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重回1958,我有一个百货超市 > 第383章:饲料快没了

第383章:饲料快没了


天色才刚刚破晓,晨雾还未完全散去,李志明便急匆匆地朝着老支书家赶去。
一路上,他脚步匆忙,神色间带着一丝焦急。
来到老支书家门前,他抬手敲了敲门,声音中透着几分急切:“老支书,是我,李志明。”
门很快被打开,老支书看到李志明这副模样,心中不禁疑惑,忙问道:“志明啊,这么一大早的,咋了,出啥事了?”
李志明深吸一口气,说道:“老支书,咱村里的饲料快见底了,没剩下多少了。”他一边说着,一边不自觉地搓着双手,脸上露出为难的神情。
其实,他心里一直纠结着这事儿,实在不好意思直接去找李辰溪开口。
在他看来,李辰溪平日里为村里已经操了不少心,这饲料的事儿又得麻烦人家,实在过意不去。
思来想去,他觉得还是老支书出面更为妥当,毕竟老支书和李辰溪交流起来更顺畅,也更有分量。
老支书一听这话,原本舒展的眉头瞬间拧成了一个疙瘩。
他怎么也没想到,饲料消耗得如此之快。
村里的养殖业可全指着这些饲料呢,要是断了粮,那可就麻烦大了。
但他还是沉稳地点了点头,说道:“行,我知道了。
等会儿我就去找辰溪商量商量,看看怎么把这事儿给解决了。”
李志明见老支书应承下来,心中的大石头总算落了地。
他暗自庆幸不用自己去面对李辰溪谈这事儿了,忙说道:“那我先去忙了,大棚那边还一堆事儿等着我呢,我得去盯着。”说完,便转身匆匆离开,身影很快消失在晨雾之中。
李志明一路小跑赶到大棚。
经过一夜的炭火加温,此刻的大棚里犹如一个温暖的小世界,暖意融融。
他走进大棚,看了看悬挂在一旁的温度计,温度稳稳地达到了20摄氏度,完全符合农作物种植的要求。
在农业生产中,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温度区间一般在15到30摄氏度之间。
这个温度范围可不是随意定的,它是综合了作物生长过程中对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需求,以及长期以来温室种植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
在这个温度环境下,农作物能够茁壮成长,无论是生长速度还是最终的产量和品质,都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李志明心里清楚,要是没有李辰溪提前提醒大棚里二氧化碳浓度可能过高,不宜随意进入长时间避寒,估计不少村民早就跑进来取暖了。
毕竟这大冷天的,谁不想找个暖和的地儿待着。
可一旦出了意外,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为了维持大棚内适宜的环境,李志明特意安排了专人,每隔两三个小时就来查看一次柴火的燃烧情况。
只要一发现柴火不足,就立刻添柴,务必保证炉火不灭。
每次来查看柴火的村民,一走进大棚,都会被里面温暖舒适的环境所吸引,忍不住多待一会儿,舍不得离开。
李志明来到大棚时,看到已有不少村民在门口等候。
大家都知道大棚里情况特殊,没有得到明确指示,谁也不敢贸然进去。
毕竟安全问题容不得半点马虎,在这种事情上,村民们都格外谨慎。
李志明见状,大声说道:“大家都进去吧!”
李旭平笑着打趣道:“不是说进去就有生命危险吗?”众人听了,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李志明听了这话,脸上微微泛起红晕,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回想起之前传达李辰溪的话时,自己没听太明白,导致信息传达有误,结果在村里传开后,变成了一进大棚就有生命危险,闹了个大笑话。
他赶忙说道:“好了好了,大家别笑了,我知道这事儿是我没传达清楚,以后我一定注意,不会再犯这种错误了。”说完,便带着村民们走进大棚。
为了保证大棚内空气流通,李志明指挥大家把帘子的一边挂起来,让外面的新鲜空气能够顺畅地进入大棚。
这大棚内封闭性强,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如果不及时通风换气,人在里面待久了,很容易出现二氧化碳中毒的情况。
所以,通风换气这一步至关重要,关系着大棚内人员的安全以及农作物的生长环境。
这次在大棚里种植的主要是韭菜、空心菜、菜心等青菜。
之所以选择这些蔬菜,是因为它们具有生长周期短的特点,而且可以多次采摘。
这样一来,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为村里带来更多收益,帮助村里增加收入。
对于种植蔬菜这事儿,在场的村民可都是行家里手。
他们祖祖辈辈都与土地打交道,种植蔬菜的手艺那是从小耳濡目染,早就烂熟于心。
大家迅速分工,一部分人负责翻地,一部分人将育好的菜苗种到翻好的地里,还有一部分人负责浇水。
要是在后世,有先进的自动灌溉系统,浇水根本不是什么大问题。
可在当下,天气寒冷,很多水都结成了冰,取水、浇水都成了难题。
而且,解冻后的水也不能直接用来浇灌菜苗,因为水温太低,很可能会把刚种下的蔬菜冻死。
所以,得先把水提到大棚里,让水温适当升高后才能使用。
这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需要村民们小心翼翼地应对。
另一边,老支书来到李辰溪家。
此时的李辰溪刚起床不久,正准备迎接新一天的忙碌。
看到老支书上门,他心中疑惑,忙问道:“老支书,您一大早过来,是不是村里出什么事儿了?”他心里清楚,老支书向来不会无缘无故登门,肯定是有重要事情找他商量。
老支书也不拐弯抹角,直接说道:“辰溪啊,你上次给村里的饲料,现在没剩多少了。
志明刚跟我说,要是再不补充,就得换别的东西喂鸡了。”老支书一边说着,一边看着李辰溪,眼神中带着一丝期待。
他心里明白,李家庄的鸡之所以养得又肥又好,全靠李辰溪提供的优质饲料。
所以,他希望李辰溪能再帮忙想想办法,看能不能提供一些饲料,只要价格合理,村里还是能承受得起的。
毕竟上一批鸡因为品质好,收购价格比普通鸡高出不少,让村里实实在在赚了一笔。
而且,老支书最近正琢磨着扩大村里养殖场的规模,村里现在手头有了点积蓄,他也想学着李辰溪,用钱生钱。
跟李辰溪相处久了,老支书的观念也发生了转变,他逐渐明白,光靠省吃俭用来存钱,很难真正富裕起来,只有开拓新的收入来源,才能赚更多的钱。
而扩大养殖场规模,在他看来,是个稳赚不赔的好买卖,错过实在太可惜。
李辰溪听了老支书的话,陷入了沉思。
从商店购买饲料虽然可行,但长期这样下去,没有一个合理的出处解释,很容易引起别人的怀疑,暴露自己的秘密。
他在脑海中快速地思索着各种办法,突然,一个想法如同火花般在他脑海中闪现。
他抬起头,对老支书说:“老支书,我有个主意,您听听看行不行。
我打算在村里建一个加工坊,专门用来生产饲料。
这样一来,村里不仅能自己解决饲料问题,还能借着这个机会扩大养殖场的规模,一举两得。”
老支书一听,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兴奋地说:“辰溪,你这个想法太妙了!不瞒你说,我也正琢磨着扩大养殖规模呢,没想到咱俩想到一块儿去了。
看来我这老头子,思想还没跟你们年轻人脱节嘛!”想到这儿,老支书不禁笑了起来,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
李辰溪也有些意外,没想到老支书的想法和自己不谋而合。
他感慨道:“老支书,您这观念转变可真大啊!要是搁以前,您肯定不会轻易做出扩大规模这种有点冒险的决定。”老支书点了点头,认同地说:“是啊,跟你相处久了,不知不觉就受你的影响,想法也跟着变了。
以前总想着稳字当头,现在才明白,有时候适当冒点险,才能有更大的发展。”
不过,老支书很快又皱起了眉头,担忧地说:“辰溪,你的想法确实好,可这加工坊建在村里,真能生产出饲料吗?还有原材料的问题怎么解决?咱村里的人,大多没什么文化,大字不识几个,能胜任生产饲料的工作吗?”
老支书把心里的顾虑一股脑儿说了出来,他担心加工坊建起来后,因为原材料供应不足,或者村民操作不当,导致生产不出来饲料,那可就白白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到时候竹篮打水一场空,实在得不偿失。
李辰溪听了老支书的担忧,胸有成竹地说:“原材料方面,确实是个关键问题。
不过您放心,村民们只要经过简单培训,生产饲料对他们来说不是难事,这活儿没什么太高的技术含量。”老支书听李辰溪这么说,心里稍微踏实了一些,
说道:“既然你这么有把握,那我就放心了。”
李辰溪接着说:“至于原材料,您就别操心了,我来想办法解决。”他心里盘算着,实在不行,就动用之前积攒的人脉关系,四处找找门路。
生产饲料的原材料,无非就是玉米、大麦、小麦、豆粕这些常见的农作物。
要是实在弄不到玉米粒,用玉米棒替代也未尝不可,总能找到解决办法的,所以弄到原材料的问题应该不大。


  https://vvadz.cc/book/28381560/4001984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