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大丰收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江医生他怀了死对头的崽
我不是戏神
野狗骨头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赵刚秦兰
三嫁咸鱼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铁血残明
伪装学渣
老支书瞧着众人都跟木桩子似的在一旁傻站着看热闹,心里一急,赶忙扯着嗓子催促道:“大伙都别愣着啦!赶紧麻溜地去把驴牵来,还等啥呢?都麻利点!”在老支书心里,牛可是村里的“宝贝疙瘩”,那是春耕秋收的得力干将,金贵着呢。
虽说他心里也清楚,用牲畜来拉网,能大大提高效率,可让牛干这活儿,他实在是舍不得。
村民们一听老支书的话,立马跟接到紧急军令似的,迅速行动起来,朝着驴圈的方向奔去。
要是驴会说话,此刻估计得扯着嗓子抱怨:“天天都说做牛做马辛苦,咋就没人念叨念叨咱驴呢?咱干的活儿可不比牛马少啊!生产队的驴也不是这么个使唤法呀,这可把咱累得够呛!”
“旭民呐,咱可不能老是守着老一套,得跟上时代的步子,这样才能把老祖宗传下来的本事,稳稳当当地传承下去。”老支书转过头,语重心长地对李旭民说道。
在他看来,如今这时代,变化太快了,过去那些管用的老法子,搁现在可未必还能行得通。
李旭民听了老支书的话,深以为然,心里不禁感慨,还是年轻人脑子转得快,思维灵活。
他看向一旁的李辰溪,满脸诚恳地说道:“辰溪啊,我瞧你机灵得很,有没有兴趣跟我学这冬捕的手艺?凭你的聪明劲儿,一学准会,说不定将来还能青出于蓝,超过我呢。”
李大平在一旁听到这话,心里老大不乐意,小声嘟囔着:“你刚刚跟我说的话,跟这一模一样,咋这会儿又对辰溪说呢。”
李辰溪想都没想,直接摇了摇头,干脆利落地拒绝道:“旭民叔,我就不掺和这事儿了。
这手艺啊,还是留给真正感兴趣的人学吧,我对这方面确实没太大兴趣。”
李旭民心里顿时有点失落,原本满心欢喜地想收个得意门生,没想到人家压根儿就不稀罕自己视作宝贝的看家本领。
不过再仔细想想,李辰溪本事那么大,见识也广,自己这点冬捕手艺,跟人家比起来,确实有点小巫见大巫,不值一提。
他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好吧,既然你没这想法,我也不强求了。”
趁着众人的注意力都在拉网的事儿上,没留意自己,李辰溪悄悄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包鱼饵,走到即将起网的冰洞旁,迅速将鱼饵倒了下去。
李旭民恰好瞥见了这一幕,心里充满了好奇,忍不住问道:“辰溪,你倒的这是啥东西呀?看着怪新鲜的。”
“旭民叔,这是鱼饵,专门用来钓鱼的。
我想着倒在这儿,兴许能多引些鱼过来,增加点咱们的渔获。”李辰溪耐心地解释道。
李旭民一听,恍然大悟。
以往他们都是用玉米粒来吸引鱼群,可现在粮食紧张,谁舍得拿玉米粒去打窝呀。
其实打窝这方法,老早就有了,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
他不禁感叹,外面的世界变化可真快,连专门的鱼饲料都有了,自己真是有点跟不上时代了。
没过一会儿,李大明他们牵着三头驴匆匆赶了过来。
村民们熟练得如同训练有素的士兵,迅速将拉网的麻绳紧紧绑在驴拉的架子上。
随后,在后面扯着嗓子吆喝,驱赶着驴往前走。
有了驴的助力,拉网的速度明显加快,原本沉甸甸的渔网,此刻在驴的拉动下,缓缓向前移动。
李家庄的村民们也没闲着,纷纷围在渔网旁,齐心协力地帮忙拉绳。
大家喊着整齐的号子,劲儿往一处使。
原本预计得花一个小时左右才能完成的拉网工作,因为有了驴的帮忙,现在看来,连半个小时都用不了就能搞定。
通过这次用驴拉网的经历,不少村民都深刻地体会到了动脑子的重要性。
原来在农村种地、干活,也得讲究个方法和技巧。
就像李辰溪平日里常跟大家念叨的,要科学种地,这样才能多打粮食,日子才能越过越好。
随着渔网的不断拉动,鱼群逐渐被聚拢到了一起。
上方是厚厚的冰层,鱼儿们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根本无处可逃,只能乖乖地被困在渔网之中。
李家庄的村民们看到这一幕,兴奋得眼睛都亮了起来。
放眼望去,冰下的鱼群密密麻麻,像一片涌动的黑色浪潮,少说也有上千斤。
一想到马上又能吃到鲜美的鱼肉,众人瞬间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拉网的速度也变得更快了,那劲头仿佛要把整个冰面都掀翻。
大家都没想到,这暗河里面居然藏着这么一大群鱼。
不得不说,挖出这条暗河,对李家庄来说,意义非凡。
有了它,不仅能储水发电,解决村里的用电难题,还能用来灌溉农田,让庄稼茁壮成长。
说不定在不久的将来,还能利用它发展水产养殖,给村里带来更多的收入。
越来越多的鱼被拉上了岸,这些原本在水里活蹦乱跳的鱼儿,一接触到寒冷刺骨的空气,没一会儿,跳动的幅度就越来越小。
它们的身体在冰冷的空气中迅速失去温度,渐渐变得僵硬,最后彻底没了动静。
李大平看着眼前的场景,一脸疑惑地问道:“十六叔,为啥这鱼一上岸,没多久就死了呢?平时咱们抓的鱼,可没这么容易死呀。”
“冰形成之后,对水下的温度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可鱼一旦被带到寒冷的空气中,身体的温度迅速下降,适应不了这种巨大的温差,所以很快就会死掉。”李辰溪耐心地给大家解释鱼迅速死亡的原因,他的声音清晰而沉稳,仿佛在讲述一个科学的奥秘。
李大平听了,恍然大悟,脸上露出惊叹的表情,说道:“原来是这样啊,又学到新知识了。
十六叔,你懂得可真多。”
李旭民在一旁瞧着李大平那副模样,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心里想着:就会拍马屁,这原因你能不知道?装得跟真事儿似的,别人是不懂装懂,你这是懂装不懂,净会来这套。
很快,网里的鱼都被成功拉上了岸,众人这才停下手中忙碌的活儿。
此时,大家的手都被冻得通红,像一个个熟透的番茄,可满心的激动和喜悦,让他们丝毫感觉不到寒冷。
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鱼,大家的脑海里都不约而同地浮现出一个问题:要是把这些鱼分给全村人,每个人能分到多少呢?这么一想,大家的心情愈发激动,寒冷更是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老支书看着这热闹非凡、丰收满满的场景,大声喊道:“都还愣着干啥呢?赶紧称鱼啊!我都迫不及待想知道,咱们这一网到底捕了多少鱼了。”他的眼睛紧紧盯着那一堆鱼,眼神里充满了期待。
眼前的鱼这么多,肯定是个不小的数目。
众人这才回过神来,迅速开始分工协作。
有的村民身强力壮,负责把鱼从渔网里抬出来;有的村民找来麻包袋,小心翼翼地将鱼装进袋子里;李志明则守在秤旁,全神贯注地准备登记每袋鱼的重量。
在大家的默契配合下,各项工作进展得十分顺利,现场秩序井然。
不到半个小时,所有的鱼都称完了。
李志明坐在那里,双手在算盘上飞速地拨弄着算珠,开始计算这些鱼的总重量。
在没有计算机的年代,算盘就是人们最得力的计算工具。
它的算珠在手指的拨动下,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在演奏一首丰收的乐章。
经过一番紧张而忙碌的计算,李志明终于算出了结果。
“一共捕了2153斤鱼!”他站起身来,大声宣布这个令人震惊的数字。
这个数字一出口,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
大家怎么也没想到,竟然能捕到这么多鱼。
李旭民也被这个数字惊得合不拢嘴,他原本心里预估,能捕到一千七八百斤就已经到极限了,没想到实际的渔获比预想的还多了三四百斤。
他心里暗自猜测,这多半是李辰溪倒的那包鱼饲料起了作用,没想到那看似普通的鱼饲料,效果竟然这么好。
众人回过神来,整个冰面瞬间爆发出一阵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太好了,没想到能捕这么多鱼!这点冷,简直就是小菜一碟,根本不算啥!”
“你刚才还喊冷喊得厉害呢,这会儿咋就改口了?”
老支书看到这丰硕的收获,激动得满脸通红,从得知渔获的那一刻起,脸上的笑容就像被定住了一样,怎么也抹不掉。
“还在这儿傻乐啥呢?赶紧把鱼运回去!”他再次高声喊道,声音里充满了喜悦和自豪。
众人纷纷响应,兴奋得连驴车都顾不上用,争抢着扛起装满鱼的麻包袋,大步朝着村里走去。
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仿佛扛着的不是鱼,而是满满的幸福和希望。
一些反应慢了一步的人,没抢到扛鱼的机会,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兴高采烈地扛着鱼往回走,心里既羡慕又着急。
一百多号人浩浩荡荡地朝着村子走去,不少人肩膀上扛着沉甸甸的麻包袋,里面装满了活蹦乱跳后又安静下来的鱼。
他们的身影在冬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壮观,仿佛一幅生动的丰收画卷。
实际上,水库里肯定还有鱼,而且因为它与暗河相连,就算这次把看得见的鱼都捕完了,暗河说不定还会源源不断地有鱼游过来。
这可不就是上天赐给李家庄的一份珍贵大礼吗?
https://vvadz.cc/book/28381560/4001985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