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清穿之瑜贵妃升职日常 > 第四百七十二章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求金票】

第四百七十二章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求金票】


  索额图伏首认罪,认的是护驾不周,巡抚亦是差不多。
  打听动静的人回到了后院。
  这时节来不及送纪宁回去。
  纪宁听后,只觉今日是要变天了。
  那简短的伸冤机会,是以鲜血求来的。
  门外的满汉百姓仍是议论纷纷。
  今日之事,处理不好,不仅会影响到康熙的大一统,满汉之间的矛盾会愈发加重。
  康熙厘清今日混乱所生原因。
  吴三桂起事时,江西、云南两省民众反叛,与三藩一起抗击八旗军队,比其他地方更甚,清军屡屡遭受重创,这是康熙心头大病。
  战乱平息之后,被俘获的百姓叛贼,多不计数。叛贼在康熙心中,是万死都难以恕其罪的。
  “吴三桂初叛时,散布伪言,煽惑人心,各省兵民,相率背叛,次皆德泽素未孚恰,吏治不能剔厘所致。幸赖上天眷佑,祖宗威灵,平定天下战乱。军兴不给,裁减官员俸禄和各项钱粮,至叛乱平才予恢复。而民生未复,朕坐卧不安。若大小臣工人人廉洁,教化振兴,天下必共享太平之福。朕屡次严禁、颁布诏令,下行不立,乃朕之过。朕素不肯诿过臣下,现在部院事有错误,朕亦自认,断不归咎于人......”
  即使三藩私收赋税,百姓供养,朝廷供养,百姓生活如入水火,康熙亦承认藩乱因他急躁而起。
  面对众人的指责,康熙展出了他广阔的胸襟,承认自己屡禁不止,处罚不够。他曾下发过命令,宽恕那些被掳掠的人民。
  奴隶是旗人财产的一部分,旗人不会允许自己财产受到损伤,买卖之风难以遏止。
  书生们满腔赤子之心,言辞慷慨,都是抱着必死的决心。
  听到这些悲痛之言,无疑是得到了当今帝王的保证,冤屈得以洗清,失去的家人有可能寻到,个个声泪俱下。
  听见自己君主悲痛的言论,满汉臣子无不动容。
  护主心切,各自细臣皇上政绩,为民造福之举。
  “数年之间,军需繁重,皇上从不于民间加征。”
  “重修明史,崇尚儒教,探讨古今得失,励精图治。”
  “鼓励荒地开垦,水利兴修,以利民生。”
  “......”
  “南行一路,见百姓流离失所,遂心生怜悯,慰问百姓,速发赈银,减免赋税。”
  “对于受苦童叟,赐尔白银,济一时之急。”
  “皇上仁德,至到书院,鼓励诸生,与其共论学问。”
  康熙做过多少利民之事,朝臣都记着。
  这些实实在在做出来的事情,还有谴责八旗而颁布的条令,皆令那些书生又面红耳赤。
  百姓也都看在眼里。
  最后,汉臣御史魏象枢站出来:“这些学子鲁莽冲撞圣驾,又情有可原,皇上有好生之德,臣请皇上赦免这些学子,更请皇上为这些人做主。”
  对上皇上凛冽的目光,毫不退缩。
  足够可怜的身世遭遇,也的确令人同情。
  康熙看着他,道:“爱卿,言之有理。”
  遂命人去寻他们的身世文书。
  只因这几人来自不同地方,云南、江西、四川等等,调用文书,需要时间。
  承诺发现确有其冤屈,为其做主。
  而今日死去的给与厚葬,受伤的予补偿。
  听到这话,门外的百姓,门内的大臣都对皇上赞不绝口。
  索额图冷静下来,看向魏象枢。
  什么都明白了。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在他目光盯着瑜妃时,这个人如狼似虎盯上了他。
  借他之手道出满汉矛盾,挑拨关系,逼迫皇上不得不放下所有事宜去处置此事。
  距离三藩之乱几年了,为什么这事还没有解决,说明其背后盘根交错,远不是简单一道律令能解决的。
  得亏皇上英明,将罪责自揽起其身,才未让事情发展到更加严重地步。
  索额图闭了眼,此事必须要有一人来承担这个后果。
  这样的纰漏已不是普通巡抚能担责。
  只能是满族重臣。
  索额图身份特殊,哪怕被贬斥过,身份也不同于一般满臣。
  这时候,最适合站出来的,只有他。
  索额图想清楚了,满面悲痛,老泪纵横,承认他当初也参与过此事,此时见到皇上自省其身,悔愧不已,请皇上重罚他以儆效尤。
  这罪责一旦成立,索额图会成为满臣心中的罪人,日后举步维艰。与此同时,会收获部分汉人的认可,为皇上缓和满汉关系做出了奉献。
  索额图从降官之后,就在谋划如何起势。凡是能让他起势的机会,他都不会放过,哪怕为皇上做了替罪羔羊。
  ......
  纪宁大致捋清了思路。
  这是一场汉臣和皇上的交锋,只是索额图这个老东西被他官场上的政敌阴了。
  顺带牵连了她这个池鱼。
  那几个书生以鲜血和赤子之心为那些还在流离的人发出呼喊。
  其中几个死状惨烈。
  在众目睽睽面前淌下的流血不得不让所有人重视起来。
  这到底是哪个人想出来的主意,胆子大到将皇上架到火上烤。
  只是她万万没有想到,参与其中的就有李方昶。
  纪清清有点惨。
  藩乱时汉官背主、叛国,给皇上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八旗武力的强壮自努尔哈赤开始,到此时,衰败虚弱暴露无遗,皇上是满人,其根深蒂固的念头就是维护满洲正统。
  她不得不承认,皇上极力维护满汉关系,极力宣称满汉无异,帝王也是人,潜意识里仍会偏心满人。
  皇上在百姓面前,不惧天下人的唾骂,果断认下罪责,说明了皇上为民之心。
  虽不能保证皇上秋后算账,但帝王能有承认自己过错这样的胸襟,已经足以安抚民心。
  纪宁派去的人听了不少东西。
  衙门关上之后,里面怎样吵架,都不重要了。
  ......
  纪宁回到应江府。
  纪横新去请罪,李方昶是他引荐的。
  康熙今日疲累至极,一概不见。
  皇上不见,是否代表了生气。
  纪宁亦担忧不止。
  她才触及了皇上的一道逆鳞。
  皇上一直维护的满汉和平,而今被人打破,在天下人面前几近要给皇上挂上虚伪的名头。
  皇上不发火?不迁怒到她身上都是最好的结局了。
  可这不是纪宁想要的结果。


  https://vvadz.cc/book/97279766/4115945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