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清穿之瑜贵妃升职日常 > 第五百章 问题【求金票】

第五百章 问题【求金票】


  第二次雅克萨之战,清军胜利而归。
  朝中士气大振,自是一片欢呼。
  打败阻止了沙俄军队,下一步就是康熙致书沙皇,表示愿与沙俄永相和好。
  对此,朝中支持、怀疑、反对、中立都有。
  从顺治年间,沙俄就不断侵扰黑龙江流域,尽管击败沙俄,沙俄残余势力仍盘踞尼布楚,伺机就对当地居民烧杀抢掠。康熙四年,沙俄占领雅克萨重建城堡。前不久雅克萨之战俄军投降,清军展现出极大宽容,允许其携财物离开,并焚毁雅克萨城。然,沙俄军觊觎中国领土之心不死,出尔反尔,再次卷土重来,死皮赖脸试图继续霸占这片土地。
  皇上忍无可忍,此时也有了空闲收拾边境,再次出兵。
  得到胜利,却也证明了清军的实力不足。
  两次战役都是清军数量碾压俄军。第一次雅克萨之战,俄方只集结农民、商人和猎户等四百多人作战,清军投入约三千。第二次,加强了守城兵力,但也只八百多人,清军投入约两千。
  这时候,武器装备的落后就已经体现出来。
  纪宁好想提醒人一句,不要太飘了。
  中原人,在骨子里对夷似乎天生就怀有一种难以言喻的骄傲情绪。这种骄傲源于中原地区在漫长岁月中形成,相对先进的农耕文明、发达的经济体系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
  地域局限,信息落后。
  大清打了胜仗,太子也是高兴的。
  纪宁没办法去改变皇上固定的想法,就在太子分享喜悦时,泼冷水。
  赢了是理所应该的。
  在人数碾压、武器数量碾压情况下,还能让人赢了,那才该是丢脸。
  沙俄很难搞的。
  从前他们败了,骚扰不断,这次签订条约估计也很难一帆风顺,签订了条约后,他们还会不会再反水......很难说。
  太子:“瑜额娘也懂这些?”
  纪宁自然懂太子想问什么,就道:“我身为大清的子民,自是要关心家国,打仗不仅是男儿的事,系千千万万小家,小家系大家。我在深宫里,享受的供奉,也都是百姓双手劳作出来的。后妃不得干政,但关心自己的家总是应该的。”
  哪怕一而再打了胜仗,朝中都无人提出彻底干掉对方的想法。
  对未知的惧怕,此时已有雏形。
  太子脑袋里小人在打架。
  太子从小便被灌输着泱泱大国的理念,大清国是天下中心,是文明灯塔,是万邦来朝圣地。
  师傅们讲述《四书五经》,传儒家仁义礼智信,论历代帝王丰功伟绩,描绘大清国辽阔疆域。
  骄傲、荣耀,如同种子一般,深深植根于他的心中。
  但着瑜额娘眼于下面前,延伸到江山,说的话不无道理。
  要是在人数和武器数量碾压下,真输了,太子想想就觉得脸红。
  “好了,瑜额娘只是随口一说,太子不必介怀。”
  这种骨子里的东西,岂是一句两句话就能改变的。
  太子郁闷了。
  就去找了皇阿玛。
  然后纪宁就被痛批了一顿。
  “蛮夷之邦,岂能与天朝上国相提并论?你如何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大清立国以来,文治武功,光耀四海,天下万邦,无不臣服。大清之威,非一朝一夕之功,乃累世圣贤,文经武纬,深根固蒂之所致。”
  “你既关切国家大事,不知‘天朝大国,不与夷狄争短长’?”
  皇上生大气了。
  纪宁只能垂头,他说一句,自己应一声。
  这么批她也是好的,起码没被打入冷宫。
  康熙恨铁不成钢,说得口干舌燥。
  纪宁适时递上一杯香茶,乖乖地看他。
  康熙喝完:“你身为瑜妃,当谨言慎行,这些话不要给太子说了。”
  纪宁点头,积极给人捶背,揉肩。
  见她态度良好,康熙又拣了好的,道:“你视家国一体,朕很欣慰。”
  纪宁这时可不敢发表意见了。
  敲累了,就坐在他怀里。
  欸。
  康熙自大在骨子里了。
  她很想给人脑袋掰开,重新植入信息。
  战争快速结束,挺好。
  皇上以和为贵、着眼大局,在领土上做出一定让步,签订条约,通过和平方式确定两国边界问题,带来了短期的和平稳定,并且鼓励文化交流,以增进友谊,挺好。
  但同时,清廷对沙俄的威胁,认识极其不足,忽视了对北方边境的防御。
  而沙俄扩张的野心从未隐藏,后世一系列侵占,签订不平等条约。
  不然,中国的版图还能再大些。
  当然,这是她完全站在后世的角度看待问题,颇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
  此时此刻,皇上一定还面临着其他许多问题,抽不出手来彻底去解决沙俄。
  纪宁徐徐图之。
  太子心中已埋下疑惑,肯定想知道若是同等兵力武器的情况下,战争的结果会不会发生改变。
  纪宁不知道的是,康熙确实为此烦恼了一阵。
  当日说服保成,保成又产生了新的问题,一直在问他如果是相同兵力武器,谁会获胜。
  太子师傅就此产生分歧,一派是蛮夷不足为惧。
  另一派回答较为中肯。战争胜负,非独兵力与武器独能决定。胜负之数,多有变数。上兵伐谋、将帅军魂、士气盛衰、军纪严明、战况千化、后勤补给,通通关系胜负。
  太子又问,俄军侵扰不断,屡战屡败,为何他们有恃无恐继续骚扰边境。
  康熙费尽唇舌,解释清楚,下一个问题就产生了。
  孩童看事物的方式千奇百怪,太子又是经过系统学习的,问题不断包裹诞生下一个疑问。
  有些问题,康熙自己也不知。
  比如,沙俄是如何发展扩大的。
  被太子求知的眼神望着,康熙实在说不出他不知道。
  第二天,给太子带到南书房,让大臣们一同钻心。
  就这个问题,接下来,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太子太聪明了,总能紧追不放。
  以至于一些大臣看到太子,就躲起来。上次元旦的事,他们还记忆深刻。
  朝中意见总是多方面的。
  当事实一点一点清晰展开在面前,康熙心底都起了一种不安宁。
  而沙皇回信已来。


  https://vvadz.cc/book/97279766/4115942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