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重回1958,我有一个百货超市 > 第382章:双田村粮到了

第382章:双田村粮到了


次日凌晨,天边才刚刚泛起一抹鱼肚白,李家庄便被一阵嘈杂声唤醒。
搭建大棚的工作在这清冷的空气中紧锣密鼓地拉开帷幕。
经过前一天全体村民的不懈努力,一批加工好的树木整齐地码放在一旁,像是等待出征的士兵,为今日的搭建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李志明精神饱满地站在场地中央,他身姿挺拔,眼神中透着坚定与自信。
“大伙听好喽!”他扯着嗓子喊道,声音洪亮且有力,在空旷的场地中回荡,“把这些加工好的树木,按照之前标记的位置,稳稳地放到位。
大家手脚麻利点,争取今天让咱们的进度往前蹿一蹿!”他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比划着,仿佛在勾勒一幅宏伟的蓝图。
得益于前期细致入微的准备工作,每一个步骤都如同精密齿轮般咬合有序,搭建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现场,村民们干劲十足,有的两人一组,抬起树木稳步前行;有的在一旁指挥,确保放置位置精准无误。
一时间,呼喊声、脚步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劳动的赞歌。
李辰溪也早早来到了施工现场。
他穿着一件厚实的棉袄,脖子上围着一条略显破旧的围巾,在人群中穿梭。
他仔细地查看搭建情况,目光敏锐,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随后,他径直走到李志明身旁,神色认真地说道:“志明哥,还有些关键的步骤可得注意。
咱们得先沿着大棚两侧树木底部的边沿,各挖一条15厘米深的沟。
这沟可关乎着后续薄膜的固定,马虎不得。”他微微停顿,目光望向远方,似乎在脑海中描绘着接下来的场景,“之后,把薄膜小心翼翼地覆盖在树木搭成的架子上。
这薄膜金贵着呢,咱可得小心伺候,千万别弄破了。
薄膜的边沿要严严实实地埋进挖好的沟里,然后用土夯实,确保密不透风。
另外,在大棚的两端,得竖栽几根树木,再覆盖上薄膜,记得留出一个能安装活动帘子的位置,这以后就是咱们进出的门和通风换气的口子。”
李志明听得全神贯注,一边听,一边不住地点头,像是在把李辰溪的每一句话都刻进心里。
“好嘞,辰溪,你就放一百个心吧!”他拍着胸脯保证道,“我一定严格按照你说的办,每一个细节都盯紧了,保证不出半点差错!”说完,他转身,大步流星地朝着忙碌的村民们走去,准备带领大家落实这些关键工作。
时间在忙碌中悄然流逝,经过整整两天的齐心协力,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第二层大棚终于搭建完成。
此时的大棚,犹如一个巨大的堡垒,矗立在这片土地上。
只要在大棚内烧上火,就能营造出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温暖环境。
老支书站在大棚前,望着眼前的成果,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
他的眼神中透着喜悦,也带着几分感慨。
“这可真是大伙的心血啊!”他喃喃自语道。
但他深知,接下来的保暖工作同样至关重要。
他立刻行动起来,安排几个年轻力壮的村民搬来几个木炭火炉,放置在大棚内合适的位置。
为了能精准掌控大棚内的温度,老支书还特意让人在大棚进口处安装了一个温度计。
他神色严肃地叮嘱负责的村民:“温度这事儿可容不得半点马虎。
要是温度太高,就得赶紧通风降温,不然农作物可受不了;温度要是低了,就得马上烧火补温,千万不能出差错。
这温度可关系着咱们大棚里农作物的生死存亡呐!”
李辰溪看着搭建好的大棚,心里也如释重负。
但他突然眉头一皱,像是想起了什么至关重要的事情。
他赶忙找到老支书,神情凝重地说道:“老支书,这大棚除了门口,基本没有其他通风口,里面二氧化碳浓度容易升高。
您可得跟村里的人反复强调清楚,千万别为了省那点柴火,就跑到大棚里取暖。
要是有人吸入大量二氧化碳,那可是会有生命危险的,这事儿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老支书听李辰溪这么一说,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
他深知事情的严重性,连忙点头道:“辰溪,你放心,我这就去跟大伙讲,把这利害关系给大家掰扯明白。
”随后,老支书立刻召集村里的人,站在村子中央的空地上,郑重其事地把李辰溪的提醒传达了下去。
村民们围在四周,静静地听着,当听到事关生命安全时,大家纷纷点头,表示明白,一口答应不会随意进入大棚长时间逗留。
大棚搭建好了,李辰溪也没忘记之前和双田村的约定。
他心里琢磨着,是时候给双田村送粮食了,要是再耽搁,怕梁村长以为这边把这事儿给抛到脑后了。
晚上六点多,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寒风凛冽,吹在脸上如刀割般疼痛。
李辰溪穿上那件洗得有些发白的棉袄,戴上一顶破旧的棉帽,骑上他那辆有些年头的自行车,朝着双田村的方向出发。
他一边骑行,一边在心里盘算着。
这三千五百斤红薯运送过去,得弄出点动静,好让双田村的人知道粮食来了。
于是,在快到双田村附近时,他故意在雪地上弄出一些类似卡车经过的痕迹,还时不时地制造一些声响,打破这夜晚的寂静。
做完这些,李辰溪才骑着自行车来到双田村的村口。
不出所料,村口有治安队把守。
两名治安队员站在寒风中,身姿挺拔,目光警惕。
李辰溪刚到,就被拦了下来。
一名治安队员走上前,他穿着一件略显单薄的军大衣,虽然冷得微微发抖,但语气依然礼貌:“同志,请问你是谁?来这儿有什么事?”
李辰溪停好自行车,笑着回应:“我是李家庄的李辰溪,特地来找梁村长,麻烦你帮忙通报一声。
”治安队员听到“李辰溪”这个名字,脑海中突然闪过村长之前的交代。
村长特意叮嘱过,要是有个叫李辰溪的年轻人来村里,一定要热情接待,不能怠慢。
于是,他的态度立马变得热情起来,脸上露出笑容:“原来是李同志,我这就带你去找村长。”
李辰溪没想到会这么顺利,心里猜测可能是梁村长提前打过招呼,便笑着说:“那就麻烦你了,同志。”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包大前门香烟,递了过去。
治安队员梁田看到这包烟,眼睛瞬间瞪大了。
要知道大前门可是干部们才能抽得起的好烟,他自己平时想都不敢想。
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接过烟,脸上泛起一丝红晕,心里对李辰溪的好感倍增。
他连忙说道:“不麻烦,不麻烦,您跟我来。”说着,便更加热情地带着李辰溪往梁村长家走去。
这个时间点,村民们大多都已经回家吃完了晚饭。
在这寒冷的冬夜,村子里没有什么丰富的夜生活,要么早早钻进被窝睡觉,要么就为来年添丁做准备。
一路上,村子里一片寂静,偶尔传来几声狗吠。
很快,他们就来到了梁村长家门前。
梁田上前敲了敲门,喊道:“村长,李辰溪同志来找您了。
”梁村长正在屋里休息,听到是李辰溪来了,连衣服都顾不上整理,急忙跑出去迎接。
好在冬天大家睡觉都穿着衣服,要是夏天,说不定梁村长就光着膀子出来了。
梁村长满脸笑意地说道:“辰溪啊,这么晚了,你过来是粮食准备好了吗?”李辰溪点点头,回答道:“没错,梁村长,三千五百斤红薯已经运到村外了,你们现在可以安排人去搬回来。”梁村长和梁田听到这个好消息,激动得差点跳起来。
梁村长连忙说道:“太好了,我这就去安排人。
梁田,你还愣着干什么?赶紧去通知村里的人,都来帮忙搬红薯!这么多红薯,就靠咱们几个人,不知道要搬到什么时候呢。”
梁田没想到自己在这儿听个消息,还被村长说了一句,赶忙应道:“好嘞,村长,我这就去。”说完,便急匆匆地跑去通知村民了。
梁村长热情地招呼李辰溪进屋:“辰溪啊,外面天这么冷,先进屋坐会儿吧。”
李辰溪跟着梁村长走进屋里,这时,梁村长的孩子睡眼惺忪地从房间里走出来。
孩子穿着一件打满补丁的棉袄,头发有些凌乱,显然是刚从睡梦中被吵醒。
李辰溪看到孩子,心生喜爱,伸手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糖果,递了过去。
梁村长见状,连忙阻拦道:“辰溪,这可使不得,糖果太珍贵了。
”在这个连饭都吃不饱的年代,买糖果需要糖果票,那可是稀罕物,一般家庭根本舍不得买。
孩子看到父亲阻拦,虽然很想吃糖果,但也不敢伸手去接,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眼神中充满了渴望。
李辰溪笑着说:“梁村长,这是给孩子的,又不是给你的。
孩子嘛,就该吃点甜的。
”梁村长听李辰溪这么说,便不再阻拦,对孩子说道:“还不谢谢哥哥。
”孩子得到父亲的允许,开心极了,接过糖果后,连忙说道:“谢谢哥哥!”然后迫不及待地拆开一颗放进嘴里,尝到糖果的甜味,眼睛都眯了起来,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李辰溪在屋里坐了十几分钟,梁田就匆匆赶了回来,说道:“村长,村民们都通知到了,牛车和驴车也都准备好了,随时可以出发。”梁村长立刻站起身来,先是带着李辰溪来到存放腊肉的地方,拿出一百斤腊肉,仔细地帮李辰溪绑在自行车后座上。
李辰溪在前面带路,双田村的村民们跟在后面,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来到了放置红薯的地方。
众人看到满地的红薯,眼睛都直了。
今年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红薯,心里满是欢喜。
这些红薯在月光下闪烁着微微的光泽,仿佛是一个个珍贵的宝藏。
李辰溪对梁村长说:“梁村长,你们称一下吧,确认没问题后,我就先回去了,时间也不早了。”梁村长连忙摆手道:“不用称,辰溪,我信得过你。
咱们合作,讲究的就是一个信任,要是连这点信任都没有,还怎么往下合作呢。”
李辰溪听梁村长这么说,便说道:“好,那梁村长,我就先回去了,不打扰你们搬红薯了。
”说完,他便骑着自行车离开了。
李辰溪刚走,就有村民忍不住说道:“村长,咱们真不称一下吗?万一数量少了怎么办?要是少个百八十斤,咱们可就吃亏了呀。”梁村长脸色一正,态度坚决地说道:“我说了不用称,李辰溪是个实诚人,这里肯定有三千五百斤红薯。
大家别再啰嗦了,赶紧干活,把红薯都运回去。”村民们见村长这么坚持,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听从村长的安排,开始热火朝天地搬运红薯。


  https://vvadz.cc/book/28381560/4001984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