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州县困境!宁为七品京官,不作一县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江医生他怀了死对头的崽
我不是戏神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野狗骨头
赵刚秦兰
三嫁咸鱼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铁血残明
伪装学渣
十一月初一。
礼部奉仁圣皇太后、慈圣皇太后诰谕,张贴选后榜文。
小万历最终还是听从了沈念的建议,对此事没有做任何干预。
此榜文一出。
五品以下的官员、民间的士绅商贾、书香门第家庭等有适龄女儿者,皆兴奋不已。
依照祖宗旧制。
天子选后,不会选高阶文武官的女儿,几乎都是从底层选择能识文断字的良家女子。
若女儿被选中。
其家族虽不掌实权,但日后封侯拜爵乃是必然,前程富贵不可限量。
最明显的例子,便是曾经的泥瓦匠、当下的武清伯李伟,生了个好女儿,真正做到了逆天改命。
此外,兴奋的还有皇宫内十三四五岁的宫娥们。
她们身份卑微,定然是做不了皇后的,但只要小万历迎娶了皇后,她们便拥有了被临幸的资格。
后廷宫娥,皆算是皇帝的女人。
若能得君临幸,生了龙种,那人生便是一飞冲天,整个家族甚至整个县乡的命运都会被改写。
很多宫娥已开始贿赂宦官,获取小万历的兴趣爱好,有的甚至开始搔首弄姿,意图得到小万历的提前垂青。
不过李太后管教甚严。
整个乾清宫,非三十岁以上的宫娥不能入,小万历根本没有与三十岁以下宫娥独处的机会。
当下的小万历,虽然已渐显春心萌动之态,但张居正经常以先帝为反例,使得小万历还是非常老实的。
……
与此同时,随着《饬学七十二条》的施行。
大明地方州府的诸多民间书院陆续开门招收学生,讲学之风有所复苏,但对朝廷的讥议之声却减少了许多。
此时,沈念的《国病论》已传遍了整个大明。
就连某些偏僻县城的书摊上都有售卖。
此论虽不能治大明之疾。
但却能使得诸多读书人明白:唯有朝廷新政,方能兴盛天下,造福万民。
沈念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他家乡钱塘县的一些入学孩童,为沾上几分才气,对此文章是倒背如流。
甚至还有人以沈念的文章为基,新设新政学派,讨论强国富民的隆世之策。
曾教过沈念的先生们,各个门前都是桃李满蹊。
从他们嘴里流传出了诸多沈念“自幼聪颖,天资过人”的传奇故事。
多数故事,沈念本人都没有印象。
还有钱塘县卖炊饼的,卖茶叶的,卖笔墨纸砚的,说书的先生、卖唱的歌伎等等,都称与沈念相识,且能讲出一大段与沈念相识的故事。
因为这种“故事”,他们的生意比往常翻了好几番。
沈念的父亲听到后,知晓这些故事都是杜撰,但无伤沈念名声,便没有揭穿。
不知不觉间,沈念已成为了钱塘县最有名的官员,且还有同乡文人将他视为钱塘县新政派领袖。
这些,沈念皆一无所知。
……
十一月初三,常朝之上。
通政司当值官宣读了翰林院与国子监两大衙门共同总结的百家议政后各个衙门官员为新政建言献策、地方州府各个书院端正学风的一系列举措。
朝野上下,俨然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就在大家都沉浸在大明正在中兴的喜悦中时,吏部考功司员外郎姜庆站了出来。
“陛下,臣有本要奏!”
“三日前,臣曾呈递奏疏言《考成法之安民策》的执行情况,不到四个月,被降职罢黜的通判、推官、县令、县丞等高达一百五十余人,且呈现越来越多之趋势。”
“臣汇禀之后,陛下批阅称:有进士用进士,无进士用举人。然臣以为,此非根治官员不愿做州县官之良策,长此以往,恐怕举人都不够用。”
“多个地方巡抚、总督、布政使都称若严苛依照考成法与安民策执行,州县恐无百姓父母官。”
“有候补官员称‘入县令为畜生道,入判司为饿鬼道’;还有官员称‘州县官俸薪无几,而一应公费皆出其中,甚至借贷以应上官’,更有甚者称‘宁为七品京官,不作一县之宰’……”
“当下,朝堂候补官皆不愿做州县官,有人甚至托病拒绝,安民与考成,难以两兼,臣恳请朝廷能再议良策,解此危局!”
官员们听到姜庆的话语。
有的皱眉深思,有的望向远方,还有的则是强忍着没有笑出声来。
所谓“入县令为畜生道,入判司为饿鬼道’,出自唐代文献《唐语林补遗一》,乃是对州县官的一种调侃。
地方县令直面百姓,负责全县政要,劳心劳力。
不但容易被百姓骂,而且容易被上级官员责罚,如同钻进风箱里面的老鼠,两头受气,故而将其比作畜牲道。
至于判司,即州郡属官。
与县令地位相似,俸禄微薄,极难出头,还要经常为上官背锅,故而被称为“饿鬼道”。
地方州县官,即百姓的父母官。
当下。
他们是大明最难做的官员,故而许多官员调职都拒为州县官。
……
沈念站在下方,听完后,全都明白了。
随着安民策的施行,州县官要在催税的同时,不得罪百姓,确实很难。
考成法要求税收数额,安民策要求以民为本,二者必须兼顾,才能得上等考绩。
但二者完全兼顾,几乎不可能。
目前的实情是:催税不利上官骂,催税过苛百姓骂,得罪二者中的任何一个,仕途都有可能被拦腰截断。
简而言之——
俸禄低,公事多,擢升无期,富贵难求,还易背锅,故而人人皆不爱做州县官。
张居正轻捋胡须,面色严肃。
“有进士用进士,无进士用举人”正是他撰写的票拟。
也是他的无奈之举。
他主张以才为先,资格为次。
一些进士竞趋台阁,争骛清要,视州县为畏途。
他不愿惯着。
便打算从举人里面挑选州县官。
但依照吏部考功司员外郎姜庆所言,地方上的情况比他想象中的要严重许多。
很多人宁愿候补都不做州县官,而很多举人又难堪大任。
州县官,虽然位卑,但作用甚大。
小万历坐直身子,道:“天下之治,始于州县,州县者,天下之基也。基不固,则社稷将倾,而一县安,则天下安。朕称无进士用举人也是无奈之举,众卿可有良策?在常朝之上,可畅所欲言!”
常朝,是小万历能够当家做主的唯一场合,故而他目前很喜欢官员们群议群策,然后由他来定夺的感觉。
这时。
翰林院“显眼包”沈一贯率先站了出来。
“陛下,臣以为官员皆不愿任州县官,实乃因迁转无期所致,当下我大明有县令一千余人,最终能擢升知府者不足半成,朝廷应打破‘京官重、外官轻’之观念,对州县官也进行特例擢升,而非独对翰林实行特例……”
听到最后一句,沈念隐隐觉得沈一贯在针对自己。
不过当下朝廷最容易擢升的官员确实是翰林官,其次是科道言官。
至于州县官。
数量太多,又远在地方,且需要长期任职一地,方能看出才能。
仕途擢升往往机会有限。
沈一贯说完后,吏部的一名郎中便站了出来。
“陛下,我朝有州县官数千人,即使特例擢升也仅限于几十人,沈编修之策非涵盖所有人,并非良策,臣建议,与其特例擢升,越级提拔,不如为州县官减负,当下,州县官除了钱粮刑名外,还需管水利桥路、赈灾剿匪等,此等事宜理应归于省府……”
很快,又有一名官员站了出来。
“陛下,臣以为,特例擢升与减负,皆不如从大量胥吏中挑选州县官,我朝历来主张选才不选资,胥吏与百姓打交道甚多,有经验者,更能做好州县官。”
“陛下,臣以为,可对一些表现优秀的州县官进行嘉奖,或赐匾额,或赐御书,对其勉励,自然有州县官愿意为我大明鞠躬尽瘁……”
……
沈念认真地聆听着,然后逐个排除。
在他眼里,许多进士举人不愿成为州县官的首要原因是:俸禄太低。
州县官员多为刚入仕途者,且大多都是贫困人家出身,有的入仕之前便因读书考试欠了一屁股债。
这导致,很多官员任职后,第一目标就是赚钱。
其次,相对于翰林御史这类清要官职。
州县官员若是手中无钱,连下面的胥吏都使唤不动,甚至被他们联合起来欺负,想要做出一番功绩,根本不可能。
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曾经的淳安县县令海瑞那样,一上任,便拒所有常例。
县丞、主薄为此离职后,他兼而管之,依旧能将淳安县治理的有模有样。
张居正施行考成法后,对官员常例(灰色收入),几乎默认,其实就是怕将底层官员逼得太狠,导致他们撂挑子。
而今沈念提出的这道“只能苦一苦官员”的安民策,却使得很多州县官想要撂挑子了。
沈念明白,张居正“默许常例”之术,几乎是放任了官员贪墨,此非良策。
……
片刻后,沈念站了出来。
“启禀陛下,臣以为越级提拔州县官员,为州县官员减负,或增加恩赐,皆非稳定州县官之策。”
“臣建议,废除官员常例,厚州县官员之禄,尊州县官员之秩,增州县公用钱,如此,则州县可安,民生可安,国本可安!”
此话一出,整个皇极门下都安静了下来。
废常例,增俸禄,加公用钱。
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此举违背大明祖宗之制。
唰!唰!唰!
几乎同时,沈念正前方的数名科道言官都朝前跨了一步。
他们互视了一眼后,最左侧的一名言官大步朝前走去,高声道:“陛下,沈编修之言,违逆祖制,实乃大逆不道之言。”
“太祖有令,大明官员不可增俸,且当下官员之俸已远超普通百姓,为官者不应视钱财为要务……”
其说完后,又有一名言官站了出来。
“臣附议。俸禄乃俗务也,沈编修作为翰林,又是经筵日讲官,怎能言违逆祖制之事,如此失言,臣恳请陛下重惩沈编修!”
……
唰!唰!唰!
接下来,就像下雨天不断有鱼露出水面一般。
不断有官员站出,斥责沈念为官贪鄙,在朝堂之上索要高俸,违逆祖制。
沈念知晓当下提“取消常例,增俸增公用钱”是违背祖制之事,但他又不得不提。
因为解决此事的最好方式,就是取消常例,为官员增加俸禄。
常例虽能缓解官员们的低俸禄,但绝非长久之道,且会使得腐败越来越严重。
待一众官员斥责完沈念后。
沈念又道:“陛下,臣以为可视官员考绩,为同级别官员设定不同的俸禄,即赏俸……”
唰!
沈念还未曾说完,便被小万历摆手打断。
“沈编修,我朝祖制,不可加俸,你莫要再提了!”小万历认真地说道。
他是在保护沈念。
沈念越讲越违背大明祖制,弹劾他的奏疏将越多。
沈念无奈,只得退了下去。
不远处。
张居正、吕调阳、马自强等人都是一言不发,他们知晓,官员增俸之策是绝对不可能施行的。
此祖制。
就像吃饭时,筷子必须要平放在碗上而不能插在碗中,大明的子子孙孙,都不能有一丝一毫改变。
不多时,众官员仍未曾讨论出一个结果。
小万历便结束了常朝,命官员们再细细思量,然后向内阁呈递解决之策。
……
常朝结束后。
沈念回到编修厅,继续撰写自己的官员增俸之策。
他还专门设置了烟瘴钱、公用钱、养廉银等等,来增加官员俸禄,并强调一定要取消官场私下之常例。
可惜。
他连续呈递三份奏疏,不但被小万历以“祖制不允”所拒绝,还遭到了诸多官员的弹劾。
最后。
小万历责令沈念不准再言增俸之事,对他罚俸一个月,并对他禁足三日,不得出门。
沈念对这个结果并没有丝毫怨气。
他知晓是这样一个结果,但他还是想着试一试。
大明祖制这棵参天大树,非一朝一夕能晃动,但他还是想要使劲晃一晃,让更多人听到他的声音。
接下来,他大概率要做许多违背祖制的事情。
(本章完)
https://vvadz.cc/book/97551151/6785226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