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都市:最强狂少 > 第176章职业婚恋103

第176章职业婚恋103


李孟兄妹三人一起买了2月9日的票。李辉老板希望他12日再回去,有一个单子还没有完成。李辉朋友陈帆刚好在十二日结婚,李辉已经答应他了,12日肯定会到。李辉和老板讨价还价了半天,老板才准许他早回去三天。9日,李孟兄弟二人先来到京都站,到南侧的特产店里买一些京都特产—京都果脯、京都烤鸭、牛栏山二锅头等。李孟兄弟出门前,给小锦打了电话,小锦还在忙活,让哥哥先走,她稍后就出发。小锦和哥哥碰面,才发现大家买的特产都是一样的,小锦担心车站查车,不让带酒。李孟开玩笑,让李辉放胳肢窝里夹着。李辉说春节谁不带些礼品回去,肯定让带的,如果扣下来的话,就送给民警吧,也值不了几个钱,重要的是这份孝心。小锦男朋友钱途,去店里给小锦买零食、牛奶去了,赶过来的时候,还有一个小时,此时发往B市的列车已经开始检票了。人山人海,大包小包,四人时而被人群打散,时而又聚合在一起,踉踉跄跄,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钱途的个子比较高,把三人的行李都塞到货架上,开始抽身离开。钱途北大青鸟二期已经学完,托朋友办了张大学文凭,进了一家中等规模的软件公司,月薪三千。钱途在小锦的监督之下,学得不错,编程是把好手。一个昔日的小混混,不愿意坐板凳,好像上面长了钉。小锦用五年青春,换来男朋友的突破和进步,也许这就是爱情的伟大力量,李孟也有些羡慕她们。如果05年,李孟能够借助爱情的力量,也许他的人生会是另外一番境遇。或许雷叶、姜宵、虾虾、丹华、乔天娇、艳艳中,会有一个人可以改写他的人生。和雷叶、艳艳、丹华有一段不了的缘,命运之神把她们送到了李孟的身旁,她们也没有像李孟想象的那样给他带来一段美好的感情,或许丹华给他过这样的感情,只是阴差阳错。人生中难免会有失去,得到也不见得会尽如人意吧。在所有的情感纠结之中,李孟觉得亏欠的是虾虾,一个一直以来关心他的女孩子,李孟曾经对爱很懵懂无知,曾经把写给她的情书,改了下名字拿给了她的好朋友。李孟千不该万不该的,又和虾虾说了。这个秘密也许永远不应该告诉她,那么就不会在彼此心间,筑起一道无形的屏障,使得这段同学情谊搁浅了。

一场经济危机,小锦的公司濒临破产的边缘,员工的工资发不起,小锦的工资已经拖欠了四个多月,甚至有人被拖欠半年以上。老板融资出现了大的问题,账面亏空。有些员工,撑不下去,就和公司闹,公司老总也没办法,耍起了无赖。要走随时都可以走,就是没钱,可以尽管到劳动局去投诉。为了这区区的一两千块钱,还要去打官司,折腾许多时日,还不如重新找一份工作。小锦当然也很忧心,四个月的工资,有六千了,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李孟开导妹妹,让她自己拿主意,如果这个公司很有前途,只是遇到了暂时的一些困难,你可以选择和公司共命运,和公司一起成长。不担心那是假的,李孟也很担心,别到头来扑了个空。老总许诺,同公司共命运,以后都是公司的股东,公司会给大家股份。这些股份到时候会不会兑现,还是只是暂时的开脱之词,暂时很难明了,老总经常不在公司,经常出差,全国跑,只为能筹到公司的救命钱。小锦知道公司难,过年了,同学结婚、孩子满月,都需要钱,小锦只好向老板要一两千块钱回家过节,老板答应给她想辙,凑了两千块钱。

09年不光很多小公司很难捱,连普通老百姓的日子也不好过,物价涨了一部分。08年初,李孟的三姨,在东北哈尔滨某煤矿奋斗了近二十年,孩子都是在煤矿长大的。两人先后出事,被煤矿滚下的石头,砸伤。孟儿三姑父砸伤了脚,三姨砸伤了腰。

三姨夫妇加上陪的一些钱,有了积蓄,在市区买了两套房子,一套住,一套炒,又挣了一笔钱。三姨的两个孩子(一儿一女),也在市区各找了份不错的工作。听说到上京开饭店能挣钱,便把房子家当全卖了,一家四口去闯上京。当时李孟问三姨为什么不来京都,她们没有说什么。也许在京都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过往,不想触景生情,心生感慨。

在上京靠海滨的地方,开起了一个饭庄,起初运营不错,一家四口觉得这此选择是对的。谁知上京有段时间多雨,海风特别厉害。一次,楼上一块玻璃被海风吹了下来,砸伤了三姨夫妇,挣点钱全贴到了医药费上。两人不能干活,只能回家养伤。屋漏偏逢连夜雨,饭庄的生意越来越差,只好关门。三姨的两个孩子,进了酒店,成为了服务员。这些多年的奋斗,终于有了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房子,如果当初留在哈尔滨,他们两个都该有了家室,小日子过得也蛮滋润。他们有一颗不安分的心,闯关东闯出了一片天来。也许三姨夫妇,想趁还有精力的时候,在闯一回大上京,挣个养老钱,梦想之翼却折断在于上京滩。

有梦想的人,不会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的,三姨夫妇从头再来,进入了江城某轮胎厂,剪皮带。好像是制作轮胎的一道工艺,刚从线上下来的皮带,还冒着热气,要用手把皮带捡出来,用剪刀剪一下,丢到旁侧。起初,两个人不会干,不仅脸被蒸得黢(qu1)黑,双手也开始起泡,开裂。有些好心人,教给他们一些方法,他们才渐渐上路,混口饭吃。三姨夫妇不是那种老实本分、按部就班的人,利用闲暇也会去包一些工程。算是流水线上的包工头,白天捡皮带,晚上做工程。好像在演双簧,白天扮民工,晚上扮老板。为什么要用扮这个字眼呢?因为三姨夫妇是比较阳光的人,在他们的脸上看不到忧伤,看到的永远是微笑,是刚强,他们把失落、伤心的眼泪都吞到了肚子里。三姨夫妇现在又成了无根的飘蓬,又开始寄于他人屋檐之下。二十多年没有回过家,老房子已经坍塌,成为一片废墟。砸伤回家养病,没有房子,寄住于大哥的屋檐下。三姨夫妇在家里的时候,就给两个孩子下了硬指标,一人带十万块钱回家,盖房子,结婚。一年带回四十万,对于他们来说,应该不是太难。这样的硬指标,对于李孟兄妹来说,有些难,连糊口都成问题。苦难是最好的老师,也许是李孟吃的苦太少了。上了大学,见了大世面,眼光也高了起来,对民工有些歧视、看不起,嫌他们邋遢,嫌他们没有出息。去年全国各省市做了一个调查,民工平均收入高于大学生的平均工资。有些大学生对了大学之后,又去读了技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发差,有人就某高校学生卖猪肉时间给予指责,说这是一种人才的浪费,是在辜负国家的培养,是在忘本,这样断言似乎有些武断。那先看看民工的生存状态吧,民工做的都是苦活累活,一年到头一身补丁摞补丁的衣衫,晴天的时候,一身白灰泥尘;雨天的时候,拖泥带水。他们住在简陋的帐篷里,闷热难耐,有些人干脆以地为床,天为被。伙食呢?馒头白开水。有时候会改善一下伙食,煮一大锅汤,丢些圆白菜进去,有时候会放进一些肉皮进去,说他是肉吧,不像肉,说它不像肉吧,它却又是肉。请问,这样的伙食,天子骄子的大学生能咽得下去吗?60年的时候,农民饿得啃树皮,吃草根,他们只为能够活下去。城里人又有何感想呢?老辈人对那段艰难的岁月依然记忆犹新吧。

曾经有句老话,“倒过三辈去,我们都是农民阶级。”现在所呈现的是,农民阶级在不断的壮大着工人阶级的队伍,农民阶级处于时代的转型期,农民阶级的觉悟也一天天在高涨,相比以前,现在的农民阶级懂得了法律,懂得了维权。在B市,市政建设,招商引资,很多农民的地上,被建起了工厂。一批批的农民,进了厂子,成了产业工人。这种转型,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千百年来,人类的战争问题大部分都是土地问题。土地命图,使老百姓有了自己的土地,当家做主成主人。丰收的喜悦洋溢在他们灿烂的笑容里,洒落在他们可口的饭菜里,映衬在他们漂亮的衣衫上,激荡在他们踏实的心坎里……在某些影视作品里,老百姓是乎成了一种供大家玩笑的对象,我们可以笑他们的老土,可以笑他们与时代的格格不入?可是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老祖宗是怎么一步步艰难的一路走来,因为劳动。劳动两个字拆开可以这样解,劳是什么样的情景呢?下雨了,戴着帽子,他们在干什么?劳动。太阳出来,有了美丽的云彩,他们又在干什么?还在劳动。有了劳,就会有像层峦叠翠的云空一样无坚不摧的力量。工人阶级是先锋队,农民阶级就是粮草辎重。军队开拔,粮草先行。在李孟的家的旁侧就是运粮河,听老辈人说,这里也是淮海战役的一个战场。和当地老人谈起淮海战役,他们总是很兴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因为有些人就是其中的参与者。淮海战役后方补给中,来自安呔、江城、山东、河南四省的民工人数为543万,筹集粮食9.6亿斤,运送前线4.24亿斤。运粮河虽然失去了昔日的意义,被美丽的汉白玉石栏装饰一新,但它已经尘封在了每个人的记忆里。漫步河床,思绪飘荡。


  https://vvadz.cc/book/19160871/6785221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