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早朝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我不是戏神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赵刚秦兰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伪装学渣
三嫁咸鱼
铁血残明
玄鉴仙族
江医生他怀了死对头的崽
第45章 早朝
两个太监给袁文绍搜身,虽然隔着衣服,却也让袁文绍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除此外,两人靠近后,身上还带着一股十分浓的香味,差点没给他熏吐了。
他记得上辈子好像看过一个帖子,说太监去势后,经常会小便失禁,身上有一股尿sao味。
为了遮盖这种味道,太监们会使用大量的香料。
一想到这里,袁文绍就有些犯恶心。
不过他面上却不能表露出丝毫异样,只能强忍着。
等到两个太监搜查完,袁文绍终于松了口气。
要是再搜下去,他都要快忍不住了。
搜查完,一个太监领着他前往了紫宸殿。
紫宸殿是官家上早朝的大殿,袁文绍需要在配殿内,等候官家的召见。
来到紫宸殿,领路的太监把他交给了紫宸殿值守的太监就离开了。
“袁伯爷,跟咱家来吧。”
这次的太监毕竟年轻,看着也就十五六岁的样子,对袁文绍倒是十分客气。
他把袁文绍带到配殿外,叮嘱袁文绍在里面带着,不得随意走动,就离开了。
袁文绍进入配殿,就看到孙浩穿着绿袍官服,正在四处打量。
听到脚步声,连忙想要回去坐好,当看到来人是袁文绍时,才松了一口气。
“二郎,你终于来了。我都快无聊死了。”孙浩激动道。
“你怎么来这么早?”袁文绍奇怪道。
“你以为我想啊,还不是府上的下人一直催,我生怕迟到了,早饭都没吃就赶到了宫里。等回去后,看我怎么罚他们。”孙浩气呼呼道。
“好了,早朝赶早不赶晚,他们也没错。这里是宫里,伱还是小声点吧。”袁文绍对孙浩咋咋呼呼的性格有些无语。
“嘿嘿。”孙浩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说道:“对了,昨天刘磊还说今天下午请我们去广云台吃酒呢,你到时候可别忘了。”
“放心吧,忘不了。”
“你在汴京多年,广云台应该没少去吧?听说那里的姑娘十分漂亮,是不是啊?”孙浩觍着脸凑到袁文绍身边问道。
“你不会还是个雏吧?”袁文绍脸色有些古怪。
之前在洛阳他就发现孙浩对青楼十分向往。
当时他也没有多想,只以为他是之前被管的太严了,有些放飞自我了。
现在看来,好像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孙浩脸色一红,说道:“谁…谁是…是雏了?”
好吧,看他这个样子,袁文绍就知道自己是猜对了。
看着袁文绍那似笑非笑的眼神,孙浩有些恼怒道:“我就是雏怎么了?难道你不是?”
袁文绍摇了摇头,没有和他争辩。
事实上,他还真不是,两辈子都不是。
上辈子就不提了,这被子原主虽然没有动过两个伺候他的丫鬟,但是也曾在广云台留宿过几次,还真不是雏了。
袁文绍之前在战场上杀了不少人,战后心里有点暴躁,当时秦理就跟他说过,让他去青楼发泄一下。
他当时也有这方面的想法,最后为了小命还是放弃了。
倒不是他专一什么的,而是怕得病。
反正可以纳妾,完全没有必要为了一时之欢,冒这种风险。
两人闲聊嬉闹,时间倒是过的很快。
不知道过了多久,一个太监走进来说道:“两位,官家召见了,快跟咱家前往正殿。”
两人连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冠,跟着太监来到了正殿。
进入正殿,两人低着头,不敢乱看,一直到领路的太监停下来,两人也停了下来。
“启禀陛下,忠武将军、忠勇伯袁文绍和云骑尉孙浩带到。”
随着太监的介绍,袁文绍和孙浩跪伏在地,说道:“臣袁文绍拜见陛下!”
“臣孙浩拜见陛下!”
龙椅上端坐的官家摆了摆手,示意太监下去,然而微笑道:“两位爱卿平身吧。”
“多谢陛下。”
两人站了起来,躬身而立,袁文绍还想看看官家长什么样,结果眼睛余光只能看到御阶,连脚都看不到。
如果想看,就只能抬头了,不过这样属于大不敬,他哪里敢。
“哈哈,你们两个抬起头来,让朕看看。”官家笑道。
“是!”
袁文绍和孙浩闻言应了一声,抬起了头。
只见高台御座上,一个四旬男子端坐。
男子身穿一身深红色官袍,头带长翅帽,乍一看和袁文绍身上的官服样式没有什么不同。
只不过长翅帽的展角要长一些,帽子上有些精美的纹饰。
男子身材消瘦,面上带着微笑显得有些儒雅。
袁文绍看了一眼,目光就垂了下来。
官家打量了袁文绍一眼,笑道:“果然一表人才,难怪小小年纪就能为大洲夺回失地。”
“多谢陛下夸赞,臣愧不敢当,臣之所以能够夺回灵州城,全赖定国公指挥有方,官家庇佑,才有此功。”袁文绍恭声道。
“哈哈,倒是会说话。”
官家笑着点了点头,看向边上侍立的一个太监。
太监会意,躬身一礼,退后了几步,一个太监捧着一个放着圣旨的托盘上前。
太监拿起圣旨,展开以后念了起来。
虽然在定州城,袁文绍已经接到了封赏的圣旨,但是那封圣旨并不是只封赏他一人,对于他的封赏只说了官职和爵位,其他的并没有提。
而这封圣旨,上面写的非常详细,官位、勋位、爵位,包括食邑多少,赏赐的金银布匹和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有提及。
袁文绍在宣旨的时候就跪了下来,等念完后,叩首道:“臣多谢陛下厚赏,陛下万年!”
“起来吧,这是你应得的。”官家说道。
袁文绍再次谢恩后,才站起身来。
接下来又宣读了对于孙琦的封赏。
孙浩代为谢恩后,官家说道:“定国公给朕上了一个奏折,为你求了一个国子监的名额,你要好生学习,别辜负了定国公的期望。”
“是,臣定当遵循陛下教诲,刻苦学习。”孙浩应道。
一个国子监的名额而已,以孙琦的地位,根本不用求到官家面前。
他这么做的意思,官家自然明白。
官家对于孙琦的态度,还是十分满意的。
在军中,地位最高的就是左柱国英国公了,现在孙琦加封右柱国,名义上已经和英国公齐平了。
当初英国公加封左柱国,就被从北方边境调回,统管西郊大营。
之所以如此,就是为了防备英国公拥兵自重。
西郊大营有四十万兵马,掌管西郊大营,看似位高权重,实际上是明升暗降。
大周实行的是将兵分离制度,除了边军外,天下大多数兵马都集结在西郊大营。
而西郊大营的将军,只有练兵权,没有统兵权。
没有官家的命令,即便是英国公,也不能调集军队出营。
战时,官家会指派将军,去西郊大营调兵,而原本统帅那些兵马的将军只能留在西郊大营。
现在西北未定,还需要孙琦坐镇,因此官家对于孙琦把孙浩作为质子留在汴京的举动十分满意。
封赏完,自有太监将二人领到他们该站的位置。
两人站好后,早朝正式开始了。
袁文绍本以为早朝这种时刻,谈论的应该都是军国大事。
没成想,全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最奇葩的是,某州的知州上书弹劾通判,原因是他判了一个案子,知州认为不合理。
案件的经过是这样,当地有个少年怀疑继母暗害了自己的父亲,就把继母给杀死了。
经过调查后,确有其事,通判认为少年是为父报仇,情有可原,只罚其杖责了五十。
知州认为这么判很不合理,杀母乃是大罪,虽然情有可原也应该流放三千里,而不是如此简单放过。
好家伙,就这么一个案子,文武百官跟市井小民一样争吵不休。
有的认为少年杀母,无论什么原因都是不孝,应当处以极刑,也有的认为通判判的没错。
还有人附和知州的观点。
袁文绍看的都有些傻眼了,这就是决定天下大事的早朝?
最终还是官家拍板,判其流放千里,没收家产。
不过此人能被官家亲口御判,也算是祖坟冒烟了。
接下来又议了几件事,无人上奏,太监宣布退朝,百官参拜后,等官家离开后,才起身。
“哈哈,恭喜忠勇伯。”
起身后,一群人围着袁文绍道喜。
袁文绍根本不认识,只能客气应付。
好在袁维昌出面,替袁文绍介绍了一下。
向他道喜的都是有爵之家,至于那些文官自视清高,自然不会向他道喜。
许多人要宴请袁文绍,都被他找借口拒绝了。
至于理由很简单,再过几个月他就要成婚了,要忙婚事。
不过有的是家里办喜事,或者老母亲过寿,这样的他就没法拒绝,只能应承下来。
不过袁文绍也不担心,这种只能算是正常往来,他还没到功高震主的地步,参与这样的宴请,不会遭到猜忌。
袁文绍看着丝毫没有离去之意的人群,有些头疼。
好在这时有个太监走了过来,说道:“袁伯爷,官家召见,跟咱家来吧。”
“各位,官家召见,在下先失陪了。”袁文绍拱了拱手,连忙开溜。
https://vvadz.cc/book/95836659/8664013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