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我数学第一啊!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我不是戏神
江医生他怀了死对头的崽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赵刚秦兰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三嫁咸鱼
铁血残明
伪装学渣
玄鉴仙族
“无论什么计划,十个里面有一两个能完成就已经相当相当相当不错了!”
苏澄给张烊文举了很多例子。
“波士顿的高速公路项目,预计划10年完工,结果用了20年。”
“悉尼歌剧院预计划6年完工,结果花了16年。”
“网络作家计划自己一两个小时就能写完一天的稿子,最多最多不超过三小时。”
“结果接完的时候比最慢的情况还要再超出三四个小时,累计用了六七个小时。”
这种预估错误的例子比比皆是。
因为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主观、客观上的因素。
人的思维就是这样的,总是会错误的判断和估计。
在计划的时候是100%完全理性的纸面数据,但实际上会受到感受、情绪、想法的影响。
延伸到个人的经济情况亦是如此。
“你有空可以去资料库搜A0098这一套卷宗看看,里面有详细的调查统计和结论。”
叶黎也没看过这一套卷宗,她随手就拿出手机搜了一下,发现这是一套1998年的卷宗。
作者现在目前仍然在集团任职,职位是帝豪集团某金融分公司的CEO。
“我可以简单给你概述一下里面的内容。”
“大概意思就是,你以为自己这个月花1000块钱就够了,但结果会花1700块钱。”
“如果你参照上个月自己实际花费1640可能会更准确。”
“他时隔两年以后有再对这些调查对象进行统计调查,这些人仍然预判自己每个月只花1000块钱就够了。”
“如果这些调查对象本身还有想存钱的想法,预测自己这个月的花费会更少,可能认为自己这个月只需要800块钱就够了,但实际上花的一点都不少,甚至花的更多了,超过了之前的平均水平。”
所以说。
苏澄给张烊文的建议就是:忘掉计划。
计划就是一坨狗屎。
总会有各种各样需要的开支,最后导致计划崩溃。
像什么pdd的《先用后付》,花呗,等一切信贷产品更要警惕。
因为付钱的时候没有‘阵痛感’,就会更容易消费。
其实这些人只是把这个感觉延后了,等到了还款日就心痛不已,下个月继续消费,周而复始。
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么多电子商务平台千方百计的让用户开通‘先用后付’的原因。
并且千万千万要警惕【小额免密】这种东西。
这玩意儿最早可以追溯到90年代的樱花岛和美利坚,主要是公共交通刷卡,快餐高频等消费场景。
直到06年,EMVCo把非接触支付规范确立全球小额免密框架,成为了标准化的里程碑。
这玩意儿在商业领域,可以说是最伟大的设计创造之一。
但是对于普通消费者,那就是一场灾难和噩梦。
Apple Pay起了个坏头,支付宝等电商扩大利用了这一点。
不断删减的支付流程,不断优化的支付手续,让钱也更容易从钱包里流出去。
原本消费者要做出一个决定,用几分钟或者几天时间来思考买还是不买,因为这套流程的简便性,脑子还没反应过来呢,手已经点了,钱已经流出去了。
对于收入不高的人来说,十几块和几十块,几笔订单加起来就是好几百块了。
“对对对,这不说的就是我吗?我经常用pdd的先用后付,一不留神得扣我两三百。”秦奋听完苏澄的话十分激动,“我寻思我也没花这么多啊?仔细一算,全都加起来还真是三四百块钱。”
“我觉得你可以先尝试着用现金。”苏澄解释说,这是最笨也是最容易执行的方法了。
其背后的逻辑就是跟这个反着来,增加消费的步骤。
以后再有消费就会多出五个步骤。
第一,拿出钱包。
第二,选择百元大钞还是零钱。
第三,把钱交给收银员。
第四,等待柜员找钱。
第五,把收到的零钱装回钱包。
人可以直观的感受到钞票在物理上和精神上的感觉,对钱有更深的概念。
而不是直接按指纹,扫脸,轻而易举的让钱从自己手上流走。
张烊文听完恍然大悟。
跟苏澄混是真的能学到东西啊!
他默默地在心里面重复地念叨着:
用现金用现金用现金。
不做计划不做计划不做计划。
苏澄还跟张烊文强调:“这个事情一定要知道背后的逻辑。”
2x2=4。
为什么等于4?
可以用直观实物操作验证。
也可以用加法、乘法递归或者皮亚诺公理体系进行推导,而不是用乘法口诀,老师教2x2=4,那就等于4。
这种算数问题苏澄不往深了讨论。
乘法口诀也有用,这是提炼出来的东西。
但如果只知道提炼的东西,那肯定当不了数学家,顶多当个数学老师。
不做计划的本质是不能只盯着计划。
用现金的本质是增加消费的步骤,提高消费难度,限制自己的消费次数。
钱自然而然就省下来了。
如果为了做计划而做计划,为了用现金而用现金,那就没意义了,纯纯没麻烦给自己找麻烦。
节俭确实是好事儿,苏澄不是抨击节俭,他也喜欢节俭。
但老东西给自己的灌输的思想教育是:每个月几滴水,从刚开始连打湿双手都不够,直到最后能用这些水洗脸。
苏澄觉得这他妈不就是纯没苦硬吃吗?
但凡是个正常人,都会想着怎么获得更多的水啊!
“我明白了澄哥!”张烊文郑重地点点头,“澄哥,你数学一定很好吧。”
“是的,我从小学数学就很好一直排班级第一年级第一呢!”苏澄开始说起了自己的数学成绩。
叶黎此时向苏澄投来鄙视的目光。
她承认苏澄前面那套东西很厉害,但怎么到后面还吹起来了?
“你们别听他吹牛,他唬你们的。”
苏澄一看怎么叶黎还拆他台啊,赶紧朝叶黎使眼色:“栗子姐,我难道不是年级第一吗?”
“是是是,是年级第一。”
“但我怎么听某人跟我说过,某人的小学一个年级就一个班,一个班上就十二个人?”
苏澄:???
妈耶!
叶黎真把他的老底给揭出来了。
苏澄不得不厚着脸皮继续跟他们侃大山。
“12个人的班咋了?我不还是第一?”
“你们别看只是12个人啊,我那些小学同学可都大有作为,含金量还是很足的。”
叶黎十分不屑地看了苏澄一眼。
在村儿里上的小学,12个人的第一能有啥含金量?
“难道你另外11个同学都大有作为?”
苏澄侃到这里也不好意思了,只能实话实说:“那还真没有。”
“有一半初中没上完就不上了,有俩考上了我们县的公办高中。”
叶黎朝苏澄竖起了大拇指:“哦哦哦,那你真厉害。”
苏澄向三人解释着他们县里的真相:“可不是嘛,我跟你们说,在我们那能考上我们县的公办高中就已经是非常非常厉害了好吗?”
叶黎怎么能不明白啊,她也是县里出来的,苏澄的说法确实没错。
公办高中省钱是一方面,教育质量也是一方面。
她的同学其实和苏澄的同学差不多,只不过比例稍好点。
有三分之一都上了公办高中,有三分之一托关系也上了公办高中,还有三分之一上了私立高中。
极少部分或是因为在学校被同学孤立,或者跟人打群架,被欺负的待不下去了,又或者到了大学待不下去自己退学了。
苏澄这会说的这些东西,张烊文和秦奋就没办法理解了。
他俩和苏澄、叶黎不是一个世界的。
但聊到高考,四人还是有很多共同话题的。
叶黎还披露出一个从来都没有跟外人说过的秘密。
那就是在她高考的前几天,爷爷奶奶突然过世了。
“啊?”
“这样的吗?”
秦奋和张烊文都对叶黎的遗憾表达同情。
“这有啥遗憾的?”叶黎不理解。
秦奋皱着眉:“没有见到爷爷奶奶最后一面不是很遗憾嘛?”
“没有啊,我见到了。”
“啊?”
两人又不理解了。
“黎姐,你不是高考后才知道的吗?”
“不是,高考前几天我爸妈直接找我班主任请假,让我回去帮忙操办白事了。”
秦奋:???
张烊文:???
就连苏澄也感觉到很惊讶。
按照常理来说,有亲人在考试之前离世,那不是到考试以后才会告知吗?
因为会非常影响状态和情绪啊。
高考可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说不定就可以改写命运。
要是发挥的不好,那就完蛋了。
张烊文和秦奋不懂叶黎父母的脑回路。
但苏澄是懂的。
看着确实像叶海军和刘雯华能干出来的事儿。
叶黎确实没发挥好。
不过并不是因为爷爷奶奶离世的悲痛。
而是叶黎那会跟父母大吵了一架。
“没事儿啊,这是好事儿。”
“好你个头,不然我肯定能上985的。”
“肯定是好事儿啊,你要是上了985,那或许就遇不到我们了。”
嗯……
叶黎仔细想想,这倒也是。
现在的生活她觉得就挺好的。
假设自己考上了985,那她就不是现在的人生轨迹了,还真就认识不了苏澄。
不知不觉间,外面的天都已经黑了。
“吃饭去?”
“吃啥,不想吃火锅了。”
“麦当劳?”
“走!”
(本章完)
https://vvadz.cc/book/97663431/6785213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