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阴云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我不是戏神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赵刚秦兰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三嫁咸鱼
伪装学渣
铁血残明
玄鉴仙族
江医生他怀了死对头的崽
索尼的丧礼办得很盛大, 天子亲自祭葬,而且之后还加祭了四次。
而且给他的谥号也很高规格,文忠, 这在清朝是仅次于文正的谥号。
至于朝堂之中的大臣们, 不管是暗自窃喜也罢,心怀忧虑也罢, 见着皇帝如此看重索尼,他们自然也得跟着去祭奠致哀,一时间京城上下的氛围,却是越发显得端肃了起来。
而在宫里,因为索尼之死,气氛也很是压抑。
首先太皇太后看着就不大高兴,索尼是打在关外时就围绕在先帝和太皇太后周围的帝党死忠,当年为了顺治登位, 那也是立下过汗马功劳的。
如今突然没了, 太皇太后心中也难免伤感,而且也忍不住忧虑,如今朝廷之中没有索尼压制, 鳌拜只怕要越发嚣张了。
至于其他人, 皇后自不必说了, 索尼可是她的亲玛法, 也是赫舍里家的顶梁柱, 她虽是女子,却也清楚, 自家的叔伯兄弟,包括她阿玛,都是靠不住的, 如今玛法一去,只怕赫舍里家的门楣都要立时矮一截。
皇后又是伤心又是忧虑,在接到消息的第二天就病了。
毓敏听说之后,有些担忧,第二日一早,给太皇太后请完安,就亲自往坤宁宫去了一回,前去探望皇后。
一进宫门,只见整个坤宁宫都透露出一副惶惶不可终日的氛围,毓敏蹙了蹙眉,难道皇后这病情这般严重不成?
坤宁宫里的人见着太后来了,也是一惊,然后就急忙要行礼通传。
毓敏拦下了通传人,淡淡道:“皇后病着,不必劳动她,我是来探病的,又不是来折腾人的。”
传话的人面色讪讪,止住了脚步。
毓敏走入正殿,迎面就遇上了皇后跟前伺候的玉英,玉英也是一惊,急忙给毓敏行礼:“不知太后娘娘驾到,奴才失礼了。”
毓敏见着玉英眼圈有些泛红,心下便也明白这主仆几人的苦处,叹了口气道:“我临时过来,也未有通传,怪不得你,皇后如何了?”
玉英急忙禀报:“娘娘刚刚吃完药,歇下了。”
毓敏点了点头:“既然她歇下了,那我也就不打扰了,你给我说说皇后的病情如何。”
玉英有些迟疑,但是想着主子这几日的煎熬,便也默认了毓敏所言,低声和毓敏禀报起了皇后的病情:“御医说,娘娘这是郁结于心,又劳累过度,导致外邪入体,这才病倒了,需得吃上几天药再看脉象。”
毓敏一听这话就皱起了眉,中医就这点不好,什么都含含糊糊的,外邪入体,这个外邪到底是什么,病情听着仿佛是累病了,可是又仿佛不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想不明白,毓敏也就索性不想了,直接道:“既如此,那你就好好伺候着,有什么需要的,只管给我说,万事要以皇后的身体为重,旁的都是虚的,这几日的宫务也不要叫皇后费心了,自有太皇太后做主。”
玉英听着这话,面上一脸感激,急忙行了一礼:“奴才代皇后娘娘,谢过太后娘娘恩德。”
毓敏抬了抬手:“不必多礼,起来吧。”
说完又顿了顿道:“索尼离世,皇后心里难过我也明白,只是也该劝她想开些,人生在世,难免生老病死,都是命数,去了的人已经去了,活着的人还是得往前看,想来索尼老大人,也不忍看着皇后如此自苦。”
玉英听着这话,眼泪都下来了。
宫里上下,除了太后娘娘,就再没有一个人会这般安慰他们娘娘了。
“娘娘的话奴才记住了,一定一字不落回禀给皇后娘娘。”玉英忍着泪道。
毓敏又叹了口气,点了点头,便转身离开了。
索尼之死,在康熙朝算是一个转折,这意味着鳌拜再无人压制,同时也意味着,玄烨对于鳌拜的忍耐即将达到顶峰。
历史上那件著名的事件,只怕也该来了。
这一晚,玄烨早早的就过来给毓敏请安了,他看起来神情十分复杂,又是忧虑又是兴奋。
毓敏察觉出不对,立刻道:“可是出了什么事儿?”
玄烨抿了抿唇,许久才道:“的确是有件事,儿臣心里总觉得拿不定主意。”
毓敏一看他这个犹犹豫豫的样子,就知道事情不小,这孩子往常可不是这样。
“你说就是了,哪怕我给你出不了什么主意,开解开解你还是行的。”毓敏笑着道,试图缓和一下气氛。
玄烨也果然跟着一笑,这才道:“皇祖母刚刚招我过去说话,她老人家的意思是,让我立刻亲政。”
“立刻亲政?”毓敏心中大惊:“皇太后怎么突然就松了口?”
玄烨叹了口气:“其实三月份索尼上书时,皇祖母就有所动摇,只是当时时局还没有糜烂到一定地步,皇祖母觉得还可以再等等,便没有松口,可是如今索尼去了,鳌拜再无钳制,皇祖母便觉得只怕是等不得了,得越快越好。”
毓敏心下生出不安,连太皇太后都觉得不大好了,可见如今局势的困难,毓敏沉默良久道:“既然如此,也算是顺了你的心意,你又为何不安呢?”
玄烨有些懊恼的耷拉着脑袋,许久道:“儿臣即便是亲政了,政局却并不受儿臣掌控,和亲政之前也差不了多少,而且儿臣也怕,我一旦亲政,会刺激到鳌拜,使他做出什么疯狂之事。”
毓敏皱眉沉默,许久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如今还是得以大局为重。”
玄烨神情沉重的点了点头:“儿臣明白,儿臣只是……”
近乡情怯,毓敏自然懂他此时的心态,原本渴求的事情,突然就送到了眼前,任谁也会生出不安和忐忑,这也是人之常情。
毓敏没有说话,只是沉默着拍了拍他的手背,母子俩静默着坐了许久。
索尼病逝不到半个月,康熙帝玄烨,在太和殿受贺,正式开始亲政。
当日即颁下圣旨,大赦天下,满朝内外表面上都是一副喜气洋洋的模样,可是内里到底翻涌着什么情绪,没人知道。
至于在后宫,皇帝亲政的这一日,太皇太后下令,宫里上到主子下到奴才都受了赏,毓敏作为皇帝生母,自然也得了好处,不过毓敏本人却看着淡淡,只让人收到了库里。
这天算是玄烨的大日子,可是毓敏却心里明白,虽说名义上亲政了,可是从亲政到大权在握,玄烨还是有一段路必须走啊。
这一晚,玄烨并未来寿安宫,而是在慈宁宫,和太皇太后聊了很久,毓敏听到他去了慈宁宫,也就没等他,直接歇下了,她知道,现在这个时候,她能帮到玄烨的地方已经很少了,还是得依靠太皇太后的手腕。
之后几日,前朝后宫都还算太平,各处看起来都安安生生的,只是玄烨比之前越发忙碌了起来,他亲政之后,就得开始批阅奏章,处理朝政,虽然说要紧的地方他说了还是不算,可是其他的事情,他作为皇帝,还是能插上手的。
比如,他如今正琢磨着把佟家从汉军正蓝旗抬到镶黄旗,虽说汉军旗抬满洲旗还有点困难,但是起码也得从下五旗抬到上三旗吧。
玄烨把这事儿和毓敏说了一回,毓敏当然也希望自家门楣更高一点了,可是就现在这个局势,说这事儿还是早了点,便劝玄烨:“如今事态不明,此等琐事,日后再提也不迟。”
玄烨听着这话心中有些感动,握住了毓敏的手:“如今孩儿已经亲政,额娘实不必如此自苦,额娘放心,如今我受制于人,但是日后,该给舅舅家的,绝不会少。”
听着这话,毓敏却蹙起了眉,她想起了历史上的佟半朝,不过这名头虽然听着威风赫赫,可是佟家最后的下场却说不得好。
佟国维支持八阿哥,结果八阿哥坏了事,好不容易隆科多下对了宝,最后却以为过于嚣张跋扈,被雍正给收拾了。
何止于一个惨字了得。
想着这些,毓敏心下还是觉得,让佟家安分一点为好,不必抬得太高,毓敏斟酌了一下道:“你的两个舅舅,你也不必太过偏重,他们有什么样的本事,就担什么样的差事,我不求他们出将入相,只求他们能安安生生的过日子便好。”
玄烨听着这话却只是一笑:“额娘却是小看了两位舅舅了,我倒觉得,两位舅舅都是极有能力的人,额娘放心,此等大事,我心中自然有数。”
见着儿子这么说,毓敏便也住嘴了,毕竟这事儿太过敏感,一不小心,就成了后宫干政,到时候伤了母子情分,就是大大的不妥了。
因着亲政的事儿,玄烨还没高兴几天,前朝便闹出了大事儿。
苏克萨哈见着皇帝亲政,但却依旧压制不住鳌拜,暗感自己前路迷茫,便在皇帝亲政的第二天就上书,请求解除辅臣之职,驻守先帝孝陵。
他如此行事一方面是自觉自己斗不过鳌拜,想要急流勇退,一方面也是因为,如今索尼一死,他自己就成了四大辅臣之首,若是自己辞职,那么遏必隆和鳌拜两人,定然也不能继续在辅臣的位置上待着。
只可惜,鳌拜这个人,如今手中的势力已经这样庞大,自然不会被苏克萨哈的这点小伎俩给拿捏住,就在苏克萨哈上书之后不足十天,他就立刻罗织了苏克萨哈二十四大罪状,拟将苏克萨哈和他的儿子处死。
这事儿一出,当即轰动朝野,玄烨整个人都懵了,及至此时此刻,鳌拜和此人竟然还是如此嚣张,半点也不收敛。
对于鳌拜的请求,玄烨全部否决,认为此事应当按照律法处置。
可是鳌拜如今已经膨胀到了极点,竟然在御前“攘臂上前,强奏累日”,最后又再一次矫诏,将苏克萨哈和其子一起处死。
此事一出,皇帝的脸面简直被踩在了地上,可是这一次,玄烨却仿佛没有第一次时那样愤怒了,他在乾清宫接到消息时,眉毛都没有抬一下。
或许他也早就想到了这个结局,因此并不惊讶。
来回禀的人跪在底下,满头冷汗,不知该如何自处,而玄烨却只是淡淡嗯了一声,说了一声知道了。
说完之后又顿了顿,道:“传令下去,鳌拜遏必隆,身为先帝遗命所赐辅臣,劳苦功高,特加封一等公。”
什么?皇帝竟然并不生气,也不斥责鳌拜,还要给鳌拜和遏必隆加封。
乾清宫里的空气几乎要凝固住了,没人会觉得皇帝这是真的认怂了,因为他的声音实在太平静,平静的让人后背发毛。
左右伺候的人都明白,皇帝并非庸主,更不是可以容忍大臣一而再再而三冒犯自己的人,他如今这么平静,只能说他已经怒到了极处。
毓敏自然也察觉出了儿子这次情绪的不同寻常,他甚至没有和上次一样对她避而不见,反倒当日就来寿安宫请安,还依旧和她言笑晏晏。
毓敏小心的提起了前朝之事,那孩子也只是淡淡一笑:“此事已过,额娘不必操心。”
毓敏见他这么说,心中越发不安。
她恍惚间觉得,原先那个在她怀里撒娇的孩子,仿佛已经离她越来越远,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个喜怒不形于色,端正克己的皇帝。
她的玄烨,到底还是成了历史上那位赫赫有名的康熙皇帝,这听起来像是件好事儿,可是也只有毓敏心中,隐隐生出几丝失落。
太皇太后这边,却对皇帝的这次转变十分满意,甚至可以说是乐见其成,她没能养好儿子,那就再不能废了一个孙子,事实也证明,这个孙子比儿子更牢靠,心智更加坚定。
太皇太后心中忍不住有些激动,她为了大清江山,苦苦维持了这么多年,如今总算是后继有人,日后她去了地底下,阎王爷问起来,也总算能说一句无愧于心。
可是不管皇帝因为此事成长了多少,如今的局势依旧危险,太皇太后心中担忧,但是她却也不怕鳌拜敢真的谋逆,毕竟鳌拜不过是个外姓之臣,即便他如今本事再大,可是爱新觉罗家的一帮子人也不是吃素的,绝不会坐视他颠覆江山。
可是太皇太后同时对这些宗室更不放心,这些人和皇帝可都是一个姓,安亲王岳乐更是差点成了皇位继承人,要是等到这些人插手其中,事情只会更复杂。
所以事情只能由皇帝出手解决,鳌拜也必须由皇帝出手打败。
太皇太后心里不知道鼓噪起多少心思,可是还没等太皇太后想明白,皇帝突然开始沉迷起了布库之戏,而且还叫了不少担任侍卫的贵族子弟入宫一起玩闹。
眼见皇帝突然开始不务正业,鳌拜心里美滋滋,只当皇帝是被自己吓破了胆子,开始放纵自我了。
可是原本应该更着急的太皇太后看着这一幕,却突然沉默了。
她了解玄烨这孩子,因此也猜到了他的想法。
太皇太后心中感叹,这孩子果然是成长了许多,当自己还在犹豫没有头绪的时候,他却能迅速想到法子,并且付诸实际。
虽然这法子看着有些危险,也并不成熟,可是少年意气,能在受挫之后,引而不发,积蓄实力,蒙蔽政敌,这孩子已经足以算得上聪慧沉稳了。
太皇太后在察觉到这一点之后,突然意识到,自己从今日起,必须得尽量少的去干涉朝政了,玄烨这孩子,日后绝不一般。
毓敏也听说皇帝突然沉迷于布库之戏,她对这事儿也就在历史书上和电视剧里见过,如今突然真实的感受到这件重大的历史事件,一时之间还有些发懵。
不过很快毓敏就回过神来,克制住了心里的激动,表情淡然的点了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到底还是走到了这一步。
皇帝与鳌拜之间的冲突,最后就看起来在皇帝的退让之下结束了。
鳌拜的权势一时间极盛,几乎把持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六部,完全控制住了朝政,皇帝却反而显得无所事事起来,每日只能以布库为戏。
朝堂之上,无人敢反抗鳌拜,也无人有勇气对他的话提出异议。
可是但凡有心之人,却也能隐约察觉出,这一边倒的形势之下的隐忧。
皇帝真的认输了吗?鳌拜自此以后也再无掣肘了吗?
每个人心里都得打上一个问号,可是这种疑惑却没人敢说出来,反倒是身在局中的鳌拜,此时此刻显得格外的意气风发。
想他最初也不过是一个低级武将,最后靠着打仗勇猛,这才被太宗看重,后来又经多尔衮擅权,几次沉浮,如今终于站到了这个位置上。
在鳌拜心中,自己对大清忠心耿耿劳苦功高,拥有如今这个地位是理所应当,小皇帝不过是一个乳臭未干的黄毛小儿,整日嘴里都是汉人那些狗屁不通的规矩,这对他们满人来说,根本无用。
大清是满人的江山,自然要以满人的方式来治理,皇帝那一套,他完全嗤之以鼻。
自此之后,他也能大展拳脚,以实现胸中抱负。
康熙六年九月,康亲王杰书奉命议苏克萨哈之罪,不过这也就是走个过场,苏克萨哈人都死了,什么罪也不重要了,很快罪名就议了出来,没有人敢有异议,这些罪名也很快就认定了下来。
十一月冬至日,玄烨又去了天坛祭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可惜现在军队皇帝是摸不着边的,也就剩下祭祀的功能了。
等祭完了天,玄烨回宫,康熙六年也就这么不咸不淡的过去了。
不过在年底的时候,还是发生了一件不太好的事情,先帝的八阿哥永干殁了,他是顺治十七年生的,如今算虚岁也才八岁,少年夭折,也没有封爵,又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候,因此丧礼也没敢办的多盛大。
只除了他的亲娘塞母肯福晋哭的死去活来,竟也没有惊起多少的波澜。
到了康熙七年正月,玄烨又给鳌拜和遏必隆加了太师衔,这已经是虚衔中的最高等级了,往上已经是加无可加,因此,鳌拜在朝中的势力越发大了,大部分人觉得,小皇帝已经完全不是鳌拜的对手了。
不过不管这些人怎么想,玄烨这个时候,却是一边以布库为戏,迷惑鳌拜,一般暗中拉拢自己的人手。
他身为皇帝,本就有天然的大义名分在,站在他这边的大臣也不少,毕竟大多数人还是认正统的。
只是这些人多被鳌拜排斥,并不能坐上什么关键的位置,可是既然人已经有了,官位的事儿,自然可以慢慢筹谋,因此玄烨也不急,反正他的年龄可比鳌拜小多了,熬也能熬死他。
日子就这么不疼不痒的过去,一直到了九月,玄烨突然突发奇想想要去巡边。
这也不怪他,天天这么窝窝囊囊的,他心里也不得劲,因此便想借着巡边,去外头看看,或许可以拉拢一些武将。
只是这个想法还是太过异想天开,最后被侍读学士熊赐履和给事中赵之符给劝住了。
不过玄烨如今也颇有几分虚心纳谏的风范,虽然自己想做的事情被阻止了,但是对阻止自己的两人却颇为宽和,让他们以后觉得自己有什么做的不对的地方,可以直接上奏。
一时间皇帝在文臣之中的声誉又增加了不少。
康熙七年底,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上奏弹劾钦天监副监吴明烜。
其实这事儿的根儿还要往前朝刨,当时汤若望身为传教士,入前明为历法官,并且写了一本新的历法书,比原本前明用的历法书更科学更好用,因此在前明时,就有了新旧历法之争,可是这事儿还没等到崇祯皇帝下个定论呢,前明就亡了。
到了清朝,历法之争却依旧没过去,汤若望是个有能力的,很快就被多尔衮看重,最后多尔衮拍板,将汤若望写的历法书定为本朝所用历法,汤若望也因此得到重用。
甚至之后顺治皇帝上位,也依旧对他十分看重。
可是等到了康熙帝上位,鳌拜自然不会容忍这么一个人在皇帝身边,因此他支持了旧历一派,直接给汤若望定了个凌迟处死。
不过汤若望给太皇太后皇太后还有顺治皇帝都治过病,和皇家都有些香火情,玄烨也并不想处死这么一个有能力的人,因此最后汤若望被赦免了。
可是汤若望所代表的新历法却被废止了,汤若望于失意之中很快病逝。
只不过死了汤若望,还有南怀仁,南怀仁身为比利时传教士,凭借着自己的科学知识,被康熙看重,因此得以入钦天监做官。
只是如今鳌拜当权,旧历法一派还是压在新历法一派的头上。
不过南怀仁到底是勇,直接要和旧历法一派人比赛各自历法的准确度,最后自然是南怀仁赢了,因此才有了他上奏弹劾之事。
而被他弹劾的吴明烜,正是旧历法一派的主导人杨光先提拔上来,杨光先本人是没什么历法上的本事的,不过是靠着政治投机,疯狂攻击汤若望,这才成为了旧历法一派的领导人,如今南怀仁弹劾吴明烜,目标自然不单单只是吴明烜,更是杨光先,也更是杨光先背后的鳌拜!
https://vvadz.cc/book/94727405/6056617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