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 指什么鹿为马【求金票】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我不是戏神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赵刚秦兰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三嫁咸鱼
伪装学渣
铁血残明
玄鉴仙族
江医生他怀了死对头的崽
实则,佟国维恐女儿一时想不开,行出不智之事,这是佟国维刻意为之。
皇上喜欢瑜妃,有目共睹。
更要紧的是,赫舍里氏与佟佳氏族素来不和,赫舍里氏家,个个傲气凌人,岂能容忍一个出身低微之人为太子额娘?
而此时,见着瑜妃那边的形势大好,眼看着后宫能说上话的没几个人了,和硕额驸明尚的老丈人安亲王岳乐看向魏象枢道:“魏御史素来公正清明,本王非常相信,魏御史不会做出违背良心和职责,上的这份折子没有一点私心。”
继而又道:“年初皇贵妃生产多曲折,本王听闻瑜妃曾遭人诬陷,说什么妖孽之言,纯属无稽之谈!虽众口之词,人言纷纷,最终没有得到证实。本王更是一点也不信。”
“而今,太子被卷入其中,臣,不得不重新审视此事真伪。”安亲王岳乐看向皇上。
安亲王岳乐与郭络罗氏家是姻亲关系,女婿乃宜妃阿玛的兄弟。
此话一出,将原先大好的形势翻转过来。
先前对魏象枢的赞誉,全是讽刺,暗指魏象枢图私。
更是指认瑜妃身份的确可疑,妖孽之说所言不虚,只是如今没有证据。
皇上一时被人迷惑,护着就护着,现要将太子交给人抚养的地步,接下来还会做什么?
方才那几位涨红了脸的大臣,一听便明,似打开任督二脉般就着话往下说:“瑜妃娘娘晋封之速,如星子划空,实为罕见,于后宫不合。然皇上圣明,洞悉人心,能定后宫之波澜。”
“妖孽之语,必为诬陷!”
“但当日获厌魅之物,旁观者深受其影响亦不定。”
“太子系国祚,皇上亲养六载,今朝改由后妃抚养,于朝堂后宫皆有不合之声。皇上行事必谋久远,自有权衡,望皇上深思之。”
不敢说皇上被人所惑。瑜妃娘娘久伴君侧,更不能暗指瑜妃是妖孽,那就让瑜妃被魅惑好了。
一个人哪能一直这么好运,必然是被魅物缠身。
被奇奇怪怪的东西扰乱朝纲,皇上最厌恶。
这话是接着安亲王岳乐所说,皇上怪罪下来,尽推其身即可。
安亲王岳乐轻勾唇角,唇边落下淡淡嘲意。
身后之事解决,再没有多少事能影响到魏象枢心情。
是以魏象枢并未反驳。
面若静湖,吹不起一丝褶皱。
朝臣不喜瑜妃育太子,不过是怕瑜妃干扰朝政。后宫不得干政,皇上也自是不喜。
那张纸条,他算来算去,猜测到了几个人上,一一试探,皆无所得。
索额图是他老对头,他们二人互参了几年,恰巧他在其身上查到了端倪。可真是个招人恨的老东西,竟与瑜妃不对付。
将一切往瑜妃身上想,要说通所得到的结果就是,瑜妃,不简单。
明面上索额图获罪,瑜妃本应无后顾之忧,可瑜妃却帮了他,更让他借机去提太子出阁。
联想到太子出阁是谁都没有想到的,再将这前前后后联系起来,于皇上大利,一脚踏进了棺材的他亦被拽了出来。
于他是拽他出已经踏进棺材一脚,
好一招扭转乾坤。
不久后,告老辞官。
一想,三藩失踪人口有望寻回,悬于心中之太子出阁此事亦得解决。
他是妥妥的功成身退。
若此人是瑜妃,那么就不会做出自掘坟墓的愚蠢之事。
现在,瑜妃面对的是群臣,群臣舌战激昂,黑的都说成白的。
瑜妃会如何做呢?
康熙眸子骤然一厉,这口才不去外交实在是泯灭了他们的才能。
面无表情道:“好好看看。”
手上的信封被递到人手上。
阅后,安亲王岳乐脸色都变了,望一眼不远处的佟国维。
气得牙痒痒,怪不得这个鬼,一点不吭声。
被当做笑话看了一场,谁能好受?
随即憋出大笑:“臣重新审视此事,果决瑜妃乃冤枉。”
“本王就说了,魏公清明,断无私心,果然如此。皇上拥有魏公,乃我朝之福啊!”
刚才还是魏御史,现在就是魏公了?
前后改口之快,快到厚颜无耻。
旁的几位大臣都看呆了,那上面写了什么?
安亲王岳乐就斥来了:“什么妖孽魅厌,危言耸听!你们自个瞧。”
安亲王岳乐早给自己找好了退路,魏象枢无私,是实情,瑜妃被诬陷亦是实情。
递的刀砍到了人自好,但砍不成,他便可说只是猜测,构不成大罪。
几位大臣,看了之后,面面相觑,眼睛含着怒火,安亲王不给他们时间迅速就澄清了自己,所有的苦头都要他们咽下。
好一招祸水东引!
随即道:“皇贵妃当真乃公正大义,臣等佩服!所述之言与魏公竟一般无二,魏公公明......”
几位大臣大肆论述了一番皇贵妃有多英明,魏象枢有多公正,皇上的决定有多深思远虑,企图将自己泼的脏水混淆清明。
这一封信,所书与魏象枢所书基本一致,只这封是从正面论述。
大概之意是,瑜妃多安分啊,惠妃仗着身份还打死了一个后妃。太皇太后说不要众妃请安,众妃就不请安了,就瑜妃一人坚持。膝下育有一子,有诞嗣之功......
你说瑜妃就算影响到皇上了,身为后宫表率的皇贵妃也被影响了?
太皇太后没站出来反对,还把一些大臣骂的狗血喷头,再说下去,是不是要说全后宫和皇上乃至瑜妃接触过的所有人,都被人迷惑了?
这不是找死嘛,先前就算说错了,勉强还能说自己是为皇上着想,圆回去,再说,是一点活路也没有了。
他们的命也值钱的。
康熙微微嫌弃,还以为他们能再指什么鹿为马呢。
大学士明珠开口道:“臣听说瑜妃娘娘路上为济灾民,捐几万两白银。慷慨之行,实令臣佩服。”
大臣已无力阻止皇上谕令,瑜妃抚养太子已是板上钉钉。
他此时开口,既不违情谊,亦不违己心。
A大臣惊:“瑜妃如此......”
B大臣解释道:“太子遇病,那是索......为酬谢瑜妃照顾太子所赐的。”
C大臣惊:“瑜妃惊一分不留全捐了出去......”
D大臣:“这样的品行......”
......
https://vvadz.cc/book/97279766/4115944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