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重回1958,我有一个百货超市 > 第422章:循循渐序

第422章:循循渐序


黄村长他们一行人怀揣着从李家庄买来的珍贵种子,火急火燎地赶回黄家村。
一进村子,连口气都没顾得上喘,便立刻精选种子。
他们清楚,种子的品质那可是庄稼收成的关键所在。
必须得把那些个头瘪小、破损不堪的种子,还有掺杂在里头的各种杂物,仔仔细细地清理出去,专门挑出颗粒饱满的稻种。
只有这么做,才能让种子的发芽率蹭蹭往上涨,往后长出来的秧苗才会整齐又壮实。
李辰溪卖给黄家村的这批种子,虽说并非什么产量超高的优良品种,仅仅是李家庄平日里储备的常规种子。
可李家庄在种子筛选这件事上,向来都是高标准、严要求,所以这批种子的质量相当过硬。
要是把它们种在土地肥沃的地方,收获时的产量肯定有保障。
黄家村的村民们此刻正全神贯注地分拣着种子,一双双粗糙的手在种子间翻拣,眼里满是对丰收的殷切期盼,仿佛已经看到这些种子在自家土地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种子挑选完毕,紧接着便进入到浸泡环节。
这浸泡种子可是播种前极为重要的一步,就好比给种子一场酣畅淋漓的“喝水”盛宴。
只有让种子充分吸收水分,种皮才会变得软乎乎的,为后续的发芽进程创造有利条件。
一般来说,稻谷种子得在水里泡上24到48个小时。
在这段时间里,种子会像海绵吸水一样,把水分满满地吸纳进身体,种皮也会逐渐变得柔软,更便于嫩芽冲破束缚钻出来。
黄村长特意安排了几位细心的村民,小心翼翼地将种子倒进清澈的水里,还时刻盯着时间,一分一秒都不敢马虎。
浸泡完后,村民们又把种子捞出来,沥干水分,轻轻放在阴凉通风的角落,让它们静静地等待发芽。
在这个过程中,大家更是严格把控温度和湿度,坚决不让种子被阳光直射到,一门心思就想确保种子能顺顺利利地发芽。
经过整整三天的精心照料,种子终于达到了可以播种的状态。
黄村长见状,赶忙把村里能干活的劳动力都召集起来,准备大干一场。
可他们心里清楚,之前因为种子短缺,已经比其他村子晚了好几天,现在必须争分夺秒,否则就要误了农时。
这时人们才发现,和李家庄村民们那健康红润、透着精气神的面容相比,黄家村的村民们个个面黄肌瘦,身形单薄,这都是长期营养不良留下的痕迹。
长期以来,村民们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每一粒粮食都恨不得掰成两半吃,身体状况自然是一天不如一天。
黄建国瞧着大伙这虚弱的模样,心里那叫一个担忧,忍不住凑到黄村长身边,小声说道:“村长,照这样下去可不行啊。
虽说咱们好不容易弄到了种子,可村里粮食都快见底了,大伙根本撑不了多久。
现在大家吃饭都得精打细算,能少吃一口是一口,就怕粮食一下子就没了。
平时只能多喝点水,让肚子感觉没那么饿,可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啊。”
黄村长何尝不知道这问题的严重性,这段时间他也正为这事愁得茶不思、饭不想。
他沉思片刻,缓缓说道:“实在没别的办法了,明天咱们再跑一趟李家庄,看看能不能从那儿买点粮食回来。
你看李家庄日子过得那么红火,还雇外村人去干活,说不定他们有余粮能卖给咱们。
对了,咱们顺便问问他们还缺不缺人手,要是能让咱村的人去李家庄干活,挣点粮食回来,也能解燃眉之急。”
由于村民们长期挨饿,身体虚弱得厉害,干起活来没多少力气,播种的进度那叫一个缓慢。
要是搁在以往,这点播种的活儿,村民们身强力壮的时候,三四天就能利利索索地干完。
可就现在这情况,没有一个星期根本完不成。
黄村长瞧着这进度,越发觉得解决粮食问题刻不容缓,必须得赶紧想办法。
第二天一大早,黄村长就带着黄建国,再次踏上了前往李家庄的路。
因为之前已经来过两次,李家庄村口负责治安的队员都认得他们,也没多问,直接就放他们进了村。
两人刚进村没走多远,就瞧见了一个新奇玩意儿——李辰溪新建成的简易水车。
那水车在水流的冲击下,慢悠悠地转动着,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巨人,源源不断地把水从低处提升到高处,再顺着水槽,欢快地流向田间。
黄村长和黄建国顿时来了兴致,赶忙走上前去一探究竟。
走近一看,黄建国眼睛瞪得溜圆,忍不住惊叹道:“村长,你瞧瞧这水车,可太神奇了!要是咱们村也能有一个,以后村民们浇水可就轻松太多了,能省不少力气呢。”
黄村长白了他一眼,没好气地说:“还用你说,我能看不出来?可这水车看着简单,真要做起来,哪有那么容易,说不定里头门道多着呢,不是咱们想的那么简单。”
黄建国眼珠子滴溜一转,说道:“村长,想那么多也没用,直接去问问不就清楚了。”说完,他便朝着旁边一位李家庄的村民走去。
“同志,麻烦问一下,这是啥东西呀?”黄建国满脸堆笑,礼貌地问道。
被问的村民李华峰,瞧着眼前这两个陌生面孔,心里犯起了嘀咕:“同志,你们是从哪儿来的呀?咋突然出现在我们村子里了?”
他暗自琢磨,这两人在村里晃悠,却没听到治安队通知,要么是没从村口正常进来,要么就是从村口进来时,治安队认识他们,所以没发出警报。
黄村长赶忙上前,满脸赔笑地解释道:“我们是黄家村的,这次是来找你们村老支书的,有点事儿想请教他。”
李华峰一听,恍然大悟,脸上的疑惑瞬间消散,耐心地解释道:“哦,原来是这样。
这个水车啊,是我们村的辰溪捣鼓出来的。”他简单介绍了几句,接着说道,“你们要是找老支书,他这会儿应该在鸡舍那边忙着呢。”
说完,还热心地给黄建国他们指了指方向,便匆匆离开了。
如今李家庄发展得越来越好,村里的活儿多得像小山一样,人手紧张得很,每个人都恨不得一个人掰成两个人用,实在没工夫闲聊。
黄村长带着黄建国,顺着李华峰指的方向走去。
没一会儿,就来到了鸡舍。
好家伙,只见李家庄的鸡舍里养了好多鸡,黄建国粗略一数,好家伙,少说也有上百只。
黄建国一看到这么多活蹦乱跳的鸡,眼睛都直了,脑海里瞬间浮现出鸡肉的美味,口水差点就流了下来。
他使劲咽了咽口水,心里想着,自己都快记不清上次吃肉是什么时候了,肉的滋味在记忆里都快模糊得找不着影了。
黄村长瞧见黄建国这副没出息的样子,气得直想跺脚,压低声音骂道:“你能不能有点出息,赶紧把口水擦一擦,像个什么样子!让人家瞧见了,还不得笑话咱们。”
黄建国这才回过神来,尴尬地用袖子使劲擦了擦嘴角。
黄村长整了整衣服,走上前,朝着正在鸡舍里忙碌的老支书热情地打招呼:“老支书,您好啊!又来打扰您了。”
老支书听到声音,转过头来,看到是黄村长和黄建国,心里不禁纳闷,这两人刚买了种子回去,咋这么快又跑来了?难不成又碰上啥难题,要找自己帮忙?他脸上露出一丝疑惑,开口问道:“黄村长,你们这次来,是有啥事儿吗?”
黄村长心里有点不好意思,人家才刚帮了自己村里一个大忙,这才没过几天,又要上门麻烦人家。
可一想到村里的艰难处境,他也顾不上那么多了。
他红着脸,有点难为情地说道:“老支书,我们刚进村的时候,看到了那个水车……”
老支书听了,心里松了一口气,还以为是来求帮忙的,原来是为水车的事儿。
他笑着说道:“哦,那个水车啊,是我们村辰溪琢磨出来的,也不是啥特别了不起的东西,就是他瞎捣鼓,给村里弄了个方便浇水的玩意儿。”
黄村长一听,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李辰溪年轻却充满智慧的模样,心里不禁感叹,这个年轻人还真是不简单,居然能发明出这么实用的东西。
他接着说道:“老支书,我们村也想弄一个水车,方便村民们浇水。
您看能不能让我们见见辰溪,跟他请教请教。
另外,上次他帮我们解决了种子的大问题,我们也想当面好好感谢他一下。”
黄建国在一旁听得着急,忍不住小声嘟囔道:“村长,咱们不是来买粮食的吗?咋扯到水车上去了?”
黄村长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压低声音呵斥道:“你就给我老老实实站在那儿,别多嘴。
咱们得一步一步来,一上来就提买粮食的事儿,人家肯定觉得突兀。
先跟人家唠唠水车,热乎热乎场子,再提买粮的事儿。”
老支书听了黄村长的请求,有些为难地说道:“辰溪这会儿正忙着呢,估计抽不出时间。
要不这样,我叫个人过来,给你们详细讲讲水车的制作方法。”
原来,李辰溪在制作水车的时候,毫无保留地把技术传授给了村里的人,现在村里不少人都对水车的制作过程了如指掌。
老支书随即扯着嗓子喊了一声:“李志明,你过来一下。”不一会儿,李志明就匆匆跑了过来。
李志明全程参与了水车的制作,对其中的每一个细节都门儿清。
黄村长满脸期待地向李志明问道:“同志,制作这个水车难不难啊?我们村的情况您也看到了,大伙身体都不太好,要是制作过程太复杂,怕是大伙折腾不动。”
他心里清楚,村里的村民们长期挨饿,身体虚弱得厉害,实在经不起太复杂的折腾,所以必须先把制作难度了解清楚。
李志明笑着摆了摆手,说道:“不难,一点都不难。
只要村里有懂木工手艺的人,跟他讲讲水车的原理,照着做就行。”
说着,他便绘声绘色地把水车的制作过程、运作原理,以及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一五一十、仔仔细细地说了出来,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信息,一股脑儿全倒给黄村长他们。
黄村长听得有些吃力,毕竟他对木工这一块,也就略懂皮毛,很多专业的地方都听得云里雾里。
他尴尬地笑了笑,说道:“同志,您能不能说慢一点,我有些地方没太听明白。”


  https://vvadz.cc/book/28381560/3985220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