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光在爱意消散时 > 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邻市西南角,靠近城乡接合部,有一排老旧的红砖平房。

林素月推着粪桶,脚步拖在青石板路上,脚上的布鞋被粪水泡得褪了色,裤脚硬得像纸。

她在这座城市落脚已经两个月了。

每天凌晨三点,她都准时出门,推着那辆吱嘎作响的车,从一家家老化的旱厕、化粪池边走过,做着清污、收集的工作。

这份工作,是她来到邻市后唯一能做的。

粪工是没人愿干的活,臭、累、受人嫌,干这活的多半是被生活逼到绝路的人。

但是在这里,没人管她的过去,也没人追问她的背景。只要手脚勤快,不偷不骗,就能挣一份粥饭钱。

这对林素月来说已经足够了。

她刚清完一口老化粪池,坐在一边吃冷馒头时,一个戴眼镜的青年走了过来。

他身板瘦削,衣着干净,斯斯文文的,一看就不是这一片的人。

“您好,我是本省农林大学的老是徐清舟。我们正在做一项关于沼气发电的调研。有人说您是这一带最懂粪便沉积和处理的老师傅之一,所以想跟您了解点情况,能聊聊吗?”

林素月愣了几秒,还是站起来,用袖口擦了擦手。

“我不懂书上的事,只知道什么时候粪厚,什么时候该掏。”

徐清舟笑了一下,点头:

“您说的这个,就是我们想知道的。”

林素月愣了愣,还是点了点头。

她带着他走了几处老化的粪池,按照徐清舟的要求说明,哪些部分沉淀快、哪些出渣重

她不懂什么叫“产气比”或“生物转化效率”,但她知道哪种粪便放得久、臭得重,发得旺。

她讲得慢,词也土,可一听就都是从工作中实际总结出来的。

徐清舟听得认真,时不时记笔记,还拍照记录。

一连半月下来,林素月几乎带着徐清舟跑遍了半个城的化粪池。

在做完最后一点记录之后,徐清舟看向林苏十分认真的问道:

“你有没有想过,开个处理点?你这套经验,放现在的环保系统里真的很难得。”

“你可以申请银行的贷款,设备我可以帮你联系租赁。”

林素月怔了一下,眼神下意识地避开他的目光。

她低声说:

“我不过是个掏粪的。”

“腿瘸,欠债,还离了婚。谁信我能开公司?”

“我现在能靠自己不讨饭,就已经谢天谢地了。但还是谢谢你的好意。”

徐清舟没有笑,也没有劝。

他只从背包里抽出一本笔记本,递给她看。

上面是他调研三十多个乡村得到的结论:

在实际运行中出问题最多的,不是资金短缺,不是设备技术,而是没几个人能有林素月这样的实际处理经验。

徐清舟看着她说:

“你是我见过、最认真,也最踏实的人。”

“一个掏粪的,就不能做老板了?只要靠双手吃饭,没什么见不得人的。”

林素月握着笔记本的手轻轻一颤,指尖有些发抖。

她想说谢谢,但喉咙像被什么堵住了。

她很久没听过这样的话了,更久没人,用这样的眼神看她,不是厌恶、不是可怜,而是信任。

那天回去后,她一夜未睡。

第二天,在徐清舟的建议下,林素月开始整理流程,申请营业执照,递交材料。

他帮她申请贷款,租下了几台二手粪渣分离机、罐装桶,挂上“城乡粪污回收合作点”的牌子。

林素月一开始只想着能多赚点钱,养活自己就行。

刚开始没人信她,别人看到她还开公司,都说她疯了。

可慢慢地,来拜访她的人越来越多。

第一个是城南的种菜大户。

第二个是邻村的果园主。

第三个是市里下派来要调研“粪污处理模式”的项目组。

因为林素月是最早一批做这行的人,所以很快就在这个城市打出名气。

这天,她正在清理车间,徐清舟手里拿着一封红色封面的邀请函,笑着走进来递给她:

“省上商业展会的邀请函。你是这次‘农村粪污资源化典型项目’的代表。他们想要邀请你参加。”

林素月接过那封盖了红章的信,看了很久,才坐下来呜呜地落泪。

阳光正好,信上“林素月”三个字被照得发亮。


  https://vvadz.cc/book/17492406/4014889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