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重回1958,我有一个百货超市 > 第421章:水车

第421章:水车


黄村长深知春耕的日子迫在眉睫,耽误不得。
他心急如焚,扯着黄建国就往黄家村赶。
好在李家庄那顿热乎饭给他们续上了力气,否则这一路的奔波,还真不知道怎么咬牙撑下来。
走在路上,黄建国满脑子还是大饭堂里那些喷香的二合面馒头和白菜汤,咂咂嘴,忍不住念叨起来:“村长,你说啥时候咱黄家村也能像李家庄那样,顿顿吃得饱饱的,不用再为粮食发愁?
我都快忘了上回吃饱饭是啥时候了,家里粮食金贵得很,每顿饭都清汤寡水,肚子根本填不饱,能敞开肚皮吃顿饱饭,简直就是做梦。”
黄村长虽说也为村里的艰难处境愁得不行,但还是打起精神,给黄建国鼓劲:“建国呐,别灰心丧气。
这苦日子总会过去的,熬过这一季,等秋天丰收了,咱的日子指定能好起来。”
黄建国听村长这么一说,像是打了一剂强心针,浑身来劲,扯着嗓子喊:“村长,那还磨蹭啥,赶紧走啊!”
黄村长听他这话,感觉这小子语气不太对,像是在嫌弃自己走得慢。
不过这会儿也顾不上计较这些,当务之急是赶紧回村。
两人一路小跑,脚下生风,平时得走三个小时的路,这次硬是两个多小时就赶到了。
等他们回到黄家村,夜幕已经像一块大黑布,把村子严严实实地罩了起来。
尽管天色已晚,黄村长累得腿都快打哆嗦了,可他一刻都没歇着,赶忙让村里的广播员扯着嗓子吆喝,召集村民开会。
村民们一听村长要开大会,心里都明镜似的,肯定和种子的事儿有关,一个个火急火燎地就往村头的打谷场赶。
大家心里都揣着个疑问,村长这一趟出去,到底买到种子了没?
黄村长站在打谷场的土台上,满脸笑容,声音洪亮得像敲锣:“乡亲们呐,告诉大伙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我和建国把种子买着了!明儿一大早,咱就去把种子拉回来。”
村民们一听这话,顿时像炸开了锅,欢呼声、叫好声此起彼伏。
黄大爷激动得声音都变了调,扯着嗓子喊:“老天爷有眼呐!咱黄家村有救了!”
“明天能把种子拉回来就好,春耕还来得及,不算晚。”
“就是,这下咱村可有盼头了。”
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沉浸在喜悦之中。
可黄村长心里明白,虽说种子的事儿解决了,可村里的粮食储备撑不到下次收成,这大难题还横在眼前呢。
不过眼下也没别的办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要不是天黑了,路上不安全,黄村长恨不得这会儿就套上驴车,去李家庄把种子拉回来。
在这年月,天一黑,外头到处都是危险,除非出了人命关天的大事,不然谁都不敢在夜里出门。
第二天一大早,天边刚泛起鱼肚白,黄村长就带着几个身强力壮的年轻后生,赶着驴车出发去李家庄了。
他一路上心里都七上八下的,种子对村子来说太重要了,要是半道上出点啥岔子,被人把种子抢了去,那可就全完了。
他们赶到李家庄的时候,李辰溪早就按照约定,把八百斤种子整整齐齐地放在了村口的打谷场上。
双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黄村长他们顺利拿到种子后,心里那叫一个美,赶着驴车,哼着小曲儿就回村了。
这段时间,李辰溪在村里转来转去,发现一个事儿让他心里挺不是滋味。
每天天还没亮透,村里的男女老少就得挑起扁担,去村外老远的河里挑水。
扁担压在肩膀上,又沉又硌得慌,两只水桶晃来晃去,一路上洒掉不少水。
而且来回一趟就得十几分钟,费了好大劲挑回来的两桶水,往地里一浇,也就湿了巴掌大的一块地。
李辰溪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琢磨着要是能弄个自动运水的家伙事儿,既能让村民们省点力气,又能多运些水到地里,那该多好。
突然,他脑袋里灵光一闪,想起在历史书上见过的水车。
那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灌溉工具,要是能照着这个,改良改良,说不定能派上用场。
这念头一冒出来,李辰溪就坐不住了,觉得得赶紧动手,把想法变成现实。
李辰溪麻溜地找到老支书,一股脑儿把想法倒了出来:“老支书,我琢磨着做个水车,用来自动运水。
您看村民们挑水多辛苦,有了水车,就不用一趟趟跑那么远,还能把更多的水引到地里,您觉得咋样?”
老支书一听,眼睛瞪得溜圆,兴奋地一拍大腿:“辰溪,你这主意太妙了!要是真能做成,那可给村里解决大问题了,绝对是大功一件啊!”
得到老支书的支持,李辰溪浑身充满了干劲,马上找了两个村里的年轻小伙来帮忙。
要做水车,得先准备材料。
按说最好用竹子,轻巧又耐用,可村里山上竹子少得可怜,没办法,只能用木材来代替。
他们扛着斧头,上山砍了些树,把需要的材料都备齐了。
回到村里,李辰溪和帮手们就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他们先把木材削成薄薄的木板备用,又找来一些旧木材,叮叮当当敲个不停,开始搭建水车的框架。
村里的孩子们天生好奇心重,一看到他们在忙活,都像小鸭子似的围了过来。
不过李辰溪在村里平时威望高,孩子们虽然好奇得不行,可又有点怕他,只敢远远地站着,伸着脖子看。
这时候,来福壮着胆子凑了过来,仰着脑袋问:“大哥,你们这是在弄啥呀?”
李辰溪停下手里的活儿,笑着解释:“来福啊,大哥在做个好东西,能给村里人省力。
等做好了,以后你们就不用那么辛苦地挑水啦。”
来福一听,眼睛瞪得像铜铃,又惊又喜。
他在村里也是要帮着家里干活的,挑水这活儿又累又麻烦,要是以后不用干了,那可太棒了。
他有点不敢相信,追问道:“大哥,你说的是真的吗?”
李辰溪有点无奈地笑了笑:“来福,大哥还能骗你?好了,大哥忙着呢,你先去别处玩啊。”说完,轻轻把来福打发走了。
来福哪憋得住这个好消息,一转身就跑去跟小伙伴们分享。
村里的孩子们一听,都高兴得跳了起来,呼啦啦又围到了李辰溪身边,叽叽喳喳地讨论个不停。
李辰溪被吵得没法专心干活,最后没办法,只好使出“绝招”:“你们再在这儿闹,我可去找你们爸妈了啊!”这招还真管用,孩子们一听,吓得一哄而散。
制作水车的过程可没那么顺利,难题一个接一个。
木板拼接的时候,尺寸老是对不上,不是长了就是短了。
框架搭起来也不结实,摇摇晃晃的,像个弱不禁风的老头儿。
可李辰溪一点都没打退堂鼓,一遍又一遍地调整。
有一回削木材的时候,不小心划到了手指,鲜血直冒,他就简单地用块破布缠了缠,又接着干。
他可不像后世那些娇贵的明星,受点小伤就又是哭又是闹,还跑去医院大张旗鼓地折腾,其实伤口可能都快自己长好了。
经过不停地尝试和改进,简易水车的雏形终于有了。
他们在水车的叶片上绑上木筒,利用水流的冲击力带动水车转动,木筒就能把水舀起来,再顺着水槽流到村里的蓄水池中。
第一次试验开始了,可问题马上就冒出来了。
水流太急,水车被冲得东倒西歪,木筒里的水也洒得到处都是,根本没达到预期的效果。
李辰溪皱着眉头,眼睛死死地盯着水车的运转,仔细琢磨了半天,决定把水车的支撑结构加固一下,又调整了竹筒的角度,让它们能更好地舀水和倒水。
第二次试验,情况好多了,水虽然没完全按照设想的那样,稳稳地流进蓄水池,但已经能看到有一部分水流进去了,这让李辰溪看到了希望。
可他还是不满意,挠了挠头,陷入了沉思,到底是哪儿还没弄好呢?
这时,李大明小心翼翼地凑过来,小声问:“十六叔,接下来咱该咋弄啊?”他心里有点紧张,生怕自己这一问,打断了李辰溪的思路,要是老支书知道了,怪罪下来,可就麻烦了。
随着李辰溪制作水车的消息在村里传开,村民们都好奇得很,大家都眼巴巴地看着,盼着水车能做成。
大家心里都清楚,要是做成了,那对村子来说,绝对是件大好事;要是没做成,也没啥损失,日子还得照常过,该挑水的还得接着挑。
不过大伙还是打心眼里希望李辰溪能成功,那样就能给村里人省不少事儿。
李辰溪可顾不上这些,一门心思都扑在了改进水车上。
他专门去找村里手艺最好的老木匠,虚心请教怎么加固结构,让水车更稳当。
还找来一些相关的书籍,研究流体力学的原理,一点点优化水车的设计。
经过整整三天没日没夜的忙活,李辰溪终于成功了!水车稳稳地转了起来,清澈的水顺着水槽,源源不断地流进蓄水池。
村民们再也不用去老远的地方挑水了,大伙都围过来,看着水车,眼里满是惊喜和赞叹。
“这水车可太厉害了!辰溪真是咱村的大能人!”
“是啊,辰溪给咱村立了大功,以后挑水可就轻松多了。”


  https://vvadz.cc/book/28381560/3989608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