声问,老眼看似昏花,实则内里透露出一抹精芒。
赵如风老神在在,就看着龙椅,等着皇帝,头都不转,淡淡道:“中书令大人,我不懂你在问什么。”
严世蕃收声不再问。
赵如风这个人就是如此,绝不可能因为私交透露出任何事情。
杨国公什么都没问,就这么听着。
看似云淡风轻,实则内心大感不妙。
众多文武大臣也是如此,很心慌。
今天的阵容太豪华了。
宰相赵如风、首辅严世蕃、杨国公(文臣)、翼国公(武将)、郑国公(武将),太子以及长公主。
如果是为了文武之争,根本没必要出动这么多大人物。
况且,宰相和首辅,从不参与文武之争。
绝对有大事发生!
“皇上驾到。”海公公人未到,声先到。
文武大臣顿时打起精神,站得笔直。
能在京师任职的官员都是人精,很清楚今天情况不一样,绝不能出任何差错。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随着宣德帝落座,所有文武大臣叩拜行礼。
“众爱卿平身。”
宣德帝反常地面带微笑开口。
“谢陛下。”
旋即,杨国公见到陛下如此模样,心里咯噔一下。
确定了,今天有天大的事情发生。
“众爱卿今日可有奏?”
宣德帝开口问。
全场鸦雀无声,文臣武将都不敢开口。
开阳伯刚才也接到岳父暗示,有什么事情,都先别开口。
哪怕刚升任户部尚书,需要表现,也不能今天表现。
“父皇,儿臣有事上奏。”李清瑶见到无人开口,知道这是都等着她呢。
“讲。”
宣德帝点头。
李清瑶开口就是王炸:“父皇,儿臣提议,南人北迁,于国于民,都有好处。”
整个朝堂的文武百官,除了那几位身居高位的,全都瞪大眼。
南人北迁!
这是朝堂上第三次提倡南人北迁!
可谁都知道。
众多大臣,世家门阀根基都在南方,不可能放任国民去北方。
果然。
在众人短暂眼神交流后。
吏部侍郎打头阵:“陛下,臣反对。”
“北方本就是苦寒之地,南人北迁,无疑让百姓送死。”
开口的是世家官员,代表的是张家。
翰林院大学士朱清道。
“陛下,臣也反对,南人北迁,不顺应民心,强行北迁,恐引发民变。”
户部侍郎开口。
“陛下,臣反对,南人北迁,劳民伤财,国库本钱粮无多,无法支撑南人北迁。”
谏议大夫。:“陛下,臣反对,南人北迁……”
“……”
一时间至少十几位官员跳出来反对。
他们全都代表着世家。
而且他们每个人都有正当理由反对。
至于其他官位更高的官员,都还没开口。
南人北迁这种事情,根本不需要议论,也无需互相商议,都是反对的。
宣德帝点头:“诸位爱卿说得有理。”
众多官员露出笑容。
长公主的提议,根本就不可能实施。
然。
宣德帝话锋一转,问赵如风:“赵侍中,你的意见呢?”
顿时众人将目光落在宰相赵如风身上。
赵如风深吸口气,眸中锐利光芒夺眶而出,向前一步,昂首挺胸,铿锵有力道:“臣,赞同南人北迁。”
此言像是第二个炸弹扔进朝堂,令所有官员瞳孔收缩。
宰相赵如风居然同意了!
前两次南人北迁,赵如风都没发言。
而且所有官员都知道。
一旦赵如风开口支持陛下,这位大京皇朝第一喷子,必定会全力以赴。
若是他有理情况下,有人偷换概念,强词夺理,他甚至敢当场撞柱。
这不是开玩笑。
是真撞柱。
连陛下都拿他没办法。
杨国公和首辅严世蕃没任何一人开口。
看来,今天事情要闹大了。
谏议大夫当即反驳:“赵侍中,南人北迁于国于民都没好处。”
赵如风淡淡扫了对方一眼,沉声开口:“你是韦家人吧,你可敢再说一句,南人北迁是于国于民没好处,还是对你韦家没好处?”
只是一眼,那名谏议大夫身体便是一抖,额头上慢慢渗出汗珠。
这便是赵如风,能成为孤臣,成为宰相的赵如风,单单气势,就足以让这些小官不敢开口。
礼部尚书见状开口:“赵侍中,南人北迁,劳民伤财,百姓更不会离开自己家乡,若强行驱离百姓,恐引起民变,此事,我反对。”
赵如风轻笑一声:“如果百姓愿意呢,百姓自愿北迁,你还反对么?”
礼部尚书轻哼道:“若是百姓自愿,我无话可说。”
“但赵侍中又有什么办法,让百姓自愿北迁到荒凉的苦寒之地?”
赵如风轻笑道:“很简单,灾民。”
“已经无家可归的灾民,是北迁的最佳人选。”
灾民两个字一出,朝堂上不少人变了脸色。
已经失去家园的灾民,确实可能同意北迁。
礼部尚书却道:“赵侍中,灾民本就受灾,再不远千里北上,路上会死多少人你知道么,你这是在草菅人命。”
赵如风斜睨礼部尚书:“所以我说,要百姓自愿。”
“不仅仅是灾民,哪怕没受灾的百姓,想要北迁,也可以。”
礼部尚书不屑笑了:“赵侍中,受灾百姓都不愿离开家乡,更何况没受灾的百姓,你是在说笑么?”
赵如风神色平淡开口:“那如果,是家中有人在北方当兵镇守边关,这样的百姓家庭呢。”
“亦或者是家中没有土地,一年到头只能受到乡绅剥削的百姓家庭呢?”
说话他从袖口取出奏折,当即对宣德帝道:“陛下,南人北迁,于国于民,都有好处。”
“臣请求南人北迁,凡是愿意北迁的百姓,愿意开发北方苦寒之地的百姓,希望陛下允许他们每月可和镇守边关的亲人见一次面,以示皇恩浩荡。”
“而北方荒地,开荒本就不易,由北迁百姓所开荒的荒地,可将部分赠与百姓所有。”
“多余的开荒土地,给予百姓特定奖励后收回。”
“回收的土地,可由国家接管,最终分配给北方边军内老弱病残将士种植。”
“闲时,将士转为农兵,种植粮食,为北方积蓄粮草。”
“农兵所种植的粮食,部分赠与农兵,可自食,可贴补家用。”
“战时,农兵亦可披甲上阵,为我大京皇朝斩杀敌人。”
“此法,不仅可缓解北方边关粮草不足的情况,又可将北方苦寒之地发展起来。”
“若真有一天边关失守,因北方的发展,还可有效阻止回茴人南下,不至于让回茴人直驱而下。”
“所以,陛下,臣认为,南人北迁,势在必行。”
赵如风说完,又扫了眼礼部尚书道:“礼部尚书,你觉得此法如何?”
https://vvadz.cc/book/89070433/4490392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