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张大山未雨绸缪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我不是戏神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江医生他怀了死对头的崽
赵刚秦兰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三嫁咸鱼
铁血残明
伪装学渣
玄鉴仙族
转眼到了四月初一,对面的新学堂也终于建好了,在晾了三天之后,原本在城外私塾念书的学生们全都搬了进去。
新建的私塾特别大,除了学堂之外,还修了两间专供学生们休息的厢房,虽然是大通铺,但好歹也是一个能睡觉的地方,这是给那些离得远的学生们准备的,有点类似于现代的学生宿舍。
自从这新修的学堂开起来之后,宋声声生意比以往更好了,如今一个月下来的盈利,刨除本钱,居然高达四五百两银子,着实是让宋声声惊呆了。
说来也是奇怪,明明才四月的天,才过了冬,就感觉夏天要来了一样,天气竟然有些闷热,大早上宋声声什么都没干,居然出了一身的汗。
张大山搬到对面的学堂里去上学了,节约了一笔束脩,只需要交每个月六百文铜钱的笔墨纸砚费用就可以了,宋声声也就趁机把张三海,张四川都送了进去,若不是不收女学生,宋声声是非常想把张家两姐妹也送进去的。
本来宋声声还要想办法,却被懂事的两姐妹给劝住了,她们以店里不能缺人手为由,主动要求留在店里帮忙,宋声声只觉得心酸不已,所以每天都会抽一个时辰,教导两姐妹读书认字。
家里三个男孩都被送进了私塾,每个月只需要交一两八钱银子的笔墨费就可以了,最小的五福年纪太小了,私塾不愿意收他,只说到了年龄再送过去,宋声声便每天把他带在身边,从三字经到唐诗三百首,想到什么就教他什么。
“阿娘,你听,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张五福虽然年纪小,但是很聪明,昨天宋声声才教他《悯农》这首诗,今天他就会背下来了,小小的人,摇头晃脑的,口齿不清地背诵,着实把宋声声可爱到了。
“小七真聪明呢,娘昨天才教你的,今天就会背啦?”
宋声声揉了揉张五福的小脑袋瓜,挺着肚子,牵着他的小手,走到门口。
“哥哥们快要下学了,去接他们吧!”
学堂的钟声响了三下,便意味着今天的课业结束了。
张大山他们直接走了过来,看到对他张开手的张五福,便笑着将他抱了起来。
“大哥大哥,锄禾日当午……”
张大山好笑地去拉他的小手,“小七会背诗啦?是谁教的呀?”
张五福看向宋声声,奶声奶气地回答,“阿娘教,小七聪明。”
宋声声看了一眼高悬在空中的那一轮圆日,扶着腰回了店里。
“最近这天气可真是奇怪,才进四月就热成这样了。”
张大山也拧了拧眉,再过一两个月就是收割小麦的时候了,家里二十二亩地,就靠他们几兄弟,应该是收不过来的,到时候还得雇人帮忙才行。
“今年的收成不错,到时候我们雇人去收麦子,早些收了早些种稻子,这些钱就不用节省了,老大,到时候你去办,我生产应该就是那几天了。”
宋声声的肚子现在已经七八个月了,不出意外的话,就是五六月份生产了,夏天坐月子可真是遭罪,一想到这一点,宋声声就觉得心烦意乱。
“母亲,我总觉得不太对劲,”张大山沉吟片刻,将心里的想法说了出来,“今年的天气热的出奇,我翻阅了许多书籍,史书记载,往往出现这种情况,都和旱灾有关。”
旱灾?
宋声声眉头紧蹙,如果真的是张大山说的那样,那可就麻烦了,大规模的旱灾往往会造成百姓们颗粒无收,饿殍遍地,到时候世道只怕会更乱。
“我不敢确定,史书上只记载了两次这种情况,一次是在前朝乾元三年,另一次则是在八年前,不过我觉得我们是应该早做准备。”
张大山向来不打,没有准备的仗,他一贯喜欢将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都推演出来,提前做好准备,哪怕可能白费力气。
“十年前……”宋声声沉思片刻,转头看向张大山,“世事无常,我们不得不防,从今天开始,你就拿银子去收购粮食,记住要一批一批地买,千万不能打草惊蛇,囤好的粮食运回村里的地窖里储存起来,千万不要被别人看见了。”
虽然宋声声有商城,但大批量时突然出现,还是会让人产生怀疑,不如直接让张大山去屯粮,不管未来会不会发生旱灾,家里屯够粮食,也不是一件坏事,毕竟现在还是荒年,收成时好时坏,谁也不能保证。
“让三海跟我一块儿去吧,他做买卖比我在行。”
宋声声看着一旁跃跃欲试的张三海,倒没有什么太大的意见,张三海在做生意这方面有天赋,她是知道的,张大山日后是要考科举做官的,张二河则是早早投了军,家里的生意自然是要找人来继承的,做官虽然好,但商业这条路也不能放弃。
宋声声一家人之所以能走到今天,跟从商脱不了关系,没有银子铺路,只怕就算张大山考中了,当了官,就凭他寒门的身份,也得慢慢熬资历,若是手里有了银子,走哪儿都好办事。
家里已经有三兄弟发掘出了他们的潜能,至于剩下的孩子,还需要她慢慢观察,比如张静怡张静和两姐妹,就好像对做菜特别感兴趣,宋声声随意丢给她们一本菜谱,第二天就能吃上那本菜谱里面的菜。
宋声声月份大了,现在已经不怎么出门了,店里的活儿也都交给了张静怡两姐妹,只是每天看着她们疲惫的神色,宋声声也觉得十分心疼。
思索之下,她决定将狗蛋娘和张小桃母女两个聘请了过来,给他们每个月六百文钱的工钱,母女两个一个月就能挣到一两二钱银子,这可比她们做农活和绣活挣得多。
狗蛋娘见宋声声不计前嫌,愿意聘请她们母女来店里做工,还给了她们丰厚的报酬,心里顿时五味杂陈,一时间也不知道是悔恨还是庆幸了。
https://vvadz.cc/book/10697614/6785231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