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朕才是宋世祖 > 第91章 此乃臣子邀美名而归恶于君!

第91章 此乃臣子邀美名而归恶于君!


“谁人如此大胆!竟敢擅自诛杀朱勔?朱勔可是官家眼前的红人、提举应奉局!”

    童贯在听到这条消息时,整个人第一反应就被震撼得不行。

    朱勔的官职虽然远不如他,这次方腊之叛也注定会导致朱勔失宠,可直接把人杀了,仍然超出了童贯的想象范围。

    不过,他虽然愤怒,潜意识里却有一种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的想法:

    究竟是谁干的?我怎么没听说过、朝中官员有哪个能有种到这种程度?

    好在亲随很快解开了他的疑惑:“……是权任苏州通判的赵子称杀的,此人之前便奏请官家罢应奉局、废花石纲,被朱勔所囚。”

    童贯这才恍然:“原来是他!这就不奇怪了,他和朱勔,估计已经是不死不休的局面。不过还是没想到,此人居然如此胆大妄为,敢做到这种程度,看来真是个……一身是胆之徒!”

    童贯冷哼调侃了一声,忽然又觉得自己的措辞有些可笑。

    他依稀想起,平话戏本里,刘玄德赞赵子龙一身是胆。如今轮到他自己赞赵子称一身是胆,这俩人名字倒也相仿,就是差了最后一个字。这个年轻的宗室子弟,最近真是名声响得很呐。

    该怎么处置这个胆大包天的家伙呢?官家似乎早已关注他了,自己还是别贸然下结论的好。

    想到这儿,童贯不想多费脑子,就随口问亲随:“宋昭年怎么说?他不会只写了事情本身吧。”

    他决定先听听两浙路提刑司对这个事件的看法,参考一下。

    “宋提刑的意思,是确有越权,但情有可原。”请随谨慎地解说。

    童贯听了,指节有规律地敲打着坐榻的扶手,思索了一会儿:“还有其他人言及此事么?都找出来!”

    亲随立刻帮忙筛选文书,不一会儿就找到了好几份,童贯大致看了一下,也多是为赵子称求情的,他心中有数了,却不想立刻做决定,便吩咐今日乏了,先不谈公事,明日再从长计议。

    左右都非常识趣,不敢再叨扰童贯。童贯午休了一会儿,一直到傍晚时分,精力恢复了不少,才决定去镇江城里走走。

    以童贯的身份,当然不会玩什么微服,不过他也不想折腾,就吩咐带了两辆马车,不要仪仗,随便看看。左右问其行程,他便说随便去江边的水军大营看看,摸底一下镇江这边的江防厢军,战备情况如何。

    “朝廷主力至少还要大半个月才能赶到江南,就算风尘仆仆赶到了,过于疲敝,一时也不能投入战斗。要想遏制方腊,首先还是得靠西军轻骑、配合江南本地的步军水军。到时候,让赶来的援军跟本地驻军换防,先让本地驻军顶上去,遏制拖延方腊,最后再让西军主力扫尾!”

    童贯耐心地跟左右解释了自己的计划,左右皆赞太尉老成谋国、深谙韬略。

    童贯的车马,便在没有仪仗的状态下,出城去看了一下镇江江防厢军的营区。他带了一些军中部将,遇到盘查身份阻拦的,才亮明身份,既能确保畅通无阻,又能避免让本地将领提前太久得到消息。

    不过,童贯的这番视察注定是查不出什么来的,镇江将士都知道童贯来了,这几天状态非常好,都是刻意往好了表现的。所以哪怕童贯微服私访,也只会看到部队精神饱满、战意昂扬的样子,哪怕装都得装出来。

    “镇江这边的水军,看起来倒是颇为干练,至少军纪还算严明,空饷问题也比我想的轻一些,光点人数就能凑足,每个营的营帐、炊烟、炉灶,这些都做不得假。”

    童贯也知道下面的人会因为上峰突击检查刻意粉饰,所以他特地偷偷观察了一些细节。最后的结论,便是镇江厢军都指挥使梁信的兵马,至少人数看上去挺足额的,武备也还行。

    童贯内心便存了一个心思:如果情况紧急,真要立刻让一支部队开拔南下、实战增援苏湖杭州等地,那就让镇江府的江防厢军南下!

    考虑到镇江本地部队完全没有骑兵,可以把自己带来的西军骑兵挑一两个营,拨给他们一并南下,作为斥候之用,乃至必要时用于追击、堵截。

    具体选哪几个营,就不是童贯自己需要操心的了,他自会吩咐这次跟他一起来的西军老将刘延庆,让刘延庆自己看着安排。

    由于童贯一直偷偷暗访军营、直到士卒们都吃过了晚饭,他还特地清点了灶台和炊烟以复查空饷人数。所以等他做完这一切时,天色已经很晚,童贯也感受到了腹中一阵饥饿。

    他并不想在军营内露脸、让将领请他吃饭,坚持回到下榻的所在。

    马车一路回城,路过镇江城中繁华之地时,腹中饥饿的童贯,忽然就闻到了一阵油炸面食的香气。

    以童贯的养尊处优,平时他是断然不会瞟哪怕一眼这种市井小吃的。但今天情况特殊,他刚好因为视察拖过了饭点,百无聊赖之下,他便吩咐停车。

    “去看看。”

    左右立刻照办,不一会儿就拿回来几包用菖蒲叶包裹的油炸面点。随后马车又重新缓缓启动。

    童贯坐在车里,隔着菖蒲叶捏起一根,那是由两条面棍捏在一起油炸而成的点心,两根面棍中间还各用刀拉了一道,所以实际上看像是有四瓣。

    童贯不解这点心的造型,便一边咬了一口,一边又拿起另一个菖蒲包里的点心细看。

    点心入口时的感觉,酥脆蓬松,油香四溢,饥饿中的童贯对这个味道非常满意。

    刚尝出味道,他正要点头赞许,忽然就注意到,另一只手上拿起的那团点心,竟是两个面捏的人形。

    因为油炸后面会变得蓬松,童贯自然辨认不出那面人肿胀的容貌,但他看那俩面人肚子上、那道长长的刀口,很快就意识到,这是一种类似诅咒泄愤的举动。

    刚才那两根面棍上的刀痕,肯定是对这种面人肚子上刀痕的简化,可见炸面人之人有多么痛恨被炸之人,要先挨刀再油炸。

    “何人如此乖张,竟公然当街行这等诅咒报复私怨之事?”童贯并不想费神探查究竟,但也对这种行为嗤之以鼻,又有一两分好奇。

    但是很快,随着马车不断前行,童贯好几次闻到类似的油香味飘进来,他忍不住掀开车帘亲眼观察,这才发现类似的油炸面点摊还不少,每隔一段路就有一个。

    “这还不是一两个人所为?究竟是为何?”童贯的好奇心被彻底激发,再次下令停车,让左右去问问清楚。

    这一次,倒是很快就有了结果:“太尉,百姓都说此物名叫油炸面,上个月从苏州传过来的,还说此物已风靡两浙。最初只是让没吃到‘猪面肉’的人解解馋的。”

    “猪面肉?哼,那必是朱勔肉了!升斗小民,挟愤报复,不敢直呼朝廷重臣名讳,就这般挨边抠搜。”

    童贯立刻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不过他不屑之余,内心也非常震惊。

    江南百姓对朱勔的痛恨,竟已到了这种程度。

    他才刚到江南,这里还只是镇江府地界,街市上就已公然有百姓卖油炸朱勔的面人了,而且摊贩还不少,不是个别行为。

    要是到了苏州、杭州,要吃刀剐油炸朱勔的人,又该有多少?

    想到这儿,为了平叛大业,童贯内心也不由动摇起来,再也不敢随便考虑严惩赵子称的事儿。

    “看来要把江南的下情,如实上达官家,也让官家看清江南民意。这个节骨眼上,若是公然严惩赵子称擅杀朱勔的罪行,怕是会让方腊一发不可收拾。还是等先灭了方腊再说,不可操之过急。”

    童贯如是想着,心情沉重,也没心思吃面人了,只把那根没有捏人形的普通油条吃了,便回到了下榻处,再另外吃好的。至于捏了朱勔父子形状的面人,直接就被童贯扔了。

    ……

    童贯当晚乏了,并未再处理军务,次日一早,才继续理事。

    左右也帮他整理出了更多待处理公文,以及一两份昨晚童太尉入睡后、才新送来的军情。

    童贯继续看江南各州上报的情况,首先就看到湖州知州魏宪之前的一份奏报,立陈朝廷对朱勔的惩罚不够严重,应该更激烈一些才好稳住江南民心。

    童贯扫了一眼便丢在旁边了,懒得看这种老生常谈。

    第二封,倒是让童贯全神贯注起来,因为那是苏州知州赵霖、权通判赵子称、团练董超联署的,文中说,相关情况,已经上报朝廷官家,但也给童太尉这里“抄送”了一份。

    童贯仔细看了一下,这才恍然,有些懊悔自己昨晚没熬夜看这份。

    书中由苏州知州赵霖主笔,提到“朱勔此前因不愿接旨领罪,私自畏罪潜逃,遇太湖水匪报复而亡。为避免战时涨方腊锐气,苏州官军歼灭水贼、夺回朱勔尸身后,决定再斩其尸以收民心、安州县”。

    具体细节不用赘述,无非就是赵霖、赵子称他们商量好的那套说辞。那说辞也确实有一点漏洞,不过战时地方上三个主官都这么说,上面也没法追究了。

    “原来其中还有如此隐情……这么说来,那赵子称的狂妄胡为,倒是可以免罪免去七八分,但要想完全无罪,还是不可能的。他这是扫了官家的脸面!

    要杀朱勔、平民愤,也该恩自上出。是官家要杀朱勔,这样百姓才会直接感官家的恩。他赵子称算什么东西?对外只说官家许他便宜行事,回头就杀了朱勔,纵然只是斩尸,没有实际杀人,却也把百姓本该对官家的感恩,挪到了他自己头上!

    这是臣子邀美名而归恶于君,简直……亏他还是赵姓宗室,如此狼子野心,他究竟想干什么?方腊平定之前,不好对他下手,平定之后,官家必会对其明升赏暗刁难。只有让这厮去远恶军州,才能维护天子恩威难测的体面!”

    童贯一时还判断不出,对方究竟是包藏祸心,还是真的年轻不懂事。

    不过,当他看完下一份最新的战报之后,他立刻就判断出来了:这厮真的只是年轻不懂事!

    (本章完)


  https://vvadz.cc/book/19065033/6785228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