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天才学霸?我只是天生爱学习 > 第122章 记忆力的极限

第122章 记忆力的极限


方文也没想到论文能这么快见刊,虽然Journal  of  Algebara审稿周期2-4周,是出了名的快,但审稿通过不代表就能立即发刊,往往是需要排队的,尤其是Journal  of  Algebara这种期刊往往很多人投稿,排队就更加严重了。

    没想到他投稿到现在,满打满算也不过才一个半月,竟然就已经见刊,这速度,他闻所未闻。

    如果不是Journal  of  Algebara实在是收不到稿子,那么就只有一种可能了,审稿人和编辑认为这篇论文水平很高,所以插队发布了!

    先是给陈辉发了条微信,告诉他论文发布的喜讯,之前因为论文还没着落,他并没有提前把二作的消息告诉陈辉,但现在尘埃落定,当然得通知陈辉了。

    然后打开电脑,点开这些天特意新建的“申奖”文件夹,里面足足有七八个文档,全都是各种奖项的申请表,里面大部分内容他都已经填好了,只用修改论文的相关信息即可。

    修改完成,他开始按照每个奖项申请的渠道一一报名申请。

    做完这一切,都已经过去一个多小时了。

    方文伸了个懒腰,心满意足的拿出手机,登陆围脖。

    在等待进入APP,看开屏广告时,他忽然想到,前些天那些人质疑陈辉时,自己帮陈辉说话还提到了论文的事情,只是那个时候网友们对他可是极尽嘲讽之能事。

    现在论文见刊了,那可不得好好反驳回去!

    光是想想方文都有些激动。

    毫不犹豫的点进我的,点开自己的评论,发现消息列表早已99+,虽然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但因为陈辉不断刷脸,这个话题依旧火爆。

    他也不理会那些回复他的消息,而是在自己的回复下面直接晒出了论文见刊的截图和链接。

    发完之后他还不过瘾,再次回复了一句,“那些质疑的人呢?来,道歉!”

    意气风发,方文不自觉的咧嘴得意笑,感觉自己现在就像是爽文里面的男主角,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

    他也没有期待有人会真的来道歉,自己爽就完事儿了,冲浪这么多年,规矩他是懂的,顺风打团,逆风装死,不要说别人,他自己也是这样。

    退出评论,这时他才注意到,这个话题热度不减反增。

    CMO金牌第一,唯四满分之一!

    好家伙!

    这时他才发现,这才几天时间,陈辉先是斩获阿赛金奖,随后又拿到了CMO金牌,这个家伙简直就是金牌收割机。

    回想起省赛见到陈辉时,那个时候大家还只是觉得这个小家伙很有灵性,上台领奖时也还很青涩,随后阿赛预赛成绩出来,此时已然崭露头角,他们觉得这个小家伙是个天才,未来或许能有一番不小的成就,然后,陈辉就一路势不可挡的拿到阿赛金奖、CMO金牌第一。

    陈辉当真是一次又一次的出乎他的预料,进步速度更是越来越快,从省赛第一,到CMO金牌第一,才过去三个多月而已,颇有种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态势。

    要是再过几天有人告诉他陈辉拿了菲尔兹奖,他可能都不会太惊讶,那个家伙,做出什么样的成就似乎都不足为奇。

    “我去,楼主来真的啊!我去查了,这论文是真的,人也是真的!”

    “666,SCI二区啊,我什么时候才能发一篇,好想毕业,眼睛都红了。”

    “眼红是病,建议挂个眼科。”

    “楼上的建议还是去看看脑子吧,人家高中生都能发二区,你一个研究生都发不了,指定是脑子有什么毛病(doge)”

    “兄弟,我博士生(捂脸笑)”

    “该不会是P的图吧?我虽然不是数学专业的,但SCI二区是什么难度,我还是了解的。”

    “你了解个屁,人家链接都给出来了,不会点进去看啊?这能有假,当我们都是傻子吗?”

    哟嚯,出去逛了一圈,点回来一看,方文才发现下面竟然已经有这么多评论了。

    看着大家在评论下或是羡慕嫉妒恨,或是质疑,或是争辩,他不由翘起嘴角,开始理解什么是“自有大儒为我辩经”。

    “我去,阿赛金奖,CMO国赛满分,金牌第一,这家伙是个真的天才!”

    “建议燕北大学破格录取。”

    “楼上的怕不是个傻子,CMO前六十就能保送清北了,人家满分,并列第一,还需要破个屁的格。”

    “巴巴里阿数学竞赛有点子东西啊,能拿到金奖的,水平是真的高啊,去了CMO随随便便就能吊打其他选手。”

    “我就是数学专业的,阿赛难度比CMO还高,能拿到金奖,CMO满分也不足为奇。”

    “阿赛这么强吗?数学小白小声问一句,为什么阿赛金奖不能保送清北呢?”

    毕业论文已经准备好,在教研室自然是斗鸡遛狗,方文开始高强度冲浪,看着大家的评论,他总感觉哪里有些不对劲,却又说不上来。

    “我艹!”

    “方文你发论文了?!”

    正思考着,教研室中陡然爆发出一阵惊呼。

    “不就是发论文嘛,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一位被打扰了看论文的博士师兄翻了个白眼,一脸不爽的说道,学数学的,谁不得发几篇论文。

    “可是,他发的是Journal  of  Algebara啊!”

    那位惊呼的博士师兄目光呆滞,嘴里念念有词,宛若梦魇。

    “Journal  of  Algebara?”

    被打扰的博士师兄眼神一挑,以为是对方说错了。

    他们本就是学这个方向的,自然知道Journal  of  Algebara是什么期刊,这本期刊虽然发刊数不少,但在业界也是有不小影响力的,本身也是SCI二区,他们这些想要毕业的博士自然对其了如指掌。

    所以他更知道投稿Journal  of  Algebara的难度。

    方文的水平他知道,哪怕有王建伟帮忙,发Journal  of  Algebara的可能性都很小。

    一念及此,他直接进入Journal  of  Algebara官网,点开最新一期发刊,很快,他找到了方文的名字,以及第一作者的工作单位,蓉城大学!

    不是他们教研室的方文还能是谁!

    好家伙,竟然真的发SCI二区了!

    别说网友了,他这个师兄都嫉妒得眼睛发红,他现在有点理解刚才那位师弟为什么这么激动了,换做是他第一个发现,恐怕也会这般激动。

    两位博士师兄的交流自然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很快,大家都看到了方文的那篇论文。

    “溜啊,不声不响干大事!”

    羡慕的同时自然也为师弟感到高兴,师兄姐弟妹们纷纷前来恭贺。

    “不对啊,方文,你这二作的陈辉是谁,竟然既不是导也不是大师兄?”

    很快,有人发现了华点。

    “嘿嘿,谢谢大家!”

    方文也得意的笑着回应,“大师兄和导都知道,这篇论文能发Journal  of  Algebara,主要贡献人也是陈辉,给个二作是应该的。”

    “哦?这个陈辉是哪个教研室的师兄?”

    师兄姐弟们恍然大悟,他们了解方文的水平,怪不得方文能发Journal  of  Algebara,原来是有强力外援。

    “不是哪个教研室的师兄,也不是师弟,是上次省赛第一那个陈辉!”

    “啥?你是说那个高中生?”

    “啊。”

    “???”

    “我勒个去,现在高中生都这么变态了吗?”

    “我现在算是知道数学专业到底是什么人在天上飞了……我想回家……”

    大家心思各异,却不约而同的回到座位,下载方文那篇论文仔细研读起来,他们倒要看看,在那个高中生的指导下,方文写出的论文是什么样的。

    ……

    【你的数学等级由2级74%提升到75%】

    【你的英语等级由2级3%提升到4%】

    【你的英语等级由2级4%提升到5%】

    “对偶猜想,高阶范畴论的导出几何应用!”

    在论文上简短的记了个笔记,陈辉眼前就接连跳出了几条弹幕。

    数学熟练度的提升在预料之中,倒是没想到英语的熟练度竟然直接提升了2%,记忆力提升的效果还真是立竿见影。

    对于普通人来说,记忆一个英语单词往往需要大量重复的记忆,加上频繁的使用,才能记得牢固。

    陈辉将记忆力提升到2.6后,他看论文时大多数单词只需要查一遍,下一次就能勉强识别出来,多遇到几次就能形成永久记忆,可以说是初阶版的过目不忘了。

    他原本以为这就已经是记忆力的极限,即便再提升记忆力,也只是让这个过程变得更快,能够记忆的东西更复杂。

    但这一刻,他才发现,过目不忘根本不是记忆力的极限。

    记忆力提升到3.6后,他感觉脑海中的东西开始被分门别类起来,虽然还没有真的像是图书馆一样整整齐齐,但已经有这个趋势了。

    也就是说,如果继续提升记忆力,他就能将看到的知识都存储在脑海中,然后需要用的时候就像电脑检索一般,轻松将他们找出来!

    普通人或许一辈子都遇不到这种情况,因为他们会忘记很多东西,所以能够快速的检索出来,似乎人脑根本不存在检索这个过程。

    但当记忆的东西越来越多,检索这个过程就会慢慢暴露出来!

    在检索方面,人脑一直比电脑强,但存储容量上面却未必,理论上电脑的存储是没有上限的,存储的内容越多,检索就越复杂,越慢。

    所以,随着记忆力提升,不仅是记忆速度越来越快,能记的东西越来越多,还会同时改造记忆的结构,提升检索速度,让陈辉能够记忆远超普通人数十倍数百倍的内容,却像普通人一样,能够瞬间检索出想要的内容来。

    否则随着记忆的东西越来越多,他的反应就会变得越来越迟钝,这么一想,这个改变好像还挺合理。

    他现在忽然有些理解为什么很多天才根本无法理解普通人。

    在记忆力一出生就是三点几的天才世界里,大容量快速检索这不是本能般的东西吗?

    普通人却需要花费数十倍,数百倍的努力,才能勉强达到同样的效果!

    轻吐一口气,现在,自己应该也算得上是天才了吧?

    陈辉很快收敛心神,将注意力拉回到眼前的论文,翻开论文下一页,他才发现这已经是这篇论文的最后一页。

    这一天多的时间他已经看完了五篇朗兰兹纲领方面的论文,对其已经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弄明白了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目前的难点是什么。

    这也是陈辉在遇到一个问题,或者一个陌生的对象时的解题框架,先搞清楚他是什么,再弄明白他是怎么做的,以及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最后再去解决遇到的问题,很多时候这样一套方式下来,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朗兰兹纲领是数学中一系列宏大的猜想网络,旨在揭示数论、几何与表示论之间的深层统一性,用以突破类域论的局限,统一数论与调和分析,揭示数学结构的对称性。

    尤其是其中的对称性,与物理中的对称性类似,若是能在上面有所突破,或许就能像爱因斯坦建立广义相对论一样,在数学上做出巨大的,划时代的突破。

    它的核心主张不同数学领域的对象,比如伽罗瓦群表示与自守形式,可通过L-函数和对偶性对应联系起来。

    同时朗兰兹纲领也分为经典版本和几何朗兰兹纲领,经典版本关注数域上的算术问题,而几何朗兰兹则将这一框架移植到代数曲线等几何对象上,用几何语言重构对偶性。

    纲领的核心目标是建立Langlands对应,即两类看似无关的数学结构的等价或对偶。

    例如,几何Langlands猜想断言,代数曲线上的G-局部系统可一一对应于另一侧LG-D-模范畴,其中LG为Langlands对偶群。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朗兰兹纲领使用了一系列的关键工具,比如L-函数与调和分析,通过自守L-函数编码算术信息,并利用迹公式等工具匹配不同侧的对象。

    比如几何表示论,Hecke算子作用于模空间上的层,构造函子实现范畴等价。

    比如物理对偶,超对称规范理论中的S-对偶为几何Langlands提供物理诠释,如Kapustin-Witten将对应视为4维理论的维度约化,等等等等。

    这个猜想无疑是宏大的,划时代的,但面临的挑战同样巨大,比如非阿贝尔情形的技术壁垒,高阶对偶群的表示论复杂,难以构造显式对应,比如处理模空间的无穷维性质需发展新的几何与拓扑工具,比如提升为高阶范畴等价时,需克服同伦论与导出代数几何的抽象复杂性……

    遇到的问题越多,陈辉就越是高兴,每一个问题都是一条通天大道!

    袁新毅研究的方向正是范畴化与导出几何,目前看来,他似乎已经在这个方面做出了突破性的进展。

    剩下的问题中,解决无穷维几何问题时,需要发展新的几何与拓扑工具,也就是方文曾经说过的发明新工具方向。

    陈辉沉思,

    或许,创造力的提升,也是时候提上日程了。

    (本章完)


  https://vvadz.cc/book/18319073/6785225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